2018卷
【民族构成】 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2017年末,全区蒙古族463.88万人,满族55.30万人,回族21.77万人,达斡尔族8.66万人,鄂温克族3.27万人,鄂伦春族0.46万人。
【民俗风情】 内蒙古民族众多,民俗独特。以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民俗风情具有开放、大气、雄迈的气质和魅力。烤全羊是蒙古族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的肉食方法之一,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蒙古族歌舞以长调、呼麦、安代舞和筷子舞闻名,马头琴是蒙古族钟爱的乐器。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集会,男子射箭、赛马和摔跤是比赛的固定项目。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婚嫁节庆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美好的祝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方言】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由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汉族大杂居、小聚居,和睦相处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些民族还有自己通用的文字。如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蒙古文,朝鲜族使用朝鲜语朝鲜文。没有文字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大多都使用汉族书面语,也有一些民族使用蒙古族或其他民族的书面语。在这些具有自己民族语言(包括文字)的民族中,有许多人都兼通汉语(一般为当地的汉语方言)汉文,还有许多人转用了汉语文,如蒙古族等。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实际上是以汉语词汇为主体的多民族语汇的聚合体。这些被借入的少数民族词语,有的主要在某些旗县或盟市使用,有的则可在全区范围内(或延及区外某些地区)使用,有的则进入普通话,通行于全国。根据内部差异,内蒙古汉语方言可分为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西部方言区包括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以及阿拉善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总体上说属北方方言词汇系统,其内部存在着显著的一致性,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东部区词汇较接近东北方言词汇,西部区词汇较接近西北方言词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使民族语言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强烈。这种互相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成分的互相吸收上。不仅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汉语中也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对内蒙古汉语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内蒙古的一些汉语方言吸收了区内各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蒙古语和满语的许多词,形成借词,构成了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另一方面,借词不仅吸收了民族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同时也吸收了这一语言符号所表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吸纳与交融,也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民族构成】 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2017年末,全区蒙古族463.88万人,满族55.30万人,回族21.77万人,达斡尔族8.66万人,鄂温克族3.27万人,鄂伦春族0.46万人。
【民俗风情】 内蒙古民族众多,民俗独特。以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民俗风情具有开放、大气、雄迈的气质和魅力。烤全羊是蒙古族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的肉食方法之一,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蒙古族歌舞以长调、呼麦、安代舞和筷子舞闻名,马头琴是蒙古族钟爱的乐器。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集会,男子射箭、赛马和摔跤是比赛的固定项目。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婚嫁节庆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美好的祝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方言】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由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汉族大杂居、小聚居,和睦相处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些民族还有自己通用的文字。如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蒙古文,朝鲜族使用朝鲜语朝鲜文。没有文字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大多都使用汉族书面语,也有一些民族使用蒙古族或其他民族的书面语。在这些具有自己民族语言(包括文字)的民族中,有许多人都兼通汉语(一般为当地的汉语方言)汉文,还有许多人转用了汉语文,如蒙古族等。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实际上是以汉语词汇为主体的多民族语汇的聚合体。这些被借入的少数民族词语,有的主要在某些旗县或盟市使用,有的则可在全区范围内(或延及区外某些地区)使用,有的则进入普通话,通行于全国。根据内部差异,内蒙古汉语方言可分为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西部方言区包括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以及阿拉善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总体上说属北方方言词汇系统,其内部存在着显著的一致性,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东部区词汇较接近东北方言词汇,西部区词汇较接近西北方言词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使民族语言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强烈。这种互相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成分的互相吸收上。不仅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汉语中也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对内蒙古汉语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内蒙古的一些汉语方言吸收了区内各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蒙古语和满语的许多词,形成借词,构成了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另一方面,借词不仅吸收了民族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同时也吸收了这一语言符号所表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吸纳与交融,也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