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0多年砥砺奋斗,中国共产党由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且处于秘密状态下的弱小政党,发展成为一个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的关键变量。这个被世人誉为“最牛创业团队”的政党当年是如何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的呢?这要从100多年前说起。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并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为改变中国人民的苦难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分子前仆后继,不懈探索,但这些救亡图存的斗争都相继以失败告终。困顿迷茫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进而促使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新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推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波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在党的创建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南陈”指的就是陈独秀,“北李”指的就是李大钊,这个说法反映了他们二人在建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当时,他们通过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逐步认识到,要想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维经斯基一行先到北京会见李大钊,然后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经过考察,维经斯基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5月,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它的成立,与李大钊在北京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开始做初步的准备。
酝酿建党,首先要确定党的名称。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政党一般叫作“社会党”或“工党”。俄国共产党在1898年建党时就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俄共七大时,根据列宁的提议,才改称“俄国共产党”。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西欧一些社会党内左派纷纷组织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陈独秀等人在酝酿建党的时候,便按照以前欧洲多数党的惯称,初步计划叫作“社会党”。
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前,围绕着是用“社会党”还是用“共产党”命名的问题,陈独秀写信征求李大钊、张申府的意见。据张申府回忆:“那时(我们)相当幼稚,发起建党是第三国际推动的,但党的名称,陈独秀于1920年8月间还来信商议,是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没定。”看了陈独秀的征求意见信,李大钊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改称共产党了,其他一些国家原来叫社会党的也正在改称共产党,咱们还是定名为“共产党”好。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
此后不久,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也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还创立《共产党》月刊,这样,他们在中国就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
1920年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比李大钊、陈独秀更早一点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还另有其人,此人是蔡和森。
1920年7月,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蒙达尼公学集会。蔡和森在会上“主张激烈的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即仿效俄国十月革命的方法”。他还同李维汉等商量“准备成立一个共产党”的问题。蔡和森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在他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中有着较为全面的呈现。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俄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在8月13日给毛泽东寄出第一封信。蔡和森在信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这封寄自法国的越洋信函,因为记录了中国革命道路上最早明确要将党的名称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字,注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上耀眼夺目的位置。因当时交通条件的制约,中法之间的邮路并不是很通畅。蔡和森这封闪耀着炫目思想火花的信件,跨越重洋,辗转数月,一直到1920年11月才送达毛泽东手中。确信自己已经找到救国道路的蔡和森久等回信不至,便于9月16日又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这一次,蔡和森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提出了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
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毛泽东在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的赞同”;而收到蔡和森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宣言即仲甫所为)。”
不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其他中国先进分子也有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的要求并付诸实践,只是名称各异。1921年夏,利群书社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布尔什维克式的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做‘波社’(波尔什维克)”。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加入,结束利群书社”。1924年1月,吴玉章、杨闇公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机关报《赤心评论》。其后,中国青年共产党宣布自动取消,并令其成员个别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事实说明,在黑夜沉沉、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绝不只是几个人的想法,也不是只靠外来因素造成的,而是许多先进分子当时的共同追求。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一条就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蹂躏、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思想的火炬点燃了一个东方大国挺起精神脊梁的雄浑力量。
经过100多年砥砺奋斗,中国共产党由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且处于秘密状态下的弱小政党,发展成为一个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的关键变量。这个被世人誉为“最牛创业团队”的政党当年是如何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的呢?这要从100多年前说起。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并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为改变中国人民的苦难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分子前仆后继,不懈探索,但这些救亡图存的斗争都相继以失败告终。困顿迷茫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进而促使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新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推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波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在党的创建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南陈”指的就是陈独秀,“北李”指的就是李大钊,这个说法反映了他们二人在建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当时,他们通过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逐步认识到,要想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维经斯基一行先到北京会见李大钊,然后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经过考察,维经斯基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5月,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它的成立,与李大钊在北京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开始做初步的准备。
酝酿建党,首先要确定党的名称。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政党一般叫作“社会党”或“工党”。俄国共产党在1898年建党时就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俄共七大时,根据列宁的提议,才改称“俄国共产党”。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西欧一些社会党内左派纷纷组织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陈独秀等人在酝酿建党的时候,便按照以前欧洲多数党的惯称,初步计划叫作“社会党”。
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前,围绕着是用“社会党”还是用“共产党”命名的问题,陈独秀写信征求李大钊、张申府的意见。据张申府回忆:“那时(我们)相当幼稚,发起建党是第三国际推动的,但党的名称,陈独秀于1920年8月间还来信商议,是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没定。”看了陈独秀的征求意见信,李大钊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改称共产党了,其他一些国家原来叫社会党的也正在改称共产党,咱们还是定名为“共产党”好。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
此后不久,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也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还创立《共产党》月刊,这样,他们在中国就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
1920年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比李大钊、陈独秀更早一点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还另有其人,此人是蔡和森。
1920年7月,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蒙达尼公学集会。蔡和森在会上“主张激烈的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即仿效俄国十月革命的方法”。他还同李维汉等商量“准备成立一个共产党”的问题。蔡和森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在他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中有着较为全面的呈现。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俄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在8月13日给毛泽东寄出第一封信。蔡和森在信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这封寄自法国的越洋信函,因为记录了中国革命道路上最早明确要将党的名称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字,注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上耀眼夺目的位置。因当时交通条件的制约,中法之间的邮路并不是很通畅。蔡和森这封闪耀着炫目思想火花的信件,跨越重洋,辗转数月,一直到1920年11月才送达毛泽东手中。确信自己已经找到救国道路的蔡和森久等回信不至,便于9月16日又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这一次,蔡和森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提出了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
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毛泽东在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的赞同”;而收到蔡和森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宣言即仲甫所为)。”
不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其他中国先进分子也有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的要求并付诸实践,只是名称各异。1921年夏,利群书社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布尔什维克式的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做‘波社’(波尔什维克)”。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加入,结束利群书社”。1924年1月,吴玉章、杨闇公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机关报《赤心评论》。其后,中国青年共产党宣布自动取消,并令其成员个别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事实说明,在黑夜沉沉、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绝不只是几个人的想法,也不是只靠外来因素造成的,而是许多先进分子当时的共同追求。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一条就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蹂躏、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思想的火炬点燃了一个东方大国挺起精神脊梁的雄浑力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