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干旱地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
一、特点
1.范围广
按照伊万诺夫湿润度①标准,自治区除大兴安岭林区及岭东西麓以外,大部地区均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5以上。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北部、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北部为严重干旱区。
2.持续时间长
内蒙古西中部地区近500年中曾出现8次持续性大旱灾,即1480—1484年、1518—1524年、1628—1633年、1679—1683年、1836—1840年、1875—1879年、1891—1892年、1926—1929年,其中有7次干旱持续4年以上,时间最长且最严重的一次是1518—1524年,呼和浩特地区持续7年干旱,当时的灾情是:“地干丈余、饿殍盈野”“居民死者大半……”。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干旱持续一年的约占全区统计年数的50~60%;持续两年的约占20~30%,持续3年和3年以上的约占10~30%。
3.出现几率大
据近500年(1470—1974)资料统计,内蒙古中部地区10年中有7~8年是干旱年,平均三年两旱,七年一大旱,约62年左右可出现一次特大旱年。据近百年资料统计,乌兰察布盟后山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农区干旱最严重,旱年达75%,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平均5年出现一次大旱。
1951~1980年间,全区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其中全区性严重干旱有9年,平均每隔三年多就有一次大范围干旱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约每隔两年出现一次全区性的干旱。在多雨年的某一时段,也会出现局部干旱。1959年,全自治区雨水偏多,呼和浩特市的降水量比历年平均值多1倍以上,但在4—5月降水量也只有6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38.0毫米,在多雨年出现严重春旱。
干旱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干旱地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
一、特点
1.范围广
按照伊万诺夫湿润度①标准,自治区除大兴安岭林区及岭东西麓以外,大部地区均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5以上。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北部、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北部为严重干旱区。
2.持续时间长
内蒙古西中部地区近500年中曾出现8次持续性大旱灾,即1480—1484年、1518—1524年、1628—1633年、1679—1683年、1836—1840年、1875—1879年、1891—1892年、1926—1929年,其中有7次干旱持续4年以上,时间最长且最严重的一次是1518—1524年,呼和浩特地区持续7年干旱,当时的灾情是:“地干丈余、饿殍盈野”“居民死者大半……”。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干旱持续一年的约占全区统计年数的50~60%;持续两年的约占20~30%,持续3年和3年以上的约占10~30%。
3.出现几率大
据近500年(1470—1974)资料统计,内蒙古中部地区10年中有7~8年是干旱年,平均三年两旱,七年一大旱,约62年左右可出现一次特大旱年。据近百年资料统计,乌兰察布盟后山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农区干旱最严重,旱年达75%,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平均5年出现一次大旱。
1951~1980年间,全区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其中全区性严重干旱有9年,平均每隔三年多就有一次大范围干旱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约每隔两年出现一次全区性的干旱。在多雨年的某一时段,也会出现局部干旱。1959年,全自治区雨水偏多,呼和浩特市的降水量比历年平均值多1倍以上,但在4—5月降水量也只有6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38.0毫米,在多雨年出现严重春旱。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