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鲜卑人崛起于蒙古高原,并逐渐南迁。历经九难八阻,定都于盛乐(今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建立了北魏王朝。后迁都平城(今大同市)、洛阳,不仅拉开了鲜卑拓跋统一中国北方、民族大规模融合的历史序幕,也彻底完成了鲜卑汉化的历史进程。
一个民族的迁徙,实际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过程。鲜卑的南迁基本上是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依托的,嘎仙洞北魏李敞的石刻祝文、和林格尔的盛乐古都、大同的平城旧址都是拓跋鲜卑在草原丝绸之路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物古迹。
嘎仙洞石刻祝文
土城子遗址出土的北魏角抵瓦当
云冈石窟
随着北魏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发展,平城和盛乐成为两个经济繁荣区的中心,连通两地的道路也随之形成。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明确地记载了白道的方位。白道不仅连通了阴山南北的交通,同时也对未来一千多年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白道旧址
隋朝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在原盛乐城设置云中总管府。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隋文帝将启民可汗所属突厥部安置在白道川及河套平原一带,并兴建了大利城。隋炀帝曾亲临大利城,现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中城外围的高大城垣即大利城遗存。据《北史》记载:“周、齐竞相与突厥交好。自不吝丝帛,恐后于人。”控制草原丝绸之路的突厥汗国与波斯萨珊王朝在连通两国的草原通道上,设立了一系列用以开展商业贸易的驿站,大批货物商品和人员通过突厥的大利城地带实现中转。
土城子遗址烽燧
和林格尔南山公园
唐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朝迁振武军于单于大都护府。《元和志》卷四记载:“单于大都护府,今为振武节度使理所。……本汉定襄郡之盛乐县也,后魏都盛乐亦谓此城”。
横亘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是生活在北方广袤草原上各民族与唐朝联系的主要渠道,各草原部族首领几乎都经阴山河套一线的“参天可汗道”(又称回鹘道)来长安朝拜。“参天可汗道”主要有两条走向:其中一条即由长安出发,经太原、忻州、朔州、单于都护府(土城子遗址),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县)、中受降城(包头黄河北岸),到天德军(今乌拉特前旗),长约2300公里。作为唐朝在北部边疆建立的五大都护府之一的单于大都护府(今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土城子遗址残存城垣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振武军并置権场。辽、金、元时期,振武城成为北方最大的商贸流通市场之一。明清时期,在“南来烟酒糖布茶,北往牛羊骆驼马”的万里茶道上,中国移民迁徙史著名的“走西口”征途中,依然赓续着土城子古城世代相传的民俗与文化。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工商兴盛,货通南北,物流东西,不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草原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融合、多文化交融的繁华景象,也成就了近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延续与繁荣。
走西口必经之地--杀虎口
和林格尔县蒙草·草博园
和林格尔县蒙牛公司
这里是黄河与长城交相辉映的握手之地,也是多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汇集之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恒久滋养着游牧与农耕,盛大而欢乐的盛乐城,印证着此处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巍然蓬勃的盛乐国际机场是向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如今被称为“中国云谷、绿色新区”的和林格尔正崛起于亮丽北疆!
东汉末年,鲜卑人崛起于蒙古高原,并逐渐南迁。历经九难八阻,定都于盛乐(今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建立了北魏王朝。后迁都平城(今大同市)、洛阳,不仅拉开了鲜卑拓跋统一中国北方、民族大规模融合的历史序幕,也彻底完成了鲜卑汉化的历史进程。
一个民族的迁徙,实际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过程。鲜卑的南迁基本上是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依托的,嘎仙洞北魏李敞的石刻祝文、和林格尔的盛乐古都、大同的平城旧址都是拓跋鲜卑在草原丝绸之路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物古迹。
嘎仙洞石刻祝文
土城子遗址出土的北魏角抵瓦当
云冈石窟
随着北魏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发展,平城和盛乐成为两个经济繁荣区的中心,连通两地的道路也随之形成。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明确地记载了白道的方位。白道不仅连通了阴山南北的交通,同时也对未来一千多年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白道旧址
隋朝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在原盛乐城设置云中总管府。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隋文帝将启民可汗所属突厥部安置在白道川及河套平原一带,并兴建了大利城。隋炀帝曾亲临大利城,现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中城外围的高大城垣即大利城遗存。据《北史》记载:“周、齐竞相与突厥交好。自不吝丝帛,恐后于人。”控制草原丝绸之路的突厥汗国与波斯萨珊王朝在连通两国的草原通道上,设立了一系列用以开展商业贸易的驿站,大批货物商品和人员通过突厥的大利城地带实现中转。
土城子遗址烽燧
和林格尔南山公园
唐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朝迁振武军于单于大都护府。《元和志》卷四记载:“单于大都护府,今为振武节度使理所。……本汉定襄郡之盛乐县也,后魏都盛乐亦谓此城”。
横亘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是生活在北方广袤草原上各民族与唐朝联系的主要渠道,各草原部族首领几乎都经阴山河套一线的“参天可汗道”(又称回鹘道)来长安朝拜。“参天可汗道”主要有两条走向:其中一条即由长安出发,经太原、忻州、朔州、单于都护府(土城子遗址),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县)、中受降城(包头黄河北岸),到天德军(今乌拉特前旗),长约2300公里。作为唐朝在北部边疆建立的五大都护府之一的单于大都护府(今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土城子遗址残存城垣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振武军并置権场。辽、金、元时期,振武城成为北方最大的商贸流通市场之一。明清时期,在“南来烟酒糖布茶,北往牛羊骆驼马”的万里茶道上,中国移民迁徙史著名的“走西口”征途中,依然赓续着土城子古城世代相传的民俗与文化。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工商兴盛,货通南北,物流东西,不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草原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融合、多文化交融的繁华景象,也成就了近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延续与繁荣。
走西口必经之地--杀虎口
和林格尔县蒙草·草博园
和林格尔县蒙牛公司
这里是黄河与长城交相辉映的握手之地,也是多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汇集之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恒久滋养着游牧与农耕,盛大而欢乐的盛乐城,印证着此处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巍然蓬勃的盛乐国际机场是向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如今被称为“中国云谷、绿色新区”的和林格尔正崛起于亮丽北疆!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