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鄂尔多斯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鄂尔多斯,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鄂尔多斯市辖2个区7个旗,“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40公里。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境内已探明矿藏5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6,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1/3,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尔多斯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排名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06.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9万人,乡村人口53.68万人,城镇化率为74.05%。全年出生人口为2.31万人,出生率为11.2‰;死亡人口为1.09万人,死亡率为5.29‰;自然增长率为5.91‰。2017年末,户籍人口160.85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1.45万人。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79.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6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1.27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5%,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89.83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18%,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71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7%,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52.8∶44.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6.8亿元,同口径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289.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3%;非税收入67.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8.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7.1亿元,同比下降15.1%。2017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269.4平方公里,核心区164.6平方公里(东康伊),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559元和16729元,城镇居民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2017年,全市新增就业29392人,比2016年减少8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7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12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21952人,比2016年增加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比2016年减少0.1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  全年现价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01.8亿元;林业产值7.3亿元;牧业产值72.9亿元;渔业产值2.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亿元。201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8.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47.8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3.5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45.3万吨(29.05亿斤),同比下降1.8%。油料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4.6%;甜菜产量6.7万吨,同比下降18.1%;蔬菜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6.8%。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5.2万千瓦,同比增长4.3%。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万台,增长7.7%;农用排灌机械5.4万台(套),增长1.1%。其中,节水灌溉类机械5913套,增长2.4%;联合收获机1777台,增长9.6%。机械耕地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96.4%,机械播种面积占比为85.5%,机械收割面积占比为62.7%,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绵羊毛产量12227吨,同比下降0.5%;山羊绒产量2969吨,同比增长5%。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7家,较2016年增加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7%;销售产值增长27.9%;工业产品产销率98.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比2016年增长7.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下降1.8%、重工业增长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4.9%,集体企业增长115.7%,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下降2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8.2亿元,同比增长30.9%;利税总额839.2亿元,同比增长129.3%。亏损企业104户,比2016年减少11户。企业亏损面26.9%,比2016年末缩小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6.0亿元,同比下降54.3%。

    【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12天,污染52天,其中重度污染3天。全市二氧化硫均值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二氧化氮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7.4%。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0.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3.1分贝。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01.64千公顷,森林总面积232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2%。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1千公顷。全市有各级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保护区有7个,总面积达891.7千公顷。

    【交通】  2017年,鄂尔多斯机场全年共营运航线53条,通航城市54个。铁路通车里程达2201.6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235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32公里,公路网密度为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3460.3万吨,比2016年增长13.2%。其中:铁路发送货物33770.5万吨,增长13.4%;公路货运量19688.6万吨,增长13.0%;民航货运量1.2万吨,增长29.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927.9万人,比2016年下降0.9%。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39.0万人,增长16.6%;公路客运量578.3万人,下降10.6%;民航客运量210.6万人,增长23.4%。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0.2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注册1.63万户。

    【邮电】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亿元,增长18.3%;电信业务收入18.9亿元,增长3.8%。年末固定电话用9.4万户,手机电话用户251.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7.4万户,下降49.1%;4G移动电话用户175.5万户,增长56.8%;宽带用户36.8万户,增长43.2%。

    【国内贸易】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9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0.3亿元,同比增长7.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0亿元,同比增长7.0%。按商品类值分,粮油食品类完成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18.3%;服装类完成零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54.7%;日用洗涤品类完成零售额2.1亿元,同比下降14.1%;汽车类完成零售额86.6亿元,同比增长7.5%;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76.0亿元,同比增长17.8%。

    【对外经济】  2017年,鄂尔多斯市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9家,利用外资新签项目数12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3.0亿元,同比下降37.1%。其中:进口总额17.0亿元,同比下降69.3%;出口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24.1%。

    【旅游业】  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8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A级旅游景区27个,AAA级旅游景区13个。全市旅行社90家,其中具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6家。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378.3亿元,同比增长20.5%。

    【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2017年,鄂尔多斯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21个,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下降11%,竣工产值67亿元,下降27.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3.4万平方米,下降7.7%;竣工面积123.7万平方米,下降5.8%。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46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房屋竣工面积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鄂尔多斯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5.7亿元,同比增长0.5%。全市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75个,比2016年增长3.4%,完成投资1311.4亿元,比2016年下降2.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409.8亿元,下降12.4%;非国有投资1655.9亿元,增长14.9%。其中,民间投资1411.9亿元,增长17.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6.1%,比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投资方向侧重三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1亿元,同比下降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49.5亿元,同比下降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55.2亿元,同比增长15.3%。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711.3亿元,下降16.5%;采矿业完成投资698.7亿元,增长4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68.5亿元,下降30.8%。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71.5亿元,增长13.4%;房地产业投资236.1亿元,增长7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88.1亿元,增长24.7%;教育投资28.2亿元,增长5.4%。

    【金融】  全市有银行法人机构27家,银行营业网点686个,共有从业人员9842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3374.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85.0亿元,同比增长27.8%;住户存款余额1694.2亿元,同比增长7.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78.8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670.1亿元,同比增长6.6%;住户贷款408.7亿元,同比增长0.8%。

    【保险业】  全市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34家,中支以下各级保险机构247家。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财产险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5.7%;寿险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2.0%;健康险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9.4%;意外伤害险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6.95%。各项赔付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3亿元,同比增长16.1%;寿险赔付支出4.3亿元,同比增长34.8%;健康险赔付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18.9%;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2亿元,同比增长2.2%。

    【科技】  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5项,全年提交专利申请1524件。其中,授权专利868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项,成交金额5602万元,同比增长21%。年内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

    【教育】  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915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7337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30802人;普通初中46所,在校学生49566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9014人;普通小学134所,在校学生143098人;幼儿园328所,在校学生9322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02人。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34.25万人。

    【文化】  全市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组织文艺活动1920场次,乡镇文化站4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组织开展演出活动962场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3%和99.0%。有线电视用户数29.2万户。全市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15.7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5.6万户。全市免费放电影14387场次,观众人数51万人次。

    【卫生计生】  全市共有公立医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9个,乡镇卫生院93个,村卫生室6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监督所9个。公立医院床位数6608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465张。卫生技术人员14599人。其中,注册医师5652人,注册护士5581人。

    【体育】  全市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4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76人。年内成功举办30项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全市9个旗区共有208个社区全民健身点,全民健身体系日趋完善。

    【社会保障】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1.6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养老保险2.9万人,参加农牧民养老保险48.7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4.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7.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2万人。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为3146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每月人均领取待遇为580元和390元。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784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5498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6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9元。全市公办社会福利机构92家,床位4547张;民办社会福利机构25家,床位7794张。

    【人民生活】  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648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59元,同比增长8.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9元,同比增长8.1%。全体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994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6963元,同比增长1.8%;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56元,同比增长4.7%。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3.6%,农村为22.5%。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46.6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76辆,较2016年增长2.7%;每百户农牧民拥有家用汽车52辆,与2016年持平。

    (撰稿人:苏伦高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鄂尔多斯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鄂尔多斯,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鄂尔多斯市辖2个区7个旗,“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40公里。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境内已探明矿藏5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6,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1/3,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尔多斯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排名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06.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9万人,乡村人口53.68万人,城镇化率为74.05%。全年出生人口为2.31万人,出生率为11.2‰;死亡人口为1.09万人,死亡率为5.29‰;自然增长率为5.91‰。2017年末,户籍人口160.85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1.45万人。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79.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6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1.27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5%,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89.83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18%,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71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7%,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52.8∶44.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6.8亿元,同口径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289.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3%;非税收入67.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8.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7.1亿元,同比下降15.1%。2017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269.4平方公里,核心区164.6平方公里(东康伊),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559元和16729元,城镇居民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2017年,全市新增就业29392人,比2016年减少8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7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12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21952人,比2016年增加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比2016年减少0.1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  全年现价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01.8亿元;林业产值7.3亿元;牧业产值72.9亿元;渔业产值2.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亿元。201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8.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47.8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3.5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45.3万吨(29.05亿斤),同比下降1.8%。油料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4.6%;甜菜产量6.7万吨,同比下降18.1%;蔬菜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6.8%。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5.2万千瓦,同比增长4.3%。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万台,增长7.7%;农用排灌机械5.4万台(套),增长1.1%。其中,节水灌溉类机械5913套,增长2.4%;联合收获机1777台,增长9.6%。机械耕地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96.4%,机械播种面积占比为85.5%,机械收割面积占比为62.7%,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绵羊毛产量12227吨,同比下降0.5%;山羊绒产量2969吨,同比增长5%。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7家,较2016年增加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7%;销售产值增长27.9%;工业产品产销率98.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比2016年增长7.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下降1.8%、重工业增长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4.9%,集体企业增长115.7%,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下降2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8.2亿元,同比增长30.9%;利税总额839.2亿元,同比增长129.3%。亏损企业104户,比2016年减少11户。企业亏损面26.9%,比2016年末缩小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6.0亿元,同比下降54.3%。

    【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12天,污染52天,其中重度污染3天。全市二氧化硫均值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二氧化氮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7.4%。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0.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3.1分贝。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01.64千公顷,森林总面积232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2%。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1千公顷。全市有各级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保护区有7个,总面积达891.7千公顷。

    【交通】  2017年,鄂尔多斯机场全年共营运航线53条,通航城市54个。铁路通车里程达2201.6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235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32公里,公路网密度为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3460.3万吨,比2016年增长13.2%。其中:铁路发送货物33770.5万吨,增长13.4%;公路货运量19688.6万吨,增长13.0%;民航货运量1.2万吨,增长29.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927.9万人,比2016年下降0.9%。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39.0万人,增长16.6%;公路客运量578.3万人,下降10.6%;民航客运量210.6万人,增长23.4%。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0.2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注册1.63万户。

    【邮电】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亿元,增长18.3%;电信业务收入18.9亿元,增长3.8%。年末固定电话用9.4万户,手机电话用户251.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7.4万户,下降49.1%;4G移动电话用户175.5万户,增长56.8%;宽带用户36.8万户,增长43.2%。

    【国内贸易】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9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0.3亿元,同比增长7.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0亿元,同比增长7.0%。按商品类值分,粮油食品类完成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18.3%;服装类完成零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54.7%;日用洗涤品类完成零售额2.1亿元,同比下降14.1%;汽车类完成零售额86.6亿元,同比增长7.5%;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76.0亿元,同比增长17.8%。

    【对外经济】  2017年,鄂尔多斯市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9家,利用外资新签项目数12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3.0亿元,同比下降37.1%。其中:进口总额17.0亿元,同比下降69.3%;出口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24.1%。

    【旅游业】  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8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A级旅游景区27个,AAA级旅游景区13个。全市旅行社90家,其中具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6家。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378.3亿元,同比增长20.5%。

    【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2017年,鄂尔多斯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21个,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下降11%,竣工产值67亿元,下降27.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3.4万平方米,下降7.7%;竣工面积123.7万平方米,下降5.8%。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46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房屋竣工面积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鄂尔多斯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5.7亿元,同比增长0.5%。全市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75个,比2016年增长3.4%,完成投资1311.4亿元,比2016年下降2.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409.8亿元,下降12.4%;非国有投资1655.9亿元,增长14.9%。其中,民间投资1411.9亿元,增长17.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6.1%,比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投资方向侧重三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1亿元,同比下降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49.5亿元,同比下降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55.2亿元,同比增长15.3%。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711.3亿元,下降16.5%;采矿业完成投资698.7亿元,增长4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68.5亿元,下降30.8%。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71.5亿元,增长13.4%;房地产业投资236.1亿元,增长7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88.1亿元,增长24.7%;教育投资28.2亿元,增长5.4%。

    【金融】  全市有银行法人机构27家,银行营业网点686个,共有从业人员9842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3374.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85.0亿元,同比增长27.8%;住户存款余额1694.2亿元,同比增长7.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78.8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670.1亿元,同比增长6.6%;住户贷款408.7亿元,同比增长0.8%。

    【保险业】  全市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34家,中支以下各级保险机构247家。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财产险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5.7%;寿险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2.0%;健康险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9.4%;意外伤害险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6.95%。各项赔付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3亿元,同比增长16.1%;寿险赔付支出4.3亿元,同比增长34.8%;健康险赔付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18.9%;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2亿元,同比增长2.2%。

    【科技】  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5项,全年提交专利申请1524件。其中,授权专利868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项,成交金额5602万元,同比增长21%。年内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

    【教育】  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915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7337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30802人;普通初中46所,在校学生49566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9014人;普通小学134所,在校学生143098人;幼儿园328所,在校学生9322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02人。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34.25万人。

    【文化】  全市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组织文艺活动1920场次,乡镇文化站4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组织开展演出活动962场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3%和99.0%。有线电视用户数29.2万户。全市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15.7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5.6万户。全市免费放电影14387场次,观众人数51万人次。

    【卫生计生】  全市共有公立医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9个,乡镇卫生院93个,村卫生室6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监督所9个。公立医院床位数6608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465张。卫生技术人员14599人。其中,注册医师5652人,注册护士5581人。

    【体育】  全市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4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76人。年内成功举办30项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全市9个旗区共有208个社区全民健身点,全民健身体系日趋完善。

    【社会保障】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1.6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养老保险2.9万人,参加农牧民养老保险48.7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4.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7.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2万人。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为3146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每月人均领取待遇为580元和390元。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784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5498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6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9元。全市公办社会福利机构92家,床位4547张;民办社会福利机构25家,床位7794张。

    【人民生活】  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648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59元,同比增长8.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9元,同比增长8.1%。全体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994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6963元,同比增长1.8%;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56元,同比增长4.7%。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3.6%,农村为22.5%。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46.6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76辆,较2016年增长2.7%;每百户农牧民拥有家用汽车52辆,与2016年持平。

    (撰稿人:苏伦高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