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卷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校长: ***
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校长:安胜利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安如林
党委常委 副校长:李国雄 王建国 杨建林 任慧平 吕晓琪 李斌
【概况】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名包头钢铁学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国家冶金部,1998年划归自治区政府管理,2008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以冶金、煤炭、稀土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直属院(系)20个,68个本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967人。专任教师1290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3%。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
【学科建设】内蒙古科技大学结合实际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为下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打好基础。2014年,学校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顺利入学,研究生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工程管理、法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达到11个,覆盖面更加广泛,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学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2014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4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名、教坛新秀奖1名;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3项。大力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盲审和终审抽查制度,稳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运行平稳有序。
【人才工程】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支持教师向高层次人才工程迈进。2014年,累计推荐评选出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及荣誉称号40多人次。其中: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创新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创新团队、6位引进人选、6位培养人选,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另外,全年新增在读博士研究生23人,派出国内外进修访学和挂职实践30多人,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聘用博士、硕士24名。
【科研工作】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学校新增科研项目332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973计划前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科研经费6856.50万元,授权专利139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包头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学校白云鄂博共伴生矿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由学校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19家单位共同组建“内蒙古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在自治区专家组评审中获得第一名。学校“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自治区教育厅100万元资助。2014年,学校3个实验室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素质教育】2014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达180多项,国家级奖励80多项。学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处于自治区高校领先地位,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注册的企业19家,现有创业孵化项目38个,该基地先后被批准为“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竞技体育成绩喜人。由学校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大学生代表队在乌干达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大学生越野锦标赛上获得团体第八名;学校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越野锦标赛并最终荣获团体第一名;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在全区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男足、女篮获得冠军,获得田径金牌总数第一名。此外,学校制定了建设“西部校园足球联盟”的规划方案并得到自治区相关领导、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招生就业】2014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本专科一志愿录取率85.82%,新生总体报到率97.75%,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及早谋划、全面部署,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内涵,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拓展就业新渠道,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传统就业率达85.88%,继续位居自治区高校领先水平。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校长: ***
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校长:安胜利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安如林
党委常委 副校长:李国雄 王建国 杨建林 任慧平 吕晓琪 李斌
【概况】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名包头钢铁学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国家冶金部,1998年划归自治区政府管理,2008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以冶金、煤炭、稀土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直属院(系)20个,68个本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967人。专任教师1290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3%。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
【学科建设】内蒙古科技大学结合实际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为下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打好基础。2014年,学校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顺利入学,研究生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工程管理、法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达到11个,覆盖面更加广泛,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学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2014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4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名、教坛新秀奖1名;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3项。大力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盲审和终审抽查制度,稳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运行平稳有序。
【人才工程】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支持教师向高层次人才工程迈进。2014年,累计推荐评选出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及荣誉称号40多人次。其中: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创新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创新团队、6位引进人选、6位培养人选,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另外,全年新增在读博士研究生23人,派出国内外进修访学和挂职实践30多人,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聘用博士、硕士24名。
【科研工作】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学校新增科研项目332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973计划前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科研经费6856.50万元,授权专利139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包头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学校白云鄂博共伴生矿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由学校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19家单位共同组建“内蒙古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在自治区专家组评审中获得第一名。学校“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自治区教育厅100万元资助。2014年,学校3个实验室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素质教育】2014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达180多项,国家级奖励80多项。学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处于自治区高校领先地位,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注册的企业19家,现有创业孵化项目38个,该基地先后被批准为“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竞技体育成绩喜人。由学校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大学生代表队在乌干达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大学生越野锦标赛上获得团体第八名;学校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越野锦标赛并最终荣获团体第一名;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在全区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男足、女篮获得冠军,获得田径金牌总数第一名。此外,学校制定了建设“西部校园足球联盟”的规划方案并得到自治区相关领导、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招生就业】2014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本专科一志愿录取率85.82%,新生总体报到率97.75%,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及早谋划、全面部署,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内涵,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拓展就业新渠道,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传统就业率达85.88%,继续位居自治区高校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