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永欣
副局长:关方方(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局长:王 增
副局长:罗·麦尔根(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局长:王大为
内蒙古电台台长:张兴茂
副局长 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牧 仁(蒙古族)
驻局纪检组长:呼 伦 (女 蒙古族 7月任职)
副巡视员:邹韬 陆文祥(7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广播影视业始于1950年11月1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播。
全区共有盟市级以上电台13座,电视台14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76座。全区共有广播节目126套,全年播出617 769小时;电视节目125套,全年播出615 727小时。内蒙古电台已形成8个频率播出的专业化布局,全天播出近150小时。内蒙古电视台已形成8个频道播出的专业化格局,全天播出近170小时。内蒙古是全国唯一规模生产译制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基地。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节目每天播出18小时15分钟,年生产能力达6 628小时。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每天播出24小时。蒙古语广播电视卫星节目分别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乌兰乌德等城市落地入户,发挥着独特的外宣作用。
内蒙古蒙汉语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中星6B卫星传输,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53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汉语卫视在全国的总覆盖人口达4.38亿。全区有6 123.2公里的广播电视微波干线,是全国省级最长的微波干线;全区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长达4.52万公里,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57座,调频发射台511座,电视发射台1 383座;卫星收转站395 911座。2010年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38%,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13.9万,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近215.7万。2010年,村村通工程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7 496个村、204 058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和使用,覆盖人口近70万人;无线覆盖工程自治区投入资金2 000万元,新增48部大功率电视发射机、48部大功率调频发射机、6部大功率中波发射机、24部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及附属设备。构建了“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干线贯东西,台站遍全区”的传输覆盖体系。
【宣传工作】2010年,广播影视宣传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宣传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展示“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十二五”美好前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报道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宏观调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入报道自治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富民强区并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社会事业的宣传报道,紧紧围绕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加强舆论监督,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精心安排全国、全区“两会”、创先争优活动、草原文化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010年,内蒙古电台、电视台在党中央三台发稿1 136条。蒙古语广播电视在乌兰巴托、乌兰乌德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进一步增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加强精品创作生产内蒙古电台消息《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 、内蒙古电视台消息《录指纹 谁的指纹谁的命》分别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广播新闻《大树输液为哪般》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内蒙古两台有5篇作品获“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2010年,全区共拍摄完成电影4部,电视剧7部240集,电视动画片3部161集,电影译制片35部,电视剧、动画译制片35部975集。电影《帕日扎特格》获第10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斯琴杭茹》获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民族题材创作奖和德国科隆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
【安全播出】认真加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技术改造,具备了对所有党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的能力,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大降低了停播率,提高了播出质量。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对所属播出部门的信号源、供电系统、播出系统、发射机、天馈系统筹设施进行全面、认真的隐患大排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播出问题。2010年,内蒙古电台9套节目全年共播出65 011小时,内蒙古电视台10套节目全年共播出78 433小时;内蒙古网络公司124套数字电视节目共播出104万小时;全区中短波发射台共播出122万小时,调频发射台共播出317万小时,电视发射台共播出180万小时,停播率均优于下达指标;57个中短波发射台实现连续10年“三满”播出合格率达99.5%以上,位列全国先进行列。
【事业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和西新工程,全面完成自治区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共完成7 496村、204 058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和使用,新增覆盖人口近70万人。自治区投资2 000万元,新增48部大功率电视发射机、48部大功率调频发射机、6部大功率中波发射机。继续在边境牧业旗县采用大功率覆盖、小功率补充覆盖方式,实现部分乡镇苏木和嘎查村的蒙汉语调频广播覆盖。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38%, 比上年增长1.85% 。
【行业管理】按照国家和广电总局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加大播出机构、频率频道、节目内容、广告播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力度。2010年,完成了全区103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换发、部分电台、电视台节目台标变更、13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颁发许可证等工作;查处了部分电视台擅自增加频道和调整频道名称事件;对全区电视购物频道进行清理,规范了7家电视台购物节目时段;建立了对网络视听节目日常监管和违规查处机制,查处29家违规开办的视听节目网站;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广告节目播出秩序,及时停播80余条不符合要求的广告。
【产业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经营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仍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全区广播影视创收收入13.5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亿元,增幅11%。新媒体新业务开始起步,2010年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付费节目收入3 440万元,比上年增长56.8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信号覆盖全区所有盟市所在地和部分旗县,发展用户11万户。2010年全区电影票房收入9 452万元,比上年增加6 149万元,增长1.86倍。
【体制改革】2010年基本完成电影管理职能划转工作,实现电影统一归口管理。内蒙古电影集团2009年底挂牌以来运营情况良好,2010年组建了全区城市院线公司和农村牧区院线公司,全年发放数字电影放映设备490台,电影放映车33辆,农村牧区放映电影16万场。继续推进网络整合,2010年整合16个旗县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贯通,并实行统一管理。内蒙古两台继续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广告实行代理制,基本实现宣传和经营两分开。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工程于2010年10月顺利封顶,实现投资3.5亿元,工程主体将于2011年底竣工。届时将极大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能力,极大地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出行条件。
【荣誉】1月15日,中国广播影视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第21届“星光奖”评选揭晓,内蒙古电视台五部作品获奖。《草原颂》获音乐电视节目大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里——2008年新疆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新春大联欢》获歌舞节目大奖;《童心中国——2009年12省市少儿春节晚会》获少儿节目大奖;大型媒体行动《穿越内蒙古》、《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获提名荣誉奖。
内蒙古电台《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新中国的声音历史》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内蒙古新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永欣
副局长:关方方(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局长:王 增
副局长:罗·麦尔根(蒙古族 10月任职)
副局长:王大为
内蒙古电台台长:张兴茂
副局长 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牧 仁(蒙古族)
驻局纪检组长:呼 伦 (女 蒙古族 7月任职)
副巡视员:邹韬 陆文祥(7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广播影视业始于1950年11月1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播。
全区共有盟市级以上电台13座,电视台14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76座。全区共有广播节目126套,全年播出617 769小时;电视节目125套,全年播出615 727小时。内蒙古电台已形成8个频率播出的专业化布局,全天播出近150小时。内蒙古电视台已形成8个频道播出的专业化格局,全天播出近170小时。内蒙古是全国唯一规模生产译制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基地。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节目每天播出18小时15分钟,年生产能力达6 628小时。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每天播出24小时。蒙古语广播电视卫星节目分别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乌兰乌德等城市落地入户,发挥着独特的外宣作用。
内蒙古蒙汉语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中星6B卫星传输,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53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汉语卫视在全国的总覆盖人口达4.38亿。全区有6 123.2公里的广播电视微波干线,是全国省级最长的微波干线;全区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长达4.52万公里,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57座,调频发射台511座,电视发射台1 383座;卫星收转站395 911座。2010年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38%,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13.9万,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近215.7万。2010年,村村通工程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7 496个村、204 058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和使用,覆盖人口近70万人;无线覆盖工程自治区投入资金2 000万元,新增48部大功率电视发射机、48部大功率调频发射机、6部大功率中波发射机、24部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及附属设备。构建了“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干线贯东西,台站遍全区”的传输覆盖体系。
【宣传工作】2010年,广播影视宣传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宣传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展示“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十二五”美好前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报道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宏观调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入报道自治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富民强区并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社会事业的宣传报道,紧紧围绕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加强舆论监督,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精心安排全国、全区“两会”、创先争优活动、草原文化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010年,内蒙古电台、电视台在党中央三台发稿1 136条。蒙古语广播电视在乌兰巴托、乌兰乌德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进一步增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加强精品创作生产内蒙古电台消息《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 、内蒙古电视台消息《录指纹 谁的指纹谁的命》分别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广播新闻《大树输液为哪般》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内蒙古两台有5篇作品获“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2010年,全区共拍摄完成电影4部,电视剧7部240集,电视动画片3部161集,电影译制片35部,电视剧、动画译制片35部975集。电影《帕日扎特格》获第10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斯琴杭茹》获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民族题材创作奖和德国科隆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
【安全播出】认真加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技术改造,具备了对所有党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的能力,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大降低了停播率,提高了播出质量。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对所属播出部门的信号源、供电系统、播出系统、发射机、天馈系统筹设施进行全面、认真的隐患大排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播出问题。2010年,内蒙古电台9套节目全年共播出65 011小时,内蒙古电视台10套节目全年共播出78 433小时;内蒙古网络公司124套数字电视节目共播出104万小时;全区中短波发射台共播出122万小时,调频发射台共播出317万小时,电视发射台共播出180万小时,停播率均优于下达指标;57个中短波发射台实现连续10年“三满”播出合格率达99.5%以上,位列全国先进行列。
【事业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和西新工程,全面完成自治区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共完成7 496村、204 058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和使用,新增覆盖人口近70万人。自治区投资2 000万元,新增48部大功率电视发射机、48部大功率调频发射机、6部大功率中波发射机。继续在边境牧业旗县采用大功率覆盖、小功率补充覆盖方式,实现部分乡镇苏木和嘎查村的蒙汉语调频广播覆盖。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38%, 比上年增长1.85% 。
【行业管理】按照国家和广电总局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加大播出机构、频率频道、节目内容、广告播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力度。2010年,完成了全区103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换发、部分电台、电视台节目台标变更、13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颁发许可证等工作;查处了部分电视台擅自增加频道和调整频道名称事件;对全区电视购物频道进行清理,规范了7家电视台购物节目时段;建立了对网络视听节目日常监管和违规查处机制,查处29家违规开办的视听节目网站;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广告节目播出秩序,及时停播80余条不符合要求的广告。
【产业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经营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仍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全区广播影视创收收入13.5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亿元,增幅11%。新媒体新业务开始起步,2010年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付费节目收入3 440万元,比上年增长56.8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信号覆盖全区所有盟市所在地和部分旗县,发展用户11万户。2010年全区电影票房收入9 452万元,比上年增加6 149万元,增长1.86倍。
【体制改革】2010年基本完成电影管理职能划转工作,实现电影统一归口管理。内蒙古电影集团2009年底挂牌以来运营情况良好,2010年组建了全区城市院线公司和农村牧区院线公司,全年发放数字电影放映设备490台,电影放映车33辆,农村牧区放映电影16万场。继续推进网络整合,2010年整合16个旗县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贯通,并实行统一管理。内蒙古两台继续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广告实行代理制,基本实现宣传和经营两分开。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工程于2010年10月顺利封顶,实现投资3.5亿元,工程主体将于2011年底竣工。届时将极大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能力,极大地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出行条件。
【荣誉】1月15日,中国广播影视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第21届“星光奖”评选揭晓,内蒙古电视台五部作品获奖。《草原颂》获音乐电视节目大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里——2008年新疆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新春大联欢》获歌舞节目大奖;《童心中国——2009年12省市少儿春节晚会》获少儿节目大奖;大型媒体行动《穿越内蒙古》、《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获提名荣誉奖。
内蒙古电台《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新中国的声音历史》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内蒙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