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卷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虽然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尚未出台,但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将我区纳入国家规划,并把向北开放特别是对俄蒙开放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在我区争取下,该规划初稿已把“至波罗的海的战略方向”的描述修改为“从我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战略布局”上增加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即:“自我国的天津、大连,经满洲里、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俄罗斯,抵达波罗的海沿岸”;“战略定位”上增加了“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优势,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依托呼包鄂榆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合作开发境外能源资源区块”增加了“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蒙古国南戈壁煤铜、乔巴山铀铅锌和俄罗斯的远东金铁等多金属成矿区”;“重点产业园区”增加了“内蒙古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蒙古国的赛因山达工业园区等”;“优先推进项目清单”增加了“中蒙铁路(甘其毛都—塔本陶勒盖、二连浩特—乌兰乌德铁路复线)、中国对蒙古输电线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项目。
二是加强了自治区层面的工作力度。出台了加强与俄蒙交流合作的意见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深化与蒙古国全面合作规划纲要》,起草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创新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和《进一步提升对俄罗斯、蒙古国开放水平的意见》,成立了自治区向北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
201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俄蒙元首会晤时指出,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这就使我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也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此,我室组织力量对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概要梳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供自治区领导和决策部门研究参考。
一、尽快明确我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已有16个省区提出建设或融入“一带一路”。其中,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甘肃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新疆提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切实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我区也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跳出”和“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开放定位,尽快明确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区在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及建设重点可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俄语中“桥头堡”是指军事进攻的据点,俄方已有专家对“桥头堡”的提法提出异议,因此建议我区在对俄工作中应尽量采用“重要门户”等不会引起歧义的表述)。我区与俄蒙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拥有19个常年开放口岸和2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立体全方位的口岸体系,客观上使我区成为我国连接俄蒙和东欧各国的重要门户。因此,我区应不断强化战略枢纽地位,以口岸和沿边开发开放为重点,加快对外窗口、国际通道、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沿边经济带建设,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开放,提升与俄蒙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家向北开放的核心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发挥了对俄蒙开放的先导作用,一些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成为连接沿边地区与国内腹地的枢纽。在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整合我区优势,与周边省份及沿海地区在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建设内引外联的中枢至关重要。我区应以加强呼包鄂等腹地与沿边口岸地对接互补、与兄弟省区的交流合作为抓手,以建设产品集散输出基地、进口货物转化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中俄蒙经济文化会展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将我区打造成连接俄蒙与内地,集加工、贸易、中转和进出口服务为一体的向北开放核心区。
——丝绸之路北线的“黄金通道”。目前,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重要节点的两条欧亚大陆桥,是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通往欧洲最便利、最快捷的陆路通道。以“苏满欧”(苏州—满洲里—欧洲)铁路班列为例,比从新疆出境的“渝新欧”班列运输时间减少5天、运费节约1000美元/箱,且回程货源充足,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区应以跨境战略通道建设为重点,尽快打通我国与俄蒙的国际大通道和其它重要通道,提升与国内省区的立体综合交通能力,依托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口岸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交通枢纽项目,形成连接腹地、对接俄蒙、沟通欧洲和中西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国际大通道。
二、以对外开放助推“五大基地”建设
在“五大基地”原有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五大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建设开放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俄蒙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争取将我区建成向俄蒙输电的重要基地。加强与俄蒙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在我区进行加工转化,向境内外输送清洁能源;探索与欧洲能源技术先进国家合作,引进成熟技术,提升我区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并适时向俄蒙和中亚国家进行技术输出;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装备进军俄蒙、中西亚及欧洲市场。
——建设外向型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抓住俄罗斯停止进口欧盟食品和农产品的机遇,积极对接俄方需求,扩大我区农产品对俄出口;发挥好我区乳、肉、绒等农畜产品加工优势,鼓励支持我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在俄蒙、中西亚和欧洲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资源,进军国际市场;引进欧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技术,大力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我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
——建设国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协调国家相关部门与俄蒙对接,以适宜的口岸为依托,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并给予我区更多边境旅游开发开放的特殊政策。主动加强与俄蒙地方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等的多层次合作,培育中蒙俄“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古商道等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中蒙俄旅游环线建设,探索在旅游旺季开通双向旅游专列,提升我区旅游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及欧洲游客的吸引力。
——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目前,我区现代煤化工国家示范工程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发挥技术优势,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尽快推动当前示范形成的技术成熟化、大型化、商业化,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输出技术、工艺、设备,实现化工产品内外销结合。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利用中东欧国家在汽车制造、发电设备、采煤技术设备、化工设备及节能环保设备等行业的成熟技术和良好基础,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国际化入股,联合招标,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在我区建立制造基地等合作模式,提升我区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努力将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同时,顺应国际趋势,大力发展系统设计、系统成套、远程诊断、再制造等现代制造服务业。
三、全力推进三条“亚欧大陆桥”建设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及去年的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连接沿线各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先考虑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运输通道不畅、运能不足问题突出,很难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我区应抓住机遇,尽快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干道和支线网络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我区的互联互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及与俄蒙双边合作内容,尽早实施一批国际化运输通道项目,重点推进三条“大陆桥”建设,打通运输“大动脉”和“毛细血管”。
——经满洲里至俄罗斯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积极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推动满洲里—俄罗斯赤塔电气化铁路建设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贯通满洲里至大连港、营口港的出海通道,广泛辐射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韩国,将货源在港口集结,形成海铁联运大通道。提请国家对开放绥满铁路成为国际物流通道问题进行研究。
——经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至莫斯科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协调国家重点推进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铁路提速改造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双幅电气化提速改造,新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二连浩特—巴彦花铁路,提升我区与国际通道的联通能力。积极推动建设延伸至京津冀、呼包银榆经济带、山西、河南等国内腹地以及秦皇岛、天津港口的铁路和公路,完善路网结构。
——经临河—哈密—哈萨克斯坦—欧洲国际铁路大通道。该线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至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国内从哈密向东经临哈线、京包线在包头形成3个方向的出海通道,即经京包线、大秦线直达秦皇岛,经神木北直达黄骅港,经神木北、泰安直达日照港。我区应加快临河—哈密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后,乌鲁木齐—北京运距可缩短1400公里,时间缩短1/3),打通环渤海湾地区通往新疆的便捷高速通道;争取国家规划实施呼和浩特—兰州快速客运铁路,与兰州至乌鲁木齐快速客运通道相连接,形成蒙西通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骨架。与此同时,围绕三条欧亚“大陆桥”,配套开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经济区通往欧洲的货运班列,培育壮大三条国际通道。
四、启动中俄蒙双边和多边次区域合作机制
目前,我区与俄蒙的交流合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跨境贸易等传统领域,创新和突破不多,且缺乏将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抓手,内外结合、良性互动的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际经验表明,推动国与国之间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最佳形式就是在接壤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先开展跨国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此,建议自治区尽快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对接,借鉴北部湾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和大湄公河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建设经验,探索在我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建立“北亚经济圈”,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文化、疫病防治、投融资、水资源等领域开展跨国界的次区域国际合作,作为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地方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国家相关工作的开展。
五、探索打造“信息丝绸之路”
依托我区云计算产业优势,在面向全国提供商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蒙古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
——建设国际光纤网络。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北京经内蒙古至俄罗斯、直通欧洲的光纤网络,重点建设经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出口光缆路由,为对外提供高速云服务提供支撑,建设面向俄蒙、中亚、欧洲提供以云计算为模式的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基地。
——建立国际出口局。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接入资源,积极推动电信运营商建立国际出口局,直接连通到俄罗斯、蒙古、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吸引欧洲客户建立局端,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云服务。
——发展离岸数据中心。依托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和正在申建的呼和浩特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拓面向蒙古国、俄罗斯、港澳台的数据中心租用服务、企业自用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平台等服务,探索发展离岸数据中心。
六、重视加强“人文丝绸之路”建设
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发挥我区在国家对俄蒙外交中的特殊优势,包括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雅特、卡尔梅克、图瓦、阿尔泰共和国民族、历史、文化、语言相通的优势,通过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对俄蒙的软实力影响。
——建立“国际蒙古族文化发展基金”。整合政府对外文化发展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用于支持与蒙古国及俄罗斯蒙古族聚居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文献研究、文物考古、蒙古学等领域的合作。
——利用好中蒙友好交流年等国家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举办、承办好中蒙友好交流知识竞赛、蒙古族歌曲演唱大赛、书法大赛、传统体育赛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进一步扩大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扩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语频道在蒙古国的覆盖范围,以此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蒙古国期间,提出今后五年内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我区要积极主动承接相关工作。同时,深入挖掘蒙元文化资源,寻找我区与蒙古国共同的文化题材,通过合作拍摄、邀请蒙古国文艺工作者参演等方式,促进我区文化产品向蒙古国的输出。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跨境合作。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将我区与俄蒙的生态环境问题列入促进和发展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框架中,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矿山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疫病防治、火灾联防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三方环保信息成果交流分享等长效合作机制。
——扩大与俄蒙医疗卫生领域合作。联合开展蒙中医药临床研究,开展蒙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加快我区蒙中医药产品在俄蒙及丝路沿线国家的认证注册,促进蒙中医药的出口以及蒙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建立边境地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和卫生应急救治联动机制。
——扩大与俄蒙教育领域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访蒙期间宣布,为帮助蒙方培养人才,今后5年中方将向蒙方提供1000个培训名额,增加1000个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名额。我区应发挥蒙汉双语教育优势,争取接纳更多蒙古留学生,并允许他们在我区就业工作。同时与蒙方协商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更多蒙古国中小学生到我区学习、生活,通过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两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向俄罗斯和蒙古国增派留学生,为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七、以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13年淘宝网每天有400万美元的货物发往俄罗斯,预计到2015年俄罗斯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300亿美元,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放眼未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外贸电子商务将是我区撬动俄蒙、中亚和欧洲国家外贸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区要加快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和特殊的政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特色门户网站,鼓励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电商业务;探索在呼和浩特或满洲里建立“中俄蒙跨境电子商务智能监控中心”,并提供在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海外仓储服务,通过“网上丝绸之路”缩短与内地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切入到产业链分工当中。发挥我区口岸优势,与俄蒙两国进一步落实在商检通关、资金跨境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集支付、清算、物流、仓储、贸易和技术为一体的“在线自贸区”,为各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商品贸易、实物交收、仓储物流、质量监管和数据信息等综合配套服务。
课题主持:文风
课题组成员:智勇、阿斯根、张喜亮
课题报告执笔:张喜亮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虽然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尚未出台,但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将我区纳入国家规划,并把向北开放特别是对俄蒙开放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在我区争取下,该规划初稿已把“至波罗的海的战略方向”的描述修改为“从我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战略布局”上增加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即:“自我国的天津、大连,经满洲里、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俄罗斯,抵达波罗的海沿岸”;“战略定位”上增加了“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优势,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依托呼包鄂榆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合作开发境外能源资源区块”增加了“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蒙古国南戈壁煤铜、乔巴山铀铅锌和俄罗斯的远东金铁等多金属成矿区”;“重点产业园区”增加了“内蒙古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蒙古国的赛因山达工业园区等”;“优先推进项目清单”增加了“中蒙铁路(甘其毛都—塔本陶勒盖、二连浩特—乌兰乌德铁路复线)、中国对蒙古输电线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项目。
二是加强了自治区层面的工作力度。出台了加强与俄蒙交流合作的意见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深化与蒙古国全面合作规划纲要》,起草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创新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和《进一步提升对俄罗斯、蒙古国开放水平的意见》,成立了自治区向北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
201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俄蒙元首会晤时指出,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这就使我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也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此,我室组织力量对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概要梳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供自治区领导和决策部门研究参考。
一、尽快明确我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已有16个省区提出建设或融入“一带一路”。其中,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甘肃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新疆提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切实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我区也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跳出”和“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开放定位,尽快明确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区在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及建设重点可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俄语中“桥头堡”是指军事进攻的据点,俄方已有专家对“桥头堡”的提法提出异议,因此建议我区在对俄工作中应尽量采用“重要门户”等不会引起歧义的表述)。我区与俄蒙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拥有19个常年开放口岸和2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立体全方位的口岸体系,客观上使我区成为我国连接俄蒙和东欧各国的重要门户。因此,我区应不断强化战略枢纽地位,以口岸和沿边开发开放为重点,加快对外窗口、国际通道、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沿边经济带建设,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开放,提升与俄蒙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家向北开放的核心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发挥了对俄蒙开放的先导作用,一些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成为连接沿边地区与国内腹地的枢纽。在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整合我区优势,与周边省份及沿海地区在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建设内引外联的中枢至关重要。我区应以加强呼包鄂等腹地与沿边口岸地对接互补、与兄弟省区的交流合作为抓手,以建设产品集散输出基地、进口货物转化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中俄蒙经济文化会展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将我区打造成连接俄蒙与内地,集加工、贸易、中转和进出口服务为一体的向北开放核心区。
——丝绸之路北线的“黄金通道”。目前,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重要节点的两条欧亚大陆桥,是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通往欧洲最便利、最快捷的陆路通道。以“苏满欧”(苏州—满洲里—欧洲)铁路班列为例,比从新疆出境的“渝新欧”班列运输时间减少5天、运费节约1000美元/箱,且回程货源充足,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区应以跨境战略通道建设为重点,尽快打通我国与俄蒙的国际大通道和其它重要通道,提升与国内省区的立体综合交通能力,依托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口岸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交通枢纽项目,形成连接腹地、对接俄蒙、沟通欧洲和中西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国际大通道。
二、以对外开放助推“五大基地”建设
在“五大基地”原有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五大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建设开放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俄蒙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争取将我区建成向俄蒙输电的重要基地。加强与俄蒙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在我区进行加工转化,向境内外输送清洁能源;探索与欧洲能源技术先进国家合作,引进成熟技术,提升我区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并适时向俄蒙和中亚国家进行技术输出;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装备进军俄蒙、中西亚及欧洲市场。
——建设外向型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抓住俄罗斯停止进口欧盟食品和农产品的机遇,积极对接俄方需求,扩大我区农产品对俄出口;发挥好我区乳、肉、绒等农畜产品加工优势,鼓励支持我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在俄蒙、中西亚和欧洲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资源,进军国际市场;引进欧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技术,大力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我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
——建设国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协调国家相关部门与俄蒙对接,以适宜的口岸为依托,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并给予我区更多边境旅游开发开放的特殊政策。主动加强与俄蒙地方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等的多层次合作,培育中蒙俄“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古商道等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中蒙俄旅游环线建设,探索在旅游旺季开通双向旅游专列,提升我区旅游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及欧洲游客的吸引力。
——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目前,我区现代煤化工国家示范工程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发挥技术优势,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尽快推动当前示范形成的技术成熟化、大型化、商业化,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输出技术、工艺、设备,实现化工产品内外销结合。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利用中东欧国家在汽车制造、发电设备、采煤技术设备、化工设备及节能环保设备等行业的成熟技术和良好基础,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国际化入股,联合招标,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在我区建立制造基地等合作模式,提升我区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努力将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同时,顺应国际趋势,大力发展系统设计、系统成套、远程诊断、再制造等现代制造服务业。
三、全力推进三条“亚欧大陆桥”建设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及去年的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连接沿线各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先考虑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运输通道不畅、运能不足问题突出,很难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我区应抓住机遇,尽快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干道和支线网络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我区的互联互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及与俄蒙双边合作内容,尽早实施一批国际化运输通道项目,重点推进三条“大陆桥”建设,打通运输“大动脉”和“毛细血管”。
——经满洲里至俄罗斯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积极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推动满洲里—俄罗斯赤塔电气化铁路建设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贯通满洲里至大连港、营口港的出海通道,广泛辐射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韩国,将货源在港口集结,形成海铁联运大通道。提请国家对开放绥满铁路成为国际物流通道问题进行研究。
——经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至莫斯科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协调国家重点推进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铁路提速改造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双幅电气化提速改造,新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二连浩特—巴彦花铁路,提升我区与国际通道的联通能力。积极推动建设延伸至京津冀、呼包银榆经济带、山西、河南等国内腹地以及秦皇岛、天津港口的铁路和公路,完善路网结构。
——经临河—哈密—哈萨克斯坦—欧洲国际铁路大通道。该线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至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国内从哈密向东经临哈线、京包线在包头形成3个方向的出海通道,即经京包线、大秦线直达秦皇岛,经神木北直达黄骅港,经神木北、泰安直达日照港。我区应加快临河—哈密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后,乌鲁木齐—北京运距可缩短1400公里,时间缩短1/3),打通环渤海湾地区通往新疆的便捷高速通道;争取国家规划实施呼和浩特—兰州快速客运铁路,与兰州至乌鲁木齐快速客运通道相连接,形成蒙西通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骨架。与此同时,围绕三条欧亚“大陆桥”,配套开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经济区通往欧洲的货运班列,培育壮大三条国际通道。
四、启动中俄蒙双边和多边次区域合作机制
目前,我区与俄蒙的交流合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跨境贸易等传统领域,创新和突破不多,且缺乏将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抓手,内外结合、良性互动的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际经验表明,推动国与国之间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最佳形式就是在接壤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先开展跨国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此,建议自治区尽快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对接,借鉴北部湾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和大湄公河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建设经验,探索在我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建立“北亚经济圈”,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文化、疫病防治、投融资、水资源等领域开展跨国界的次区域国际合作,作为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地方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国家相关工作的开展。
五、探索打造“信息丝绸之路”
依托我区云计算产业优势,在面向全国提供商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蒙古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
——建设国际光纤网络。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北京经内蒙古至俄罗斯、直通欧洲的光纤网络,重点建设经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出口光缆路由,为对外提供高速云服务提供支撑,建设面向俄蒙、中亚、欧洲提供以云计算为模式的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基地。
——建立国际出口局。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接入资源,积极推动电信运营商建立国际出口局,直接连通到俄罗斯、蒙古、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吸引欧洲客户建立局端,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云服务。
——发展离岸数据中心。依托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和正在申建的呼和浩特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拓面向蒙古国、俄罗斯、港澳台的数据中心租用服务、企业自用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平台等服务,探索发展离岸数据中心。
六、重视加强“人文丝绸之路”建设
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发挥我区在国家对俄蒙外交中的特殊优势,包括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雅特、卡尔梅克、图瓦、阿尔泰共和国民族、历史、文化、语言相通的优势,通过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对俄蒙的软实力影响。
——建立“国际蒙古族文化发展基金”。整合政府对外文化发展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用于支持与蒙古国及俄罗斯蒙古族聚居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文献研究、文物考古、蒙古学等领域的合作。
——利用好中蒙友好交流年等国家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举办、承办好中蒙友好交流知识竞赛、蒙古族歌曲演唱大赛、书法大赛、传统体育赛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进一步扩大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扩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语频道在蒙古国的覆盖范围,以此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蒙古国期间,提出今后五年内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我区要积极主动承接相关工作。同时,深入挖掘蒙元文化资源,寻找我区与蒙古国共同的文化题材,通过合作拍摄、邀请蒙古国文艺工作者参演等方式,促进我区文化产品向蒙古国的输出。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跨境合作。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将我区与俄蒙的生态环境问题列入促进和发展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框架中,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矿山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疫病防治、火灾联防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三方环保信息成果交流分享等长效合作机制。
——扩大与俄蒙医疗卫生领域合作。联合开展蒙中医药临床研究,开展蒙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加快我区蒙中医药产品在俄蒙及丝路沿线国家的认证注册,促进蒙中医药的出口以及蒙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建立边境地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和卫生应急救治联动机制。
——扩大与俄蒙教育领域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访蒙期间宣布,为帮助蒙方培养人才,今后5年中方将向蒙方提供1000个培训名额,增加1000个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名额。我区应发挥蒙汉双语教育优势,争取接纳更多蒙古留学生,并允许他们在我区就业工作。同时与蒙方协商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更多蒙古国中小学生到我区学习、生活,通过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两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向俄罗斯和蒙古国增派留学生,为我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七、以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13年淘宝网每天有400万美元的货物发往俄罗斯,预计到2015年俄罗斯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300亿美元,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放眼未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外贸电子商务将是我区撬动俄蒙、中亚和欧洲国家外贸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区要加快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和特殊的政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特色门户网站,鼓励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电商业务;探索在呼和浩特或满洲里建立“中俄蒙跨境电子商务智能监控中心”,并提供在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海外仓储服务,通过“网上丝绸之路”缩短与内地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切入到产业链分工当中。发挥我区口岸优势,与俄蒙两国进一步落实在商检通关、资金跨境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集支付、清算、物流、仓储、贸易和技术为一体的“在线自贸区”,为各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商品贸易、实物交收、仓储物流、质量监管和数据信息等综合配套服务。
课题主持:文风
课题组成员:智勇、阿斯根、张喜亮
课题报告执笔:张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