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晚,致敬“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自2023年3月发起寻找“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推荐活动,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共推荐270名候选人。经初选、投票、评审、征求意见、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10名“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推荐人选,来自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境监测总站阿拉善分站生态室主任达来也获此殊荣。这样的荣誉全国仅10名,内蒙古仅1名。这些来自全国基层、扎根一线的生态环保铁军代表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和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出嘹亮的铁军战歌。
阿拉善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部,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治理区域,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适宜人类生产生活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达来自2007年转行到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如同扎根大漠的胡杨一样默默守护着阿拉善的蓝天碧水净土。他凭着一腔赤诚,投身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一名生态环境监测新兵到生态环境监测专家,没有传奇的故事,有的只是默默付出的日夜夜。 一顶帽子、一部相机、一个粗布包……他用这身“行头”,穿行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足迹踏遍了阿拉善盟27万平方千米的每个生态类型区和生态功能区。多年来,他刻苦钻研“3S”技术,开展了“黄河西岸生态调查”和多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科研项目,编制的《阿拉善盟黄河西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遥感调查与评估报告》《阿拉善盟黄河西岸生态环境综合图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工作之余,他苦练摄影技术,翻阅大量动植物书籍,通过多年植被调查与监测,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物种图片700余种,编著出版《阿拉善荒漠植物图鉴》《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和《阿拉善鸟类图鉴》,填补了阿拉善盟的多项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他也被亲切地称为行走的“植物志”。
多年来,达来同志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称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誉的加持并没有让他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反而敦促他成为了阿拉善分站的榜样。16年间,达来走过的路,爬过的山,涉过的沙漠,见过的动植物,数也数不清,亲眼见证了“生命禁区”这片热土的生态巨变,也亲自践行了生态环境监测人念念不忘的初心和久久为功的使命。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与自然打交道,我会一直坚持地走下去,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谱写新篇章”,达来这样说。
2023年9月24日晚,致敬“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自2023年3月发起寻找“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推荐活动,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共推荐270名候选人。经初选、投票、评审、征求意见、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10名“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推荐人选,来自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境监测总站阿拉善分站生态室主任达来也获此殊荣。这样的荣誉全国仅10名,内蒙古仅1名。这些来自全国基层、扎根一线的生态环保铁军代表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和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出嘹亮的铁军战歌。
阿拉善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部,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治理区域,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适宜人类生产生活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达来自2007年转行到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如同扎根大漠的胡杨一样默默守护着阿拉善的蓝天碧水净土。他凭着一腔赤诚,投身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一名生态环境监测新兵到生态环境监测专家,没有传奇的故事,有的只是默默付出的日夜夜。 一顶帽子、一部相机、一个粗布包……他用这身“行头”,穿行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足迹踏遍了阿拉善盟27万平方千米的每个生态类型区和生态功能区。多年来,他刻苦钻研“3S”技术,开展了“黄河西岸生态调查”和多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科研项目,编制的《阿拉善盟黄河西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遥感调查与评估报告》《阿拉善盟黄河西岸生态环境综合图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工作之余,他苦练摄影技术,翻阅大量动植物书籍,通过多年植被调查与监测,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物种图片700余种,编著出版《阿拉善荒漠植物图鉴》《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和《阿拉善鸟类图鉴》,填补了阿拉善盟的多项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他也被亲切地称为行走的“植物志”。
多年来,达来同志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称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誉的加持并没有让他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反而敦促他成为了阿拉善分站的榜样。16年间,达来走过的路,爬过的山,涉过的沙漠,见过的动植物,数也数不清,亲眼见证了“生命禁区”这片热土的生态巨变,也亲自践行了生态环境监测人念念不忘的初心和久久为功的使命。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与自然打交道,我会一直坚持地走下去,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谱写新篇章”,达来这样说。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