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发育,深大断裂控制构造格局、地质发展和矿产分布。
东西向断裂带 西拉木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横贯本区中部,西起达里诺尔—经棚—沿西拉木伦河向东延伸,波及范围在北纬43°05′~43°30′的东西带内,宽约50公里,境内长达350公里。构造形迹以中西段最强,向东向西多被掩盖,主要由强烈挤压的高角度冲断裂和夹于其中的一些盆地、小岩体、地块和褶皱所组成。西拉木伦断裂是西拉木伦断裂构造带中最大断裂,延长300公里,连续性强,形迹显著,压性结构面和较早的挤压带以向南倾斜为主,倾角55~60°;较新的挤压带或压性结构面则多向北倾,倾角56~85°,后者见于陈家营子—巴林桥地带。与西拉木伦东西向构造带有成生关系的盆地明显地呈东西向分布,计有克什克腾旗西部达里诺尔盆地、经棚东南小型盆地、乌丹东北白音他拉盆地。
少冷河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东西两端皆为第三系玄武岩和第四系所掩盖,构造形迹以西段较显著。西始益和公附近,向东经梧桐花—解放营子—红山水库东。出露长度120~150公里,展布宽度一般为25公里,最宽60公里左右。被北北东向断裂错切成数段,在红山水库东构成东西延长的向斜盆地。
赤峰—开原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位于北纬41°20′~42°30′,其主体展布于黑里河—朝阳—沈阳一线以北,赤峰—西丰一线以南之间地带,宽约100公里,东西延长600公里以上,由褶皱、冲断裂及花岗岩体、老岩块、基性、超基性岩体所组成,构成一条完整的东西向构造带,赤峰市境内属西段。按构造形迹分别集中的组合规律,此带又可分成两条规模稍次的构造带,即:青山—福兴地—开原东西向断裂构造带、黑里河—新城子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前一带内,建平群紧密褶皱呈东西向,其不整合面以上的长城系及以后的古生代地层明显组成近东西向,海西期中酸性与燕山早、晚期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控制,晚侏罗世断陷盆地呈东西向延长,可见新生代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说明该带具有成生早、延续长,且多次活动的特点。
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 天山—阴山构造带以北,还有一些小型东西向构造形迹,它们出露的地理位置远越过天山—阴山带北界,多呈散漫状,故,列为区域性纬向构造。境内主要有:洪格尔坝—巴彦查干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新林镇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天山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它们的特点:各构造带相互平行,有大致每隔40′纬度出现一条的等距性;就组成繁简和构造形迹强弱而言,具有老构造的复杂强烈,新构造的简单、形迹微弱的规律性。总的表现为南强北弱,各构造的主要成生期自南而北,由老渐新,即:南部太古代,中部加里东,北部海西期;严格控制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分布;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多种矿藏的分布起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作用大小往往与构造规律相一致。
北东向断褶带 主要表现为由上古生代石炭—二迭纪组成的北东向复式褶皱带,少数伴有同方向和压性断裂,自北西而东依次摆布着7条互为平行的Ⅱ级构造带。其中复背斜带6条,复向斜带1条,即:达青牧场—巴彦查干复背斜带、陶海营子—幸福之路复背斜带、好力宝—益和诺尔复背斜带、五分地—合盛源复背斜带、鸭鸡山—美丽河复背斜带、家道沟—丰收复背斜带和甘珠尔庙—黄岗梁复向斜带。每当北东向断褶带遇到巨大的西拉木伦纬向断裂构造带时,这两项体系应力常又联合进来发生作用,从而形成弯转的弧形形迹。以西拉木伦构造带为界,北部的断褶带向南东向突出,南部的断褶带向北西向突出,在本区基本形成规律。
北北东向断裂 共划为6条构造带。自北西而南东依次为:巴彦查干—达青牧场北北东向系断裂构造带、白音诺尔—经棚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罕庙—查干哈达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天山口—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下洼—刀尔登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黑城子—八家子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各Ⅱ级区构造带均以断裂为主,大致沿北28~30°东的方向呈平行,并以斜列方式展布,构成一个巨大的“多”字型构造,成为整个赤峰市乃至辽西地区最重要的基础构造格架之一。控制中生代建造和燕山期的侵入,尤其对晚侏罗世沉积物的控制更为明显,使其也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发育。
在数条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天山口—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该带发育本区东部的温都花、益和诺尔、红山水库、赤峰、锦山、黑里河等地,长约300公里,宽60余公里,系由众多的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褶皱和北北东向的张性、张扭性断裂所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多”字型构造。断裂之间夹有呈北北东向延长的古老地垒和中生代拗陷盆地。此带中,北北东向压性兼扭性断裂极其发育,规模较大的有二、三十条,其中以美丽河—八里罕断裂构造形迹最为显著,且连续性好,由北北东向主压性结构面(倾向南东)和压性结构面群构成宽五十至数百米的挤压破碎带,新生代时异常活跃。
活动断层 天山口—八里罕断裂构造带,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表现为下列断层特点:平庄西南娄子店锅底山东侧北东向冲沟中,燕山期花岗岩与上复白垩系孙家湾组紫色页岩断层接触。第四纪发育有大量冲断裂,构成晚更新世新断裂,断面平直,下伏花岗岩界面上有明显的倾向擦痕,指示上盘曾发生过下滑运动,属张性断裂。平庄喇嘛沟运动点,断裂下盘为前震旦系片麻岩,上盘为白垩系纪砾岩,断面上堆积有巨厚的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与下伏片麻岩呈断层接触。热水曲家梁活动点,在曲家梁西北约1公里的冲沟中,见侏罗纪砾岩多已呈糜棱岩与下伏前震旦纪片麻岩呈断层接触,断面平直。断面上堆积的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与片麻岩断层接触,形成新断层。美丽河—八里罕断裂西侧地貌控制坤兑河的存金沟—小城子段的流向及第四系地层的展布。沿断裂赋存有曲家梁冷泉、热水温泉、大城子温泉,其中热水温泉水温高97℃,表明该断裂现今仍有活动。白音诺尔—经棚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展露于赤峰西北部,呈北东30~50°方向延伸,区内长350公里,宽多为40公里。其中热水塘—经棚逆冲断裂带,北起林西县统部,经木希嘎—达里诺尔—西拉木伦河上游—多伦。该带较近地质时期仍有明显活动迹象。断裂复活不仅使两侧的岩层裂开,造成跨落或形成岩洞和裂隙,甚至因切错第四纪覆盖物而促成局部的碎汉林。
(六)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发育,深大断裂控制构造格局、地质发展和矿产分布。
东西向断裂带 西拉木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横贯本区中部,西起达里诺尔—经棚—沿西拉木伦河向东延伸,波及范围在北纬43°05′~43°30′的东西带内,宽约50公里,境内长达350公里。构造形迹以中西段最强,向东向西多被掩盖,主要由强烈挤压的高角度冲断裂和夹于其中的一些盆地、小岩体、地块和褶皱所组成。西拉木伦断裂是西拉木伦断裂构造带中最大断裂,延长300公里,连续性强,形迹显著,压性结构面和较早的挤压带以向南倾斜为主,倾角55~60°;较新的挤压带或压性结构面则多向北倾,倾角56~85°,后者见于陈家营子—巴林桥地带。与西拉木伦东西向构造带有成生关系的盆地明显地呈东西向分布,计有克什克腾旗西部达里诺尔盆地、经棚东南小型盆地、乌丹东北白音他拉盆地。
少冷河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东西两端皆为第三系玄武岩和第四系所掩盖,构造形迹以西段较显著。西始益和公附近,向东经梧桐花—解放营子—红山水库东。出露长度120~150公里,展布宽度一般为25公里,最宽60公里左右。被北北东向断裂错切成数段,在红山水库东构成东西延长的向斜盆地。
赤峰—开原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此带位于北纬41°20′~42°30′,其主体展布于黑里河—朝阳—沈阳一线以北,赤峰—西丰一线以南之间地带,宽约100公里,东西延长600公里以上,由褶皱、冲断裂及花岗岩体、老岩块、基性、超基性岩体所组成,构成一条完整的东西向构造带,赤峰市境内属西段。按构造形迹分别集中的组合规律,此带又可分成两条规模稍次的构造带,即:青山—福兴地—开原东西向断裂构造带、黑里河—新城子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前一带内,建平群紧密褶皱呈东西向,其不整合面以上的长城系及以后的古生代地层明显组成近东西向,海西期中酸性与燕山早、晚期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控制,晚侏罗世断陷盆地呈东西向延长,可见新生代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说明该带具有成生早、延续长,且多次活动的特点。
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 天山—阴山构造带以北,还有一些小型东西向构造形迹,它们出露的地理位置远越过天山—阴山带北界,多呈散漫状,故,列为区域性纬向构造。境内主要有:洪格尔坝—巴彦查干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新林镇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天山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它们的特点:各构造带相互平行,有大致每隔40′纬度出现一条的等距性;就组成繁简和构造形迹强弱而言,具有老构造的复杂强烈,新构造的简单、形迹微弱的规律性。总的表现为南强北弱,各构造的主要成生期自南而北,由老渐新,即:南部太古代,中部加里东,北部海西期;严格控制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分布;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多种矿藏的分布起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作用大小往往与构造规律相一致。
北东向断褶带 主要表现为由上古生代石炭—二迭纪组成的北东向复式褶皱带,少数伴有同方向和压性断裂,自北西而东依次摆布着7条互为平行的Ⅱ级构造带。其中复背斜带6条,复向斜带1条,即:达青牧场—巴彦查干复背斜带、陶海营子—幸福之路复背斜带、好力宝—益和诺尔复背斜带、五分地—合盛源复背斜带、鸭鸡山—美丽河复背斜带、家道沟—丰收复背斜带和甘珠尔庙—黄岗梁复向斜带。每当北东向断褶带遇到巨大的西拉木伦纬向断裂构造带时,这两项体系应力常又联合进来发生作用,从而形成弯转的弧形形迹。以西拉木伦构造带为界,北部的断褶带向南东向突出,南部的断褶带向北西向突出,在本区基本形成规律。
北北东向断裂 共划为6条构造带。自北西而南东依次为:巴彦查干—达青牧场北北东向系断裂构造带、白音诺尔—经棚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罕庙—查干哈达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天山口—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下洼—刀尔登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黑城子—八家子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各Ⅱ级区构造带均以断裂为主,大致沿北28~30°东的方向呈平行,并以斜列方式展布,构成一个巨大的“多”字型构造,成为整个赤峰市乃至辽西地区最重要的基础构造格架之一。控制中生代建造和燕山期的侵入,尤其对晚侏罗世沉积物的控制更为明显,使其也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发育。
在数条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天山口—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该带发育本区东部的温都花、益和诺尔、红山水库、赤峰、锦山、黑里河等地,长约300公里,宽60余公里,系由众多的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褶皱和北北东向的张性、张扭性断裂所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多”字型构造。断裂之间夹有呈北北东向延长的古老地垒和中生代拗陷盆地。此带中,北北东向压性兼扭性断裂极其发育,规模较大的有二、三十条,其中以美丽河—八里罕断裂构造形迹最为显著,且连续性好,由北北东向主压性结构面(倾向南东)和压性结构面群构成宽五十至数百米的挤压破碎带,新生代时异常活跃。
活动断层 天山口—八里罕断裂构造带,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表现为下列断层特点:平庄西南娄子店锅底山东侧北东向冲沟中,燕山期花岗岩与上复白垩系孙家湾组紫色页岩断层接触。第四纪发育有大量冲断裂,构成晚更新世新断裂,断面平直,下伏花岗岩界面上有明显的倾向擦痕,指示上盘曾发生过下滑运动,属张性断裂。平庄喇嘛沟运动点,断裂下盘为前震旦系片麻岩,上盘为白垩系纪砾岩,断面上堆积有巨厚的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与下伏片麻岩呈断层接触。热水曲家梁活动点,在曲家梁西北约1公里的冲沟中,见侏罗纪砾岩多已呈糜棱岩与下伏前震旦纪片麻岩呈断层接触,断面平直。断面上堆积的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与片麻岩断层接触,形成新断层。美丽河—八里罕断裂西侧地貌控制坤兑河的存金沟—小城子段的流向及第四系地层的展布。沿断裂赋存有曲家梁冷泉、热水温泉、大城子温泉,其中热水温泉水温高97℃,表明该断裂现今仍有活动。白音诺尔—经棚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展露于赤峰西北部,呈北东30~50°方向延伸,区内长350公里,宽多为40公里。其中热水塘—经棚逆冲断裂带,北起林西县统部,经木希嘎—达里诺尔—西拉木伦河上游—多伦。该带较近地质时期仍有明显活动迹象。断裂复活不仅使两侧的岩层裂开,造成跨落或形成岩洞和裂隙,甚至因切错第四纪覆盖物而促成局部的碎汉林。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