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华北、东北,濒临国际边境线的高原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少雨,生态十分脆弱。因而,植被的现状与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是内蒙古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自然环境最敏感的要素,与地形、土壤、气候有密切关系。全区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 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均为种子植物),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 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其中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的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的阴山山脉及西部的贺兰山不但兼有森林和草原植物,而且还有草甸、沼泽植物。广大的高平原和平原地区则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只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植被等,其中以草原植被为主要植被类型。针叶林植被是以松柏类针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优势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松及落叶松等属的种类,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植被是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树木一般叶面宽阔,有真正的果实,树冠一般较宽广,代表性的树种有栎、樟、杨、柳等。按冬季是否落叶,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常绿阔叶林两种。内蒙古地区的阔叶林植被属落叶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椴树科、榆科、槭树科等冬季落叶树种组成。阔叶林植被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和燕山北部山地,其中以蒙古栎为主要建群种。混和植被是以针叶树和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通常分布在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内蒙古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以红松为主要建群种,并混有其他针叶树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沙冷杉等。混交林的夏绿阔叶代表树种有蒙古栎、多种槭树、椴树、水曲柳、风桦、春榆等。全区针阔叶混交林在组成和结构上都十分复杂多样。
草原植被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全区草原总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8﹪,其中可利用面积为6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草原面积的80.7﹪。从草原类型划分,以典型草原为主体的草原分布于中、东部,其面积为39.33万平方公里。半荒漠草原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以东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以西地区,其面积10万平方公里;荒漠草原分布于阿拉善盟的17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草甸草原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高平原的河流两岸、河谷、湖盆低地,面积为11.33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有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这些草原植被既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又是植被构造、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华北、东北,濒临国际边境线的高原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少雨,生态十分脆弱。因而,植被的现状与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是内蒙古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自然环境最敏感的要素,与地形、土壤、气候有密切关系。全区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 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均为种子植物),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 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其中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的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的阴山山脉及西部的贺兰山不但兼有森林和草原植物,而且还有草甸、沼泽植物。广大的高平原和平原地区则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只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植被等,其中以草原植被为主要植被类型。针叶林植被是以松柏类针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优势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松及落叶松等属的种类,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植被是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树木一般叶面宽阔,有真正的果实,树冠一般较宽广,代表性的树种有栎、樟、杨、柳等。按冬季是否落叶,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常绿阔叶林两种。内蒙古地区的阔叶林植被属落叶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椴树科、榆科、槭树科等冬季落叶树种组成。阔叶林植被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和燕山北部山地,其中以蒙古栎为主要建群种。混和植被是以针叶树和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通常分布在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内蒙古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以红松为主要建群种,并混有其他针叶树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沙冷杉等。混交林的夏绿阔叶代表树种有蒙古栎、多种槭树、椴树、水曲柳、风桦、春榆等。全区针阔叶混交林在组成和结构上都十分复杂多样。
草原植被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全区草原总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8﹪,其中可利用面积为6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草原面积的80.7﹪。从草原类型划分,以典型草原为主体的草原分布于中、东部,其面积为39.33万平方公里。半荒漠草原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以东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以西地区,其面积10万平方公里;荒漠草原分布于阿拉善盟的17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草甸草原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高平原的河流两岸、河谷、湖盆低地,面积为11.33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有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这些草原植被既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又是植被构造、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