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92年,占地200万平方米,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唯一的一家炼油企业。在册员工198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92人。设11个机关处室、4个直属单位、12个二级单位、9个基层单位。
炼油加工规模500万吨/年,固定资产原值79.82亿元,拥有14套炼油装置、1套化工装置及配套系统。配套建设有长庆—呼和浩特原油管道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成品油管道。主要生产车用汽油、车用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聚丙烯树脂、石油苯、工业硫黄等六大类13种产品,主要满足内蒙古、山西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并出口蒙古国。
2017年,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面对原油资源紧张,克服市场需求不旺,产品后路不畅等困难,优化生产组织,加强安全平稳生产。加工原油447万吨,实现轻质油收率79.15%,综合商品率91.1%,炼油综合能耗67.32千克标准油/吨原油,新鲜水单耗0.48吨/吨,综合损失率0.56%。销售收入224.56亿元,上缴税费88.35亿元,盈利19.84亿元。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获第十二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年度环保奖,连续8年获得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劳动竞赛优胜企业称号。获全国企业文化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2012—2017年度品牌文化建设’三十标杆企业”称号。
【生产经营】
生产管控 生产系统合理调整常压一次拔出率,优化催化产品分布,适应掺炼西部原油性质变化,提高催化加工量,保证全厂物料平衡。新增4具3万立方米原油储罐、8000吨/年硫磺装置及栈桥扩建改造,拓展呼和浩特石化生产组织空间,为装置“吃粗粮,产精品”以及转型升级工作奠定基础。严格执行“生产指挥七项规定”,每周强化检查考核情况通报,每月实施关键绩效指标嘉奖,提升生产管控能力。
关键机组运行 加强关键机组“五位一体”特护管理、机泵测温测振和备用设备完好管理,全年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设备泄漏率保持在0.20‰以下。针对重整循环氢压缩机K201轴瓦温度偏高问题,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通过邀请专家分析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K201平稳运行。在催化裂化装置气压机转子出现结垢问题后,生产系统从控制产汽量、提高蒸汽品质、改善炉水品质等方面入手,措施得力,缓解结垢问题恶化,避免停工风险。
生产优化攻关 将生产优化攻关与挖潜增效相结合,设置以催化装置为中心的多装置优化攻关等课题。各攻关小组和车间强化数据分析、研究,优化调整运行,加强过程监控,生产优化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年MES平稳率99.56%,挖潜增效2.27亿元。
产销衔接 强化与总部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原油配置计划,多方协调原油进厂计划的落实,全年原油进厂量449万吨。生产上严格工艺操作,严肃调度指令,按周分解下达生产计划,保证产品及时足额交付。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汽柴油质量升级,上半年成功调和出92号国Ⅵ车用汽油,保障市场需求。密切产销衔接,加强与销售公司沟通协调,确保销售计划落实。储运计量系统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原油进厂、产品出厂组织,全年销售汽油176万吨、柴油162万吨,创500万项目开工以来新高,保障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安全环保】
安全环保责任落实 狠抓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全员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修订完善570个岗位的安全环保工作职责。日常工作中,坚持落实公司领导安全生产联系点、干部夜间值班值守和员工不间断巡检等制度,发现和纠正违章违纪事项1390项,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按月兑现奖励,全年奖励9.5万元,曝光处罚典型问题850个,处罚12.11万元,安全环保责任层层得到落实,促进安全平稳生产。
HSE体系建设 加强体系审核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炼化板块全年提出HSE体系审核问题422项,整改率97.39%;公司内审问题1609项,整改率93.04%;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共查出问题2341个,整改率89.2%,对未按计划完成整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考核。有序推进HSE标准化建设,部分生产装置通过标准化验收。
环保生产稳定受控 落实环保排放新标准要求,先后完成航煤加氢炉低氮燃烧器改造、硫磺回收烟气达标排放等整改工作,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加强装置加热炉和动力锅炉运行效率管理,强化催化再生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硫磺回收装置运行管理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运行,呼和浩特石化环保生产稳定受控。
500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水、气、噪声、固废项目的环保验收,制约500万项目竣工验收的瓶颈问题基本解决。
【企业管理】
规章制度 对公司、车间293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价,修订88项、废止7项,审核发布法律法规清单2183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坚持每月对重要制度进行宣贯、培训,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
合规管理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成立招标委员会,严格招投标管理,加大对合同签订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官网开辟公示专栏,加强对招标信息的公开监督,增加透明度,提升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
对标管理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强化对标工作,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装置运行情况、产运销衔接等情况与先进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促进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经营及风险管理工作 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分享,做好效益分析测算,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指导。严格内控指标管理,全厂计量自动化、精细化水准逐步提升,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加大生产经营风险管控力度,强化重要风险点控制,完成重大风险管控目标。
人才队伍建设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委托广州培训中心举办四期“中层干部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丰富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各车间利用副班对各岗进行技能培训,严考核,硬兑现,提升员工业务水平。畅通干部晋升渠道,先后提拔任用22名中层领导干部,调整交流30名,推进双序列管理,聘任3名公司级技术专家和7名车间级技术专家,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和谐企业建设】
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积极与总部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员工收入在2016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2017年同比平均增长7.58%,做好“两节”帮扶慰问送温暖活动,全年发放帮扶资金153.7万元,惠及困难员工及家属411人。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通过利废为员工修建机动车停车场,提高劳保标准,增强员工获得感、幸福感。
矿区业务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矿区业务改革政策,关注地方政府配套文件,主动沟通对接,部分业务移交取得进展。签订供水业务,分离移交框架协议,签订天然气合作协议并进入施工阶段,签订物业业务移交框架协议,供热业务、供电业务正进行前期可研,俱乐部进行出售,医院、幼儿园、市政设施和社区管理职能正在接洽商谈中。
和谐发展 加强信访流程和制度建设,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引导各类群体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突出人防、技防、信息防,尤其在全国两会、自治区70周年庆典、中共十九大期间,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强全天候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受到集团公司电报嘉奖。
(撰稿人:何淑华)
【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92年,占地200万平方米,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唯一的一家炼油企业。在册员工198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92人。设11个机关处室、4个直属单位、12个二级单位、9个基层单位。
炼油加工规模500万吨/年,固定资产原值79.82亿元,拥有14套炼油装置、1套化工装置及配套系统。配套建设有长庆—呼和浩特原油管道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成品油管道。主要生产车用汽油、车用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聚丙烯树脂、石油苯、工业硫黄等六大类13种产品,主要满足内蒙古、山西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并出口蒙古国。
2017年,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面对原油资源紧张,克服市场需求不旺,产品后路不畅等困难,优化生产组织,加强安全平稳生产。加工原油447万吨,实现轻质油收率79.15%,综合商品率91.1%,炼油综合能耗67.32千克标准油/吨原油,新鲜水单耗0.48吨/吨,综合损失率0.56%。销售收入224.56亿元,上缴税费88.35亿元,盈利19.84亿元。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获第十二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年度环保奖,连续8年获得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劳动竞赛优胜企业称号。获全国企业文化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2012—2017年度品牌文化建设’三十标杆企业”称号。
【生产经营】
生产管控 生产系统合理调整常压一次拔出率,优化催化产品分布,适应掺炼西部原油性质变化,提高催化加工量,保证全厂物料平衡。新增4具3万立方米原油储罐、8000吨/年硫磺装置及栈桥扩建改造,拓展呼和浩特石化生产组织空间,为装置“吃粗粮,产精品”以及转型升级工作奠定基础。严格执行“生产指挥七项规定”,每周强化检查考核情况通报,每月实施关键绩效指标嘉奖,提升生产管控能力。
关键机组运行 加强关键机组“五位一体”特护管理、机泵测温测振和备用设备完好管理,全年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设备泄漏率保持在0.20‰以下。针对重整循环氢压缩机K201轴瓦温度偏高问题,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通过邀请专家分析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K201平稳运行。在催化裂化装置气压机转子出现结垢问题后,生产系统从控制产汽量、提高蒸汽品质、改善炉水品质等方面入手,措施得力,缓解结垢问题恶化,避免停工风险。
生产优化攻关 将生产优化攻关与挖潜增效相结合,设置以催化装置为中心的多装置优化攻关等课题。各攻关小组和车间强化数据分析、研究,优化调整运行,加强过程监控,生产优化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年MES平稳率99.56%,挖潜增效2.27亿元。
产销衔接 强化与总部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原油配置计划,多方协调原油进厂计划的落实,全年原油进厂量449万吨。生产上严格工艺操作,严肃调度指令,按周分解下达生产计划,保证产品及时足额交付。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汽柴油质量升级,上半年成功调和出92号国Ⅵ车用汽油,保障市场需求。密切产销衔接,加强与销售公司沟通协调,确保销售计划落实。储运计量系统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原油进厂、产品出厂组织,全年销售汽油176万吨、柴油162万吨,创500万项目开工以来新高,保障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安全环保】
安全环保责任落实 狠抓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全员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修订完善570个岗位的安全环保工作职责。日常工作中,坚持落实公司领导安全生产联系点、干部夜间值班值守和员工不间断巡检等制度,发现和纠正违章违纪事项1390项,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按月兑现奖励,全年奖励9.5万元,曝光处罚典型问题850个,处罚12.11万元,安全环保责任层层得到落实,促进安全平稳生产。
HSE体系建设 加强体系审核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炼化板块全年提出HSE体系审核问题422项,整改率97.39%;公司内审问题1609项,整改率93.04%;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共查出问题2341个,整改率89.2%,对未按计划完成整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考核。有序推进HSE标准化建设,部分生产装置通过标准化验收。
环保生产稳定受控 落实环保排放新标准要求,先后完成航煤加氢炉低氮燃烧器改造、硫磺回收烟气达标排放等整改工作,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加强装置加热炉和动力锅炉运行效率管理,强化催化再生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硫磺回收装置运行管理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运行,呼和浩特石化环保生产稳定受控。
500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水、气、噪声、固废项目的环保验收,制约500万项目竣工验收的瓶颈问题基本解决。
【企业管理】
规章制度 对公司、车间293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价,修订88项、废止7项,审核发布法律法规清单2183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坚持每月对重要制度进行宣贯、培训,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
合规管理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成立招标委员会,严格招投标管理,加大对合同签订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官网开辟公示专栏,加强对招标信息的公开监督,增加透明度,提升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
对标管理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强化对标工作,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装置运行情况、产运销衔接等情况与先进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促进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经营及风险管理工作 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分享,做好效益分析测算,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指导。严格内控指标管理,全厂计量自动化、精细化水准逐步提升,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加大生产经营风险管控力度,强化重要风险点控制,完成重大风险管控目标。
人才队伍建设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委托广州培训中心举办四期“中层干部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丰富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各车间利用副班对各岗进行技能培训,严考核,硬兑现,提升员工业务水平。畅通干部晋升渠道,先后提拔任用22名中层领导干部,调整交流30名,推进双序列管理,聘任3名公司级技术专家和7名车间级技术专家,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和谐企业建设】
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积极与总部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员工收入在2016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2017年同比平均增长7.58%,做好“两节”帮扶慰问送温暖活动,全年发放帮扶资金153.7万元,惠及困难员工及家属411人。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通过利废为员工修建机动车停车场,提高劳保标准,增强员工获得感、幸福感。
矿区业务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矿区业务改革政策,关注地方政府配套文件,主动沟通对接,部分业务移交取得进展。签订供水业务,分离移交框架协议,签订天然气合作协议并进入施工阶段,签订物业业务移交框架协议,供热业务、供电业务正进行前期可研,俱乐部进行出售,医院、幼儿园、市政设施和社区管理职能正在接洽商谈中。
和谐发展 加强信访流程和制度建设,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引导各类群体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突出人防、技防、信息防,尤其在全国两会、自治区70周年庆典、中共十九大期间,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强全天候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受到集团公司电报嘉奖。
(撰稿人:何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