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
迟耀君 |
|||
党委副书记 院长: |
白长明(蒙古族) |
|||
党委副书记: |
胡春梅(女 蒙古族) |
|||
副院长: |
徐福全(蒙古族) |
韩猛 |
阿拉坦仓(蒙古族) |
|
纪检委书记: |
苏雅勒其其格(女 蒙古族) |
|||
副院长: |
贺希格吉雅(蒙古族) |
【概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民族本科高校。学院创建于1953年,是建国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创办的第一所民族高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合格人才,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学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固定资产总值3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 000多万元。设有党政管理机构16个,教学机构15个,教辅机构3个,学术研究中心2个、研究所3个。现有教职工542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95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44人 。
学院共有25个本科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2013年共招学生2 693人,在校生达8 04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8.4%,本科生占55.9%。
【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具体要求,改进文风会风,厉行节约,切实加强了“三公经费”的管理。注重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
2013年11月26至27日,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工作和班子建设需要,对2名现有处级干部进行了调整,新任命2名副处级干部。
2013年3月8日召开了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设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共青团工作再创佳绩。召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科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开拓学院民族高等教育新形式,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系(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以评教、评管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系统,加强了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控。建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次招收校企合作三个专业学生,按照对口支援协议,与党中央民大联合培养学生。
科研项目经费与上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增加了66.3个百分比。实现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零的突破。目前,我院馆藏图书量已达68万册,生均图书量约为100册。成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基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意识和水平。2013年,共有12 232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862.976万元。为3 481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171万元。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组织48场校内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 000多个。
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后勤服务有保障。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启用监控指挥中心,有效治理校园的安全秩序,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
迟耀君 |
|||
党委副书记 院长: |
白长明(蒙古族) |
|||
党委副书记: |
胡春梅(女 蒙古族) |
|||
副院长: |
徐福全(蒙古族) |
韩猛 |
阿拉坦仓(蒙古族) |
|
纪检委书记: |
苏雅勒其其格(女 蒙古族) |
|||
副院长: |
贺希格吉雅(蒙古族) |
【概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民族本科高校。学院创建于1953年,是建国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创办的第一所民族高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合格人才,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学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固定资产总值3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 000多万元。设有党政管理机构16个,教学机构15个,教辅机构3个,学术研究中心2个、研究所3个。现有教职工542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95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44人 。
学院共有25个本科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2013年共招学生2 693人,在校生达8 04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8.4%,本科生占55.9%。
【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具体要求,改进文风会风,厉行节约,切实加强了“三公经费”的管理。注重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
2013年11月26至27日,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工作和班子建设需要,对2名现有处级干部进行了调整,新任命2名副处级干部。
2013年3月8日召开了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设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共青团工作再创佳绩。召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科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开拓学院民族高等教育新形式,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系(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以评教、评管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系统,加强了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控。建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次招收校企合作三个专业学生,按照对口支援协议,与党中央民大联合培养学生。
科研项目经费与上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增加了66.3个百分比。实现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零的突破。目前,我院馆藏图书量已达68万册,生均图书量约为100册。成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基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意识和水平。2013年,共有12 232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862.976万元。为3 481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171万元。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组织48场校内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 000多个。
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后勤服务有保障。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启用监控指挥中心,有效治理校园的安全秩序,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