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概况】 内蒙古证监局前身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5月4日,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1995年9月1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年12月19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划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管理,更名为“中国证监会呼和浩特特派员办事处”,为准厅级事业单位。2004年3月1日,呼和浩特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更名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简称内蒙古证监局。内蒙古证监局作为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证监会的垂直领导和授权下,依法履行下列监管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授权,对辖区内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市场主体实施日常监管;对辖区股权市场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防范和处置辖区有关市场风险;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调查、作出行政处罚;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授权的其他职责。内设办公室、党务(纪检)工作办公室、公司监管处、机构监管处、稽查处、综合业务监管处。核定人员编制39人,核定处级职数18人。年末,实有人员39人,其中处级干部14人。
【规范运作意识】 上市挂牌公司培训,提升企业规范运作意识。分别召开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监管工作座谈会,了解公司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对公司规范发展提出要求。开展上市公司董监高培训班,解读最新政策规范要求。加强沟通交流,抓好挂牌公司“监管第一课”。实现“监管第一课”的全覆盖和多次覆盖,提升挂牌公司规范运作意识。
【监管协作】 加强与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沟通协调,有效处置风险隐患。强化与交易所年报审核、重大风险事件应对处置监管协作。强化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和媒体质疑监管。“刨根问底”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约谈公司主要负责人6家次,电话沟通有关问题40余次。实行挂牌公司动态分类监管,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
【净化市场环境】 年内开展年报现场检查、“双随机”检查、募集资金专项检查、重大风险摸底核查、回访检查及交易所移交线索核查等现场检查32家次,出具行政监管措施12项。其中,上市公司及其股东7项,新三板公司1项,债券发行人3项,中介机构1项。措施数量和严厉程度,针对市场主体、种类为历年之最。责任追究,加大惩处力度。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违规减持股份、大股东资金占用等问题,在对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同时,对部分负直接责任的董事长、董秘等个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实现问责到人。从严从实开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专项核查,根据发行部统一部署,对河南辖区1家首发申请公司进行现场核查。
【稽查执法】 完成独立承办案件6起,协查案件6起,通信协查4次,涉外协查案件2起,协查案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倍。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要求开展审理工作,完成2件行政处罚案件审理,收缴罚金11.37万元。召开内蒙古证监局首场听证会,完成首次行政复议答复。
【风险处置】 稳妥处置风险个案,响应自治区党委要求支持包钢集团转型发展。支持、引导证券机构为包钢集团及其控股的2家上市公司融资113亿元,去杠杆、降成本。重点关注天首发展、远兴能源、亿利洁能等存在退市风险、大股东债券违约风险公司。妥善应对“12蒙恒达”“11蒙奈伦”债券违约,协助解决“大成西”资产证券化兑付风险。实时跟进、多方沟通有效化解萌业粮油兑付风险。严防各类交易场所风险,联合地方政府对内蒙古大宗畜产品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弘山艺术品交易中心等风险较为突出的交易场所开展现场检查,掌握运行情况,摸清风险底数。督促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完成“回头看”各项要求,对到期仍然存在违规行为的交易场所,督促地方政府稳妥采取停业整顿、列入黑名单管理、停止支付结算服务、撤销关闭等措施。持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对私募基金的风险监测和排查力度,对2家风险较大的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中共十九大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期间,着力做好维稳工作,实行风险事项逐日报告,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主体的风险监测。加强舆情动态监测和年报审核力度,关注风险点50余个,逐一了解核实化解风险。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现场检查23家次。对证券公司股票质押等高风险业务进行核查,持续做好证券公司子公司、跨周期资管产品和大集合产品、投行项目整改规范工作。
【资本市场建设】 推动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或挂牌,做好发行辅导监管。辖区新增IPO辅导企业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6家。对辖区拟申报IPO的企业国融证券、佰惠生在辅导期间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规范运行情况,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要求保荐人和公司进行整改。引导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组织召开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座谈会,提请自治区政府制定专门政策规章,与自治区金融办签订《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督导辖区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运作。开展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司债发行人发展状况和运行情况调查研究,及时反馈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与6家交易所签订监管协作备忘录。
【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贫攻坚的支柱性作用,形成以伊利股份、佰惠生等企业为龙头的农牧业产业扶贫集群。6家农牧业新三板挂牌公司融资10.84亿元,支持农村牧区脱贫攻坚。推动6家证券经营机构与21个国贫县结对帮扶。融资融智结合,多渠道支持革命老区武川县脱贫攻坚。引入3亿元中证焦桐扶贫产业基金,成为全国首批子基金落地的4个贫困县之一,解决武川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推动国融证券迁址,为武川县增加50%左右的财政收入。引导证券公司与国贫县互派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为当地培养和输送资本市场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服务“三农”】 联合有关期货交易所开展调研,研究地方特色农产品马铃薯、奶粉、羊绒等期货品种上市的可能性及对当地扶贫助农的意义。引导期货经营机构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渠道,推动首单“保险+期货”模式落地,为赤峰市上百户贫困农户垫付玉米价格保险金,预计交割后实现赔付金额120万元,破解“谷贱伤农”难题,有效解决当地玉米种植户的市场风险。
【投资者保护机制】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内蒙古高院联合发布《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的意见》,指导内蒙古证券期货业协会与呼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加强合作,全面建立“诉调对接”“仲调对接” “证调对接”机制,形成司法指导、行业调解、行政支持的纠纷处理多元化工作格局。协调联动、高效便民处理纠纷,推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成立自治区首家法院系统证券期货纠纷调解室,推动将市场行业机构纳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强化经营机构落实适当性管理主体责任,要求经营机构履行好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风险匹配与风险揭示义务,筑牢投资者保护第一道防线。
【投资者权益保护】 对辖区部分经营机构开展适当性专项检查,及时整改问题,实现投资者适当性监管工作常态化。指导上市公司协会开展投资者热线电话抽查、举办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配合交易所开展“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强化对诉求处理工作的程序规范和流程管控,确保投资者诉求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和回应。全年办结投诉举报81件,开展涉诉检查5家次,投资者对处理结果整体满意。
【投资者宣传教育】 开展专题投教活动7次,发放案例集8600余份,通过短信、移动终端等发送提示信息80万余条,其中联合人民银行等5家单位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受众超过5万人次。督导辖区经营机构配备专人,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提供蒙汉双语服务。针对民族地区资本市场欠发达实际,指导国融证券围绕蒙汉双语和自治区成立70年金融发展实践建设特色投教基地,并成为民族地区首个国家级投教基地。
【上市公司】 辖区有境内上市公司26家。其中:主板21家,创业板3家,中小板2家。总股本960.57亿股,同比增长20.52%,流通股本662.28亿股,同比增长18.39%。总市值6586.59亿元,同比增长29.30%,流通市值5649.53亿元,同比增长34.23%。上市公司地区分布:包头市8家,呼和浩特市5家,鄂尔多斯市4家,赤峰市3家,乌海市2家,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各1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 辖区在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66家,同比增长10%。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55.98亿股。新三板挂牌企业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23家,包头市16家,赤峰市8家,呼伦贝尔市5家,巴彦淖尔市4家,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各3家,通辽市、乌海市、兴安盟、阿拉善盟各1家。
【辅导备案企业】 辖区有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6家。辅导备案企业地区分布:包头市6家,呼和浩特市4家、鄂尔多斯市2家,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各1家。其中,贫困地区辅导企业3家。
【区域股权市场】 截至年底,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782家,累计实现融资90.89亿元。
【市场融资】 全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51.1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60.85亿元,债券融资390.25亿元。
【证券机构】 辖区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支机构117家,同比增长19.39%。2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43.87亿元,总资产453.15亿元,净资产135.56亿元,净资本81.42亿元。证券分支机构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48家,包头市23家,赤峰市11家,鄂尔多斯市8家,呼伦贝尔市7家,乌海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各4家,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各3家,兴安盟、阿拉善盟各1家。
【证券交易】 辖区证券投资者累计开立资金账户162.39万户,同比增长12.01%。客户资产合计1360.80亿元,同比减少7.68%,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65.78亿元,同比减少22.84%,指定托管市值1295.03亿元,同比减少6.75%。证券从业人员1809人。辖区证券交易量14971.53亿元,同比下降3.51%;证券营业部利润总额2.20亿元,同比下降47.24%。
【期货机构】 辖区有期货营业部10家,期货投资者开户总数11577户,同比增长30.11%;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保证金余额6.28亿元,同比增加48.46%;代理交易额3441.98亿元,同比减少4.71%;累计手续费收入1757.82万元,同比增加36.69%。期货从业人员63人。期货营业网点地区分布:包头市4家,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各2家,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各1家。
【私募基金】 辖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56支;基金管理公司42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158.32亿元,同比增长31.98%。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22家,包头市9家,鄂尔多斯市6家,赤峰市3家,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各2家。
【自律组织】 内蒙古证券期货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自律性组织。主要职能为实施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收集整理行业信息,协调解决市场主体争议,负责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投资者教育工作、行业对外宣传和对外合作交流。协会会员128家,会长庞介民,秘书长吴煊。内蒙古上市公司协会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自律性组织。职能为行业自律管理,行业信息收集、发布,行业内学习交流和对外合作交流。协会会员52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新三板公司26家。协会会长王召明,秘书长邓一新。
(撰稿人:王鹏)
【概况】 内蒙古证监局前身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5月4日,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1995年9月1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年12月19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划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管理,更名为“中国证监会呼和浩特特派员办事处”,为准厅级事业单位。2004年3月1日,呼和浩特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更名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简称内蒙古证监局。内蒙古证监局作为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证监会的垂直领导和授权下,依法履行下列监管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授权,对辖区内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市场主体实施日常监管;对辖区股权市场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防范和处置辖区有关市场风险;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调查、作出行政处罚;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授权的其他职责。内设办公室、党务(纪检)工作办公室、公司监管处、机构监管处、稽查处、综合业务监管处。核定人员编制39人,核定处级职数18人。年末,实有人员39人,其中处级干部14人。
【规范运作意识】 上市挂牌公司培训,提升企业规范运作意识。分别召开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监管工作座谈会,了解公司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对公司规范发展提出要求。开展上市公司董监高培训班,解读最新政策规范要求。加强沟通交流,抓好挂牌公司“监管第一课”。实现“监管第一课”的全覆盖和多次覆盖,提升挂牌公司规范运作意识。
【监管协作】 加强与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沟通协调,有效处置风险隐患。强化与交易所年报审核、重大风险事件应对处置监管协作。强化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和媒体质疑监管。“刨根问底”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约谈公司主要负责人6家次,电话沟通有关问题40余次。实行挂牌公司动态分类监管,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
【净化市场环境】 年内开展年报现场检查、“双随机”检查、募集资金专项检查、重大风险摸底核查、回访检查及交易所移交线索核查等现场检查32家次,出具行政监管措施12项。其中,上市公司及其股东7项,新三板公司1项,债券发行人3项,中介机构1项。措施数量和严厉程度,针对市场主体、种类为历年之最。责任追究,加大惩处力度。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违规减持股份、大股东资金占用等问题,在对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同时,对部分负直接责任的董事长、董秘等个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实现问责到人。从严从实开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专项核查,根据发行部统一部署,对河南辖区1家首发申请公司进行现场核查。
【稽查执法】 完成独立承办案件6起,协查案件6起,通信协查4次,涉外协查案件2起,协查案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倍。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要求开展审理工作,完成2件行政处罚案件审理,收缴罚金11.37万元。召开内蒙古证监局首场听证会,完成首次行政复议答复。
【风险处置】 稳妥处置风险个案,响应自治区党委要求支持包钢集团转型发展。支持、引导证券机构为包钢集团及其控股的2家上市公司融资113亿元,去杠杆、降成本。重点关注天首发展、远兴能源、亿利洁能等存在退市风险、大股东债券违约风险公司。妥善应对“12蒙恒达”“11蒙奈伦”债券违约,协助解决“大成西”资产证券化兑付风险。实时跟进、多方沟通有效化解萌业粮油兑付风险。严防各类交易场所风险,联合地方政府对内蒙古大宗畜产品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弘山艺术品交易中心等风险较为突出的交易场所开展现场检查,掌握运行情况,摸清风险底数。督促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完成“回头看”各项要求,对到期仍然存在违规行为的交易场所,督促地方政府稳妥采取停业整顿、列入黑名单管理、停止支付结算服务、撤销关闭等措施。持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对私募基金的风险监测和排查力度,对2家风险较大的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中共十九大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期间,着力做好维稳工作,实行风险事项逐日报告,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主体的风险监测。加强舆情动态监测和年报审核力度,关注风险点50余个,逐一了解核实化解风险。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现场检查23家次。对证券公司股票质押等高风险业务进行核查,持续做好证券公司子公司、跨周期资管产品和大集合产品、投行项目整改规范工作。
【资本市场建设】 推动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或挂牌,做好发行辅导监管。辖区新增IPO辅导企业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6家。对辖区拟申报IPO的企业国融证券、佰惠生在辅导期间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规范运行情况,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要求保荐人和公司进行整改。引导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组织召开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座谈会,提请自治区政府制定专门政策规章,与自治区金融办签订《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督导辖区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运作。开展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司债发行人发展状况和运行情况调查研究,及时反馈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与6家交易所签订监管协作备忘录。
【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贫攻坚的支柱性作用,形成以伊利股份、佰惠生等企业为龙头的农牧业产业扶贫集群。6家农牧业新三板挂牌公司融资10.84亿元,支持农村牧区脱贫攻坚。推动6家证券经营机构与21个国贫县结对帮扶。融资融智结合,多渠道支持革命老区武川县脱贫攻坚。引入3亿元中证焦桐扶贫产业基金,成为全国首批子基金落地的4个贫困县之一,解决武川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推动国融证券迁址,为武川县增加50%左右的财政收入。引导证券公司与国贫县互派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为当地培养和输送资本市场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服务“三农”】 联合有关期货交易所开展调研,研究地方特色农产品马铃薯、奶粉、羊绒等期货品种上市的可能性及对当地扶贫助农的意义。引导期货经营机构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渠道,推动首单“保险+期货”模式落地,为赤峰市上百户贫困农户垫付玉米价格保险金,预计交割后实现赔付金额120万元,破解“谷贱伤农”难题,有效解决当地玉米种植户的市场风险。
【投资者保护机制】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内蒙古高院联合发布《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的意见》,指导内蒙古证券期货业协会与呼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加强合作,全面建立“诉调对接”“仲调对接” “证调对接”机制,形成司法指导、行业调解、行政支持的纠纷处理多元化工作格局。协调联动、高效便民处理纠纷,推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成立自治区首家法院系统证券期货纠纷调解室,推动将市场行业机构纳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强化经营机构落实适当性管理主体责任,要求经营机构履行好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风险匹配与风险揭示义务,筑牢投资者保护第一道防线。
【投资者权益保护】 对辖区部分经营机构开展适当性专项检查,及时整改问题,实现投资者适当性监管工作常态化。指导上市公司协会开展投资者热线电话抽查、举办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配合交易所开展“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强化对诉求处理工作的程序规范和流程管控,确保投资者诉求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和回应。全年办结投诉举报81件,开展涉诉检查5家次,投资者对处理结果整体满意。
【投资者宣传教育】 开展专题投教活动7次,发放案例集8600余份,通过短信、移动终端等发送提示信息80万余条,其中联合人民银行等5家单位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受众超过5万人次。督导辖区经营机构配备专人,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提供蒙汉双语服务。针对民族地区资本市场欠发达实际,指导国融证券围绕蒙汉双语和自治区成立70年金融发展实践建设特色投教基地,并成为民族地区首个国家级投教基地。
【上市公司】 辖区有境内上市公司26家。其中:主板21家,创业板3家,中小板2家。总股本960.57亿股,同比增长20.52%,流通股本662.28亿股,同比增长18.39%。总市值6586.59亿元,同比增长29.30%,流通市值5649.53亿元,同比增长34.23%。上市公司地区分布:包头市8家,呼和浩特市5家,鄂尔多斯市4家,赤峰市3家,乌海市2家,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各1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 辖区在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66家,同比增长10%。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55.98亿股。新三板挂牌企业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23家,包头市16家,赤峰市8家,呼伦贝尔市5家,巴彦淖尔市4家,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各3家,通辽市、乌海市、兴安盟、阿拉善盟各1家。
【辅导备案企业】 辖区有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6家。辅导备案企业地区分布:包头市6家,呼和浩特市4家、鄂尔多斯市2家,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各1家。其中,贫困地区辅导企业3家。
【区域股权市场】 截至年底,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782家,累计实现融资90.89亿元。
【市场融资】 全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51.1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60.85亿元,债券融资390.25亿元。
【证券机构】 辖区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支机构117家,同比增长19.39%。2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43.87亿元,总资产453.15亿元,净资产135.56亿元,净资本81.42亿元。证券分支机构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48家,包头市23家,赤峰市11家,鄂尔多斯市8家,呼伦贝尔市7家,乌海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各4家,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各3家,兴安盟、阿拉善盟各1家。
【证券交易】 辖区证券投资者累计开立资金账户162.39万户,同比增长12.01%。客户资产合计1360.80亿元,同比减少7.68%,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65.78亿元,同比减少22.84%,指定托管市值1295.03亿元,同比减少6.75%。证券从业人员1809人。辖区证券交易量14971.53亿元,同比下降3.51%;证券营业部利润总额2.20亿元,同比下降47.24%。
【期货机构】 辖区有期货营业部10家,期货投资者开户总数11577户,同比增长30.11%;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保证金余额6.28亿元,同比增加48.46%;代理交易额3441.98亿元,同比减少4.71%;累计手续费收入1757.82万元,同比增加36.69%。期货从业人员63人。期货营业网点地区分布:包头市4家,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各2家,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各1家。
【私募基金】 辖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56支;基金管理公司42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158.32亿元,同比增长31.98%。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地区分布:呼和浩特市22家,包头市9家,鄂尔多斯市6家,赤峰市3家,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各2家。
【自律组织】 内蒙古证券期货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自律性组织。主要职能为实施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收集整理行业信息,协调解决市场主体争议,负责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投资者教育工作、行业对外宣传和对外合作交流。协会会员128家,会长庞介民,秘书长吴煊。内蒙古上市公司协会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自律性组织。职能为行业自律管理,行业信息收集、发布,行业内学习交流和对外合作交流。协会会员52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新三板公司26家。协会会长王召明,秘书长邓一新。
(撰稿人: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