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宣布了国家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名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区哈拉哈河(阿尔山段)被评为国家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2021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筛选活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指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水生态环境问题,或保护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优秀案例评选工作采取审核评比、专家质询、现场核查、网站公示、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经过激烈角逐,自治区哈拉哈河从全国133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国家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
哈拉哈河是中蒙国际界河,呼伦湖两大源头之一,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曾因过度采伐和无序采石挖沙等导致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湿地及岸线破坏,河道自净能力与河湖生物完整性变差,一度出现水质不稳定、部分月份水质轻度污染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兴安盟和阿尔山市按照“水源涵养恢复+河流廊道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返哺”的思路,不断完善阿尔山市生态发展保护机制,将各林场村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统筹规划,逐步实现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转型。一是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清退污染型工业企业。二是实施“面、线、点”系统治理工程。面上逐步恢复水源涵养,实施禁牧退耕和林区禁伐,实施天保工程600万亩,公益林管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8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建立樟子松封育管理区;线上实施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实施哈拉哈河、努木尔根河、阿尔善河等典型河段治理,打造亲水岸线,规范亲水娱乐,推动沿河湿地保护,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点上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网提标改造,建成运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三是不断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建立以旅游业为主体、环保型工业和特色农牧业为两翼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火山与冰雪特色旅游,促进新型农业深度融合,论坛经济持续发展,流域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治理成效上看,一是哈拉哈河流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由67%恢复到81.2%,受损湿地、岸线得到恢复,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优美景象已经展现。哈拉哈河连续多年保持水质优良,水量稳中有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哲罗鲑洄游稳定,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三是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阿尔山市实现从资源枯竭到绿色崛起,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到535亿元,成为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的县级城市,人水和谐景观全域显现。
哈拉哈河从因生态优良而兴起到资源枯竭而衰落,再到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是以河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生动案例。此次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北京密云水库等案例,注重立法保障、空间管控、流域协作、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长效机制建设,水质稳定保持为优良。要求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以哈拉哈河为标杆,继续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和优秀案例申报工作,从技术、资金等方面持续对各盟市重点流域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指导帮扶,引导各地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努力建设美丽河湖,争取更多的河湖成为优秀案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7月7—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宣布了国家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名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区哈拉哈河(阿尔山段)被评为国家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2021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筛选活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指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水生态环境问题,或保护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优秀案例评选工作采取审核评比、专家质询、现场核查、网站公示、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经过激烈角逐,自治区哈拉哈河从全国133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国家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
哈拉哈河是中蒙国际界河,呼伦湖两大源头之一,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曾因过度采伐和无序采石挖沙等导致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湿地及岸线破坏,河道自净能力与河湖生物完整性变差,一度出现水质不稳定、部分月份水质轻度污染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兴安盟和阿尔山市按照“水源涵养恢复+河流廊道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返哺”的思路,不断完善阿尔山市生态发展保护机制,将各林场村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统筹规划,逐步实现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转型。一是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清退污染型工业企业。二是实施“面、线、点”系统治理工程。面上逐步恢复水源涵养,实施禁牧退耕和林区禁伐,实施天保工程600万亩,公益林管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8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建立樟子松封育管理区;线上实施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实施哈拉哈河、努木尔根河、阿尔善河等典型河段治理,打造亲水岸线,规范亲水娱乐,推动沿河湿地保护,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点上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网提标改造,建成运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三是不断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建立以旅游业为主体、环保型工业和特色农牧业为两翼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火山与冰雪特色旅游,促进新型农业深度融合,论坛经济持续发展,流域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治理成效上看,一是哈拉哈河流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由67%恢复到81.2%,受损湿地、岸线得到恢复,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优美景象已经展现。哈拉哈河连续多年保持水质优良,水量稳中有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哲罗鲑洄游稳定,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三是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阿尔山市实现从资源枯竭到绿色崛起,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到535亿元,成为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的县级城市,人水和谐景观全域显现。
哈拉哈河从因生态优良而兴起到资源枯竭而衰落,再到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是以河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生动案例。此次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北京密云水库等案例,注重立法保障、空间管控、流域协作、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长效机制建设,水质稳定保持为优良。要求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以哈拉哈河为标杆,继续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和优秀案例申报工作,从技术、资金等方面持续对各盟市重点流域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指导帮扶,引导各地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努力建设美丽河湖,争取更多的河湖成为优秀案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