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牛振声(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芬(女)
市 长:张凤喜
政协主席:戎占祥
武装部长:郑文福(蒙古族 4月任职)
政 委:赵玉平(3月任职)
【概况】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纬度最高的地区。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处)约50公里,西部和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1.4公里。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全市总面积28 444.64公里。市政府所在地拉布大林,南距海拉尔区124公里。2009年额尔古纳市下辖2乡、2镇、2个街道办事处:拉布大林街道办事处、上库力街道办事处、莫尔道嘎镇、黑山头镇、三河回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额尔古纳市有河流88条,草场8 114 509亩,森林180万公顷,耕地158 422公顷。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9 4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2 600万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 625万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5 459万元,同比增长3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 250万元,同比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5∶19.6∶36.9调整为38.7∶22.4∶38.9。人均GDP28 140.00元,增速15.8%。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 161万元,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 237万元,增长30.6%。财政总支出完成69 545万元,增长29.1%。
【农业】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2万亩,同比减少14.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4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油菜播种面积75.7万亩,同比下降6.3%,大麦播种面积37.1万亩,同比下降35.6%。全年粮油产量318 187吨,同比增长16.8%。小麦平均亩产642.3斤,油菜平均亩产192斤,大麦平均亩产604.9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9 803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完成88 778万元,同比增长11.6%;林业产值完成21 074万元,同比增长7.5%;牧业产值完成37 498万元,同比增长9.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重由去年的54∶45∶1调整为今年的58∶41∶1。全市农作物参保面积25万亩,受灾作物获理赔252万元。争取各类涉农补贴资金5 896万元。
【畜牧业】全市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完成251 589头(只),同比增长29.1%。大牲畜80 370头,同比上涨12.5%,其中:牛76 152头(其中:产奶牛32 386头),同比上涨10.1%;小牲畜163 277只,同比上涨38.9%;猪7 942口,同比上涨37.5%。
耕地面积185 128.55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2 522吨,上涨7.2%,农村用电量2 137万千瓦时,增长27.3%。
【生态环保】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城市创建工作,80%的创建指标实现达标,室韦口岸经济区和莫尔道嘎镇被评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力推动生态项目建设。投资2 882万元完成退耕5万亩、土地整理1.5万亩、围封草场60万亩、保护性耕作100万亩;投资968万元完成黑山头镇管道供水、黑山头口岸码头护岸、上库力前进村节水灌溉等工程;227.43万亩公益林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补偿范围,获得1 000多万元补偿资金。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了湿地生态保护机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5.09%,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达7.32%,全年排放二氧化硫1 309.6吨、化学需氧量628.9吨,均完成年度指标任务。实施了总投资3 945万元的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总投资2 313万元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顺利完成土地二调工作,并提交成果。
【工业】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 079万元,同比增长63.4%。其中:轻工业完成52 068万元,同比增长51.4%;重工业完成55 011万元,同比增长7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 448万元,可比价增速31.6%,销售产值107 682万元,同比增长72.9%,实现销售率101.0%。万元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5.11%。供热、供电实现产值5 5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5.2%,木材加工业实现产值9 372万元,比上年增长24.9%。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 166万元,增长50.8%,建筑企业房屋施工162 051平方米,竣工面积162 051平方米,增长118.3%。
【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90 009万元,同比增长63.3%。国有和集体经济投资完成34 106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7.9%;非公经济投资完成55 90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2.1%,同比增长79.8%;城镇固定资产完成89 909万元,同比增长6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 545万元,同比下降67.6%。
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 623万元,同比增长8.92倍;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7 086万元,同比增长168.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8 300万元,同比下降15.2%。
【国内贸易】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2 063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零售业完成51 194万元,增长19.6%;住宿餐饮业完成8 488万元,同比增长20.8%;其它行业完成2 381万元,增长15%。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 754万元,增长20.2%;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 309万元,增长16.3%。
【对外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 012万美元,下降64.8%,其中进口额完成4 826万美元,下降65.1%,出口额完成186万美元,下降55.8%。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完成4.7亿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个,其中:引进资金超亿元的项目2个,引进资金5 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项目3个,引进资金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的项目5个,引进资金1 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0个。按行业划分,建筑业1个3 400万元,加工业3个5 600万元,采掘业15个36 110万元,交通电力及水的供应业1个2 000万元。
【邮电】全市邮电业务收入完成4 956万元,增长16.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 837户,比上年同期上涨2.8%,小灵通电话用户4 778户,比上年同期下降20.6%。移动电话用户达71 180户,增长37.7%。互联网用户5 486户,增长17.8%。
【旅游业】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5.96亿元,增长156%,接待游客78.4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3.34倍。投资9 565万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14个。开通了室韦—奇乾段界河旅游航线和额尔古纳旅游网;完善了西山湿地、白桦林等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建设了哈乌尔河景区、上库力颐和生态园和莫尔道嘎白鹿岛生态宾馆等项目。积极开展“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项目前期调研工作。与俄罗斯涅区政府开展了“中俄情”边民联谊互动活动,组织家庭游代表赴俄罗斯学习考察,打造了恩和伊丽娜乡村俱乐部俄罗斯风情旅游亮点,促进民俗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推动乡镇旅游经济平衡发展。海—满—额“大金三角”与黑山头—室韦—莫尔道嘎“小金三角”精品旅游环线日趋成熟,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金融保险】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 3191万元,同比上涨14.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 636万元,同比上涨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 589万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07 440万元,增长9.6%,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支出452 605万元,增长9.0%,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45 165万元,同比增长3.6%。
全年保费收入完成5 654万元,增长2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完成1 554万元,增长88.7%,人身险保费收入完成4 100万元,增长13.3%。全年支付财产险赔款663万元,支付人身险赔款322万元。
【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0所,教职工662人,在校学生4 037人。全市共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134人。全市共有小学8所,教职工644人,在校学生4 6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15所,教职工221人,在园幼儿1 373人。
【文化】全市共有文化馆及站6个,图书馆1个,文化演出团1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覆盖率98.82%;电视台4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6.58%。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2 560户。《额尔古纳新闻专刊》发行10万份。
【卫生】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含村卫生室50个),病床44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7人(含村卫生室技术人员57人)。
【人口人民生活】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84 939人,全年出生人口444人。在全市人口中,汉族63 962人,蒙古族7 646人,回族6 670人,满族3 075人,朝鲜族140人,达斡尔族638人,鄂伦春族65人,鄂温克族117人,壮族6人, 苗族38人,藏族2人,土家族16人,俄罗斯族2 558人,黎族4人,锡伯族2人。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 110元,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1 436元,同比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 965元,同比增长15.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 582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 577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 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领取失业保险金90.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8 279人,其中退休人员6 98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 16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 339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7 067人。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72张,收养人数62人。
【为民办10件实事】 1.投资165万元完成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2 300人、2 8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2.投资9 513万元,实施廉租住房、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16万元,解决了3 285户群众住房问题。3.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农垦社区文体活动室和广安社区改扩建工程。4.投资45万元,完成回族福利院改造工程。5.投资570万元完成了恩和、苏沁、三河地区部分村屯有线网络改造及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6.投资25万元完成了室韦、恩和、黑山头、三河等地区14个村屯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472户家庭受益。7.开展了参合农牧民慢性病免费体检、50周岁以上参合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和新婚夫妇免费婚检等工作,累计1 326人受益。8.投资52万元,缩小了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9.为市医院、中蒙医院及基层卫生院配备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城乡医疗条件。10.投资10万元设立计划生育关怀基金,累计216人受益。
【奇乾段首航举行剪彩仪式】6月16日 额尔古纳中俄界河旅游航线室韦—奇乾段首航举行剪彩仪式。内蒙古交通厅办公室副主任刘永祥、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涅尔琴斯克扎沃德区行政当局首脑伊万诺夫·格等领导为额尔古纳中俄界河旅游航线室韦—奇乾段首航剪彩。该项目总投资1 550万元,主要开通室韦—奇乾125公里河段航线。已购置60客位高速豪华游艇一艘,80客位游览船一艘,20客位高速旅游玻璃钢艇2艘,可容纳100人同时就餐、40人住宿的水上餐厅一艘。
【文化】7月8日至9日,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农牧场临江生产队专题采访村村通工程。由于该生产队地处偏僻,以前只能收看到无线发射的六套节目,信号质量不好且时有时无,“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临江村40多户村民安装了“村村通”接收设备,家家户户都能收看44套电视节目。
【人物荣誉】
崔丽环女,汉族,三河小学教师,2009年9月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牛振声(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芬(女)
市 长:张凤喜
政协主席:戎占祥
武装部长:郑文福(蒙古族 4月任职)
政 委:赵玉平(3月任职)
【概况】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纬度最高的地区。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处)约50公里,西部和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1.4公里。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全市总面积28 444.64公里。市政府所在地拉布大林,南距海拉尔区124公里。2009年额尔古纳市下辖2乡、2镇、2个街道办事处:拉布大林街道办事处、上库力街道办事处、莫尔道嘎镇、黑山头镇、三河回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额尔古纳市有河流88条,草场8 114 509亩,森林180万公顷,耕地158 422公顷。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9 4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2 600万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 625万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5 459万元,同比增长3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 250万元,同比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5∶19.6∶36.9调整为38.7∶22.4∶38.9。人均GDP28 140.00元,增速15.8%。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 161万元,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 237万元,增长30.6%。财政总支出完成69 545万元,增长29.1%。
【农业】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2万亩,同比减少14.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4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油菜播种面积75.7万亩,同比下降6.3%,大麦播种面积37.1万亩,同比下降35.6%。全年粮油产量318 187吨,同比增长16.8%。小麦平均亩产642.3斤,油菜平均亩产192斤,大麦平均亩产604.9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9 803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完成88 778万元,同比增长11.6%;林业产值完成21 074万元,同比增长7.5%;牧业产值完成37 498万元,同比增长9.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重由去年的54∶45∶1调整为今年的58∶41∶1。全市农作物参保面积25万亩,受灾作物获理赔252万元。争取各类涉农补贴资金5 896万元。
【畜牧业】全市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完成251 589头(只),同比增长29.1%。大牲畜80 370头,同比上涨12.5%,其中:牛76 152头(其中:产奶牛32 386头),同比上涨10.1%;小牲畜163 277只,同比上涨38.9%;猪7 942口,同比上涨37.5%。
耕地面积185 128.55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2 522吨,上涨7.2%,农村用电量2 137万千瓦时,增长27.3%。
【生态环保】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城市创建工作,80%的创建指标实现达标,室韦口岸经济区和莫尔道嘎镇被评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力推动生态项目建设。投资2 882万元完成退耕5万亩、土地整理1.5万亩、围封草场60万亩、保护性耕作100万亩;投资968万元完成黑山头镇管道供水、黑山头口岸码头护岸、上库力前进村节水灌溉等工程;227.43万亩公益林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补偿范围,获得1 000多万元补偿资金。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了湿地生态保护机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5.09%,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达7.32%,全年排放二氧化硫1 309.6吨、化学需氧量628.9吨,均完成年度指标任务。实施了总投资3 945万元的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总投资2 313万元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顺利完成土地二调工作,并提交成果。
【工业】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 079万元,同比增长63.4%。其中:轻工业完成52 068万元,同比增长51.4%;重工业完成55 011万元,同比增长7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 448万元,可比价增速31.6%,销售产值107 682万元,同比增长72.9%,实现销售率101.0%。万元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5.11%。供热、供电实现产值5 5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5.2%,木材加工业实现产值9 372万元,比上年增长24.9%。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 166万元,增长50.8%,建筑企业房屋施工162 051平方米,竣工面积162 051平方米,增长118.3%。
【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90 009万元,同比增长63.3%。国有和集体经济投资完成34 106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7.9%;非公经济投资完成55 90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2.1%,同比增长79.8%;城镇固定资产完成89 909万元,同比增长6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 545万元,同比下降67.6%。
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 623万元,同比增长8.92倍;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7 086万元,同比增长168.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8 300万元,同比下降15.2%。
【国内贸易】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2 063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零售业完成51 194万元,增长19.6%;住宿餐饮业完成8 488万元,同比增长20.8%;其它行业完成2 381万元,增长15%。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 754万元,增长20.2%;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 309万元,增长16.3%。
【对外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 012万美元,下降64.8%,其中进口额完成4 826万美元,下降65.1%,出口额完成186万美元,下降55.8%。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完成4.7亿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个,其中:引进资金超亿元的项目2个,引进资金5 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项目3个,引进资金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的项目5个,引进资金1 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0个。按行业划分,建筑业1个3 400万元,加工业3个5 600万元,采掘业15个36 110万元,交通电力及水的供应业1个2 000万元。
【邮电】全市邮电业务收入完成4 956万元,增长16.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 837户,比上年同期上涨2.8%,小灵通电话用户4 778户,比上年同期下降20.6%。移动电话用户达71 180户,增长37.7%。互联网用户5 486户,增长17.8%。
【旅游业】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5.96亿元,增长156%,接待游客78.4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3.34倍。投资9 565万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14个。开通了室韦—奇乾段界河旅游航线和额尔古纳旅游网;完善了西山湿地、白桦林等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建设了哈乌尔河景区、上库力颐和生态园和莫尔道嘎白鹿岛生态宾馆等项目。积极开展“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项目前期调研工作。与俄罗斯涅区政府开展了“中俄情”边民联谊互动活动,组织家庭游代表赴俄罗斯学习考察,打造了恩和伊丽娜乡村俱乐部俄罗斯风情旅游亮点,促进民俗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推动乡镇旅游经济平衡发展。海—满—额“大金三角”与黑山头—室韦—莫尔道嘎“小金三角”精品旅游环线日趋成熟,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金融保险】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 3191万元,同比上涨14.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 636万元,同比上涨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 589万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07 440万元,增长9.6%,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支出452 605万元,增长9.0%,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45 165万元,同比增长3.6%。
全年保费收入完成5 654万元,增长2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完成1 554万元,增长88.7%,人身险保费收入完成4 100万元,增长13.3%。全年支付财产险赔款663万元,支付人身险赔款322万元。
【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0所,教职工662人,在校学生4 037人。全市共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134人。全市共有小学8所,教职工644人,在校学生4 6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15所,教职工221人,在园幼儿1 373人。
【文化】全市共有文化馆及站6个,图书馆1个,文化演出团1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覆盖率98.82%;电视台4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6.58%。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2 560户。《额尔古纳新闻专刊》发行10万份。
【卫生】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含村卫生室50个),病床44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7人(含村卫生室技术人员57人)。
【人口人民生活】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84 939人,全年出生人口444人。在全市人口中,汉族63 962人,蒙古族7 646人,回族6 670人,满族3 075人,朝鲜族140人,达斡尔族638人,鄂伦春族65人,鄂温克族117人,壮族6人, 苗族38人,藏族2人,土家族16人,俄罗斯族2 558人,黎族4人,锡伯族2人。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 110元,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1 436元,同比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 965元,同比增长15.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 582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 577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 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领取失业保险金90.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8 279人,其中退休人员6 98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 16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 339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7 067人。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72张,收养人数62人。
【为民办10件实事】 1.投资165万元完成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2 300人、2 8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2.投资9 513万元,实施廉租住房、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16万元,解决了3 285户群众住房问题。3.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农垦社区文体活动室和广安社区改扩建工程。4.投资45万元,完成回族福利院改造工程。5.投资570万元完成了恩和、苏沁、三河地区部分村屯有线网络改造及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6.投资25万元完成了室韦、恩和、黑山头、三河等地区14个村屯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472户家庭受益。7.开展了参合农牧民慢性病免费体检、50周岁以上参合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和新婚夫妇免费婚检等工作,累计1 326人受益。8.投资52万元,缩小了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9.为市医院、中蒙医院及基层卫生院配备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城乡医疗条件。10.投资10万元设立计划生育关怀基金,累计216人受益。
【奇乾段首航举行剪彩仪式】6月16日 额尔古纳中俄界河旅游航线室韦—奇乾段首航举行剪彩仪式。内蒙古交通厅办公室副主任刘永祥、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涅尔琴斯克扎沃德区行政当局首脑伊万诺夫·格等领导为额尔古纳中俄界河旅游航线室韦—奇乾段首航剪彩。该项目总投资1 550万元,主要开通室韦—奇乾125公里河段航线。已购置60客位高速豪华游艇一艘,80客位游览船一艘,20客位高速旅游玻璃钢艇2艘,可容纳100人同时就餐、40人住宿的水上餐厅一艘。
【文化】7月8日至9日,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农牧场临江生产队专题采访村村通工程。由于该生产队地处偏僻,以前只能收看到无线发射的六套节目,信号质量不好且时有时无,“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临江村40多户村民安装了“村村通”接收设备,家家户户都能收看44套电视节目。
【人物荣誉】
崔丽环女,汉族,三河小学教师,2009年9月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