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一些中小型水库无法蓄水,水库总蓄水量不足常年一半。中西部偏北及东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干旱地区塘坝干涸、河流断流,人畜饮水困难。2007年东部地区夏季旱情严重,呼伦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7月比5月减少85.21平方千米,赤峰市9座主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减少,蓄水总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4%。同时,29座小型水库干枯,主要河道来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95%,乌力吉沐沦河、教来河干枯,地下水位下降1~2米,严重的达3~4米,20世纪70—90年代初配套的机电井多已吊空不能提水。
四、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2006年以后,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交通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与往年同期相比,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了3.67%,死亡下降16.09%;受伤上升3.6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32.21%,其中一些道路交通事故与天气有直接联系(表1-1-1)。
2006年1—12月呼和浩特市交通事故发生一览表
2007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道路交通事故171起,下降了15.88%,死亡人数增加了2人,上升了1.04%;受伤人数减少了108人,下降了9.4%,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61.96万元,下降了33.4%,2007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见表1-1-2。
2007年1—12月呼和浩特市交通事故发生一览表
五、气候对建筑业的影响
2006年以后,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建筑业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春季回暖早、初夏降水偏少,光热适中,对建筑业提早开工有利。汛期局地出现了强降水,暴雨影响正常施工,但范围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秋季秋高气爽,对延长施工期非常有利。2007年气候特点对建筑业比较有利,气温偏高、回暖快、化冻早、封冻晚,使建筑业开工和停工分别提前和推后10天。春季回暖早,大风日数偏少,晴天日数多,对建筑业的施工日增多有利;夏季高温出现较早,高温期长,长期高温酷热,加之部分地区的暴雨和洪雹灾,影响建筑业正常施工;前秋气温偏高,对建筑施工有利,深秋气温偏低,全区大部地区出现强降温,不利建筑施工。
六、气候对能源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能源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煤炭资源、用电能源,其消耗的资源比往年减少。对能源工程非常有利。2007年冬季光能和热量资源充足,使全区各地煤炭消耗量相对减少,节省了煤炭资源。夏季高温偏早,高温酷热期长,各地区“降温用电”增加,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一些地区降温耗能增幅超过50%,使用电量增大,电力供应形势紧张。
七、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旅游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与2007年冬季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积雪较厚,对人们旅游观赏冰雪风光,进行冰雪运动有利;春季回暖早,适宜人们外出;2007年夏季高温干旱,但恰逢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把旅游旺季推向了高潮,使当年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再创新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秋季初霜冻偏晚,风力较小,气候适宜,降水少,有利人们出外观光旅游,延长了旅游时间。
三、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一些中小型水库无法蓄水,水库总蓄水量不足常年一半。中西部偏北及东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干旱地区塘坝干涸、河流断流,人畜饮水困难。2007年东部地区夏季旱情严重,呼伦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7月比5月减少85.21平方千米,赤峰市9座主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减少,蓄水总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4%。同时,29座小型水库干枯,主要河道来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95%,乌力吉沐沦河、教来河干枯,地下水位下降1~2米,严重的达3~4米,20世纪70—90年代初配套的机电井多已吊空不能提水。
四、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2006年以后,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交通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与往年同期相比,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了3.67%,死亡下降16.09%;受伤上升3.6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32.21%,其中一些道路交通事故与天气有直接联系(表1-1-1)。
2006年1—12月呼和浩特市交通事故发生一览表
2007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道路交通事故171起,下降了15.88%,死亡人数增加了2人,上升了1.04%;受伤人数减少了108人,下降了9.4%,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61.96万元,下降了33.4%,2007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见表1-1-2。
2007年1—12月呼和浩特市交通事故发生一览表
五、气候对建筑业的影响
2006年以后,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建筑业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春季回暖早、初夏降水偏少,光热适中,对建筑业提早开工有利。汛期局地出现了强降水,暴雨影响正常施工,但范围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秋季秋高气爽,对延长施工期非常有利。2007年气候特点对建筑业比较有利,气温偏高、回暖快、化冻早、封冻晚,使建筑业开工和停工分别提前和推后10天。春季回暖早,大风日数偏少,晴天日数多,对建筑业的施工日增多有利;夏季高温出现较早,高温期长,长期高温酷热,加之部分地区的暴雨和洪雹灾,影响建筑业正常施工;前秋气温偏高,对建筑施工有利,深秋气温偏低,全区大部地区出现强降温,不利建筑施工。
六、气候对能源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能源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煤炭资源、用电能源,其消耗的资源比往年减少。对能源工程非常有利。2007年冬季光能和热量资源充足,使全区各地煤炭消耗量相对减少,节省了煤炭资源。夏季高温偏早,高温酷热期长,各地区“降温用电”增加,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一些地区降温耗能增幅超过50%,使用电量增大,电力供应形势紧张。
七、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
2006年以来,内蒙古气候影响评价增加了对旅游的定性影响评价。
2006年与2007年冬季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积雪较厚,对人们旅游观赏冰雪风光,进行冰雪运动有利;春季回暖早,适宜人们外出;2007年夏季高温干旱,但恰逢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把旅游旺季推向了高潮,使当年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再创新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秋季初霜冻偏晚,风力较小,气候适宜,降水少,有利人们出外观光旅游,延长了旅游时间。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