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局长: | 艾丽华(女 蒙古族) | ||||
副局长: | 关方方(蒙古族) | 罗·麦尔根(蒙古族) | 王大为(4月转任) | 牧仁(蒙古族) | |
纪检组长: | 呼伦(女 蒙古族) | ||||
内蒙古电台台长: | 张兴茂 |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广播电影电视局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内设9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宣传管理处、电影电视剧管理处、传媒机构管理处、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科技处、规划财务审计处,单列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局机关行政编制53名,在职49人,离退休102人。直属24个事业单位,在职正式职工2 724人。
全区共有自治区级电台1座、电视台1座,盟市级广播电视台12座、电视台1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77座。全区共有广播节目127套,全年播出669 486小时;电视节目119套,全年播出638 962小时。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25%和97.6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7.76%。
【“八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广播影视“八大体系”建设,即宣传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传输覆盖体系、安全运行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行业文化体系。
【宣传工作】
宣传管理 制定《内蒙古广播电视宣传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建立健全导向正确的宣传引导机制、依法管理的监督执法机制、规范有序的报备审批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奖惩激励机制。
主题宣传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开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宣传,还开展了“中国梦”学习教育,牢牢掌握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展现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与党同心、与时俱进、尽责圆梦的良好精神风貌。
突发事件报道 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对四川芦山雅安地震和通辽科左后旗地震等突发事件进行了迅速及时全面的报道,对抗震救灾一线、灾后恢复建设进行现场直播。
民生宣传报道 深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开展编辑记者走基层、进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实现了“三贴近”。通过对“三农”问题、征地纠纷、城市建设、小区改造、市民生活等重点报道,发挥了广播电视媒体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疏导情绪、为民解忧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外宣传 发挥蒙古语广播电视优势,加大境外宣传力度,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蒙古语节目制作、译制能力,节目质量明显提高。蒙古语广播电视宣传成为了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窗口。
新媒体内容建设 实现了有组织、有步骤、积极健康有序地推动优秀文化精品网上传播,切实加强和改进了网络视听节目建设。开展了“首届内蒙古网络剧微电影大赛”,以“美丽内蒙古”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共征集作品1 200多部,集中展映567部,作品点击量300多万次,网民投票数1 450多万张,网友评论数3 000多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安全播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播出质量大幅提高,停播率显著下降,重大停播事故明显减少。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台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广电总局62号令及实施细则,明确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分类分级保障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了安全播出标准化台站建设方案和建设推进表,详细划分了各播出单位的保障等级及安全播出总目标。制定印发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全区94个广播电视控制中心、228个无线发射台站、104个有线前端的设备配置和管理标准。
【事业建设】村村通工程 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覆盖人口40.1674万户。
户户通工程 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牧区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2012年8月启动以来,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于2013年6月30日圆满完成户户通工程一期110万户建设任务。
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对9个盟市225个频率进行了规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8个盟市建设65个发射站点,实现了当地自办节目的有效覆盖。
微波数字化改造工程 完成微波干线工程可研、立项和勘察设计,完成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传输中心和信号中心的设备安装及干线工程设备招标,实施呼和浩特到赤峰标段工程建设。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对全区80个高山台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对20个高山台站基础设施进行先期建设。
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 加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管理,各盟市均建有数字电影卫星地面接收站,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全区电影放映队478支,已发放数字电影放映设备749台,流动放映车114辆。全年共放映电影13.5万场,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放映任务。
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工程 完成全区3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进一步拓展双向业务,已完成全区盟市光网建设和部分旗县二级主干光缆建设,覆盖用户180万。
【行业管理】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管理 紧紧抓住准入、监管、查处、退出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好全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换发审核工作,完成对全区94家播出机构的初审,完成全区12个盟市电台、电视台合并工作。开展全区播出机构和县乡广播电视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调研,对8家非法设台单位进行了查处,下发违规整改通知书9份。开展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治理,建立新形势下全区广播电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新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新媒体管理 完成全区持证网站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信息上线的备案工作,组织7家网站视听节目审核员参加总局培训。认真规范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管理,加强视听网站播出内容巡看,加大对非法开办视听节目、非法播出无版权节目的查处力度,查处5家网站违规开办视听节目行为,批准2家网站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
广告播放管理 坚持把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监管力度,提高监听监看水平,确保广播电视广告的规范发布。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共受理各类群众投诉12件,累计停播和整改违规违法广告82条。
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管理 依法做好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审批工作,加大对非法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打击力度,开展重点排查治理行动和专项监督执法行动,查处非法销售店铺32家,非法安装企业5家,拆除、收缴非法设备2 250套,进一步规范管理秩序。
【产业发展】全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良好,各项收入继续平稳增长,有线电视网络收入实现较大增幅。全区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广告收入4.96亿元;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4.52亿元。电影票房收入保持强劲势头,全区新增影院20家,共有14条院线,75家影院,银幕总数271块,完成票房收入2.4亿元。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局长: | 艾丽华(女 蒙古族) | ||||
副局长: | 关方方(蒙古族) | 罗·麦尔根(蒙古族) | 王大为(4月转任) | 牧仁(蒙古族) | |
纪检组长: | 呼伦(女 蒙古族) | ||||
内蒙古电台台长: | 张兴茂 |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广播电影电视局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内设9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宣传管理处、电影电视剧管理处、传媒机构管理处、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科技处、规划财务审计处,单列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局机关行政编制53名,在职49人,离退休102人。直属24个事业单位,在职正式职工2 724人。
全区共有自治区级电台1座、电视台1座,盟市级广播电视台12座、电视台1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77座。全区共有广播节目127套,全年播出669 486小时;电视节目119套,全年播出638 962小时。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25%和97.6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7.76%。
【“八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广播影视“八大体系”建设,即宣传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传输覆盖体系、安全运行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行业文化体系。
【宣传工作】
宣传管理 制定《内蒙古广播电视宣传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建立健全导向正确的宣传引导机制、依法管理的监督执法机制、规范有序的报备审批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奖惩激励机制。
主题宣传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开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宣传,还开展了“中国梦”学习教育,牢牢掌握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展现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与党同心、与时俱进、尽责圆梦的良好精神风貌。
突发事件报道 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对四川芦山雅安地震和通辽科左后旗地震等突发事件进行了迅速及时全面的报道,对抗震救灾一线、灾后恢复建设进行现场直播。
民生宣传报道 深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开展编辑记者走基层、进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实现了“三贴近”。通过对“三农”问题、征地纠纷、城市建设、小区改造、市民生活等重点报道,发挥了广播电视媒体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疏导情绪、为民解忧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外宣传 发挥蒙古语广播电视优势,加大境外宣传力度,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蒙古语节目制作、译制能力,节目质量明显提高。蒙古语广播电视宣传成为了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窗口。
新媒体内容建设 实现了有组织、有步骤、积极健康有序地推动优秀文化精品网上传播,切实加强和改进了网络视听节目建设。开展了“首届内蒙古网络剧微电影大赛”,以“美丽内蒙古”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共征集作品1 200多部,集中展映567部,作品点击量300多万次,网民投票数1 450多万张,网友评论数3 000多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安全播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播出质量大幅提高,停播率显著下降,重大停播事故明显减少。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台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广电总局62号令及实施细则,明确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分类分级保障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了安全播出标准化台站建设方案和建设推进表,详细划分了各播出单位的保障等级及安全播出总目标。制定印发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全区94个广播电视控制中心、228个无线发射台站、104个有线前端的设备配置和管理标准。
【事业建设】村村通工程 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覆盖人口40.1674万户。
户户通工程 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牧区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2012年8月启动以来,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于2013年6月30日圆满完成户户通工程一期110万户建设任务。
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对9个盟市225个频率进行了规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8个盟市建设65个发射站点,实现了当地自办节目的有效覆盖。
微波数字化改造工程 完成微波干线工程可研、立项和勘察设计,完成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传输中心和信号中心的设备安装及干线工程设备招标,实施呼和浩特到赤峰标段工程建设。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对全区80个高山台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对20个高山台站基础设施进行先期建设。
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 加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管理,各盟市均建有数字电影卫星地面接收站,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全区电影放映队478支,已发放数字电影放映设备749台,流动放映车114辆。全年共放映电影13.5万场,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放映任务。
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工程 完成全区3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进一步拓展双向业务,已完成全区盟市光网建设和部分旗县二级主干光缆建设,覆盖用户180万。
【行业管理】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管理 紧紧抓住准入、监管、查处、退出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好全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换发审核工作,完成对全区94家播出机构的初审,完成全区12个盟市电台、电视台合并工作。开展全区播出机构和县乡广播电视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调研,对8家非法设台单位进行了查处,下发违规整改通知书9份。开展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治理,建立新形势下全区广播电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新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新媒体管理 完成全区持证网站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信息上线的备案工作,组织7家网站视听节目审核员参加总局培训。认真规范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管理,加强视听网站播出内容巡看,加大对非法开办视听节目、非法播出无版权节目的查处力度,查处5家网站违规开办视听节目行为,批准2家网站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
广告播放管理 坚持把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监管力度,提高监听监看水平,确保广播电视广告的规范发布。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共受理各类群众投诉12件,累计停播和整改违规违法广告82条。
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管理 依法做好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审批工作,加大对非法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打击力度,开展重点排查治理行动和专项监督执法行动,查处非法销售店铺32家,非法安装企业5家,拆除、收缴非法设备2 250套,进一步规范管理秩序。
【产业发展】全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良好,各项收入继续平稳增长,有线电视网络收入实现较大增幅。全区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广告收入4.96亿元;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4.52亿元。电影票房收入保持强劲势头,全区新增影院20家,共有14条院线,75家影院,银幕总数271块,完成票房收入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