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质量技术监督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自治区质监局)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行政机构,内设14个正处级处室(局):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科技信息处、法规处、宣传处、质量管理处、认证监管处、产品质量监督处、执法督查局、标准化处、计量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机关党委。下设12个直属技术检验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计量测试研究院、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纤维检验局、标准化院、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院、建材产品质量检验院、石油化工监督检验研究院、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直属管理驻盟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3个。自治区质监局有行政编制73个,事业编制1138个(其中:直属技术机构编制559个,驻盟市特检机构编制579个)

    【计量】  检定强检计量器具191.3万台(件),合格率为97.4%。自治区6家企业被评选为自治区能源计量示范单位,59家企业被评选为自治区计量诚信示范单位。开展计量授权复查考核、计量比对、重点排放企业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核查工作。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内蒙古)建设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成为自治区能耗监测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标准化】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形成自治区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29个标准子体系,全区现代农牧业地方标准592项,新型工业地方标准107项,服务业地方标准284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地方标准120项,创建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139个。在国家备案的地方标准数排位从第27位提升到第20位6月8日,蒙古国标准化(内蒙古)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开展“标准化+精准扶贫”工作研究,启动制订《内蒙古精准扶贫地方标准》工作。开展“标准化+党建”工作“网上党建”工作研究。自治区质监局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自治区标准化三年提升行动启动。

    【检验检测与科研】  3月16日,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国家煤炭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牌成立7月21日,国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质检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5月13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建立分院。组织筹建“国家低温绝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马铃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12月18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纤维检验局“光谱法快速检测山羊绒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认证认可】  截至2017年底,全区持有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1006家,同比增加58家。开展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对全区1006家检验检测机构划分监管类别,840家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对334家获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责令11家企业进行整改,立案查处4家企业。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活动,8个旗县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区验收,4个旗县被国家认监委确定为有机产品认证精准扶贫县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制定“双随机”抽查细则,启动质监局“双随机”抽查系统。围绕滴灌带、絮片类服装、木家具、羊绒制品等5类日常消费品进行重点质量提升,开展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全年监督抽查4570批次产品,合格4302批次,合格率94.1%。风险监测1490批次产品,检出问题产品188批次,问题检出率12.6%。试点以公开招标形式开展监督抽查,中标的区内外5家检验机构完成1024批次监督抽查任务。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区共有418家危化品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全年对26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生产的373批次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合格率99.7%。开展危化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26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起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2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主席令发布。对全区26家电线电缆获证企业进行排查和督促整改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区在用特种设备230275台,同比增加8.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7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组织专项隐患排查,针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重点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检查设备54189台,排查隐患6018项,消除安全隐患5710项。针对区内油气管道跨度较大的特点,加强监察与检测工作,检验油气输送管道4786公里,覆盖率94.05%。全区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为0,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执法打假】  开展“质检利剑”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对农资、建材、汽车配件、成品油等重点消费品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整治。全年检查企业1.7万家次,立案查处794起,收缴罚没款1594万元。启动区内缺陷产品召回工作,首次对学生校服等3类消费品开展缺陷调查。发挥国家电子商务执法打假中心作用,开展全网络、全电商信息收集,对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等10类重点消费品违法线索进行排查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接听电话8595起,其中投诉类电话1165起,咨询类电话7430起,处理投诉举报1100起,办结率94.42%,回访调查满意率95%以上

    【质监改革】

    “先证后核”改革  围绕钢丝绳、电线电缆等17种产品开展“先证后核”试点工作,全面实施电子化和无纸化网上申报,取消对企业工艺、保障体系等进行审查,取消抽样检验,减少发证检验环节,简化工业产品审批程序,降低了准入门槛

    “互联网+政务服务”  自治区本级质监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在包头市实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权力委托下放试点改革。严格落实涉企收费改革,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全部取消或停征

    毛绒质检体制改革  扩大公证检验制度覆盖范围,推广自治区优质绒山羊品种4个,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完成山羊绒公证检验6051吨,绵羊毛公检2.36万吨,山羊活体细度动态检测样品1.8万个,同比分别提高21.7%1.59%12.5%。推行公证检验制度,建立毛绒优质优价良性价格形成机制

    标准化改革  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完成8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整合精简和91项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集中复审工作。优化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网上公示期由1个月调整为7个工作日。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发布团体标准32项。全区1524家企业公开声明标准4002项,涵盖6609种产品。在呼和浩特等9个盟市建立标准化改革试点,下放以经济、技术、管理为主的区域性、基础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启动地方标准公开工作,在自治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公开1000余项地方标准,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查阅服务

    【质量强区建设】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中首次排名从C级晋升至B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启动质量提升行动,自治区政府将质量强区工作纳入自治区政府重点督查内容,自治区政府对盟市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农蓄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8.6%,提高0.29个百分点;重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全部达标;2家单位被列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培育试点单位。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和标准体系。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启动“以品牌创新引领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专项研究攻关。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197个产品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对全区服务行业重点领域服务质量、信用状况、居民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发布全区服务行业重点领域质量监测和信用状况排名,形成改善服务供给专项报告

    企业质量提升服务行动  组织开展“质监专家企业行”“质检学科工作组走访企业” “质量信得过班组评选”活动,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质量培训,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3100多人次,引导96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质量月”活动  自治区质监局制发《内蒙古质监系统2017年“质量月”活动方案》,内蒙古质监局与锡林郭勒盟行署于9月1日在太仆寺旗举办自治区2017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质量月”活动期间,全区各盟市开展870余项专题活动,1070家企业参与,共查找质量安全隐患460个,解决质量问题332个

    专项督查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部署,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专项督查。对自治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指标进行在线监控。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

    (撰稿人:韩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质量技术监督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自治区质监局)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行政机构,内设14个正处级处室(局):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科技信息处、法规处、宣传处、质量管理处、认证监管处、产品质量监督处、执法督查局、标准化处、计量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机关党委。下设12个直属技术检验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计量测试研究院、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纤维检验局、标准化院、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院、建材产品质量检验院、石油化工监督检验研究院、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直属管理驻盟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3个。自治区质监局有行政编制73个,事业编制1138个(其中:直属技术机构编制559个,驻盟市特检机构编制579个)

    【计量】  检定强检计量器具191.3万台(件),合格率为97.4%。自治区6家企业被评选为自治区能源计量示范单位,59家企业被评选为自治区计量诚信示范单位。开展计量授权复查考核、计量比对、重点排放企业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核查工作。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内蒙古)建设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成为自治区能耗监测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标准化】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形成自治区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29个标准子体系,全区现代农牧业地方标准592项,新型工业地方标准107项,服务业地方标准284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地方标准120项,创建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139个。在国家备案的地方标准数排位从第27位提升到第20位6月8日,蒙古国标准化(内蒙古)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开展“标准化+精准扶贫”工作研究,启动制订《内蒙古精准扶贫地方标准》工作。开展“标准化+党建”工作“网上党建”工作研究。自治区质监局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自治区标准化三年提升行动启动。

    【检验检测与科研】  3月16日,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国家煤炭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牌成立7月21日,国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质检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5月13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建立分院。组织筹建“国家低温绝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马铃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12月18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纤维检验局“光谱法快速检测山羊绒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认证认可】  截至2017年底,全区持有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1006家,同比增加58家。开展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对全区1006家检验检测机构划分监管类别,840家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对334家获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责令11家企业进行整改,立案查处4家企业。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活动,8个旗县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区验收,4个旗县被国家认监委确定为有机产品认证精准扶贫县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制定“双随机”抽查细则,启动质监局“双随机”抽查系统。围绕滴灌带、絮片类服装、木家具、羊绒制品等5类日常消费品进行重点质量提升,开展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全年监督抽查4570批次产品,合格4302批次,合格率94.1%。风险监测1490批次产品,检出问题产品188批次,问题检出率12.6%。试点以公开招标形式开展监督抽查,中标的区内外5家检验机构完成1024批次监督抽查任务。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区共有418家危化品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全年对26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生产的373批次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合格率99.7%。开展危化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26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起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2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主席令发布。对全区26家电线电缆获证企业进行排查和督促整改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区在用特种设备230275台,同比增加8.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7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组织专项隐患排查,针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重点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检查设备54189台,排查隐患6018项,消除安全隐患5710项。针对区内油气管道跨度较大的特点,加强监察与检测工作,检验油气输送管道4786公里,覆盖率94.05%。全区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为0,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执法打假】  开展“质检利剑”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对农资、建材、汽车配件、成品油等重点消费品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整治。全年检查企业1.7万家次,立案查处794起,收缴罚没款1594万元。启动区内缺陷产品召回工作,首次对学生校服等3类消费品开展缺陷调查。发挥国家电子商务执法打假中心作用,开展全网络、全电商信息收集,对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等10类重点消费品违法线索进行排查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接听电话8595起,其中投诉类电话1165起,咨询类电话7430起,处理投诉举报1100起,办结率94.42%,回访调查满意率95%以上

    【质监改革】

    “先证后核”改革  围绕钢丝绳、电线电缆等17种产品开展“先证后核”试点工作,全面实施电子化和无纸化网上申报,取消对企业工艺、保障体系等进行审查,取消抽样检验,减少发证检验环节,简化工业产品审批程序,降低了准入门槛

    “互联网+政务服务”  自治区本级质监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在包头市实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权力委托下放试点改革。严格落实涉企收费改革,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全部取消或停征

    毛绒质检体制改革  扩大公证检验制度覆盖范围,推广自治区优质绒山羊品种4个,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完成山羊绒公证检验6051吨,绵羊毛公检2.36万吨,山羊活体细度动态检测样品1.8万个,同比分别提高21.7%1.59%12.5%。推行公证检验制度,建立毛绒优质优价良性价格形成机制

    标准化改革  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完成8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整合精简和91项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集中复审工作。优化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网上公示期由1个月调整为7个工作日。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发布团体标准32项。全区1524家企业公开声明标准4002项,涵盖6609种产品。在呼和浩特等9个盟市建立标准化改革试点,下放以经济、技术、管理为主的区域性、基础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启动地方标准公开工作,在自治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公开1000余项地方标准,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查阅服务

    【质量强区建设】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中首次排名从C级晋升至B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启动质量提升行动,自治区政府将质量强区工作纳入自治区政府重点督查内容,自治区政府对盟市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农蓄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8.6%,提高0.29个百分点;重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全部达标;2家单位被列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培育试点单位。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和标准体系。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启动“以品牌创新引领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专项研究攻关。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197个产品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对全区服务行业重点领域服务质量、信用状况、居民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发布全区服务行业重点领域质量监测和信用状况排名,形成改善服务供给专项报告

    企业质量提升服务行动  组织开展“质监专家企业行”“质检学科工作组走访企业” “质量信得过班组评选”活动,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质量培训,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3100多人次,引导96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质量月”活动  自治区质监局制发《内蒙古质监系统2017年“质量月”活动方案》,内蒙古质监局与锡林郭勒盟行署于9月1日在太仆寺旗举办自治区2017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质量月”活动期间,全区各盟市开展870余项专题活动,1070家企业参与,共查找质量安全隐患460个,解决质量问题332个

    专项督查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部署,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专项督查。对自治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指标进行在线监控。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

    (撰稿人:韩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