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8卷  /  科技

2018卷

  • 科学技术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厅(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设14个处室: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方针和政策,起草有关法规、条例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制定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技术创新引导奖励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富民强县专项资金等科技计划;统筹协调基础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等项工作;组织编制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计划,提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负责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组织工作

    【科技发展规划】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自治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十三五”科技合作、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蒙医药、技术市场、科学技术普及等一批重点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和科技创新强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未来30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科技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2017年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改革的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投入】  自治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32.3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0.82%,(全国平均水平2.1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从R&D经费来源看,政府资金17.96亿元,企业资金108.17亿元,分别占R&D经费投入总额的13.57%和81.74%。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112.61亿元,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支出12.56亿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47亿元。企业、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85.09%9.49%和3.38%。自治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29亿元,增长3.98%,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0.7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总额中,自治区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5.35亿元,占自治区本级公共财政支出比重1.69%。全年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的资金总额7.32亿元。其中: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31亿元、自然科学基金0.26亿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4.75亿元

    【科技计划安排】  自治区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安排科技项目341项,自治区财政下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含自然科学基金)2.57亿元。其中:安排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项目40项,自治区财政科技拨款0.40亿元;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项目169项,财政拨款0.96亿元;创新平台(人才)体系建设工程67项,财政拨款0.37亿元;基础研究工程项目2项,财政拨款0.30亿元;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工程63项,财政拨款0.54亿元

    【基础科学研究】  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3项,比上年增加17项,增长6.39%,直接资助项目经费1.07亿元。自治区安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项,支持经费0.2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8项、杰出青年培育基金项目10项、博士基金项目76项、面上项目396项、联合基金132项。年内结题验收项目454项,基金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在论文发表、专利取得、出版专著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基金支持成效呈上升态势

    【创新载体建设】  2月,国务院批准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自治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分别是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升级创新示范区;乌海高新区、阿拉善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高新区和五原工业园区获批为自治区高新区,总数10家。五原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国家级孵化器,总数11家。呼和浩特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被民政部、科技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至此,自治区共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领域各类基地10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5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3个2017年,自治区认定众创空间试点单位69家,试点培育单位24家,争取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12家。全区已拥有众创空间试点139家,试点培育40家,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47家;139家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已经为3000多家初创期企业2500多个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支持服务2017年9月,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准,40多家“星创天地”建设主体单位联合组建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星创联盟。截至年底,自治区共认定“星创天地”142家。其中,“星创天地”试点单位96家、培育单位46家,已有41家“星创天地”通过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包头稀土高新区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平台建设】  9月,科技部、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创建“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内蒙古大学,实现自治区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拥有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内新增1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5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企业研发中心。全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15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4家、企业研发中心340家。年内组织构建了大宗工业固废、番茄、肉鸭、绿色防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累计构建联盟27家,推动相关产业的产学研合作2017年,编制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平台载体管理

    【新型研发机构】  2017年新启动建设2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47家,覆盖全区12个盟市,自治区财政投入8.42亿,带动盟市企业投入超过20亿。涉及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综合治理、稀土、蒙医药等领域。已经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在2017年进入收获阶段,如: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建成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该产品因色性能优异、无毒无害等特性,可广泛用于塑料、塑胶、油漆、油墨、皮革等领域,预计年市场需求可达百亿元,对提高稀土新材料附加值具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承担的“热镀钢(铝)复合板彩印技术”项目已建成年产7万吨中试生产线,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等行业;内蒙古东源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承担的PBS生物降解技术项目,已制备出基于生物法丁二酸的高分子量聚合物,非常适于马铃薯、玉米、甜菜等的种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白色污染”问题,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对于维护土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转化工程】  2017年,围绕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草原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在科技大数据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上展示1000余条成果信息400多条技术需求,8个项目达成交易意向。制定科技成果交易资金后补助政策和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开展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工作,确定“内蒙古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3家培育单位。全年,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533项,其中应用技术类421项,原始创新成果291项,占应用技术类成果的比例69.1%

    【技术攻关工程】  围绕稀土、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结合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实施15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下拨重大专项资金4.75亿元,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广泛开展科技项目储备的,征集各类科技项目1400余项,结合产业发展和地方需求进行先进性和实用性分析,充实科技项目储备库,组织安排100个攻关项目,下达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57亿元,重点支持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符合自治区重点发展方向的技术研发项目。实施“沙区生态产业技术推广模式”“荒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内蒙古干旱荒漠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年,全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66项,成交金额162.8亿元,同比增长12.9%

    【科技助推扶贫】  2017年7月,在乌兰察布市召开“全区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实施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产业扶贫重大工程。如内蒙古荷马糖业入驻兴安盟科右前旗,建立种养加储运销完整的产业链,开展以技术为主体的集成创新,3年时间实现种植收入5.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实现稳步脱贫。通过科技培训等形式,带动95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累计推广新技术1514项,引进新品种2295项。自治区科技厅投入帮扶资金690万元,改善种植结构,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和甜菜菊种植加工及高钙保健食用油生产加工技术产业化项目

    【科技创新人才】  2017年,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推荐“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个人46名、引进人才28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8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4个;3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全区有14名个人4个团队和1个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4人入选国家“”,5人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人员896人,涉及农业、畜牧业、科研管理、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园林园艺等19个专业领域,获党中央财政支持经费为1806万元2017年,分别在呼伦贝尔市扎兰屯职业学院和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各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260余名

    【科技对外开放】  开展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2017年新增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治区已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家,分别是鄂尔多斯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内蒙古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内蒙古伊利集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月,举办以色列·内蒙古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大会,以色列有15家科技企业进行项目推介,签订《富勒烯科研与产业化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蒙建立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和发电系统生产线项目协议》4项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举办首届内蒙古国际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总结展示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创新成果,研讨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化创新发展大计9月,举办第二届中蒙博览会科技展和第二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化论坛;11月,举行中国(内蒙古)瑞典科技交流会谈和中国(内蒙古)——瑞典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人才交流活动,达成合作意向26项。举办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赤峰)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三大展会技术成果意向成交额累计59亿元。国内方面重点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大院大所以及与北京、广东等国内先进地区的开展合作。全年批准建立4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147家,引进院士163名,包括外籍院士13名,入站院士专家团队1100余人,联合开展攻关项目292项,为建站单位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素质提升与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倾斜,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协同创新基金规模达到8.08亿元,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17年新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投资额近1亿元;完成投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2.16亿元,撬动盟市地方财政、银行、基金、民间投资等机构资金投入5.65亿元,杠杆放大2.62倍。印发《自治区2017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方案》《内蒙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方案》和《自治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评估费补贴办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规范开展,全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2亿元,比上年增加370%,累计达32.9亿元。自治区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设立以后,两年间补偿资金总额累计达1000万元,放大融资规模达1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2家,较上年新增180家,增长幅度51.1%,为历年之最

    【知识产权与专利】  201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1701件,比上年增长20.70%;专利授权量6271件,增长9.04%;全区PCT专利申请量16件,有效发明专利量450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修订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提高对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当年资助发明专利800项,资助金额420万元5项专利荣获第19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新增入托企业80余家,入托企业累计500余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2家,累计达38家,培育贯标辅导机构3家。全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17件,查处假冒专利行为352件。新增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培育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和优势企业42家。完成中蒙药、风力发电、硅产业、稀土等领域专利大数据集群建设工作。组织区内企业与中科院“普惠计划”对接,775件专利提供给企业限时免费使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会同自治区科协、教育厅共同培育国家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自治区级试点学校14所,总数分别达4所和24所。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建立了自治区首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基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强县工程试点县3家,总数为6家;扎兰淖尔区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加强“蒙汉双语代办处”建设,为广大蒙古族群众申请专利开启绿色通道

    【科技成果奖励】

    2017年度,3人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三等奖;8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7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进步二等奖51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8人被授予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4人被授予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对联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3 名)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李梅

    1965.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教授

    雷丙旺

    1966.06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程满金

    1955.10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水利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自然科学奖(13 项)

    等级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人

     

    一等奖
    (2项)

    (1)自噬与凋亡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基因靶向调控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万林、白锐、赵振群

    (2)基于内蒙古丰富铌钽资源的光催化材料设计及在水环境污染修复的应用

    内蒙古大学

    王晓晶、苏毅国、赵彦宏

     

    二等奖
    (3项)

    (3)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孙志宏、刘文俊、张文羿

    (4)蛋白质局域结构、折叠子及酶亚类的理论研究和预测

    内蒙古工业大学

    胡秀珍、刘雷、贾少春

    (5)高氧空位和非金属高掺杂氧化钛和氧化锌的物性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侯清玉、赵春旺

     

     

     

    三等奖
    (8项)

    (6)关于抽样调查、寿命分布、随机模拟的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闫在在、彭秀云、洪志敏

    (7)关于广义凸函数的若干个性质的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

    宝音特古斯、王淑红、祁锋

    (8)自参考干涉波前传感器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白福忠、刘珍、王晓强

    (9)风雪灾害演变及路基岩土体复合侵蚀机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李驰、高瑜、黄浩

    (10)骨桥蛋白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乌新林、施琳

    (11)燃料电池用快淬纳米晶/非晶RE-Mg基合金的气态吸放氢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内蒙古科技大学

    张羊换、侯忠辉、胡锋

    (12)烧结La(FeCoSi)13BX合金磁热效应

    包头稀土研究院

    黄焦宏、刘翠兰、程娟

     

    (撰稿人:刘东维  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科学技术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厅(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设14个处室: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方针和政策,起草有关法规、条例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制定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技术创新引导奖励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富民强县专项资金等科技计划;统筹协调基础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等项工作;组织编制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计划,提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负责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组织工作

    【科技发展规划】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自治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十三五”科技合作、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蒙医药、技术市场、科学技术普及等一批重点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和科技创新强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未来30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科技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2017年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改革的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投入】  自治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32.3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0.82%,(全国平均水平2.1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从R&D经费来源看,政府资金17.96亿元,企业资金108.17亿元,分别占R&D经费投入总额的13.57%和81.74%。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112.61亿元,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支出12.56亿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47亿元。企业、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85.09%9.49%和3.38%。自治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29亿元,增长3.98%,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0.7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总额中,自治区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5.35亿元,占自治区本级公共财政支出比重1.69%。全年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的资金总额7.32亿元。其中: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31亿元、自然科学基金0.26亿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4.75亿元

    【科技计划安排】  自治区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安排科技项目341项,自治区财政下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含自然科学基金)2.57亿元。其中:安排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项目40项,自治区财政科技拨款0.40亿元;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项目169项,财政拨款0.96亿元;创新平台(人才)体系建设工程67项,财政拨款0.37亿元;基础研究工程项目2项,财政拨款0.30亿元;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工程63项,财政拨款0.54亿元

    【基础科学研究】  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3项,比上年增加17项,增长6.39%,直接资助项目经费1.07亿元。自治区安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项,支持经费0.2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8项、杰出青年培育基金项目10项、博士基金项目76项、面上项目396项、联合基金132项。年内结题验收项目454项,基金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在论文发表、专利取得、出版专著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基金支持成效呈上升态势

    【创新载体建设】  2月,国务院批准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自治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分别是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升级创新示范区;乌海高新区、阿拉善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高新区和五原工业园区获批为自治区高新区,总数10家。五原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国家级孵化器,总数11家。呼和浩特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被民政部、科技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至此,自治区共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领域各类基地10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5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3个2017年,自治区认定众创空间试点单位69家,试点培育单位24家,争取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12家。全区已拥有众创空间试点139家,试点培育40家,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47家;139家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已经为3000多家初创期企业2500多个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支持服务2017年9月,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准,40多家“星创天地”建设主体单位联合组建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星创联盟。截至年底,自治区共认定“星创天地”142家。其中,“星创天地”试点单位96家、培育单位46家,已有41家“星创天地”通过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包头稀土高新区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平台建设】  9月,科技部、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创建“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内蒙古大学,实现自治区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拥有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内新增1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5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企业研发中心。全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15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4家、企业研发中心340家。年内组织构建了大宗工业固废、番茄、肉鸭、绿色防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累计构建联盟27家,推动相关产业的产学研合作2017年,编制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平台载体管理

    【新型研发机构】  2017年新启动建设2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47家,覆盖全区12个盟市,自治区财政投入8.42亿,带动盟市企业投入超过20亿。涉及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综合治理、稀土、蒙医药等领域。已经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在2017年进入收获阶段,如: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建成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该产品因色性能优异、无毒无害等特性,可广泛用于塑料、塑胶、油漆、油墨、皮革等领域,预计年市场需求可达百亿元,对提高稀土新材料附加值具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承担的“热镀钢(铝)复合板彩印技术”项目已建成年产7万吨中试生产线,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等行业;内蒙古东源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承担的PBS生物降解技术项目,已制备出基于生物法丁二酸的高分子量聚合物,非常适于马铃薯、玉米、甜菜等的种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白色污染”问题,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对于维护土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转化工程】  2017年,围绕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草原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在科技大数据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上展示1000余条成果信息400多条技术需求,8个项目达成交易意向。制定科技成果交易资金后补助政策和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开展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工作,确定“内蒙古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3家培育单位。全年,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533项,其中应用技术类421项,原始创新成果291项,占应用技术类成果的比例69.1%

    【技术攻关工程】  围绕稀土、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结合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实施15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下拨重大专项资金4.75亿元,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广泛开展科技项目储备的,征集各类科技项目1400余项,结合产业发展和地方需求进行先进性和实用性分析,充实科技项目储备库,组织安排100个攻关项目,下达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57亿元,重点支持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符合自治区重点发展方向的技术研发项目。实施“沙区生态产业技术推广模式”“荒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内蒙古干旱荒漠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年,全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66项,成交金额162.8亿元,同比增长12.9%

    【科技助推扶贫】  2017年7月,在乌兰察布市召开“全区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实施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产业扶贫重大工程。如内蒙古荷马糖业入驻兴安盟科右前旗,建立种养加储运销完整的产业链,开展以技术为主体的集成创新,3年时间实现种植收入5.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实现稳步脱贫。通过科技培训等形式,带动95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累计推广新技术1514项,引进新品种2295项。自治区科技厅投入帮扶资金690万元,改善种植结构,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和甜菜菊种植加工及高钙保健食用油生产加工技术产业化项目

    【科技创新人才】  2017年,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推荐“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个人46名、引进人才28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8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4个;3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全区有14名个人4个团队和1个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4人入选国家“”,5人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人员896人,涉及农业、畜牧业、科研管理、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园林园艺等19个专业领域,获党中央财政支持经费为1806万元2017年,分别在呼伦贝尔市扎兰屯职业学院和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各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260余名

    【科技对外开放】  开展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2017年新增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治区已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家,分别是鄂尔多斯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内蒙古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内蒙古伊利集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月,举办以色列·内蒙古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大会,以色列有15家科技企业进行项目推介,签订《富勒烯科研与产业化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蒙建立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和发电系统生产线项目协议》4项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举办首届内蒙古国际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总结展示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创新成果,研讨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化创新发展大计9月,举办第二届中蒙博览会科技展和第二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化论坛;11月,举行中国(内蒙古)瑞典科技交流会谈和中国(内蒙古)——瑞典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人才交流活动,达成合作意向26项。举办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赤峰)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三大展会技术成果意向成交额累计59亿元。国内方面重点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大院大所以及与北京、广东等国内先进地区的开展合作。全年批准建立4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147家,引进院士163名,包括外籍院士13名,入站院士专家团队1100余人,联合开展攻关项目292项,为建站单位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素质提升与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倾斜,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协同创新基金规模达到8.08亿元,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17年新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投资额近1亿元;完成投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2.16亿元,撬动盟市地方财政、银行、基金、民间投资等机构资金投入5.65亿元,杠杆放大2.62倍。印发《自治区2017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方案》《内蒙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方案》和《自治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评估费补贴办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规范开展,全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2亿元,比上年增加370%,累计达32.9亿元。自治区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设立以后,两年间补偿资金总额累计达1000万元,放大融资规模达1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2家,较上年新增180家,增长幅度51.1%,为历年之最

    【知识产权与专利】  201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1701件,比上年增长20.70%;专利授权量6271件,增长9.04%;全区PCT专利申请量16件,有效发明专利量450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修订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提高对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当年资助发明专利800项,资助金额420万元5项专利荣获第19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新增入托企业80余家,入托企业累计500余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2家,累计达38家,培育贯标辅导机构3家。全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17件,查处假冒专利行为352件。新增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培育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和优势企业42家。完成中蒙药、风力发电、硅产业、稀土等领域专利大数据集群建设工作。组织区内企业与中科院“普惠计划”对接,775件专利提供给企业限时免费使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会同自治区科协、教育厅共同培育国家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自治区级试点学校14所,总数分别达4所和24所。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建立了自治区首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基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强县工程试点县3家,总数为6家;扎兰淖尔区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加强“蒙汉双语代办处”建设,为广大蒙古族群众申请专利开启绿色通道

    【科技成果奖励】

    2017年度,3人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自然科学三等奖;8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7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进步二等奖51项成果被授予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8人被授予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4人被授予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对联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3 名)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李梅

    1965.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教授

    雷丙旺

    1966.06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程满金

    1955.10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水利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自然科学奖(13 项)

    等级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人

     

    一等奖
    (2项)

    (1)自噬与凋亡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基因靶向调控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万林、白锐、赵振群

    (2)基于内蒙古丰富铌钽资源的光催化材料设计及在水环境污染修复的应用

    内蒙古大学

    王晓晶、苏毅国、赵彦宏

     

    二等奖
    (3项)

    (3)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孙志宏、刘文俊、张文羿

    (4)蛋白质局域结构、折叠子及酶亚类的理论研究和预测

    内蒙古工业大学

    胡秀珍、刘雷、贾少春

    (5)高氧空位和非金属高掺杂氧化钛和氧化锌的物性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侯清玉、赵春旺

     

     

     

    三等奖
    (8项)

    (6)关于抽样调查、寿命分布、随机模拟的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闫在在、彭秀云、洪志敏

    (7)关于广义凸函数的若干个性质的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

    宝音特古斯、王淑红、祁锋

    (8)自参考干涉波前传感器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白福忠、刘珍、王晓强

    (9)风雪灾害演变及路基岩土体复合侵蚀机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李驰、高瑜、黄浩

    (10)骨桥蛋白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乌新林、施琳

    (11)燃料电池用快淬纳米晶/非晶RE-Mg基合金的气态吸放氢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内蒙古科技大学

    张羊换、侯忠辉、胡锋

    (12)烧结La(FeCoSi)13BX合金磁热效应

    包头稀土研究院

    黄焦宏、刘翠兰、程娟

     

    (撰稿人:刘东维  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