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
【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领导名录】
馆 长:李联盟
副馆长:焦占宪(7月离任) 王德恭
【参政议政】2008年12月26日下午,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主持座谈会,听取自治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馆员丁锡成、张国材、岳志东3位馆员参加了座谈会。
【新馆员聘任仪式】1月20日,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举行“新任自治区政府参事、文史馆员聘任仪式”,新聘5位参事、13位馆员。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出席仪式。
巴特尔主席为每位新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颁发聘任书并做了讲话。平子良代表新聘任参事、石玉平代表新聘任馆员分别发了言。仪式结束后,巴特尔主席、伏来旺部长、刘新乐副主席同每位新聘任参事、馆员分别合影。晚上,在新城宾馆宴会厅,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同举行“政府参事、文史馆员春节招待会”。刘新乐主持了招待会,伏来旺讲话。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台对上述活动做了认真报道。
【伏来旺到文史馆视察工作】5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到文史馆视察工作并召开座谈会。馆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李联盟就文史馆2008年主要工作和2009年以来的工作做了汇报,副馆长焦占宪、副馆长王德恭就二人分管的工作做了补充。伏来旺听取汇报后,对文史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讲道:今天到文史馆同大家见面,主要目的是鼓舞大家工作士气、克服老气。做好时馆工作,就是要使馆员的专长发挥出来,这就需要:1.工作人员认真为馆员做好服务工作。馆员多为学者、专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懂得历史渊源,把握中华民族脉络,还应学习掌握少数民族文化脉络。作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史馆,要注重草原文化研究,要研究草原文化的历史沿革、范围、内容和内涵。2.要突显自治区书画艺术特长,多搞书画研究、艺术创作活动,弘扬内蒙古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长。3.要广泛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学人所长。4.要抓好文史馆的自身建设,包括馆员、研究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馆员研究员专长;挖掘馆员、研究员潜力,做好文史馆工作。
【工作会议】2月17日我馆召开馆长办公会。党组书记、馆长李联盟向处级以上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结合本馆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展了讨论,安排部署了近期工作。19日向全馆工作人员传达了会议精神,李联盟要求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20日召开了馆员、研究员会议,副馆长王德功主持会议,馆长李联盟传达了会议精神。馆员研究员以会议精神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增强了工作信心,为文史馆2009年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西口论坛】7月9日至8月2日,由自治区文史馆、包头市委宣传部主办,包头大漠文化中心和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中国 西口论坛”在包头市举办,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北京、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德恭主持,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长李联盟和中共包头市委常委、包头市宣传部部红洁先后致辞。之后相继有25位专家学者从地域、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或即席发言,就走西口的成因,走西口所涉及的地域,走西口精神和西口文化内涵,走西口对相关地域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融合所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以及当前西口文化研究和有关西口文艺创作所应注意的问题,对走西口这一经历三百年移民大潮的历史渊源、人文精神、社会效益等进行了论证,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进一步深化对走西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西口文化的研究。
【杨鲁安馆员追思会】4月30日,自治区著名书法、篆刻、收藏家杨鲁安馆员因病医治无效,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岁。
【刘兆威馆员逝世三周年纪念会】5月8日,文史馆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刘兆威馆员逝世三周年纪念会”,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发来了书面发言稿,对刘兆威馆员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刘兆威先生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是自治区资深的学者教授、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一生在文化艺术事业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自治区文化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馆长李联盟回顾了刘兆威馆员的一生,总结了他在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突出成绩。同时与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言,怀念刘兆威馆员,赞美他的品行,评价他的功绩,一致认为刘先生是良师益友。会议由文史馆王德恭主持,内蒙古怡斋书画院、内蒙古民盟、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馆员和其他亲朋好友近百人参加了纪念会。
【庆祝建国60周年】9月26日,文史馆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馆员、研究员茶话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肖黎声、郑福田,文史馆馆长李联盟,副馆长王德恭等出席了茶话会,馆员、研究员共贺佳节。
【编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文史馆系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决定组织全国各省、市、区文史研究馆编撰大型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此书系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化工程,全书共34卷,包括港、澳、台和省市自治区各一卷,由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馆组织专家学者完成。文史馆负责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这是全国文史研究馆通力合作编著的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其作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保证这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编撰任务,文史馆先后参加党中央馆组织的八次专业工作研讨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党中央馆总编委的要求,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工作:1.成立“内蒙古卷”组委会和编撰工作机构。文史馆在自治区范围内,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拟定《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委员会、编辑人员建议名单,经自治区政府审定后,正式成立以布小林副主席为主任的《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委员会并确定主编、副主编及编辑工作人员。2.为写出学术严谨、高水平的《通览·内蒙古卷》初稿,审慎确定了撰稿人。首先到相关科研院所走访了解自治区历史学界专家学者各自的学术特长,然后多方征求意见,确定撰稿人。3.在经费问题上,按照编辑工作要求,以专项申请报告自治区政府,经同自治区财政厅协调,70万经费已确定列入明年经费。4.为了把握工作进度,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份别召开编撰工作人员会议,按照实际工作,讨论《通览 ·内蒙古卷》总目录中各个章节设置、相关关联以及一些具体学术问题。为准确把握《通览》总体要求,贯彻《通览》总体精神,在三次会议中还适时地学习了党中央关于《通览》的一些主要文件。最后确定落实各个章节的具体撰稿人。在党中央馆《通览》总编委通过《通览 ·内蒙古卷》章节目录后,各个章节目录已具体落实到人,一撰写完成约40万的初稿,完成总任务的二分之一。
【建立“全国文史 书画研究北方基地”】为了更好地在全国发挥文史研究馆综合优势,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充分考虑全国各馆的整体情况,先后在广州成立“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南方基地”,在北京成立“党中央馆书画院”,并决定将“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设在呼和浩特市。“基地”办公楼于2007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由自治区发改委立项,2008年开工建设,已基本完成。设备款已经到位,50万元运转经费已列入了明年预算。考虑到文史馆的实际情况,文史馆申请了“北方基地”为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史研究馆管理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编制10人,其中正处级1人,副处级2人。
【出版刊物】2009年出版了总第13期《内蒙古文史》,共10万字,分“世纪回眸”、“经济史坛”、“草原文化”、“史海拾贝”等13个栏目。
【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领导名录】
馆 长:李联盟
副馆长:焦占宪(7月离任) 王德恭
【参政议政】2008年12月26日下午,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主持座谈会,听取自治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馆员丁锡成、张国材、岳志东3位馆员参加了座谈会。
【新馆员聘任仪式】1月20日,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举行“新任自治区政府参事、文史馆员聘任仪式”,新聘5位参事、13位馆员。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出席仪式。
巴特尔主席为每位新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颁发聘任书并做了讲话。平子良代表新聘任参事、石玉平代表新聘任馆员分别发了言。仪式结束后,巴特尔主席、伏来旺部长、刘新乐副主席同每位新聘任参事、馆员分别合影。晚上,在新城宾馆宴会厅,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同举行“政府参事、文史馆员春节招待会”。刘新乐主持了招待会,伏来旺讲话。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台对上述活动做了认真报道。
【伏来旺到文史馆视察工作】5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到文史馆视察工作并召开座谈会。馆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李联盟就文史馆2008年主要工作和2009年以来的工作做了汇报,副馆长焦占宪、副馆长王德恭就二人分管的工作做了补充。伏来旺听取汇报后,对文史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讲道:今天到文史馆同大家见面,主要目的是鼓舞大家工作士气、克服老气。做好时馆工作,就是要使馆员的专长发挥出来,这就需要:1.工作人员认真为馆员做好服务工作。馆员多为学者、专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懂得历史渊源,把握中华民族脉络,还应学习掌握少数民族文化脉络。作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史馆,要注重草原文化研究,要研究草原文化的历史沿革、范围、内容和内涵。2.要突显自治区书画艺术特长,多搞书画研究、艺术创作活动,弘扬内蒙古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长。3.要广泛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学人所长。4.要抓好文史馆的自身建设,包括馆员、研究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馆员研究员专长;挖掘馆员、研究员潜力,做好文史馆工作。
【工作会议】2月17日我馆召开馆长办公会。党组书记、馆长李联盟向处级以上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结合本馆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展了讨论,安排部署了近期工作。19日向全馆工作人员传达了会议精神,李联盟要求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20日召开了馆员、研究员会议,副馆长王德功主持会议,馆长李联盟传达了会议精神。馆员研究员以会议精神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增强了工作信心,为文史馆2009年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西口论坛】7月9日至8月2日,由自治区文史馆、包头市委宣传部主办,包头大漠文化中心和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中国 西口论坛”在包头市举办,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北京、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德恭主持,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长李联盟和中共包头市委常委、包头市宣传部部红洁先后致辞。之后相继有25位专家学者从地域、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或即席发言,就走西口的成因,走西口所涉及的地域,走西口精神和西口文化内涵,走西口对相关地域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融合所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以及当前西口文化研究和有关西口文艺创作所应注意的问题,对走西口这一经历三百年移民大潮的历史渊源、人文精神、社会效益等进行了论证,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进一步深化对走西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西口文化的研究。
【杨鲁安馆员追思会】4月30日,自治区著名书法、篆刻、收藏家杨鲁安馆员因病医治无效,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岁。
【刘兆威馆员逝世三周年纪念会】5月8日,文史馆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刘兆威馆员逝世三周年纪念会”,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发来了书面发言稿,对刘兆威馆员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刘兆威先生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是自治区资深的学者教授、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一生在文化艺术事业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自治区文化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馆长李联盟回顾了刘兆威馆员的一生,总结了他在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突出成绩。同时与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言,怀念刘兆威馆员,赞美他的品行,评价他的功绩,一致认为刘先生是良师益友。会议由文史馆王德恭主持,内蒙古怡斋书画院、内蒙古民盟、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馆员和其他亲朋好友近百人参加了纪念会。
【庆祝建国60周年】9月26日,文史馆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馆员、研究员茶话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肖黎声、郑福田,文史馆馆长李联盟,副馆长王德恭等出席了茶话会,馆员、研究员共贺佳节。
【编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文史馆系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决定组织全国各省、市、区文史研究馆编撰大型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此书系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化工程,全书共34卷,包括港、澳、台和省市自治区各一卷,由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馆组织专家学者完成。文史馆负责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这是全国文史研究馆通力合作编著的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其作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保证这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编撰任务,文史馆先后参加党中央馆组织的八次专业工作研讨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党中央馆总编委的要求,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工作:1.成立“内蒙古卷”组委会和编撰工作机构。文史馆在自治区范围内,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拟定《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委员会、编辑人员建议名单,经自治区政府审定后,正式成立以布小林副主席为主任的《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委员会并确定主编、副主编及编辑工作人员。2.为写出学术严谨、高水平的《通览·内蒙古卷》初稿,审慎确定了撰稿人。首先到相关科研院所走访了解自治区历史学界专家学者各自的学术特长,然后多方征求意见,确定撰稿人。3.在经费问题上,按照编辑工作要求,以专项申请报告自治区政府,经同自治区财政厅协调,70万经费已确定列入明年经费。4.为了把握工作进度,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份别召开编撰工作人员会议,按照实际工作,讨论《通览 ·内蒙古卷》总目录中各个章节设置、相关关联以及一些具体学术问题。为准确把握《通览》总体要求,贯彻《通览》总体精神,在三次会议中还适时地学习了党中央关于《通览》的一些主要文件。最后确定落实各个章节的具体撰稿人。在党中央馆《通览》总编委通过《通览 ·内蒙古卷》章节目录后,各个章节目录已具体落实到人,一撰写完成约40万的初稿,完成总任务的二分之一。
【建立“全国文史 书画研究北方基地”】为了更好地在全国发挥文史研究馆综合优势,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充分考虑全国各馆的整体情况,先后在广州成立“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南方基地”,在北京成立“党中央馆书画院”,并决定将“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设在呼和浩特市。“基地”办公楼于2007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由自治区发改委立项,2008年开工建设,已基本完成。设备款已经到位,50万元运转经费已列入了明年预算。考虑到文史馆的实际情况,文史馆申请了“北方基地”为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史研究馆管理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编制10人,其中正处级1人,副处级2人。
【出版刊物】2009年出版了总第13期《内蒙古文史》,共10万字,分“世纪回眸”、“经济史坛”、“草原文化”、“史海拾贝”等13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