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旧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哈达街中段9号。
1946年初,经中共冀热辽分局批准,在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主持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以下称“自治学院”)在赤峰成立,设高级班、初级班,乌兰夫兼任院长,刘春、金起铣任副院长。3月15日开学,学员300多名,均为来自内蒙古、热河、辽宁等地的蒙古族青年。教师有从延安来的王士汉、李啸风等,还有当地蒙古族教师。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概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还有一些时事政策,其中包括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土改政策等。承德“四·三”会议后,齐永存任教育长。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峰县,自治学院师生转移到林东,并同从张家口转移到林东的内蒙军政学院合并,左智任副教育长,教师30名,学员600多名,分军事部、行政部和中学部。1947年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自治学院迁回赤峰,增设地方干部班和师范班。同年8月,自治学院与建国学院、鲁艺学院合并,成立察热辽联合大学,由中共冀察热辽分局(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热辽分局,成立中共冀察热辽分局)领导。1948年9月,学院从赤峰迁至宁城县桃头五家村;11月,辽沈战役取得胜利,遵照上级指示,抽调部分师生赴锦州做接管俘虏的工作。1949年初,自治学院从宁城迁回赤峰继续办学;扩大了师范班招生,设初师班和师训班。是年9月,自治学院大部分教师和部分学员调往乌兰浩特,筹建内蒙古行政干部学校,留下师范部和部分工作人员,改建为卓索图盟中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在赤峰两年零七个月时间内,共培养干部 970 多名,被分配到卓、昭、哲、锡、乌、察、巴等盟工作,成为自治区建立初期党政军各方面的一支骨干力量。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旧址现状
♦1946年3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成立时的师生合影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旧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哈达街中段9号。
1946年初,经中共冀热辽分局批准,在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主持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以下称“自治学院”)在赤峰成立,设高级班、初级班,乌兰夫兼任院长,刘春、金起铣任副院长。3月15日开学,学员300多名,均为来自内蒙古、热河、辽宁等地的蒙古族青年。教师有从延安来的王士汉、李啸风等,还有当地蒙古族教师。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概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还有一些时事政策,其中包括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土改政策等。承德“四·三”会议后,齐永存任教育长。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峰县,自治学院师生转移到林东,并同从张家口转移到林东的内蒙军政学院合并,左智任副教育长,教师30名,学员600多名,分军事部、行政部和中学部。1947年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自治学院迁回赤峰,增设地方干部班和师范班。同年8月,自治学院与建国学院、鲁艺学院合并,成立察热辽联合大学,由中共冀察热辽分局(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热辽分局,成立中共冀察热辽分局)领导。1948年9月,学院从赤峰迁至宁城县桃头五家村;11月,辽沈战役取得胜利,遵照上级指示,抽调部分师生赴锦州做接管俘虏的工作。1949年初,自治学院从宁城迁回赤峰继续办学;扩大了师范班招生,设初师班和师训班。是年9月,自治学院大部分教师和部分学员调往乌兰浩特,筹建内蒙古行政干部学校,留下师范部和部分工作人员,改建为卓索图盟中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在赤峰两年零七个月时间内,共培养干部 970 多名,被分配到卓、昭、哲、锡、乌、察、巴等盟工作,成为自治区建立初期党政军各方面的一支骨干力量。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旧址现状
♦1946年3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成立时的师生合影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