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
【领导名录】
总经理:周林峰
党委书记:伊丽娜(女 蒙古族)
工会主席:杨肇基
副总经理:韩秋 胡兰松 余升阳
纪委书记:李可洪(回族)
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赖宇雄
【概况】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野化工”)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甲醇20万吨。2005年10月完成油改气联产甲醇技改项目,合成氨装置改用天然气为原料。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于1988年1月20日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0年10月26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化肥厂。1994年4月28日主装置区开工建设,1996年12月17日产出合格产品,1998年10月22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000年6月15日整体改制为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8月1日,进一步改革组建了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国家投资管理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为股东的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7月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委托运营协议。2005年12月29日,正式移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7年12月26日,公司更名为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全年生产合成氨35.0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88%;生产尿素61.0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98%;生产甲醇20.3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7%;自发电量11 296万KWH,完成年计划的112.07%;生产编织袋820万条,完成年计划的124.24%。合成氨、尿素、甲醇产量及发电量、编织袋产量均创投产以来最好水平,甲醇装置首次达产,合成氨、尿素产量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2009年产量统计报告中位居全国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第一。公司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节能12 554吨标煤,超额完成全年节能指标。
2009年销售尿素61.64万吨,甲醇20.69万吨,实现主营收入12.94亿元,产销率100%以上,回款率100%,销量、运量、销售收入均创历史纪录,实现利润1.2亿元。
【经营管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产品市场的冲击,公司正确把握市场供需关系,加强厂商沟通,提高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挖掘骨干客户的销售潜力,引入甲醇新客户,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
加强采办管理,争取自治区政府支持,积极协调中石油及长庆公司,争取到6个月的甲醇用天然气价格优惠政策,降低成本近4 000万元;寻求业绩较好的供货商作为辅助渠道采取竞标方式为公司供煤,降低了采办成本。
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获准,企业所得税率由25%降为15%,仅2009年可为公司节约税费近1 200万元。控制贷款时机,全年减少财务费用660万元。
制订完善66项管理标准,对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不断强化,起到指导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建成了以ERP 为核心、OA为导体、应用系统并存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逐步细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三支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公司连续15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抓好基层班组建设,并以“五型”班组建设为着力点,带动员工队伍建设。为切实做好班组建设活动,公司建立了专门组织机构,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与车间班组联系点制度,选派20名班组长到抚顺石化“王海班”参观学习。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公司适时组织了五型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班组建设深入开展。
【项目建设】总投资17.2382亿元的在建工程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0.46亿元。基础设计及详细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主装置及公用工程、辅助装置土建施工任务已基本完成,进入设备、管道、仪表、电气安装高峰。
年产35万吨合成氨、60万吨大颗粒尿素新项目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并获得上级批准。环保项目中水回收及脱硫除尘投用并通过总公司验收。
【技改项目】2月26日,天野公司合成氨装置液氨储罐系统技改项目、高锅A/B炉综合技术改造、循环水变电所6千伏系统数字化监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验收。
【荣誉】2月28日,中化车间化工三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领导名录】
总经理:周林峰
党委书记:伊丽娜(女 蒙古族)
工会主席:杨肇基
副总经理:韩秋 胡兰松 余升阳
纪委书记:李可洪(回族)
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赖宇雄
【概况】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野化工”)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甲醇20万吨。2005年10月完成油改气联产甲醇技改项目,合成氨装置改用天然气为原料。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于1988年1月20日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0年10月26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化肥厂。1994年4月28日主装置区开工建设,1996年12月17日产出合格产品,1998年10月22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000年6月15日整体改制为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8月1日,进一步改革组建了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国家投资管理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为股东的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7月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委托运营协议。2005年12月29日,正式移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7年12月26日,公司更名为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全年生产合成氨35.0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88%;生产尿素61.0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98%;生产甲醇20.3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7%;自发电量11 296万KWH,完成年计划的112.07%;生产编织袋820万条,完成年计划的124.24%。合成氨、尿素、甲醇产量及发电量、编织袋产量均创投产以来最好水平,甲醇装置首次达产,合成氨、尿素产量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2009年产量统计报告中位居全国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第一。公司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节能12 554吨标煤,超额完成全年节能指标。
2009年销售尿素61.64万吨,甲醇20.69万吨,实现主营收入12.94亿元,产销率100%以上,回款率100%,销量、运量、销售收入均创历史纪录,实现利润1.2亿元。
【经营管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产品市场的冲击,公司正确把握市场供需关系,加强厂商沟通,提高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挖掘骨干客户的销售潜力,引入甲醇新客户,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
加强采办管理,争取自治区政府支持,积极协调中石油及长庆公司,争取到6个月的甲醇用天然气价格优惠政策,降低成本近4 000万元;寻求业绩较好的供货商作为辅助渠道采取竞标方式为公司供煤,降低了采办成本。
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获准,企业所得税率由25%降为15%,仅2009年可为公司节约税费近1 200万元。控制贷款时机,全年减少财务费用660万元。
制订完善66项管理标准,对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不断强化,起到指导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建成了以ERP 为核心、OA为导体、应用系统并存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逐步细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三支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公司连续15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抓好基层班组建设,并以“五型”班组建设为着力点,带动员工队伍建设。为切实做好班组建设活动,公司建立了专门组织机构,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与车间班组联系点制度,选派20名班组长到抚顺石化“王海班”参观学习。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公司适时组织了五型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班组建设深入开展。
【项目建设】总投资17.2382亿元的在建工程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0.46亿元。基础设计及详细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主装置及公用工程、辅助装置土建施工任务已基本完成,进入设备、管道、仪表、电气安装高峰。
年产35万吨合成氨、60万吨大颗粒尿素新项目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并获得上级批准。环保项目中水回收及脱硫除尘投用并通过总公司验收。
【技改项目】2月26日,天野公司合成氨装置液氨储罐系统技改项目、高锅A/B炉综合技术改造、循环水变电所6千伏系统数字化监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验收。
【荣誉】2月28日,中化车间化工三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