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外事(侨务)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江 维
副主任:吴达来(蒙古族) 李岩青(女) 王 毅 于学军(满族)
纪检组长:李宝昌
副巡视员:逯敬东
【概况】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是自治区党委及其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下设秘书处、礼宾处、出国审理与护照管理处、俄蒙处、友协处(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侨务处6个职能处室,行政编制45人。直属事业单位有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京自办签证服务处、外事培训中心、对外友好交流中心。
【高层互访】2009年,自治区领导出访26批26人次,盟市厅局级人员出访143批233人次。高层出访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共接待和安排自治区领导会见来自挪威、西班牙、乌拉圭、美国、澳大利亚、越南、以色列、法国、韩国、日本以及非洲多国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来访。
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波率团访问了伊朗、沙特阿拉伯和肯尼亚。访问期间,代表团与伊朗就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合作进行深入洽谈并邀请伊方适时来自治区进行实地考察;与沙特阿拉伯就合作建立冷鲜羊肉加工基地事进行洽谈;与肯尼亚就进一步扩大双方在纺织、机械设备和化工贸易方面的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协议。此次出访直接促进自治区同中东国家及非洲国家的贸易开展,并推动自治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带动自治区设备、劳动力的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
6月,自治区主席巴特尔随党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访问蒙古,参加中蒙建交60周年庆典活动。其间,巴特尔主席拜会蒙古国总统查·额勒贝道尔基、副总理米·恩赫宝勒德以及对外关系和贸易部部长巴特尔宝勒德等高层政要。自治区还以此为契机,在蒙古国举办“中国·内蒙古文化周”大型活动,同蒙古国相关部门及企业签署贸易、文化、教育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内10项重要合作协议,促进自治区同蒙古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
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率团访问蒙古和俄罗斯,与蒙古国乌布苏省就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企业参与蒙古国基础建设和矿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洽谈,并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就进一步加强双方满洲里口岸经济贸易进行具体洽谈,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同俄罗斯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关于加强两地之间全面合作的会谈纪要》,为自治区与俄蒙两国加大边境贸易及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3月,为进一步开辟自治区的旅游业市场,增进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应世界旅游组织邀请,率团访问西班牙,参观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考察瓦伦西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布小林副主席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荷兰,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就延长为自治区实施小额信贷监管与培训提供技术援助及拓宽合作领域进行具体洽谈并签署协议,与法国美信集团就该集团在内蒙古投资兴办小额信贷公司的具体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合作协议。就荷兰合作银行与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出访,对加速自治区农村金融业改革步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由美中政策基金会组织的2009年美国国会助手代表团一行10人于4月9日至10日访问了自治区。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日本国“893学舍”会长、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率日中友好考察团于2009年8月10日至12日访问了自治区。
【睦邻友好工作】200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俄蒙两国的友好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地对外政策,把与俄蒙全面友好合作作为自治区外事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积极开展了同俄、蒙与自治区毗邻地区的友好交往及合作。
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自治区发改委铁路办主任、商务厅厅长、政府新闻办主任等先后率团访问蒙古国;蒙古国总理、蒙古国政府驻扎门乌德全权代表、教文科部副部长、蒙古国自然环境与交通运输部旅游局局长、蒙古国中戈壁、南戈壁、东戈壁、巴彦乌拉盖等12个省公民代表会议(议会)主席、蒙古国蒙中友好协会会长、蒙古国马头琴乐团团长等也先后率团访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因公出国派遣情况】2009年,自治区共派各类因公出国(境)团组2 542批9856人次,涉及85个国家和地区。出访各国家人次数分别是:蒙古国5313人次,俄罗斯845人次,美国391人次,日本314人次,德国308人次,澳大利亚132人次,加拿大117人次,其它国家1640人次。
2009年,全区因公出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出访总量继续下降。2009年,出访团组数与人数分别比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了37.3%和27.3%。比2008年减少3%和2%。二是党政人员出访数量继续减少,占出访总人数的15.5%,比过去三年同期党政人员出访平均数减少20.4%。三是出访热点国家人数明显减少,出访俄、蒙两个毗邻国家的人员继续增加。自治区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加大与俄罗斯、蒙古在各个领域的交往力度,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全年出访俄、蒙人员数量占到总数的65.6%。四是交流考察团组继续减少,只占团组总数的19.3%,杜绝了一般性考察团组。经贸洽谈、科技合作、文化艺术、体育卫生交流以及培训等有实质性内容的团组占出访团组总数的80.7%。五是出访团组普遍提高对出国(境)纪律的认识。许多数团组完成出访任务后都及时递交出访报告,并缴回护照。全区因公出国(境)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状态。
【界务工作】2009年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根据外交部的要求,为做好中俄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前期准备工作,派工作组赴呼伦贝尔市组织有关人员对中俄边界内蒙古段进行全线内部踏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自治区段中俄边界的现状、存在问题,圆满完成内部踏查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为下一步联检工作的正式启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踏查结束后,向外交部上报《关于对中俄边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段进行内部踏查的情况报告》。
【民间友好交往】2009年,是自治区对外民间交往工作较多的一年,在民间友好交往中,坚持“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友好当先、注重实效”方针和“讲友谊、讲互利、讲实效”原则。2009年,自治区友好城市工作继续扩大和深化,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呼和浩特市与韩国首尔特别市冠岳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已经全国友协、外交部批准;经过长期努力,通辽市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双方高层交往日益增多,经贸、文化合作更加深入,特别是鹅养殖加工产业项目合作达到了相当规模,双方缔结友好城市的条件已经成熟,正式结好材料已上报全国友协。至2009年底,自治区友好城市数量达到26对。
5月,组织全区部分盟市外办主任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第十二次中日友好交流会议”,并与有关友好组织、团体就自治区与其开展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以及推动和深化友好城市关系深入地交换意见,促进了自治区与日本有关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10月,日本部落解放同盟代表团一行16人访问呼伦贝尔市,该团体已通过全国友协向贫困地区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此次给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一小学捐款300万日元,用于购买1 100套桌椅,使该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1月,按照全国友协《关于设立“人民友谊贡献奖”荣誉称号》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对长期致力于民间友好事业,并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外籍华人进行认真筛选。美国西湖投资公司总裁张惠中先生成为自治区推荐的“人民友谊贡献奖” 荣誉称号人选。
【侨务工作】一是组成两个调研组赴俄罗斯、蒙古国进行侨情调研。此次专题国外侨情调研在自治区尚属首次,意义重大:结识了俄蒙毗邻地区的侨领,为今后交往铺平了道路;了解了第一手侨情资料,探索出一些新的工作路子;与驻俄蒙使领馆就侨务工作方面建立了联系渠道,便于今后掌握侨社情况。
二是重点加强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工作。在澳大利亚内蒙古同乡会成立一周年之际,自治区海外交流协会组团参加了庆典活动,走出去慰问侨胞,拜会重点人士,广泛接触侨界,培育侨务资源。外可通过请进来“四有”人士,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搭建联谊交流平台,密切联系、加深感情、增进交流、深化合作。2009年接待的海外侨团、侨领有: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顾问、著名侨领施恭旗率领的考察团、泰国清迈中华总商会考察团、澳大利亚内蒙古同乡会孙国照会长、傲蕾·雪原副会长、黄慧秘书长、新西兰内蒙古同乡会张琦会长、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华侨协会苗丽红会长、俄罗斯乌兰乌德华侨华人华商中俄友好协会会长宝日呼、副会长黄开泉、中国新加坡商会副会长陈清江、澳大利亚资源战略服务公司董事朱锐、匈牙利中国商会会长马良、澳大利亚瑞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路等。
三是为协助侨胞来华创业发展和自治区企业走出去与华商合作交流做了大量牵线搭桥、咨询服务工作。促成澳大利亚大华时代传媒集团与自治区委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合作办报、合作办学,欧洲匈中迪凯国际经济技术发展合作有限公司落户内蒙古,为下一步开展匈牙利与内蒙古经济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当年完成香港应善良福利基金会、轩辕教育基金会、方树福堂基金会和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捐赠项目10个,捐款78.65万元。
【外国记者管理和外宣工作】2009年,共受理、通报、接待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的8批记者共22人。其中:驻外使馆通报4批;审批1批;直接接待1批;取消2批。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外事(侨务)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江 维
副主任:吴达来(蒙古族) 李岩青(女) 王 毅 于学军(满族)
纪检组长:李宝昌
副巡视员:逯敬东
【概况】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是自治区党委及其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下设秘书处、礼宾处、出国审理与护照管理处、俄蒙处、友协处(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侨务处6个职能处室,行政编制45人。直属事业单位有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京自办签证服务处、外事培训中心、对外友好交流中心。
【高层互访】2009年,自治区领导出访26批26人次,盟市厅局级人员出访143批233人次。高层出访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共接待和安排自治区领导会见来自挪威、西班牙、乌拉圭、美国、澳大利亚、越南、以色列、法国、韩国、日本以及非洲多国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来访。
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波率团访问了伊朗、沙特阿拉伯和肯尼亚。访问期间,代表团与伊朗就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合作进行深入洽谈并邀请伊方适时来自治区进行实地考察;与沙特阿拉伯就合作建立冷鲜羊肉加工基地事进行洽谈;与肯尼亚就进一步扩大双方在纺织、机械设备和化工贸易方面的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协议。此次出访直接促进自治区同中东国家及非洲国家的贸易开展,并推动自治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带动自治区设备、劳动力的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
6月,自治区主席巴特尔随党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访问蒙古,参加中蒙建交60周年庆典活动。其间,巴特尔主席拜会蒙古国总统查·额勒贝道尔基、副总理米·恩赫宝勒德以及对外关系和贸易部部长巴特尔宝勒德等高层政要。自治区还以此为契机,在蒙古国举办“中国·内蒙古文化周”大型活动,同蒙古国相关部门及企业签署贸易、文化、教育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内10项重要合作协议,促进自治区同蒙古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
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率团访问蒙古和俄罗斯,与蒙古国乌布苏省就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企业参与蒙古国基础建设和矿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洽谈,并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就进一步加强双方满洲里口岸经济贸易进行具体洽谈,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同俄罗斯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关于加强两地之间全面合作的会谈纪要》,为自治区与俄蒙两国加大边境贸易及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3月,为进一步开辟自治区的旅游业市场,增进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应世界旅游组织邀请,率团访问西班牙,参观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考察瓦伦西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布小林副主席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荷兰,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就延长为自治区实施小额信贷监管与培训提供技术援助及拓宽合作领域进行具体洽谈并签署协议,与法国美信集团就该集团在内蒙古投资兴办小额信贷公司的具体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合作协议。就荷兰合作银行与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出访,对加速自治区农村金融业改革步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由美中政策基金会组织的2009年美国国会助手代表团一行10人于4月9日至10日访问了自治区。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日本国“893学舍”会长、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率日中友好考察团于2009年8月10日至12日访问了自治区。
【睦邻友好工作】200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俄蒙两国的友好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地对外政策,把与俄蒙全面友好合作作为自治区外事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积极开展了同俄、蒙与自治区毗邻地区的友好交往及合作。
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自治区发改委铁路办主任、商务厅厅长、政府新闻办主任等先后率团访问蒙古国;蒙古国总理、蒙古国政府驻扎门乌德全权代表、教文科部副部长、蒙古国自然环境与交通运输部旅游局局长、蒙古国中戈壁、南戈壁、东戈壁、巴彦乌拉盖等12个省公民代表会议(议会)主席、蒙古国蒙中友好协会会长、蒙古国马头琴乐团团长等也先后率团访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因公出国派遣情况】2009年,自治区共派各类因公出国(境)团组2 542批9856人次,涉及85个国家和地区。出访各国家人次数分别是:蒙古国5313人次,俄罗斯845人次,美国391人次,日本314人次,德国308人次,澳大利亚132人次,加拿大117人次,其它国家1640人次。
2009年,全区因公出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出访总量继续下降。2009年,出访团组数与人数分别比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了37.3%和27.3%。比2008年减少3%和2%。二是党政人员出访数量继续减少,占出访总人数的15.5%,比过去三年同期党政人员出访平均数减少20.4%。三是出访热点国家人数明显减少,出访俄、蒙两个毗邻国家的人员继续增加。自治区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加大与俄罗斯、蒙古在各个领域的交往力度,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全年出访俄、蒙人员数量占到总数的65.6%。四是交流考察团组继续减少,只占团组总数的19.3%,杜绝了一般性考察团组。经贸洽谈、科技合作、文化艺术、体育卫生交流以及培训等有实质性内容的团组占出访团组总数的80.7%。五是出访团组普遍提高对出国(境)纪律的认识。许多数团组完成出访任务后都及时递交出访报告,并缴回护照。全区因公出国(境)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状态。
【界务工作】2009年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根据外交部的要求,为做好中俄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前期准备工作,派工作组赴呼伦贝尔市组织有关人员对中俄边界内蒙古段进行全线内部踏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自治区段中俄边界的现状、存在问题,圆满完成内部踏查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为下一步联检工作的正式启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踏查结束后,向外交部上报《关于对中俄边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段进行内部踏查的情况报告》。
【民间友好交往】2009年,是自治区对外民间交往工作较多的一年,在民间友好交往中,坚持“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友好当先、注重实效”方针和“讲友谊、讲互利、讲实效”原则。2009年,自治区友好城市工作继续扩大和深化,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呼和浩特市与韩国首尔特别市冠岳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已经全国友协、外交部批准;经过长期努力,通辽市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双方高层交往日益增多,经贸、文化合作更加深入,特别是鹅养殖加工产业项目合作达到了相当规模,双方缔结友好城市的条件已经成熟,正式结好材料已上报全国友协。至2009年底,自治区友好城市数量达到26对。
5月,组织全区部分盟市外办主任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第十二次中日友好交流会议”,并与有关友好组织、团体就自治区与其开展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以及推动和深化友好城市关系深入地交换意见,促进了自治区与日本有关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10月,日本部落解放同盟代表团一行16人访问呼伦贝尔市,该团体已通过全国友协向贫困地区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此次给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一小学捐款300万日元,用于购买1 100套桌椅,使该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1月,按照全国友协《关于设立“人民友谊贡献奖”荣誉称号》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对长期致力于民间友好事业,并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外籍华人进行认真筛选。美国西湖投资公司总裁张惠中先生成为自治区推荐的“人民友谊贡献奖” 荣誉称号人选。
【侨务工作】一是组成两个调研组赴俄罗斯、蒙古国进行侨情调研。此次专题国外侨情调研在自治区尚属首次,意义重大:结识了俄蒙毗邻地区的侨领,为今后交往铺平了道路;了解了第一手侨情资料,探索出一些新的工作路子;与驻俄蒙使领馆就侨务工作方面建立了联系渠道,便于今后掌握侨社情况。
二是重点加强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工作。在澳大利亚内蒙古同乡会成立一周年之际,自治区海外交流协会组团参加了庆典活动,走出去慰问侨胞,拜会重点人士,广泛接触侨界,培育侨务资源。外可通过请进来“四有”人士,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搭建联谊交流平台,密切联系、加深感情、增进交流、深化合作。2009年接待的海外侨团、侨领有: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顾问、著名侨领施恭旗率领的考察团、泰国清迈中华总商会考察团、澳大利亚内蒙古同乡会孙国照会长、傲蕾·雪原副会长、黄慧秘书长、新西兰内蒙古同乡会张琦会长、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华侨协会苗丽红会长、俄罗斯乌兰乌德华侨华人华商中俄友好协会会长宝日呼、副会长黄开泉、中国新加坡商会副会长陈清江、澳大利亚资源战略服务公司董事朱锐、匈牙利中国商会会长马良、澳大利亚瑞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路等。
三是为协助侨胞来华创业发展和自治区企业走出去与华商合作交流做了大量牵线搭桥、咨询服务工作。促成澳大利亚大华时代传媒集团与自治区委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合作办报、合作办学,欧洲匈中迪凯国际经济技术发展合作有限公司落户内蒙古,为下一步开展匈牙利与内蒙古经济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当年完成香港应善良福利基金会、轩辕教育基金会、方树福堂基金会和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捐赠项目10个,捐款78.65万元。
【外国记者管理和外宣工作】2009年,共受理、通报、接待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的8批记者共22人。其中:驻外使馆通报4批;审批1批;直接接待1批;取消2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