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通辽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通辽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其前身为哲里木盟,1636年建盟,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下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辽市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东邻吉林省,起于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部;南接辽宁省,起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南部、库伦旗南部和奈曼旗南部;西接赤峰市,起于奈曼旗西部、开鲁县西部和扎鲁特旗西部;北与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毗邻,起于霍林郭勒市北部,全市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56%。全市少数民族40个(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166万人,蒙古族人口155.63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1/4,占全区蒙古族人口1/3,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聚集的地方。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通辽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320毫米~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7.5℃,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地质构造稳定,四季分明,寒热适中,201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6天,占全年总天数86.6%。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哈民遗址和南宝力皋吐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通辽这片土地就有人类生产生活。这里是北方多民族的发祥地,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蒙医药学家占卜拉·道尔吉、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故里。蒙古族文化保存完整,传承有序,通辽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中国蒙医药之都”“中国蒙餐之都”“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草原文化名城”“内蒙古粮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地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基层蒙中医先进城市”等称号。2017年,通辽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通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中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通辽市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境内有11条铁路纵横交汇。其中,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5条铁路在通辽站交汇,通辽火车站是全国38个铁路枢纽和14个大编组站之一,开通“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通辽至北京高铁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3.5小时即可到达北京。境内有3条高速、6条国道和7条省道贯穿,境内公路里程214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0公里。建有通辽机场和霍林河机场,2017年,通辽机场运营航线15条,通航北京、上海、天津、呼和浩特、西安、杭州、大连、哈尔滨、长春、海拉尔、乌兰浩特、霍林郭勒、满洲里、包头等14个城市。

    资源富集,物产丰富  通辽市物产、矿藏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均列第一位,被称为“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中国草原肉牛之都”,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供港活牛基地,麦饭石、红干椒、荞麦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2017年,粮食产量684.85万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014.43万头只(口)。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52种。其中,煤炭保有量113亿吨,石油保有储量1.33亿吨,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八0一”稀土矿为世界特大型矿床。风能、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大,风能资源可利用规模为3000~5000万千瓦,2017年风电装机量412.8万千瓦,光伏装机量81万千瓦。围绕“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一带一路“敖包相会”等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和四季游,境内有哈民茫哈、南宝力皋吐史前文化遗址,有大青沟、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园)、库伦三大寺、可汗山等AAAA级景区,富有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情的珠日河草原旅游区和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列入自治区旅游品牌线路,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产业多元,特色鲜明  通辽致力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初步培育形成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沙产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维打造、多业融合、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转方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实施“九链五都一市一城”工作举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通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草原名城。

    “九链五都一市一城”  “九链”: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铝镍硅新材料、肉牛产业、现代蒙医药、煤化工乙二醇、沙产业、会展业、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链;“五都”: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国际蒙医药之都、中国小品种氨基酸之都、中国蓝宝石之都、全国乙二醇新材料深加工之都;“一市”: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一城”:“一带一路”草原名城。

    【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0.4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非税收入完成17.50亿元,比上年下降7.4%。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累计完成2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双城同创】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同心同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深入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老大难问题,中心城区拆墙透绿,拆除违法建筑,硬化背街小巷330万平方米,清运城乡垃圾110万立方米,攻克“小广告”、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城市顽疾,城市面貌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辽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化民”理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主城区一大批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得以攻破、环境顽疾问题得以整治,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6月,通辽市在2015—2017周期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城市(区)中,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国家卫生城市。11月,党中央文明办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通辽市成功入选。

    【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重要要求,制定落实“五个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实施亿元以上延链补链项目160个,完成投资735亿元。新能源、现代蒙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建成农业精准节水面积10.13万公顷,压减籽粒玉米16.53万公顷,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8∶13∶19,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新增43个、达到206个,认证面积20万公顷。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稳居蒙东第一。

    【改革创新】  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领域出台改革举措20项,全年形成改革成果96条。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推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自治区率先实施“二十五证合一”改革,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草原确权基本完成,划定全域基本农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国家级试点通过自治区验收。全面推进向俄蒙开放,与蒙古国肯特省建立友好关系。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55%。4个旗县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获批筹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试点,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市妇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

    【重大基础设施】  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线下工程基本完工,通辽至鲁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霍铁路二次提速,扎鲁特至山东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建成运行,霍林河机场通航运营,奈曼旗、库伦旗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引绰济辽”“LXB供水”通辽支线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进展,通辽至霍林郭勒天然气管道项目获得自治区核准。

    【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工程】  2016年6月4日,由中铁十四局集团参建的国家重点铁路项目——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开工建设,线路自京沈客专新民北站引出,经彰武、甘旗卡,引入通辽站,工程正线全长197公里,其中通辽市境内90公里。该项目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正线数目为双线,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规划运输能力80对/日。2017年8月12日,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唯一一处跨越高速公路连续梁——跨赤通高速100米连续梁顺利合龙,该工程是通辽特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全线最大的节点工程,被誉为“蒙东第一跨”。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通辽市境内投资75亿元。截至2017年末,通辽市境内累计完成投资54.47亿元,完成线下工程9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政策落实和“放管服”工作,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地见效。置换电解铝产能指标83.3万吨,取缔“地条钢”2.6万吨。与棚改工作相结合,消化房地产库存2.6万套。出台降本增效38条意见,落实“助保贷”、大用户直购电等综合措施,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

    【通辽革命历史展】  8月10日,由中共通辽市委、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通辽市委史志办承办的“庆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70周年暨通辽解放70周年——通辽革命历史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幕。通辽革命历史展是在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区上下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展览分为“觉醒”“抗日烽火”“新生民主政权的曲折建立”“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解放事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光荣的骑兵二师”“革命丰碑”“历史巨变”八个单元。展览面积750平方米,展出实物资料100余件、红色书籍30余册,反映人物、革命斗争图片展板350块,历史文物、书籍、报刊等充实25个展柜。其中,多幅珍贵的照片、多件历史文物系首次公开展出。展览通过翔实的文字及图片,重现在党的指引下,在乌兰夫、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通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寻求民族解放并最终走向自治之路的不平凡革命历程,教育和激励全市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2.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69万人,乡村人口220.68万人。0~17岁人口54.68万人,18~34岁人口81.06万人,35~59岁人口130.7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49.88万人。男性人口160.06万人,女性人口156.3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56%。全年出生人口为3.09万人,出生率为9.88‰;死亡人口为1.98万人,死亡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

    【农业】  年初全市耕地总面积138.92万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47万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0.26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5.57万公顷,薯类(折粮)播种面积0.64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84.85万吨,单产473公斤/亩。其中:稻谷23.34万吨,单产564公斤/亩;小麦3.47万吨,单产256公斤/亩;玉米615.66万吨,单产522公斤/亩;谷子6.81万吨,单产227公斤/亩;高粱18.72万吨,单产395公斤/亩;荞麦6.53万吨,单产170公斤/亩。大豆3.46万吨,单产114公斤/亩。马铃薯2.17万吨,单产245公斤/亩。建成农业精准节水面积10.13万公顷,其中2.67万公顷核心区实现水肥一体化和智能终端管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5%。压减籽粒玉米16.53万公顷。

    【畜牧业】  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饲草料面积达到35.33万公顷,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8∶13∶19。加快肉牛育种改良,科尔沁肉牛种业基地投入运行。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55%。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新增43个、达到206个,认证面积20万公顷。

    【林业】  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46万公顷,占全年任务101%,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任务3.07万公顷,完成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0.1万公顷,完成果树经济林基地建设0.43万公顷。完成重点区域绿化0.81万公顷,占全年任务101%。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为重点完成通道绿化1968公里,0.29万公顷;村屯绿化1941个,0.31万公顷;厂矿园区绿化18个,0.07万公顷;城镇周边绿化56个,0.14万公顷;农田防护林121公里。森林面积136.2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89%。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新育苗面积0.13万公顷。全市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91.93万公顷,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102.13万公顷,实现国家重点公益林参保率100%,签单保费2466万元,森林保险理赔资金1096万元。

    【水利】  2017年,通辽市水务局全面完成自治区水利厅下达通辽市的责任状指标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全年争取水利投资6.14亿元,完成建设投资4.9亿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各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建设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4.05万公顷,新增水保治理面积6.69万公顷,解决8.24万农村牧区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质提升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受益人口20万人,水质投诉率下降95%。

    河长制体系建设情况,截至10月末市级、旗县级、乡镇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以本级党委、政府文件印发。市旗两级均出台《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制度》和《验收制度》等6项工作制度。通辽市总河长和分级分段河长全部设立,全市旗县(市、区)均明确总河长、副总河长、旗县级河长。全市131个乡镇(苏木、场)中需要设立河长的有112个乡镇(苏木、场)均设立河长,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河长制办公室及河湖管理中心成立情况。年内,市级、旗县级都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地点设立在本级水务局;霍林郭勒市和科左后旗成立河湖管理中心。2017年,全市设立河长制公示牌506块。通辽市河长制办公室12月中旬完成对各旗县市区的验收工作并编写自评估报告上报自治区水利厅。2017年,旗县级河长巡河25人次。其中:扎鲁特旗10人次、开鲁县4人次、霍林郭勒市7人次、开发区4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258人次。

    【工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0.1%。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原煤产量达5086.3万吨,比上年增长8.9%;发电量453.8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8%。其中,风力发电量74.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0%,光伏发电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4%;电解铝产量92.8万吨,比上年下降1.8%;铝材产量145.5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味精产量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206户。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84.4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19户。其中,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工业园区3个。以项目带动全链条发展,实施亿元以上延链补链项目160个,梅花生物苏氨酸、伯恩露笑蓝宝石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金煤化工聚乙醇酸项目完成中试,邦杰食品肉牛加工项目试生产。34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和价格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4%。新能源、现代蒙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

    【城乡建设】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03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全市有工作量的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6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28亿元,比上年下降14.52%。签订合同额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2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58.8亿元。注册建造师1095人。全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14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21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营业额13810.8万元,建设工程监理企业18家,建设工程监理资质34个,注册监理工程师203人,建设工程质量对外检测机构9家。2017年,全市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中心城区完成10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8%;污水处理率97.8%;燃气普及率95.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3.5平方米;全市城关镇以上供热普及率84.9%。按照年初计划,中心城区完成振兴路道路、建国北路绿化、成吉思汗大道绿化、和平路改造等7条道路改造修复工程;推动实施150座换热站改造、空闲地绿化、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红光大桥项目;完成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高铁站前广场等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及相关准备工作。对照迎庆任务和创城指标,完成沥青路面灌缝73.1万米、维修维护沥青路面66.3万平方米、人行道7.8万平方米、路边石12公里、路灯1.2万盏;完成雨水、收水井清掏1.65万座,污水、雨水管道疏通27.2万米,小区污水管道疏通10公里;完成12公顷、300万株薰衣草花田栽植。

    【环境】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4900.77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6天,占全年总天数86.6%。完成《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有关工作并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待批。2017年,通辽市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实行在线、工况、视频“三位一体”24小时自动监控管理,取缔中心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有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启动城市污水排放扩容提标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投入品管控。完成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312万亩,实施了霍林河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部停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建成运行全国同行业首例电解铝企业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示范工程,关闭搬迁开发区煤炭交易市场。针对破坏草原和森林资源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针对政府过度举债问题,全面梳理政府投资项目,停建缓建政府投资项目40个、涉及金额87亿元。

    【能源】  全年能源消费量1314.4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0%。分行业看,七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合计占规上能耗比重为89.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长拉动1.2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50.7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7%。其中,规上工业用电量318.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9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50户发电企业,累计发电量453.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全市共有10户原煤生产企业,全年原煤产量5086.30万吨,比上年增长8.9%;销售量5084.2万吨,比上年增长8.8%。

    【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公路里程214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0520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公路货运周转量204.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公路客运量15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公路旅客周转量21.5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3%。全市铁路营业里程562.49公里。其中,客货混跑线路502.77公里,纯货运线路59.73公里。全年铁路货运量4947万吨,比上年增长4.3%;铁路客运量6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全年民航客运量92.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2亿人公里;全年民航货运量0.1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3.24万吨公里。

    【邮电】  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全年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3610.81万件,比上年下降1.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46.17万元,比上年下降9.5%。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41.19万件,比上年增长29.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214.16万件,比上年增长36.1%;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526.82万件,比上年增长27.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21万件,比上年下降16.6%。

    【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2.71亿元,增长6.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8亿元,增长7.3%。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68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9%。其中:出口30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进口63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8%。全市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3375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91.8%。其中:出口303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进口338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0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8.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2%。其中:出口1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进口29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9.6%。

    【旅游业】  全年旅游总收入1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1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4.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国内旅游人数6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接待入境旅游者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全市有A级景区22家,AAA级景区11家,AAAA级景区4家。

    【服务业】  组织实施“通辽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列入自治区旅游品牌线路,13座营地、驿站运营态势良好,举办“8·18”哲里木赛马节、“亚洲巴哈·通辽一站到底”汽车越野拉力赛、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等品牌赛事。健全金融监管服务体系,4个旗县农商行获批筹建。与农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融资85亿元。通霍铁路两次提速运行,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开通大连港货运循环班列和集装箱冷藏班列,通辽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建成运营,红干椒、肉牛等特色专业市场提档升级。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蒙东第一。养老服务、休闲健身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

    【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66.68亿元,比年初增长8.2%。分部门看,全市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690.16亿元,比年初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161.53亿元,比年初下降6.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44.16亿元,比年初增长5.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329.66亿元,比年初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714.50亿元,比年初增长3.2%。

    【保险】  全市共有保险机构31家,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4家。2017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7.76亿元,增长19.8%,赔款总额17.86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增长29.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9.59亿元,比上年增加1.41亿元,增长7.8%,赔款12.83亿元,比上年增加4.77亿元,增长59.1%;寿险保费收入27.32亿元,比上年增加6.34亿元,增长30.2%,赔款5.03亿元,比上年减少0.73亿元,下降12.7%。

    【科技】  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3.16亿元,占GDP的比重0.16%,全年全市科技成果登记累计18项,全市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39亿元。项目资金方面,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1293万元,争取国家“三区”人才资金212万元,争取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1项300万元,争取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13项395万元,争取自治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1项25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即内蒙古东晟轻量化新材料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全市创新平台累计达143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专利和技术合同方面,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72件,全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229件,全年共受理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3项,技术交易额1978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80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12项,技术交易额1780万元。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招生9198人;有在校生31938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33人;有教职工2670人。其中,专任教师1725人。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1065所。其中,小学222所,初中106所,高中32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673所,教学点464个(不计校数);在校生有432735人。其中,小学177887人,初中87531人,高中67972人,中等职业学校10526人,特殊教育学校773人,幼儿园88046人。教职工42797人。其中,小学16132人,初中10414人,高中6677人,中等职业学校1292人,特殊教育学校205人,幼儿园8077人;专任教师33452人。其中,小学14771人,初中7611人,高中4839人,中等职业学校1068人,特殊教育学校178人,幼儿园498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04%,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2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86%,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0.24%,小学五年保留率95.04%,初中三年保留率96%,初中毛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初中99.99%,高中98.53%,职业高中86%,幼儿园98.98%,特殊教育100%。

    【文化】  全市共有艺术事业研究所2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5个,城市电影院16个,农村、牧区电影队139个,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115.17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团体共演出1254场(次),观众77.4万人次。全市有县广播电视台7个,乡广播电视站74个,通电视的村2127个,通广播的村2127个,调频台42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4套。广播节目覆盖人口309.79万人,电视节目覆盖人口309.63万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14%。

    【卫生 计生】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58个。其中:医院8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821张。其中,医院有床位143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87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6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合计25266人,卫生技术人员174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14人,注册护士6011人,药师(士)942人,技师(士)1082人。

    【体育】  全市共有国家一级体育运动员23人,国家二级体育运动员87人。获自治区级比赛金牌36枚,银牌49枚,铜牌76枚。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站点2450个,健身气功站点196个,全市128万体育人口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0次。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800人。其中,国家级60人。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1.05万人,增长4.2%;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8.3万人,增长0.5%;参加医疗保险(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68.77万人,增长157.2%;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3.9万人,增长0.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8.76万人,增长0.03%。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2.89万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35万人,占城镇人口3.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31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6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60亿元。农村定期救济户6.86万户,农村牧区居民定期救济人数12.69万人;五保户1.01万户,五保户人数1.04万人,农村五保户支出7352.34万元。全市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51个,光荣院3个,优抚安置单位3个,复退军人精神病院1个,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院中有老人50人,少年儿童49人。增加民生投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8%。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棚户区改造近6000套。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奈曼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分别提高137元和2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30元和25元。医疗保险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举措,4.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个国贫旗列入京蒙帮扶计划。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4.14万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及就业。实施生态补偿脱贫1000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大学在校生给予定额补助。贫困人口免费体检8.86万人,覆盖率89%。实施“三个全兜底”政策,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问题。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社会矛盾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有效解决重点群体信访问题。开展系列“警务技能大演练”,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现行命案全部侦破,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超过15年特大疑难积压命案13起,破获公安部督办“9·05”特大网络赌博案。加强公共安全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政府职能法治化,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法行政能力增强。

    【人民生活】  2017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9996元,比上年增长8.6%。分城乡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9667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2566元,比上年增长8.5%。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14254元,比上年增长5.9%。分城乡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8880元,增长5.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0700元,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均拥有现住房建筑面积29.9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拥有现住房建筑面积28.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

    (撰稿人:赵广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通辽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通辽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其前身为哲里木盟,1636年建盟,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下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辽市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东邻吉林省,起于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部;南接辽宁省,起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南部、库伦旗南部和奈曼旗南部;西接赤峰市,起于奈曼旗西部、开鲁县西部和扎鲁特旗西部;北与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毗邻,起于霍林郭勒市北部,全市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56%。全市少数民族40个(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166万人,蒙古族人口155.63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1/4,占全区蒙古族人口1/3,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聚集的地方。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通辽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320毫米~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7.5℃,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地质构造稳定,四季分明,寒热适中,201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6天,占全年总天数86.6%。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哈民遗址和南宝力皋吐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通辽这片土地就有人类生产生活。这里是北方多民族的发祥地,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蒙医药学家占卜拉·道尔吉、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故里。蒙古族文化保存完整,传承有序,通辽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中国蒙医药之都”“中国蒙餐之都”“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草原文化名城”“内蒙古粮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地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基层蒙中医先进城市”等称号。2017年,通辽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通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中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通辽市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境内有11条铁路纵横交汇。其中,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5条铁路在通辽站交汇,通辽火车站是全国38个铁路枢纽和14个大编组站之一,开通“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通辽至北京高铁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3.5小时即可到达北京。境内有3条高速、6条国道和7条省道贯穿,境内公路里程214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0公里。建有通辽机场和霍林河机场,2017年,通辽机场运营航线15条,通航北京、上海、天津、呼和浩特、西安、杭州、大连、哈尔滨、长春、海拉尔、乌兰浩特、霍林郭勒、满洲里、包头等14个城市。

    资源富集,物产丰富  通辽市物产、矿藏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均列第一位,被称为“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中国草原肉牛之都”,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供港活牛基地,麦饭石、红干椒、荞麦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2017年,粮食产量684.85万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014.43万头只(口)。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52种。其中,煤炭保有量113亿吨,石油保有储量1.33亿吨,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八0一”稀土矿为世界特大型矿床。风能、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大,风能资源可利用规模为3000~5000万千瓦,2017年风电装机量412.8万千瓦,光伏装机量81万千瓦。围绕“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一带一路“敖包相会”等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和四季游,境内有哈民茫哈、南宝力皋吐史前文化遗址,有大青沟、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园)、库伦三大寺、可汗山等AAAA级景区,富有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情的珠日河草原旅游区和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列入自治区旅游品牌线路,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产业多元,特色鲜明  通辽致力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初步培育形成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沙产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维打造、多业融合、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转方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实施“九链五都一市一城”工作举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通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草原名城。

    “九链五都一市一城”  “九链”: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铝镍硅新材料、肉牛产业、现代蒙医药、煤化工乙二醇、沙产业、会展业、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链;“五都”: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国际蒙医药之都、中国小品种氨基酸之都、中国蓝宝石之都、全国乙二醇新材料深加工之都;“一市”: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一城”:“一带一路”草原名城。

    【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0.4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非税收入完成17.50亿元,比上年下降7.4%。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累计完成2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双城同创】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同心同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深入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老大难问题,中心城区拆墙透绿,拆除违法建筑,硬化背街小巷330万平方米,清运城乡垃圾110万立方米,攻克“小广告”、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城市顽疾,城市面貌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辽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化民”理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主城区一大批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得以攻破、环境顽疾问题得以整治,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6月,通辽市在2015—2017周期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城市(区)中,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国家卫生城市。11月,党中央文明办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通辽市成功入选。

    【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重要要求,制定落实“五个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实施亿元以上延链补链项目160个,完成投资735亿元。新能源、现代蒙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建成农业精准节水面积10.13万公顷,压减籽粒玉米16.53万公顷,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8∶13∶19,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新增43个、达到206个,认证面积20万公顷。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稳居蒙东第一。

    【改革创新】  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领域出台改革举措20项,全年形成改革成果96条。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推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自治区率先实施“二十五证合一”改革,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草原确权基本完成,划定全域基本农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国家级试点通过自治区验收。全面推进向俄蒙开放,与蒙古国肯特省建立友好关系。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55%。4个旗县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获批筹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试点,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市妇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

    【重大基础设施】  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线下工程基本完工,通辽至鲁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霍铁路二次提速,扎鲁特至山东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建成运行,霍林河机场通航运营,奈曼旗、库伦旗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引绰济辽”“LXB供水”通辽支线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进展,通辽至霍林郭勒天然气管道项目获得自治区核准。

    【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工程】  2016年6月4日,由中铁十四局集团参建的国家重点铁路项目——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开工建设,线路自京沈客专新民北站引出,经彰武、甘旗卡,引入通辽站,工程正线全长197公里,其中通辽市境内90公里。该项目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正线数目为双线,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规划运输能力80对/日。2017年8月12日,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唯一一处跨越高速公路连续梁——跨赤通高速100米连续梁顺利合龙,该工程是通辽特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全线最大的节点工程,被誉为“蒙东第一跨”。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通辽市境内投资75亿元。截至2017年末,通辽市境内累计完成投资54.47亿元,完成线下工程9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政策落实和“放管服”工作,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地见效。置换电解铝产能指标83.3万吨,取缔“地条钢”2.6万吨。与棚改工作相结合,消化房地产库存2.6万套。出台降本增效38条意见,落实“助保贷”、大用户直购电等综合措施,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

    【通辽革命历史展】  8月10日,由中共通辽市委、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通辽市委史志办承办的“庆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70周年暨通辽解放70周年——通辽革命历史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幕。通辽革命历史展是在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区上下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展览分为“觉醒”“抗日烽火”“新生民主政权的曲折建立”“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解放事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光荣的骑兵二师”“革命丰碑”“历史巨变”八个单元。展览面积750平方米,展出实物资料100余件、红色书籍30余册,反映人物、革命斗争图片展板350块,历史文物、书籍、报刊等充实25个展柜。其中,多幅珍贵的照片、多件历史文物系首次公开展出。展览通过翔实的文字及图片,重现在党的指引下,在乌兰夫、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通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寻求民族解放并最终走向自治之路的不平凡革命历程,教育和激励全市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2.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69万人,乡村人口220.68万人。0~17岁人口54.68万人,18~34岁人口81.06万人,35~59岁人口130.7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49.88万人。男性人口160.06万人,女性人口156.3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56%。全年出生人口为3.09万人,出生率为9.88‰;死亡人口为1.98万人,死亡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

    【农业】  年初全市耕地总面积138.92万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47万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0.26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5.57万公顷,薯类(折粮)播种面积0.64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84.85万吨,单产473公斤/亩。其中:稻谷23.34万吨,单产564公斤/亩;小麦3.47万吨,单产256公斤/亩;玉米615.66万吨,单产522公斤/亩;谷子6.81万吨,单产227公斤/亩;高粱18.72万吨,单产395公斤/亩;荞麦6.53万吨,单产170公斤/亩。大豆3.46万吨,单产114公斤/亩。马铃薯2.17万吨,单产245公斤/亩。建成农业精准节水面积10.13万公顷,其中2.67万公顷核心区实现水肥一体化和智能终端管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5%。压减籽粒玉米16.53万公顷。

    【畜牧业】  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饲草料面积达到35.33万公顷,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8∶13∶19。加快肉牛育种改良,科尔沁肉牛种业基地投入运行。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55%。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新增43个、达到206个,认证面积20万公顷。

    【林业】  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46万公顷,占全年任务101%,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任务3.07万公顷,完成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0.1万公顷,完成果树经济林基地建设0.43万公顷。完成重点区域绿化0.81万公顷,占全年任务101%。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为重点完成通道绿化1968公里,0.29万公顷;村屯绿化1941个,0.31万公顷;厂矿园区绿化18个,0.07万公顷;城镇周边绿化56个,0.14万公顷;农田防护林121公里。森林面积136.2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89%。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新育苗面积0.13万公顷。全市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91.93万公顷,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102.13万公顷,实现国家重点公益林参保率100%,签单保费2466万元,森林保险理赔资金1096万元。

    【水利】  2017年,通辽市水务局全面完成自治区水利厅下达通辽市的责任状指标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全年争取水利投资6.14亿元,完成建设投资4.9亿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各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建设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4.05万公顷,新增水保治理面积6.69万公顷,解决8.24万农村牧区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质提升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受益人口20万人,水质投诉率下降95%。

    河长制体系建设情况,截至10月末市级、旗县级、乡镇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以本级党委、政府文件印发。市旗两级均出台《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制度》和《验收制度》等6项工作制度。通辽市总河长和分级分段河长全部设立,全市旗县(市、区)均明确总河长、副总河长、旗县级河长。全市131个乡镇(苏木、场)中需要设立河长的有112个乡镇(苏木、场)均设立河长,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河长制办公室及河湖管理中心成立情况。年内,市级、旗县级都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地点设立在本级水务局;霍林郭勒市和科左后旗成立河湖管理中心。2017年,全市设立河长制公示牌506块。通辽市河长制办公室12月中旬完成对各旗县市区的验收工作并编写自评估报告上报自治区水利厅。2017年,旗县级河长巡河25人次。其中:扎鲁特旗10人次、开鲁县4人次、霍林郭勒市7人次、开发区4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258人次。

    【工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0.1%。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原煤产量达5086.3万吨,比上年增长8.9%;发电量453.8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8%。其中,风力发电量74.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0%,光伏发电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4%;电解铝产量92.8万吨,比上年下降1.8%;铝材产量145.5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味精产量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206户。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84.4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19户。其中,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工业园区3个。以项目带动全链条发展,实施亿元以上延链补链项目160个,梅花生物苏氨酸、伯恩露笑蓝宝石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金煤化工聚乙醇酸项目完成中试,邦杰食品肉牛加工项目试生产。34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和价格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4%。新能源、现代蒙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

    【城乡建设】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03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全市有工作量的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6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28亿元,比上年下降14.52%。签订合同额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2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58.8亿元。注册建造师1095人。全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14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21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营业额13810.8万元,建设工程监理企业18家,建设工程监理资质34个,注册监理工程师203人,建设工程质量对外检测机构9家。2017年,全市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中心城区完成10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8%;污水处理率97.8%;燃气普及率95.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3.5平方米;全市城关镇以上供热普及率84.9%。按照年初计划,中心城区完成振兴路道路、建国北路绿化、成吉思汗大道绿化、和平路改造等7条道路改造修复工程;推动实施150座换热站改造、空闲地绿化、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红光大桥项目;完成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高铁站前广场等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及相关准备工作。对照迎庆任务和创城指标,完成沥青路面灌缝73.1万米、维修维护沥青路面66.3万平方米、人行道7.8万平方米、路边石12公里、路灯1.2万盏;完成雨水、收水井清掏1.65万座,污水、雨水管道疏通27.2万米,小区污水管道疏通10公里;完成12公顷、300万株薰衣草花田栽植。

    【环境】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4900.77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6天,占全年总天数86.6%。完成《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有关工作并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待批。2017年,通辽市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实行在线、工况、视频“三位一体”24小时自动监控管理,取缔中心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有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启动城市污水排放扩容提标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投入品管控。完成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312万亩,实施了霍林河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部停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建成运行全国同行业首例电解铝企业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示范工程,关闭搬迁开发区煤炭交易市场。针对破坏草原和森林资源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针对政府过度举债问题,全面梳理政府投资项目,停建缓建政府投资项目40个、涉及金额87亿元。

    【能源】  全年能源消费量1314.4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0%。分行业看,七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合计占规上能耗比重为89.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增长拉动1.2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50.7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7%。其中,规上工业用电量318.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9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50户发电企业,累计发电量453.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全市共有10户原煤生产企业,全年原煤产量5086.30万吨,比上年增长8.9%;销售量5084.2万吨,比上年增长8.8%。

    【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公路里程214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0520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公路货运周转量204.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公路客运量15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公路旅客周转量21.5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3%。全市铁路营业里程562.49公里。其中,客货混跑线路502.77公里,纯货运线路59.73公里。全年铁路货运量4947万吨,比上年增长4.3%;铁路客运量6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全年民航客运量92.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2亿人公里;全年民航货运量0.1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3.24万吨公里。

    【邮电】  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全年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3610.81万件,比上年下降1.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46.17万元,比上年下降9.5%。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41.19万件,比上年增长29.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214.16万件,比上年增长36.1%;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526.82万件,比上年增长27.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21万件,比上年下降16.6%。

    【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2.71亿元,增长6.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8亿元,增长7.3%。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68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9%。其中:出口30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进口63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8%。全市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3375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91.8%。其中:出口303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进口338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0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8.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2%。其中:出口1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进口29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9.6%。

    【旅游业】  全年旅游总收入1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1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4.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国内旅游人数6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接待入境旅游者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全市有A级景区22家,AAA级景区11家,AAAA级景区4家。

    【服务业】  组织实施“通辽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列入自治区旅游品牌线路,13座营地、驿站运营态势良好,举办“8·18”哲里木赛马节、“亚洲巴哈·通辽一站到底”汽车越野拉力赛、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等品牌赛事。健全金融监管服务体系,4个旗县农商行获批筹建。与农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融资85亿元。通霍铁路两次提速运行,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开通大连港货运循环班列和集装箱冷藏班列,通辽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建成运营,红干椒、肉牛等特色专业市场提档升级。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蒙东第一。养老服务、休闲健身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

    【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66.68亿元,比年初增长8.2%。分部门看,全市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690.16亿元,比年初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161.53亿元,比年初下降6.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44.16亿元,比年初增长5.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329.66亿元,比年初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714.50亿元,比年初增长3.2%。

    【保险】  全市共有保险机构31家,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4家。2017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7.76亿元,增长19.8%,赔款总额17.86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增长29.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9.59亿元,比上年增加1.41亿元,增长7.8%,赔款12.83亿元,比上年增加4.77亿元,增长59.1%;寿险保费收入27.32亿元,比上年增加6.34亿元,增长30.2%,赔款5.03亿元,比上年减少0.73亿元,下降12.7%。

    【科技】  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3.16亿元,占GDP的比重0.16%,全年全市科技成果登记累计18项,全市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39亿元。项目资金方面,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1293万元,争取国家“三区”人才资金212万元,争取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1项300万元,争取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13项395万元,争取自治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1项25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即内蒙古东晟轻量化新材料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全市创新平台累计达143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专利和技术合同方面,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72件,全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229件,全年共受理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3项,技术交易额1978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80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12项,技术交易额1780万元。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招生9198人;有在校生31938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33人;有教职工2670人。其中,专任教师1725人。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1065所。其中,小学222所,初中106所,高中32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673所,教学点464个(不计校数);在校生有432735人。其中,小学177887人,初中87531人,高中67972人,中等职业学校10526人,特殊教育学校773人,幼儿园88046人。教职工42797人。其中,小学16132人,初中10414人,高中6677人,中等职业学校1292人,特殊教育学校205人,幼儿园8077人;专任教师33452人。其中,小学14771人,初中7611人,高中4839人,中等职业学校1068人,特殊教育学校178人,幼儿园498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04%,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2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86%,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0.24%,小学五年保留率95.04%,初中三年保留率96%,初中毛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初中99.99%,高中98.53%,职业高中86%,幼儿园98.98%,特殊教育100%。

    【文化】  全市共有艺术事业研究所2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5个,城市电影院16个,农村、牧区电影队139个,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115.17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团体共演出1254场(次),观众77.4万人次。全市有县广播电视台7个,乡广播电视站74个,通电视的村2127个,通广播的村2127个,调频台42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4套。广播节目覆盖人口309.79万人,电视节目覆盖人口309.63万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14%。

    【卫生 计生】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58个。其中:医院8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821张。其中,医院有床位143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87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6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合计25266人,卫生技术人员174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14人,注册护士6011人,药师(士)942人,技师(士)1082人。

    【体育】  全市共有国家一级体育运动员23人,国家二级体育运动员87人。获自治区级比赛金牌36枚,银牌49枚,铜牌76枚。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站点2450个,健身气功站点196个,全市128万体育人口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0次。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800人。其中,国家级60人。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1.05万人,增长4.2%;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8.3万人,增长0.5%;参加医疗保险(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68.77万人,增长157.2%;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3.9万人,增长0.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8.76万人,增长0.03%。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2.89万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35万人,占城镇人口3.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31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6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60亿元。农村定期救济户6.86万户,农村牧区居民定期救济人数12.69万人;五保户1.01万户,五保户人数1.04万人,农村五保户支出7352.34万元。全市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51个,光荣院3个,优抚安置单位3个,复退军人精神病院1个,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院中有老人50人,少年儿童49人。增加民生投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8%。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棚户区改造近6000套。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奈曼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分别提高137元和2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30元和25元。医疗保险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举措,4.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个国贫旗列入京蒙帮扶计划。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4.14万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及就业。实施生态补偿脱贫1000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大学在校生给予定额补助。贫困人口免费体检8.86万人,覆盖率89%。实施“三个全兜底”政策,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问题。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社会矛盾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有效解决重点群体信访问题。开展系列“警务技能大演练”,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现行命案全部侦破,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超过15年特大疑难积压命案13起,破获公安部督办“9·05”特大网络赌博案。加强公共安全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政府职能法治化,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法行政能力增强。

    【人民生活】  2017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9996元,比上年增长8.6%。分城乡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9667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2566元,比上年增长8.5%。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14254元,比上年增长5.9%。分城乡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8880元,增长5.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0700元,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均拥有现住房建筑面积29.9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拥有现住房建筑面积28.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

    (撰稿人:赵广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