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套依托新型水环境监管技术建设的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在乌海市上线运行。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黄河水质的在线实时监测,还能及时预警、快速溯源水污染问题,大幅提升水环境监管效率和水平。
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引进一种新型水环境监管技术——水质指纹溯源技术。这一技术依托三维荧光光谱与污染源一一对应的特点,通过将在线站检测得到的水质指纹与数据库中污染源的水质指纹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识别出疑似污染源、定位污染入河位置、缩小污染排查范围,实现快速精准的污染预警溯源,结合现场执法、应急监测,对违法排污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据悉,污染源水质指纹数据包含水体断面和产业园区主要污染源等信息,数据库嵌入预警溯源监管平台,为生态环境部门数据分析及行动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系统的上线运行,为乌海市黄河流域水污染全链条打击构建起‘预警—溯源—应急—执法’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同时,通过智慧赋能推进乌海市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实现污染源从‘逐一排查’到‘精准排查’的转变,让执法更高效。”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秦松涛表示。
乌海市水污染预警溯源在线站分别设在乌海与阿拉善交界处、乌海与宁夏交界处、乌海与鄂尔多斯交界处、乌海湖库区等4个点位,通过在线式水污染预警溯源仪的连续监测,对所监管水环境的水质情况做到实时在线监管、及时预警和快速溯源。该预警溯源系统可融合现有监测网络,通过深度分析处理水环境大数据,对内蒙古沿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进行问题诊断和污染预警溯源,将水污染的根源问题落实到河长、行政属地和监管执法管理范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乌海市不断增强‘一盘棋’意识,以黄河保护法为基本遵循,统筹考虑黄河岸上水里、地上地下、上游下游关系,着力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建立权责明晰的流域协同治理体系和各方参与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秦松涛表示。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方式保护母亲河,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的上线运行,可精细化识别工业企业超排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准确追溯水体主要污染来源和路径,及时预警保障水质安全,强化水环境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为进一步改善黄河乌海段水环境质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23年11月,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套依托新型水环境监管技术建设的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在乌海市上线运行。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黄河水质的在线实时监测,还能及时预警、快速溯源水污染问题,大幅提升水环境监管效率和水平。
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引进一种新型水环境监管技术——水质指纹溯源技术。这一技术依托三维荧光光谱与污染源一一对应的特点,通过将在线站检测得到的水质指纹与数据库中污染源的水质指纹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识别出疑似污染源、定位污染入河位置、缩小污染排查范围,实现快速精准的污染预警溯源,结合现场执法、应急监测,对违法排污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据悉,污染源水质指纹数据包含水体断面和产业园区主要污染源等信息,数据库嵌入预警溯源监管平台,为生态环境部门数据分析及行动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系统的上线运行,为乌海市黄河流域水污染全链条打击构建起‘预警—溯源—应急—执法’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同时,通过智慧赋能推进乌海市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实现污染源从‘逐一排查’到‘精准排查’的转变,让执法更高效。”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秦松涛表示。
乌海市水污染预警溯源在线站分别设在乌海与阿拉善交界处、乌海与宁夏交界处、乌海与鄂尔多斯交界处、乌海湖库区等4个点位,通过在线式水污染预警溯源仪的连续监测,对所监管水环境的水质情况做到实时在线监管、及时预警和快速溯源。该预警溯源系统可融合现有监测网络,通过深度分析处理水环境大数据,对内蒙古沿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进行问题诊断和污染预警溯源,将水污染的根源问题落实到河长、行政属地和监管执法管理范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乌海市不断增强‘一盘棋’意识,以黄河保护法为基本遵循,统筹考虑黄河岸上水里、地上地下、上游下游关系,着力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建立权责明晰的流域协同治理体系和各方参与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秦松涛表示。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方式保护母亲河,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的上线运行,可精细化识别工业企业超排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准确追溯水体主要污染来源和路径,及时预警保障水质安全,强化水环境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为进一步改善黄河乌海段水环境质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