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晓成(9月离任)秦义(10月任职)
副局长:白占先 连存宝(9月离任)傅仲宇 代钦(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巡视员:马进
【概况】 自治区信访局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局机关内设9个业务处室:办公室(人事处)、综合处、办信处、来访接待一处、来访接待二处、督查一处、督查二处、投诉受理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办公室)、机关党委和3个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联合接访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共有编制69名,其中行政编制46名,局长1名、副局长3名,副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数22名(11正、11副);事业编制23名,处级领导职数6名(3正、3副)。实有工作人员42名,其中女性9名,占21.4%;少数民族18名,占42.8%;大学学历以上40名,占95.2%。
【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分管信访工作领导: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席任亚平,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太增。
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信访工作领导:自治区副主席连辑(1~10月)。
【信访活动】信访分布 2010年,全区旗县级以上三级信访工作机构及其它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1.7万件次,接待群众来访4.9万批次、35万人次。自治区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9 554件次,其中联名信1 796件次、重复信1 444件次、蒙古文信件84件次;接待群众来访2 910批次、23 843人次,其中集体访948批次、20 393人次,重复访726批次、10 055人次。
盟市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13 695件次,占全区信访总量的34.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4%,其中受理群众来信4 943件次,同比减少42.2%;接待群众来访13 518件次108 853人次,同比分别增加11.1%和16.4%。来访中,集体访4 826件次93 553人次,分别增加22.5%和66.5%。
2010年,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1 681人次,与上年相比下降49.8%;党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720人次,同比下降48.5%。
信访内容 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军队退役人员非正常上访问题、“五七工”老有所养问题、水库移民问题、大中专院校定向毕业生问题、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农村土地征用问题、法院判决后执行不到位或执法不公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问题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此外,反映各级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也比较普遍。
信访特点 全区信访总量增幅减小,赴京非正常上访总量大幅下降,群众赴自治区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依法信访的格局正在形成,但面临的信访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形势依然严峻。二是重信重访居高不下,信访问题解决难度不断增大。三是过激行为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更加明显。四是信访重点地区问题仍很突出,信访隐患大量存在。
信访原因 客观上,中国进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治区同全国一样正处在人均GDP由1 000美元向4 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处在高发态势。主观上,存在领导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和群众的问题等多方面。
【信访信息】 信访统计 对全区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各级信访情况和信访动态。
信息传递 坚持以《信访动态》、《信访专报》、《每日信访动态》等形式报送信息,对突发紧急信访问题及时以《信访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报送情况。全年编发专报、动态、信息、通报等500余期,多数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
综合分析 坚持信访形势分析制度,准确把握苗头性、倾向性、政策性问题,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全年向中联办、国家信访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地区、部门提供综合性情况分析126条,多次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的批示和表扬,对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和信访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领导批示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领导关于信访工作和信访问题的批示300余件,对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对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受理工作】群众来信受理 工作程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向自治区和盟市党政领导及信访部门交办来信873件,办结率达95%以上。加大反映土地问题的调查力度。加强对初信、联名信的交办,围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为自治区领导提供决策执行情况、落实情况。
群众来访接待 一是重点加强初访接待工作,不断提高一次性接访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协调,妥善处理集体访,防止发生越级进京集体上访;三是加强对来访问题跟踪督查。四是集中清理、劝返在京滞留上访人员。
信访热线主席信箱和网上信访 加强信访热线电话受理工作,及时协调督办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全年通过“信访热线”电话受理信访事项280件。受理群众向“主席信箱”发送的电子邮件1 786件次、“网上信访”事项1 182件次、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交办信访事项414件次,及时进行了答复和交办转送。
【工作会议】1月4日,自治区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听取了自治区“迎国庆、保稳定”信访百日攻坚工作汇报。
7月26~28日,在通辽市召开全区信访工作暨社会矛盾化解经验交流现场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和全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2010年以来信访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任务,推动全区联合接访机制建设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措施】落实信访工作决策部署,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畅通信访渠道,协调、推动信访事项的办理,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是认真受理办理群众信访事项。二是完善信访信息化建设。三是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四是认真做好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推动“事要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事要解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推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一是积极推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二是政策层面信访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四是解决信访问题的资金保障。
强化非正常上访处置,规范信访秩序 围绕“退十”目标,集中开展了进京非正常上访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年初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与盟市、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的非正常上访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加大通报考核力度,充实加强了自治区和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力量,健全和完善日常机制与应急机制相结合的驻京信访工作机制。从9月开始,自治区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量在全国省区市月度排名连续4个月退出前10位,其中12月退到第23位,实现了进京非正常上访、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总量、集体访、个体访量“三下降”。
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适应新的信访形势、任务和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着力创新信访问题解决机制。一是全面推进联合接访机制建设。二是制定完善加强信访工作的综合性意见和工作制度。三是搭建了信访理论研究平台。
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针对2010年重大政治活动多、敏感节点多的实际,确保为全国和自治区“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和成功举办作出应有贡献。自治区驻沪、驻粤信访工作考评分别取得了全国第5名和第13名的好成绩,共有27名同志受到党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表彰,驻沪信访工作组被评为先进集体。
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增强工作凝聚力针对自治区信访局现有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与当前信访形势和任务不适应的实际,积极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等部门协调,在机构改革中增设了投诉受理处和联合接访管理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信访局机关党总支升格为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领导职数相应增加。组织部门选调了3名副厅级干部、8名处级干部到信访局挂职。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晓成(9月离任)秦义(10月任职)
副局长:白占先 连存宝(9月离任)傅仲宇 代钦(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巡视员:马进
【概况】 自治区信访局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局机关内设9个业务处室:办公室(人事处)、综合处、办信处、来访接待一处、来访接待二处、督查一处、督查二处、投诉受理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办公室)、机关党委和3个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联合接访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共有编制69名,其中行政编制46名,局长1名、副局长3名,副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数22名(11正、11副);事业编制23名,处级领导职数6名(3正、3副)。实有工作人员42名,其中女性9名,占21.4%;少数民族18名,占42.8%;大学学历以上40名,占95.2%。
【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分管信访工作领导: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席任亚平,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太增。
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信访工作领导:自治区副主席连辑(1~10月)。
【信访活动】信访分布 2010年,全区旗县级以上三级信访工作机构及其它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1.7万件次,接待群众来访4.9万批次、35万人次。自治区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9 554件次,其中联名信1 796件次、重复信1 444件次、蒙古文信件84件次;接待群众来访2 910批次、23 843人次,其中集体访948批次、20 393人次,重复访726批次、10 055人次。
盟市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13 695件次,占全区信访总量的34.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4%,其中受理群众来信4 943件次,同比减少42.2%;接待群众来访13 518件次108 853人次,同比分别增加11.1%和16.4%。来访中,集体访4 826件次93 553人次,分别增加22.5%和66.5%。
2010年,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1 681人次,与上年相比下降49.8%;党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720人次,同比下降48.5%。
信访内容 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军队退役人员非正常上访问题、“五七工”老有所养问题、水库移民问题、大中专院校定向毕业生问题、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农村土地征用问题、法院判决后执行不到位或执法不公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问题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此外,反映各级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也比较普遍。
信访特点 全区信访总量增幅减小,赴京非正常上访总量大幅下降,群众赴自治区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依法信访的格局正在形成,但面临的信访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形势依然严峻。二是重信重访居高不下,信访问题解决难度不断增大。三是过激行为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更加明显。四是信访重点地区问题仍很突出,信访隐患大量存在。
信访原因 客观上,中国进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治区同全国一样正处在人均GDP由1 000美元向4 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处在高发态势。主观上,存在领导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和群众的问题等多方面。
【信访信息】 信访统计 对全区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各级信访情况和信访动态。
信息传递 坚持以《信访动态》、《信访专报》、《每日信访动态》等形式报送信息,对突发紧急信访问题及时以《信访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报送情况。全年编发专报、动态、信息、通报等500余期,多数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
综合分析 坚持信访形势分析制度,准确把握苗头性、倾向性、政策性问题,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全年向中联办、国家信访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地区、部门提供综合性情况分析126条,多次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的批示和表扬,对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和信访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领导批示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领导关于信访工作和信访问题的批示300余件,对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对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受理工作】群众来信受理 工作程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向自治区和盟市党政领导及信访部门交办来信873件,办结率达95%以上。加大反映土地问题的调查力度。加强对初信、联名信的交办,围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为自治区领导提供决策执行情况、落实情况。
群众来访接待 一是重点加强初访接待工作,不断提高一次性接访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协调,妥善处理集体访,防止发生越级进京集体上访;三是加强对来访问题跟踪督查。四是集中清理、劝返在京滞留上访人员。
信访热线主席信箱和网上信访 加强信访热线电话受理工作,及时协调督办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全年通过“信访热线”电话受理信访事项280件。受理群众向“主席信箱”发送的电子邮件1 786件次、“网上信访”事项1 182件次、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交办信访事项414件次,及时进行了答复和交办转送。
【工作会议】1月4日,自治区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听取了自治区“迎国庆、保稳定”信访百日攻坚工作汇报。
7月26~28日,在通辽市召开全区信访工作暨社会矛盾化解经验交流现场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和全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2010年以来信访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任务,推动全区联合接访机制建设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措施】落实信访工作决策部署,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畅通信访渠道,协调、推动信访事项的办理,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是认真受理办理群众信访事项。二是完善信访信息化建设。三是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四是认真做好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推动“事要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事要解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推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一是积极推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二是政策层面信访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四是解决信访问题的资金保障。
强化非正常上访处置,规范信访秩序 围绕“退十”目标,集中开展了进京非正常上访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年初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与盟市、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的非正常上访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加大通报考核力度,充实加强了自治区和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力量,健全和完善日常机制与应急机制相结合的驻京信访工作机制。从9月开始,自治区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量在全国省区市月度排名连续4个月退出前10位,其中12月退到第23位,实现了进京非正常上访、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总量、集体访、个体访量“三下降”。
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适应新的信访形势、任务和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着力创新信访问题解决机制。一是全面推进联合接访机制建设。二是制定完善加强信访工作的综合性意见和工作制度。三是搭建了信访理论研究平台。
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针对2010年重大政治活动多、敏感节点多的实际,确保为全国和自治区“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和成功举办作出应有贡献。自治区驻沪、驻粤信访工作考评分别取得了全国第5名和第13名的好成绩,共有27名同志受到党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表彰,驻沪信访工作组被评为先进集体。
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增强工作凝聚力针对自治区信访局现有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与当前信访形势和任务不适应的实际,积极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等部门协调,在机构改革中增设了投诉受理处和联合接访管理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信访局机关党总支升格为机关党委,机关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领导职数相应增加。组织部门选调了3名副厅级干部、8名处级干部到信访局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