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势较高,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基本是一个高原型地貌区,其中东部以火山岩地貌、花岗岩地貌和冰川地貌为主要特色,中部主要为火山岩地貌和花岗岩地貌,西部则以风成地貌为主。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北倾斜。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滩川、沙地、沙漠、戈壁、湖沼等多种地形。由东北向西南以大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龙首山、北山为主要山脉,呈弧形横贯于内蒙古中部,海拔高程多为1000~2000米,构成内蒙古地区的地貌脊梁,并成为内、外流域的分水岭,其中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达3556米。
主要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岩性、地层结构、大地构造诸因素,可将内蒙古地貌划分大兴安岭山地、西辽河平原、内蒙古北部高原、阴山山地、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七大地貌形态单元。
大兴安岭山地地貌景观
大兴安岭山地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及黑龙江省山地衔接,南抵河北省燕山山地,西起内蒙古北部高原,东为嫩江和西辽河平原。总体趋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分水岭偏西侧,以洮儿河为界,北部山体低而宽广,山岭连绵,海拔高程1000~1300米,多被森林覆盖。洮儿河以南,山体相对高而狭窄,最高峰为克什克腾境内的黄岗山,高达2034米,为大兴安岭山地最高峰。以大兴安岭山脊线为界,东西两坡不对称。分水岭以东,山翼较陡,坡降较大,由中山、低山过渡到丘陵,呈阶梯状向西辽河平原降落。分水岭以西,山翼较窄,海拔较高,由中山、低山过渡到丘陵、高原。
内蒙古地势较高,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基本是一个高原型地貌区,其中东部以火山岩地貌、花岗岩地貌和冰川地貌为主要特色,中部主要为火山岩地貌和花岗岩地貌,西部则以风成地貌为主。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北倾斜。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滩川、沙地、沙漠、戈壁、湖沼等多种地形。由东北向西南以大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龙首山、北山为主要山脉,呈弧形横贯于内蒙古中部,海拔高程多为1000~2000米,构成内蒙古地区的地貌脊梁,并成为内、外流域的分水岭,其中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达3556米。
主要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岩性、地层结构、大地构造诸因素,可将内蒙古地貌划分大兴安岭山地、西辽河平原、内蒙古北部高原、阴山山地、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七大地貌形态单元。
大兴安岭山地地貌景观
大兴安岭山地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及黑龙江省山地衔接,南抵河北省燕山山地,西起内蒙古北部高原,东为嫩江和西辽河平原。总体趋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分水岭偏西侧,以洮儿河为界,北部山体低而宽广,山岭连绵,海拔高程1000~1300米,多被森林覆盖。洮儿河以南,山体相对高而狭窄,最高峰为克什克腾境内的黄岗山,高达2034米,为大兴安岭山地最高峰。以大兴安岭山脊线为界,东西两坡不对称。分水岭以东,山翼较陡,坡降较大,由中山、低山过渡到丘陵,呈阶梯状向西辽河平原降落。分水岭以西,山翼较窄,海拔较高,由中山、低山过渡到丘陵、高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