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达赉湖)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界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三旗市交界地的呼伦贝尔高原上,距满洲里市东南44千米,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当丰水期时,面积可超过太湖。湖泊略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斜长方形,长约80千米,宽30~40千米,周长375千米,1981年总面积2000余平方千米。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第一大湖。平均水深5米左右,最深处约8米,湖底地形较为平坦,靠近西岸较深,东岸较浅,岸边为坡状。湖水主要靠河流和大气降水补给。东南有乌尔逊河。西南有克伦河,北有新开河部分改道的木得亚那河,是调节湖泊水量的吞吐性河流。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9米,pH值为8.5,水质纯净,矿化度小于1克/升。湖底多为细砂砾层,属额尔古纳河水系。乌尔逊河道上有乌兰诺尔,南端连接贝尔湖,这样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和三河形成了内蒙古最大的水产生产基地。呼伦湖西北是海拔600~650米的宽平山梁,其它几个方面是较平缓的低丘或坡状平原。海拔一般500~630米,湖周草原辽阔,是良好的牧场。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高原最西部边缘与蒙古国交界。中方约占十分之一。湖略呈椭圆形,是哈拉哈河的尾板。该湖通过乌尔逊河与北边的呼伦湖相连。贝尔湖东南有哈拉哈河,其南支注入贝尔湖。贝尔湖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湖泊,湖面长33千米,宽约19千米,面积600平方千米,水深平均8米,最深可达10米。蓄水量54亿立方米,湖底以砂砾石为主,湖水矿化度为0.28克/升,pH值为8.2,夏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3.833毫克/升,盛产各种鱼类。湖周围为优良牧场,有雁岛,是百鸟的天下。
乌兰诺尔,位于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北部,呼伦湖与贝尔湖之间,长19千米,宽2千米,面积32平方千米。水质良好,水草丰茂,是呼伦湖、贝尔湖的鱼类繁殖场所。
哈达乃浩来,又称新达赉湖,位于达赉湖渔场双山子分场东南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境内。由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呼伦湖相连。该湖1962年因呼伦湖水位上升导致东南岸决口而首次出现,后又因呼伦湖水位下降于1979年干涸。1984年,该湖重新出现,水位逐渐上升,面积不断扩大。至2003年,整个湖区水面辽阔,烟波浩淼,芦苇丛生,已成为鱼类的生息繁衍之地和鸟类乐园。新达赉湖的重新出现是因呼伦湖水位上升与海拉尔河水位相同,致使湖水不能外溢进入海拉尔河,而循1962年的故道重新流入东北角低洼盆地,由此形成了现在的新达赉湖。呼伦湖是一个吞吐性湖泊,其变化较大。历年水位变化情况如下表。
呼伦湖浮游植物共88属。隶属于8个门21目38科。其中:绿藻35属,兰藻20属,硅藻15属,裸藻5属,甲藻4属,金藻5属,隐藻、黄藻各2属。每年生物量平均8.165毫克/升。浮游动物共有37种。挠足类7种,枝角类5种,轮虫25种,此外还有原生动物10属,每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4.082毫克/升。湖底栖动物中寡毛类和摇蚊幼虫,每平方米212个,生物量0.408毫克/升。该湖还有蚌类,褶统冠蚌个体大,湖内有一定数量。
呼伦湖水面历年变化情况表
呼伦湖及其附属湖、河共有鱼类30种,隶属于6个科。鲢科有鲢鱼、鳙鱼;鲑科有细鳞鱼、哲罗鱼;鳅科有泥鳅、花鳅;鳕科、鲶科、狗鱼科各一种,即江鳕、鲶鱼、狗鱼。此外23种均为鲤科鱼种。
在30种鱼类中可分出3种生态类型,一是终生栖息于缓流或静水中的定居类型,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二是江河半洄游类型,这是一些引进的品种,数量很少;三是冷水溪流性类型,是罕见的品种。从鱼的食性上可分为以鱼虾为食的凶猛鱼类及各种不同食性的温和鱼类。
呼伦湖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水质条件好,无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是良好的鱼业基地。据估算,呼伦湖本身的浮游植物每年可提供鱼4公斤/亩,浮游动物每年可提供鱼4.9公斤/亩。除蚌以外的底栖动物可提供0.05公斤/亩,三项合计每年可提供9公斤/亩。此外其他湖、河的有利因素以及细菌腐屑,植物碎片和蚌的幼体,如果全部估算进去,就目前水体而论,鱼的单产可达10公斤/亩。不利因素是经济鱼类都是温水性鱼类,而呼伦湖气温和水温都较寒冷,每年它们的生长期仅有3—4个月,生长较缓慢,而且肉食性鱼类较多,增加了食物链。
呼伦湖(达赉湖)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界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三旗市交界地的呼伦贝尔高原上,距满洲里市东南44千米,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当丰水期时,面积可超过太湖。湖泊略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斜长方形,长约80千米,宽30~40千米,周长375千米,1981年总面积2000余平方千米。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第一大湖。平均水深5米左右,最深处约8米,湖底地形较为平坦,靠近西岸较深,东岸较浅,岸边为坡状。湖水主要靠河流和大气降水补给。东南有乌尔逊河。西南有克伦河,北有新开河部分改道的木得亚那河,是调节湖泊水量的吞吐性河流。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9米,pH值为8.5,水质纯净,矿化度小于1克/升。湖底多为细砂砾层,属额尔古纳河水系。乌尔逊河道上有乌兰诺尔,南端连接贝尔湖,这样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和三河形成了内蒙古最大的水产生产基地。呼伦湖西北是海拔600~650米的宽平山梁,其它几个方面是较平缓的低丘或坡状平原。海拔一般500~630米,湖周草原辽阔,是良好的牧场。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高原最西部边缘与蒙古国交界。中方约占十分之一。湖略呈椭圆形,是哈拉哈河的尾板。该湖通过乌尔逊河与北边的呼伦湖相连。贝尔湖东南有哈拉哈河,其南支注入贝尔湖。贝尔湖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湖泊,湖面长33千米,宽约19千米,面积600平方千米,水深平均8米,最深可达10米。蓄水量54亿立方米,湖底以砂砾石为主,湖水矿化度为0.28克/升,pH值为8.2,夏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3.833毫克/升,盛产各种鱼类。湖周围为优良牧场,有雁岛,是百鸟的天下。
乌兰诺尔,位于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北部,呼伦湖与贝尔湖之间,长19千米,宽2千米,面积32平方千米。水质良好,水草丰茂,是呼伦湖、贝尔湖的鱼类繁殖场所。
哈达乃浩来,又称新达赉湖,位于达赉湖渔场双山子分场东南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境内。由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呼伦湖相连。该湖1962年因呼伦湖水位上升导致东南岸决口而首次出现,后又因呼伦湖水位下降于1979年干涸。1984年,该湖重新出现,水位逐渐上升,面积不断扩大。至2003年,整个湖区水面辽阔,烟波浩淼,芦苇丛生,已成为鱼类的生息繁衍之地和鸟类乐园。新达赉湖的重新出现是因呼伦湖水位上升与海拉尔河水位相同,致使湖水不能外溢进入海拉尔河,而循1962年的故道重新流入东北角低洼盆地,由此形成了现在的新达赉湖。呼伦湖是一个吞吐性湖泊,其变化较大。历年水位变化情况如下表。
呼伦湖浮游植物共88属。隶属于8个门21目38科。其中:绿藻35属,兰藻20属,硅藻15属,裸藻5属,甲藻4属,金藻5属,隐藻、黄藻各2属。每年生物量平均8.165毫克/升。浮游动物共有37种。挠足类7种,枝角类5种,轮虫25种,此外还有原生动物10属,每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4.082毫克/升。湖底栖动物中寡毛类和摇蚊幼虫,每平方米212个,生物量0.408毫克/升。该湖还有蚌类,褶统冠蚌个体大,湖内有一定数量。
呼伦湖水面历年变化情况表
呼伦湖及其附属湖、河共有鱼类30种,隶属于6个科。鲢科有鲢鱼、鳙鱼;鲑科有细鳞鱼、哲罗鱼;鳅科有泥鳅、花鳅;鳕科、鲶科、狗鱼科各一种,即江鳕、鲶鱼、狗鱼。此外23种均为鲤科鱼种。
在30种鱼类中可分出3种生态类型,一是终生栖息于缓流或静水中的定居类型,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二是江河半洄游类型,这是一些引进的品种,数量很少;三是冷水溪流性类型,是罕见的品种。从鱼的食性上可分为以鱼虾为食的凶猛鱼类及各种不同食性的温和鱼类。
呼伦湖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水质条件好,无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是良好的鱼业基地。据估算,呼伦湖本身的浮游植物每年可提供鱼4公斤/亩,浮游动物每年可提供鱼4.9公斤/亩。除蚌以外的底栖动物可提供0.05公斤/亩,三项合计每年可提供9公斤/亩。此外其他湖、河的有利因素以及细菌腐屑,植物碎片和蚌的幼体,如果全部估算进去,就目前水体而论,鱼的单产可达10公斤/亩。不利因素是经济鱼类都是温水性鱼类,而呼伦湖气温和水温都较寒冷,每年它们的生长期仅有3—4个月,生长较缓慢,而且肉食性鱼类较多,增加了食物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