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和北山山系连接而成的隆起带以北至中国和蒙古国边界线,是广阔的内蒙古高原,构成了内蒙古草原的主体。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40公里。海拔多在900~1300米之间,局部洼地降至600米左右,个别的残山低丘可达1500米以上。在地貌结构上,大体上是由外缘山地逐渐向浑圆的低缓丘陵与高平原依次更替。
内蒙古高原按其地貌组合特点,可划分为4个部分。
(一)呼伦贝尔高平原
呼伦贝尔高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它由大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和高平原组成,海拔高度600~900米。山前丘陵地带广泛堆积着黄土状物质和冰水沉积物。高平原上的大部分河流两岸有宽展的冲积平原,平原间多形成下湿地和沼泽地。冲积平原地势低洼,风沙较轻,土壤肥沃,适合于牧草生长和农耕。呼伦湖和贝尔湖是呼伦贝尔高平原的低洼中心。呼伦湖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水深8~9米。湖的周围有盐化低地分布,形成各种草甸植被。
(二)锡林郭勒高平原
锡林郭勒高平原占据内蒙古高原的中段,位于阴山山地以北、大兴安岭以西、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以东,北与蒙古国相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四周向中央倾斜,海拔1000~1300米。它的北面、东面和南面均有丘陵或低山隆起,但地形切割不甚剧烈。地貌类型主要以波状高平原为主,并有丘陵、冲积平原、内陆盆地、熔岩台地、沙地以及边缘山地等地貌类型存在。
锡林郭勒高平原东半部以乌拉盖河为中心的洼地为内流水系的冲积平原,形成乌珠穆沁盆地,中央最低部分海拔500米左右。由于排水不良,潴水形成了湖沼下湿地,发育成盐渍化沼泽和盐化草甸。该区中北部广泛分布着阿巴嘎熔岩台地。台地表面多洼、多砾石,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由于大量玄武岩流直接覆盖于第三纪砂质泥岩之上,台间洼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是开发地下水源的理想地段。
熔岩台地以南为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东西长300公里,沙丘比高20~30米,主要发育在湖相沉积物和第四纪冲积物之上,大部分都已固定。有栗钙土发育,是良好的放牧场。但由于在风力作用下可就地起沙,利用过度后,固定沙丘会重新变为流动沙丘。
(三)乌兰察布高平原
锡林郭勒高平原往西,则进入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平原,海拔1000~1500米。其南部是阴山北麓的山前丘陵,丘陵以北是地势平缓的凹陷地带,海拔1400米左右。凹陷带以北为一横贯东西的石质丘陵隆起带,海拔在1500~1600米左右,剥蚀比较强烈。由此往北则进入逐级下降的层状高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广阔,海拔1000~1300米,地面组成物质以第三纪的泥质、沙砾质岩层为主。其中第三、四级台面面积最大,也最完整。台面由于受南北向河流的切割,形成了许多南北向或北东向的台间洼地、河谷和古湖盆,呈现出洼地和高平原镶嵌分布的特点。
(四)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平原
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最西部,是由阿尔泰山、狼山、贺兰山、龙首山、合黎山和马宗山等山地围绕的广大区域,海拔1000~1500米。地势大体上是一个向北倾斜的高平原,南部海拔1300米以上,中部海拔约1200米,北部降至900~1000米左右,近中蒙边界,地势又上升至1100~1200米。即在低山之间分布着盆地。这些盆地的表层,一般都有一层沙砾质物质,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如腾格里沙漠、南吉冷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霍拉力斯沙漠、亚玛雷克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总面积约77370平方公里。这些沙漠主要是流动沙丘,其次是半流动沙丘,其中东部流动沙丘多于西部。沙丘高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唯南吉冷沙漠沙丘高达100米以上,巴丹吉林沙漠沙丘最高可达400米。流动沙丘随风移动,平均每年移动3~10米,个别沙丘年移动距离可达50米。沙漠之间分布着大面积的沙砾质和砾石质戈壁。高平原上还分布着许多盐湖和湖盆洼地,其中比较大的有居延海、古龙乃湖、吉兰太盐池等。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和北山山系连接而成的隆起带以北至中国和蒙古国边界线,是广阔的内蒙古高原,构成了内蒙古草原的主体。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40公里。海拔多在900~1300米之间,局部洼地降至600米左右,个别的残山低丘可达1500米以上。在地貌结构上,大体上是由外缘山地逐渐向浑圆的低缓丘陵与高平原依次更替。
内蒙古高原按其地貌组合特点,可划分为4个部分。
(一)呼伦贝尔高平原
呼伦贝尔高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它由大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和高平原组成,海拔高度600~900米。山前丘陵地带广泛堆积着黄土状物质和冰水沉积物。高平原上的大部分河流两岸有宽展的冲积平原,平原间多形成下湿地和沼泽地。冲积平原地势低洼,风沙较轻,土壤肥沃,适合于牧草生长和农耕。呼伦湖和贝尔湖是呼伦贝尔高平原的低洼中心。呼伦湖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水深8~9米。湖的周围有盐化低地分布,形成各种草甸植被。
(二)锡林郭勒高平原
锡林郭勒高平原占据内蒙古高原的中段,位于阴山山地以北、大兴安岭以西、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以东,北与蒙古国相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四周向中央倾斜,海拔1000~1300米。它的北面、东面和南面均有丘陵或低山隆起,但地形切割不甚剧烈。地貌类型主要以波状高平原为主,并有丘陵、冲积平原、内陆盆地、熔岩台地、沙地以及边缘山地等地貌类型存在。
锡林郭勒高平原东半部以乌拉盖河为中心的洼地为内流水系的冲积平原,形成乌珠穆沁盆地,中央最低部分海拔500米左右。由于排水不良,潴水形成了湖沼下湿地,发育成盐渍化沼泽和盐化草甸。该区中北部广泛分布着阿巴嘎熔岩台地。台地表面多洼、多砾石,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由于大量玄武岩流直接覆盖于第三纪砂质泥岩之上,台间洼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是开发地下水源的理想地段。
熔岩台地以南为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东西长300公里,沙丘比高20~30米,主要发育在湖相沉积物和第四纪冲积物之上,大部分都已固定。有栗钙土发育,是良好的放牧场。但由于在风力作用下可就地起沙,利用过度后,固定沙丘会重新变为流动沙丘。
(三)乌兰察布高平原
锡林郭勒高平原往西,则进入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平原,海拔1000~1500米。其南部是阴山北麓的山前丘陵,丘陵以北是地势平缓的凹陷地带,海拔1400米左右。凹陷带以北为一横贯东西的石质丘陵隆起带,海拔在1500~1600米左右,剥蚀比较强烈。由此往北则进入逐级下降的层状高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广阔,海拔1000~1300米,地面组成物质以第三纪的泥质、沙砾质岩层为主。其中第三、四级台面面积最大,也最完整。台面由于受南北向河流的切割,形成了许多南北向或北东向的台间洼地、河谷和古湖盆,呈现出洼地和高平原镶嵌分布的特点。
(四)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平原
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最西部,是由阿尔泰山、狼山、贺兰山、龙首山、合黎山和马宗山等山地围绕的广大区域,海拔1000~1500米。地势大体上是一个向北倾斜的高平原,南部海拔1300米以上,中部海拔约1200米,北部降至900~1000米左右,近中蒙边界,地势又上升至1100~1200米。即在低山之间分布着盆地。这些盆地的表层,一般都有一层沙砾质物质,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如腾格里沙漠、南吉冷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霍拉力斯沙漠、亚玛雷克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总面积约77370平方公里。这些沙漠主要是流动沙丘,其次是半流动沙丘,其中东部流动沙丘多于西部。沙丘高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唯南吉冷沙漠沙丘高达100米以上,巴丹吉林沙漠沙丘最高可达400米。流动沙丘随风移动,平均每年移动3~10米,个别沙丘年移动距离可达50米。沙漠之间分布着大面积的沙砾质和砾石质戈壁。高平原上还分布着许多盐湖和湖盆洼地,其中比较大的有居延海、古龙乃湖、吉兰太盐池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