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 长:包东健(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曹 刚 张建业
副巡视员:李晓峰(女)
【概况】主要职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内蒙古的防震减灾工作,负责拟定防震减灾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和震灾预防及地震救援工作体系等项工作。管理机构为:办公室(法规处)、人事教育处、发展与财务处、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应急救援处、机关党委、审计监察处、离退休干部处。下属事业单位: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地震工程研究勘察院、行政执法监察总队、机关服务中心。
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488次,其中,ML1.0~1.9级地震284次,ML2.0~2.9级地震173次,ML3.0~3.9级地震24次,ML4.0~4.9级地震7次,无ML≥5.0级地震。最大地震是
【地震活动特征】ML≥3.0级地震频度出现较大下降2010年发生ML≥3.0级地震31次,与2007年38次、2008年45次、2009年50次相比,地震活动频度有较大下降。其中,特别是2010年未发生ML5.0~5.9级地震,与2009年发生2次ML5.0~5.9级地震相比,ML5.0~5.9级地震频度明显下降。
地震活动强度西部地区强、中部和东部地区弱2010年发生的7次ML≥4.0级地震都分布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地区,特别是阿拉善地区地震强度水平相对较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强度水平相对较低,未发生ML≥4.0级地震。
发生1次有感地震2010年6月20日19时03分,在阿拉善左旗( 北纬39°56′,东经106°27′)发生ML4.7级地震,乌海市区有感,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震感较为明显,大部分人感觉到摇晃和听到门窗作响。
老震区中等地震活跃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7次ML≥4.0级地震,其中有5次发生在老震区:2010年6月20日ML4.7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老震区;2010年9月6日ML4.0级、2010年12月9日ML4.3级、2010年12月18日ML4.1级地震均发生在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7.0级老震区;2010年12月10日ML4.1级地震发生在1954年2月11日阿拉善右旗与甘肃省山丹县交界的7.2级老震区。
地震丛集活动区2010年地震活动出现5个丛集活动区:阿拉善右旗与甘肃山丹交界地区;腾格里沙漠北地区;乌海市至蒙宁交界地区;呼和浩特至山西交界地区;扎兰屯地区。
【震情监测预报工作】1.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488次,发生ML≥3.0级地震31次,与2007年38次、2008年45次、2009年50次相比,地震活动频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2.2010年先后对鄂尔多斯杭锦旗民用井、八一井水位、乌加河电阻率、乌加河大地电场、宝昌电阻率(多次)、乌拉特中旗民用井、巴彦浩特金属摆等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和一些宏观井进行核实,逐一排查,为震情跟踪和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3.
4.
5.
【台网运行管理】东胜地震台、集宁地震台的干扰破坏事宜年内正在积极商谈中。在2009年度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全国统评工作中,呼和浩特地震台获资料分析第三名、乌加河地震台获资料分析第三名、包头地震台获洞体第三名、信息管理第三名。
【台网建设】1.2010年完成了海拉尔地震台受到严重干扰后的拆迁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兴建工作。完成了清水河地震台观测室整体搬迁工作。
2.完成西山咀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工程,绩效考评报告顺利通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验收。包头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按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总体安排部署,已申报乌海市地震台站作为2011年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
3.陆态网络项目完成仪器安装调试并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年初在天津市进行的陆态网络项目档案验收工作中,乌加河等6个基准站陆态网络建设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一级监理,各部委监理专家认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项目建设规范、档案完整,土建工程全部到达优良。
4.按照中国地震局要求,4月至7月项目实施组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7个GNSS基准站进行了线路接入和设备安装工作,通过与内蒙古气象局、测绘局及教育部、总参测绘局、中科院等单位有效沟通,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按时完成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设备安装和网络联调工作。
5.“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预测预警项目”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改委首次下达的地震监测系统项目,“数字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络建设”作为其子项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在方案设计、设备购置和基础建设等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完成了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台的钻井工作,土建工作接近尾声,架设了数据接受服务器,包头观测井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6.按照中国地震局背景场探测项目管理组统一部署要求,全面完成了背景场探测项目土地预审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为背景场项目2011年进入土建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震害预防工作】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1.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范农牧区建房抗震管理,与自治区建设、民政、文明办、农牧业厅等单位加强联系,为围封转移、文明村建设等民居工程提供抗震设防依据,调查自治区农村、牧区民居建设投入和规模,推进地震农居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2.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改委联合向各盟市发改委、物价局、地震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并提出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执行的具体要求。
3.与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在全区开展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考试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滚动管理的方法。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 1.2010年全年审批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150个,其中,国家地震安评委评审安评Ⅱ级工作报告2 个,内蒙古地震安评委评审148个项目。评审安评Ⅱ级工作报告53个;Ⅲ级工作报告8个;Ⅳ级工作报告87个。
2.组织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工作。全区有7人取得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质证。
3.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和单位资质重新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申报甲级资质单位审查工作。对申报的第一批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进行了网上公示和确认。全区已有1个单位取得甲级资质、1个单位取得乙级资质。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和丙级单位资质重新认定工作也在进行中。
活动断层探测包头市、乌海市将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纳入“十二五”规划,年内已经立项并开始着手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
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教育 1.针对2010年4月上旬、中旬出现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西部地区的地震谣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和有关新闻媒体在广播电视、电台和报纸等主流媒体开展一系列识别谣言的宣传报道。
2.
3.
4.2010年5月至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及各盟市地震局积极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在各盟市举办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等科普宣传活动,并在相关报纸刊登防震减灾知识专版宣传内容。
5.继续完善呼和浩特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充实内容和必要设施,加强科普基地的维护和管理。完成了赤峰市科普教育基地土建工程和布展等。加强对盟市科普基地的指导,给予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震灾预防其他工作 1.在全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赤峰市地震局获得三等奖,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获得优秀奖,乌兰察布市获得社会动员单项奖,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科技局地震办、通辽市霍林郭勒科技局地震办、赤峰林西县地震局、兴安盟扎赉特旗地震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地震办获得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
3.印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盟市“三网一员”人员队伍管理,统计更新了全区“三网一员”人员名单。
4.制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办法》,并由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全区执行。
5.在现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条例》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条例》修订初稿。内蒙古地震局和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政府法制办组成联合调研组,分两次赴吉林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和区内的兴安盟、赤峰市等地进行了立法调研。
【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内蒙古地震局“大震应急方案”(包括地震模拟演习)实施细则,对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主要职责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划分。7月20日至2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举办全区地震应急预案培训班,对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盟市政府秘书长、应急办主任进行了培训。8月11日,内蒙古地震局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进行了模拟远程地震事件应急拉练演习,进行了科学考察、震害快速评估和指挥中心应急通信等科目的演练。9月14日,举行了内蒙古“蒙西-2010”大型地震应急演练。演练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发生6.5级地震为背景,演练“地震监视、路桥抢修、维护社会治安、人员抢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应急疏散、通信抢修、新闻报道、灾民安置、电力抢修、供气抢修、供水抢修、铁路抢修、次生灾害救援”等15个内容。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盟市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盟市长、秘书长和18个专业分队1000余人参加了演练。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苗崇刚副司长专程参加了应急演练。
制定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区域划分原则,将全区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协作联动区开展应急联动工作。结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域特点和震情形势,坚持“抓中间、带两头”的工作方针,建立以“呼—包—鄂金三角”为中心,东西部为两端的协作区框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震情跟踪、应急协作工作方案。加大武警内蒙古总队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建立了基本救援力量和专业救援力量。根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域特点,将基本救援力量划分为三个战区指挥调度兵力,已配备各类救援装备100余种。2010年12月,武警内蒙古总队选派6名骨干参加了武警部队依托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组织的抢险救援干部骨干培训。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 长:包东健(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曹 刚 张建业
副巡视员:李晓峰(女)
【概况】主要职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内蒙古的防震减灾工作,负责拟定防震减灾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和震灾预防及地震救援工作体系等项工作。管理机构为:办公室(法规处)、人事教育处、发展与财务处、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应急救援处、机关党委、审计监察处、离退休干部处。下属事业单位: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地震工程研究勘察院、行政执法监察总队、机关服务中心。
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488次,其中,ML1.0~1.9级地震284次,ML2.0~2.9级地震173次,ML3.0~3.9级地震24次,ML4.0~4.9级地震7次,无ML≥5.0级地震。最大地震是
【地震活动特征】ML≥3.0级地震频度出现较大下降2010年发生ML≥3.0级地震31次,与2007年38次、2008年45次、2009年50次相比,地震活动频度有较大下降。其中,特别是2010年未发生ML5.0~5.9级地震,与2009年发生2次ML5.0~5.9级地震相比,ML5.0~5.9级地震频度明显下降。
地震活动强度西部地区强、中部和东部地区弱2010年发生的7次ML≥4.0级地震都分布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地区,特别是阿拉善地区地震强度水平相对较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强度水平相对较低,未发生ML≥4.0级地震。
发生1次有感地震2010年6月20日19时03分,在阿拉善左旗( 北纬39°56′,东经106°27′)发生ML4.7级地震,乌海市区有感,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震感较为明显,大部分人感觉到摇晃和听到门窗作响。
老震区中等地震活跃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7次ML≥4.0级地震,其中有5次发生在老震区:2010年6月20日ML4.7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老震区;2010年9月6日ML4.0级、2010年12月9日ML4.3级、2010年12月18日ML4.1级地震均发生在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7.0级老震区;2010年12月10日ML4.1级地震发生在1954年2月11日阿拉善右旗与甘肃省山丹县交界的7.2级老震区。
地震丛集活动区2010年地震活动出现5个丛集活动区:阿拉善右旗与甘肃山丹交界地区;腾格里沙漠北地区;乌海市至蒙宁交界地区;呼和浩特至山西交界地区;扎兰屯地区。
【震情监测预报工作】1.201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488次,发生ML≥3.0级地震31次,与2007年38次、2008年45次、2009年50次相比,地震活动频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2.2010年先后对鄂尔多斯杭锦旗民用井、八一井水位、乌加河电阻率、乌加河大地电场、宝昌电阻率(多次)、乌拉特中旗民用井、巴彦浩特金属摆等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和一些宏观井进行核实,逐一排查,为震情跟踪和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3.
4.
5.
【台网运行管理】东胜地震台、集宁地震台的干扰破坏事宜年内正在积极商谈中。在2009年度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全国统评工作中,呼和浩特地震台获资料分析第三名、乌加河地震台获资料分析第三名、包头地震台获洞体第三名、信息管理第三名。
【台网建设】1.2010年完成了海拉尔地震台受到严重干扰后的拆迁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兴建工作。完成了清水河地震台观测室整体搬迁工作。
2.完成西山咀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工程,绩效考评报告顺利通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验收。包头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按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总体安排部署,已申报乌海市地震台站作为2011年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
3.陆态网络项目完成仪器安装调试并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年初在天津市进行的陆态网络项目档案验收工作中,乌加河等6个基准站陆态网络建设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一级监理,各部委监理专家认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项目建设规范、档案完整,土建工程全部到达优良。
4.按照中国地震局要求,4月至7月项目实施组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7个GNSS基准站进行了线路接入和设备安装工作,通过与内蒙古气象局、测绘局及教育部、总参测绘局、中科院等单位有效沟通,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按时完成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设备安装和网络联调工作。
5.“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预测预警项目”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改委首次下达的地震监测系统项目,“数字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络建设”作为其子项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在方案设计、设备购置和基础建设等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完成了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台的钻井工作,土建工作接近尾声,架设了数据接受服务器,包头观测井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6.按照中国地震局背景场探测项目管理组统一部署要求,全面完成了背景场探测项目土地预审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为背景场项目2011年进入土建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震害预防工作】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1.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范农牧区建房抗震管理,与自治区建设、民政、文明办、农牧业厅等单位加强联系,为围封转移、文明村建设等民居工程提供抗震设防依据,调查自治区农村、牧区民居建设投入和规模,推进地震农居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2.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改委联合向各盟市发改委、物价局、地震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并提出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执行的具体要求。
3.与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在全区开展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考试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滚动管理的方法。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 1.2010年全年审批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150个,其中,国家地震安评委评审安评Ⅱ级工作报告2 个,内蒙古地震安评委评审148个项目。评审安评Ⅱ级工作报告53个;Ⅲ级工作报告8个;Ⅳ级工作报告87个。
2.组织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工作。全区有7人取得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质证。
3.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和单位资质重新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申报甲级资质单位审查工作。对申报的第一批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进行了网上公示和确认。全区已有1个单位取得甲级资质、1个单位取得乙级资质。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和丙级单位资质重新认定工作也在进行中。
活动断层探测包头市、乌海市将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纳入“十二五”规划,年内已经立项并开始着手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
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教育 1.针对2010年4月上旬、中旬出现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西部地区的地震谣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和有关新闻媒体在广播电视、电台和报纸等主流媒体开展一系列识别谣言的宣传报道。
2.
3.
4.2010年5月至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及各盟市地震局积极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在各盟市举办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等科普宣传活动,并在相关报纸刊登防震减灾知识专版宣传内容。
5.继续完善呼和浩特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充实内容和必要设施,加强科普基地的维护和管理。完成了赤峰市科普教育基地土建工程和布展等。加强对盟市科普基地的指导,给予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震灾预防其他工作 1.在全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赤峰市地震局获得三等奖,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获得优秀奖,乌兰察布市获得社会动员单项奖,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科技局地震办、通辽市霍林郭勒科技局地震办、赤峰林西县地震局、兴安盟扎赉特旗地震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地震办获得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
3.印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盟市“三网一员”人员队伍管理,统计更新了全区“三网一员”人员名单。
4.制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办法》,并由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全区执行。
5.在现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条例》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条例》修订初稿。内蒙古地震局和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政府法制办组成联合调研组,分两次赴吉林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和区内的兴安盟、赤峰市等地进行了立法调研。
【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内蒙古地震局“大震应急方案”(包括地震模拟演习)实施细则,对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主要职责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划分。7月20日至2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举办全区地震应急预案培训班,对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盟市政府秘书长、应急办主任进行了培训。8月11日,内蒙古地震局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进行了模拟远程地震事件应急拉练演习,进行了科学考察、震害快速评估和指挥中心应急通信等科目的演练。9月14日,举行了内蒙古“蒙西-2010”大型地震应急演练。演练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发生6.5级地震为背景,演练“地震监视、路桥抢修、维护社会治安、人员抢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应急疏散、通信抢修、新闻报道、灾民安置、电力抢修、供气抢修、供水抢修、铁路抢修、次生灾害救援”等15个内容。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盟市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盟市长、秘书长和18个专业分队1000余人参加了演练。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苗崇刚副司长专程参加了应急演练。
制定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区域划分原则,将全区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协作联动区开展应急联动工作。结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域特点和震情形势,坚持“抓中间、带两头”的工作方针,建立以“呼—包—鄂金三角”为中心,东西部为两端的协作区框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震情跟踪、应急协作工作方案。加大武警内蒙古总队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建立了基本救援力量和专业救援力量。根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域特点,将基本救援力量划分为三个战区指挥调度兵力,已配备各类救援装备100余种。2010年12月,武警内蒙古总队选派6名骨干参加了武警部队依托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组织的抢险救援干部骨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