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于1978年11月25日,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3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于1978年启动实施,一、二期工程涉及12个盟市的83个旗县,包括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固阳县、土默特右旗、包头市郊区、乌海市、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赤峰市郊区、翁牛特旗、宁城县、敖汉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集宁市、兴和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卓资县、商都县、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化德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多伦县、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苏尼特左旗、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通辽市、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东胜市、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临河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三期工程涉及12个盟市的86个旗县,在一、二期旗县的基础上增加了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和扎兰屯市;四期工程涉及除锡林郭勒盟外的11个盟市的70个旗县,包括阿荣旗、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阿尔山市、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元宝山区、红山区、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凉城县、临河市、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东胜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赛罕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林格尔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九原区、石拐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东河区、白云鄂博区、乌海市海渤湾区、乌达区、海南区。
1978—200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阶段,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971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721.3万亩,飞播造林468.8万亩,封山(沙)育林1523.6万亩,均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任务。
2001年,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涉及全区11个盟市的70个旗县,规划建设总任务2600万亩。四期工程实施以来(2001—2005年),国家共下达我区建设任务20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任务148.4万亩,封山(沙)育林51.2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全区共完成建设任务205.3万亩,为计划的101.8%,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48.4万亩,为计划的100%;封山(沙)育林55.3万亩,为计划的108%,飞播造林2万亩,为计划的100%。
1980年、1988年、1993年人工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15.8、17.7、21.8立方米,1988年比1980年每公顷增加1.9立方米,1993年比1988年每公顷增加5.1立方米,增长速度较快。在幼、中、近、成林分中,1988—1993年比1980—1988年每公顷蓄积量分别提高了1.4、14.9、7.8、0.8立方米。此外,林分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也由1988年的1.23立方米,提高到1993年的1.99立方米,主要树种落叶松、油松、榆树、柳树和杨树的生长量分别上升了1.14、0.13、0.26、0.98立方米。按出材率等级比较,一级林木蓄积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二、三级林木蓄积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视。从1984年起,就在全区实行了盟市长、旗县长、乡镇长三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负责制,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并以此作为各届政府和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及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把“三北”防护林建设同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达小康结合起来,全民动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向荒沙、荒山进军,建设“山川秀美”的内蒙古。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于1978年11月25日,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3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于1978年启动实施,一、二期工程涉及12个盟市的83个旗县,包括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固阳县、土默特右旗、包头市郊区、乌海市、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赤峰市郊区、翁牛特旗、宁城县、敖汉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集宁市、兴和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卓资县、商都县、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化德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多伦县、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苏尼特左旗、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通辽市、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东胜市、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临河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三期工程涉及12个盟市的86个旗县,在一、二期旗县的基础上增加了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和扎兰屯市;四期工程涉及除锡林郭勒盟外的11个盟市的70个旗县,包括阿荣旗、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阿尔山市、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元宝山区、红山区、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凉城县、临河市、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东胜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赛罕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林格尔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九原区、石拐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东河区、白云鄂博区、乌海市海渤湾区、乌达区、海南区。
1978—200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阶段,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971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721.3万亩,飞播造林468.8万亩,封山(沙)育林1523.6万亩,均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任务。
2001年,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涉及全区11个盟市的70个旗县,规划建设总任务2600万亩。四期工程实施以来(2001—2005年),国家共下达我区建设任务20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任务148.4万亩,封山(沙)育林51.2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全区共完成建设任务205.3万亩,为计划的101.8%,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48.4万亩,为计划的100%;封山(沙)育林55.3万亩,为计划的108%,飞播造林2万亩,为计划的100%。
1980年、1988年、1993年人工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15.8、17.7、21.8立方米,1988年比1980年每公顷增加1.9立方米,1993年比1988年每公顷增加5.1立方米,增长速度较快。在幼、中、近、成林分中,1988—1993年比1980—1988年每公顷蓄积量分别提高了1.4、14.9、7.8、0.8立方米。此外,林分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也由1988年的1.23立方米,提高到1993年的1.99立方米,主要树种落叶松、油松、榆树、柳树和杨树的生长量分别上升了1.14、0.13、0.26、0.98立方米。按出材率等级比较,一级林木蓄积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二、三级林木蓄积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视。从1984年起,就在全区实行了盟市长、旗县长、乡镇长三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负责制,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并以此作为各届政府和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及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把“三北”防护林建设同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达小康结合起来,全民动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向荒沙、荒山进军,建设“山川秀美”的内蒙古。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