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乌兰察布市林草部门不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持续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全面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截至2020年7月,已在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3个旗县建成3处固定监测点,数据调试均正常,已投入使用;采购25.6万米延长围栏、1652.5吨有机肥、羊粪、复合肥等生态修复肥料、13台套免耕补播机、采种机、缺口圆盘耙等生态修复机械、57吨冰草、羊草、驼绒藜等生态修复草种,将于8月全面开展修复工作。
二、扎实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项目
认真落实2019年、2020年沙源治理任务,加强草原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现有草原盖度,对部分实施围栏和青贮窖建设的地区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2020年京津风沙源工程任务目前正在开展项目任务落实及作业设计编制。
三、全面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
截至7月,乌兰察布全市共防治草原鼠害432.62万亩,全市出动直升机453架次,无人机93架次,毒饵喷撒机1277台次,出工6243人次,喷撒灭鼠毒饵383.1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防控总任务,防效达到92%以上。有效防控草原鼠害发生面积,降低鼠疫发生风险;全市共完成草原虫害防治50.92万亩,出工1500人次,动用飞机10架次,大型喷雾器188台次,中小型喷雾器1446台次,车辆304台次。
四、积极进行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矿山类整改任务共涉及109个矿山项目,已完成106个。其中自治区已销号50个,已补办草原征占用手续11个,已恢复植被15个,属林草重叠已按林地处理2个,已审核通过12个,已组件上报待审核15个(其中察哈尔右翼中旗2个、商都县13个)。其余3个正在整改中(察哈尔右翼中旗1个、凉城县2个);经调查核实,全市占用草原的A级旅游景区共9家,包括四子王旗4家、察哈尔右翼中旗2家、卓资2家、凉城1家。7月,已全部完成整改,自治区已销号。
下一步,要系统谋划,做好草原建设与保护长期规划。借势机构改革,规划时注重林草融合发展,像种树一样种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提高草原保护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草原保护建设责任意识;要加强草原监测,争取新增2个固定监测点,监测指标由以往单纯以牧民拥有的草场数量确定的牲畜数量的平衡指标,变化为监测牧草植被结构、成分、盖度、高度、产量等指标,以草原质量确定牧民牲畜数量;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针对退化严重区域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为切实推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乌兰察布市林草部门不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持续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全面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截至2020年7月,已在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3个旗县建成3处固定监测点,数据调试均正常,已投入使用;采购25.6万米延长围栏、1652.5吨有机肥、羊粪、复合肥等生态修复肥料、13台套免耕补播机、采种机、缺口圆盘耙等生态修复机械、57吨冰草、羊草、驼绒藜等生态修复草种,将于8月全面开展修复工作。
二、扎实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项目
认真落实2019年、2020年沙源治理任务,加强草原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现有草原盖度,对部分实施围栏和青贮窖建设的地区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2020年京津风沙源工程任务目前正在开展项目任务落实及作业设计编制。
三、全面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
截至7月,乌兰察布全市共防治草原鼠害432.62万亩,全市出动直升机453架次,无人机93架次,毒饵喷撒机1277台次,出工6243人次,喷撒灭鼠毒饵383.1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防控总任务,防效达到92%以上。有效防控草原鼠害发生面积,降低鼠疫发生风险;全市共完成草原虫害防治50.92万亩,出工1500人次,动用飞机10架次,大型喷雾器188台次,中小型喷雾器1446台次,车辆304台次。
四、积极进行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矿山类整改任务共涉及109个矿山项目,已完成106个。其中自治区已销号50个,已补办草原征占用手续11个,已恢复植被15个,属林草重叠已按林地处理2个,已审核通过12个,已组件上报待审核15个(其中察哈尔右翼中旗2个、商都县13个)。其余3个正在整改中(察哈尔右翼中旗1个、凉城县2个);经调查核实,全市占用草原的A级旅游景区共9家,包括四子王旗4家、察哈尔右翼中旗2家、卓资2家、凉城1家。7月,已全部完成整改,自治区已销号。
下一步,要系统谋划,做好草原建设与保护长期规划。借势机构改革,规划时注重林草融合发展,像种树一样种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提高草原保护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草原保护建设责任意识;要加强草原监测,争取新增2个固定监测点,监测指标由以往单纯以牧民拥有的草场数量确定的牲畜数量的平衡指标,变化为监测牧草植被结构、成分、盖度、高度、产量等指标,以草原质量确定牧民牲畜数量;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针对退化严重区域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