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治区气象局获悉,2021年,内蒙古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年增雨总量19.45亿吨,防雹作业累计影响区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5.4亿元。
2021年,全区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94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共计801次,人工防雹作业451次。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内蒙古气象部门一次次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服务抗旱减灾,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不懈努力。
2021年7月,内蒙古农区干旱发生面积超三成,且以特旱为主,农作物生长亟待“解渴”,气象部门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架次,飞行作业时长3小时5分,作业区及影响区降下甘霖,增雨效果894万吨。针对自治区河套地区冰雹天气频发、冰雹导致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全面开展河套地区高炮防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1年11月通过验收,为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有效开展人工防雹、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系统保障。
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苏立娟说:“我们全年对察汗淖尔流域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开展高性能飞机作业12架次,飞行48小时33分,在阴山山脉、黄河流域、岱海等地区开展空地结合的增雨作业18架次53小时47分,为当地水源涵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自治区气象局获悉,2021年,内蒙古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年增雨总量19.45亿吨,防雹作业累计影响区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5.4亿元。
2021年,全区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94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共计801次,人工防雹作业451次。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内蒙古气象部门一次次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服务抗旱减灾,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不懈努力。
2021年7月,内蒙古农区干旱发生面积超三成,且以特旱为主,农作物生长亟待“解渴”,气象部门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架次,飞行作业时长3小时5分,作业区及影响区降下甘霖,增雨效果894万吨。针对自治区河套地区冰雹天气频发、冰雹导致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全面开展河套地区高炮防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1年11月通过验收,为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有效开展人工防雹、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系统保障。
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苏立娟说:“我们全年对察汗淖尔流域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开展高性能飞机作业12架次,飞行48小时33分,在阴山山脉、黄河流域、岱海等地区开展空地结合的增雨作业18架次53小时47分,为当地水源涵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提供了有力支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