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浑善达克、毛乌素、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总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一、巴丹吉林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东岸古日乃湖以东、宗乃山和雅布赖山以西、拐子湖以南、北大山以北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阿拉善右旗与额济纳旗,在自然地带上已处于阿拉善荒漠中心。总面积471万公顷,是仅次于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中国第三大沙漠,是内蒙古境内第一大沙漠。它与腾格里沙漠及乌兰布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虽以流沙为主,但在沙丘及沙山上仍有稀疏的植物生长,主要分布在迎风坡及背风坡下部。主要为籽蒿、花棒、麻黄等。
巴丹吉林沙漠内分布有许多内陆小湖,共113个,总水面3255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其中淡水湖12个,水面121公顷,水资源7.27万立方米。其余为咸水湖,水资源1.31亿立方米。由于蒸发强,湖泊累积盐分,旷化度较高,多为咸水。少数湖盆边缘有泉水出露,流向湖内,均系沙丘水补给,水质较好。沙漠边缘区有较广泛的梭梭林带分布,面积2万公顷,成为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主要的天然植被。著名的中药材-肉苁蓉,即产于此地。传说,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中,有一个叫古冬京·固日班·吉林的湖泊,是由3个小湖组成的鼎形湖,中间有一座高大沙丘,湖泊四周草木丛生,景色优美。历史上找到这个湖泊的人极少。清光绪年间有一个苁蓉马家的商人,在前往拐子湖途中曾碰到过此湖。为弄清此湖的确切位置,中国地质工作者曾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勘探,在飞机上曾经发现此湖,并投下标旗,以便实地查找。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地面寻找,除找到其中的几个旗杆外,别无收获。至今仍然是个谜。
二、腾格里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东南部,贺兰山西麓冲积平原与雅布赖山之间。其东部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属甘肃省,南部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367万公顷,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内蒙古第二大沙漠。腾格里系蒙古语,意“天”,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降,海拔1200~1400米,沙丘、湖盆、山地、残丘及局部小平原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草滩占7%,山地、残丘及坦地占22%。沙丘大部分为流动沙丘,小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为垄岗地,除丘顶为流沙外,丘间均系粉沙土质地面,大部分为植物所覆盖。主要为麻黄、油蒿、黄蒿群,当地人称马岗。中部、北部及南部的一些凹地里,植物生长也比较好,主要为蒿属,当地人称沙蒿。然而,在大部流沙地区,在沙丘背风坡及丘间低地生长沙鞭、毛条等耐干旱性植物。南部以单个新月形沙丘为主,高5~10米。腹地以新月形链状沙丘为主,高10~50米。东北部以格状沙丘为主,高100~200米。沙漠中共有大小湖盆300多个。大部分为未积水或积水面积很小的湖。这里牧草丰茂,种类较多,是沙漠中的绿洲,也是良好的草牧场。以湖盆草场为基础,建设防风固沙林带,是治理沙漠、发展建设养畜的重要措施。阿拉善左旗从1981年开始在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地区进行飞播牧草试验,获得成功。至21世纪初,已崛起一条长40公里,宽15公里的绿色屏障。
三、库布齐沙漠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平原以南,呈东西条状。库布齐系蒙古语,意“弓弦”,因其横卧于黄河湾,黄河为弓背,库布齐沙漠则为弓弦。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县对岸,横越鄂尔多斯市杭锦、达拉特、准格尔旗,长400公里,宽15~50公里,总面积168万公顷。以新月型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80%,其中边缘零星沙丘前移速度较快,西部在阿门其日格、四十里梁一带,己和毛乌素沙漠连接一起,形成“握手沙漠”。沙地内植被稀疏,散生着沙生植物,杭锦旗境内生长1.73万公顷白柠条。
四、乌兰布和沙漠
东濒黄河,西临吉兰泰盐湖,南抵贺兰山北麓,北接阴山系狼山。乌兰布和系蒙古语,意“红色的公牛”,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总面积1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和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秦汉时期,这里曾是一个林丰草茂的富庶草原。汉武帝时,设置五原郡和朔方郡,屯兵守卫,移民垦荒,以求粮食就地自给。东汉以后,连年战争,人口大量内迁,过度的樵采、垦荒,特别是元、明以后几次乱砍滥伐,致使大面积的自然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之后,风沙掩盖大面积沃土,并不断向东侵噬村落、良田。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主教授在实地考察中证实乌兰布和沙漠北部三座古城的废墟,就是汉代的窳戍城(布隆淖附近土城)。
五、浑善达克沙地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大兴安岭西麓。东西走向,西起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苏木,经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等旗市南段,横贯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区之北境,进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注“也可迭烈孙”,(明)“注也可的里速”大沙窝,《大清帝国分省精图》(蒙古全图)注“伊哈雅鲁逊沙地”全长390公里,锡林郭勒盟境内长350公里、宽120公里,占全盟土地面积的20%,海拔1100~1500米。该沙漠除有部分明沙外,大部分属半固定和固定沙漠,沙坨间湖泊星罗棋布,平川、沼泽纵横其间。是天鹅、野鸭、百灵等80多种飞禽的栖身之地,历史上为元世祖忽必烈汗避暑地。
六、毛乌素沙地
又称“乌审沙漠”,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以沙漠南端一小村名得名。沙漠东起陕西省神木县,南越长城,西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北至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南。面积400万公顷,在鄂尔多斯市境内250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9%。以新月沙丘及沙链丘为主,并有少量的格状沙丘和梁窝状沙丘,由东北向西南排列。沙丘高一般5~10米,最高10~20米。流动沙丘占总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南部长城沿线,在鄂尔多斯市则以乌审召、珠和两个苏木为中心。沙漠年均降雨量从东南400~440毫米,向西北递减为250毫米。境内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大小湖泊170多个,水域面积2.4公顷,淡水湖可养鱼类,苦水湖多产碱、盐、石膏等。地下水一般深度在0.5~1米。天然植物有20种,总覆盖率40~50%,构成当地特有的植被组群。丘间低地有沙漠绿洲一柳湾林。沙丘上分布有沙地柏,面积0.47万公顷。
七、科尔沁沙地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埠内,蜿蜒伸展如同一条巨大的沙龙,素称“八百里瀚海”。据史书记载,一千多年前的科尔沁沙地也曾绿草繁茂,林木葱茏,有“平地松林”之称。可叹天灾人祸,这里成为一片沙的世界。但八百里瀚海并非生命的禁区,沙丘与沙丘之间,不时有一片片绿色的湖泊,沙柳、沙蒿等沙生植物与风沙顽强的抗争着,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骑着骆驼在沙海中漫游,别有一番情趣。
八、呼伦贝尔沙地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主要分布在沙漠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而且是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浑善达克、毛乌素、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总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一、巴丹吉林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东岸古日乃湖以东、宗乃山和雅布赖山以西、拐子湖以南、北大山以北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阿拉善右旗与额济纳旗,在自然地带上已处于阿拉善荒漠中心。总面积471万公顷,是仅次于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中国第三大沙漠,是内蒙古境内第一大沙漠。它与腾格里沙漠及乌兰布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虽以流沙为主,但在沙丘及沙山上仍有稀疏的植物生长,主要分布在迎风坡及背风坡下部。主要为籽蒿、花棒、麻黄等。
巴丹吉林沙漠内分布有许多内陆小湖,共113个,总水面3255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其中淡水湖12个,水面121公顷,水资源7.27万立方米。其余为咸水湖,水资源1.31亿立方米。由于蒸发强,湖泊累积盐分,旷化度较高,多为咸水。少数湖盆边缘有泉水出露,流向湖内,均系沙丘水补给,水质较好。沙漠边缘区有较广泛的梭梭林带分布,面积2万公顷,成为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主要的天然植被。著名的中药材-肉苁蓉,即产于此地。传说,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中,有一个叫古冬京·固日班·吉林的湖泊,是由3个小湖组成的鼎形湖,中间有一座高大沙丘,湖泊四周草木丛生,景色优美。历史上找到这个湖泊的人极少。清光绪年间有一个苁蓉马家的商人,在前往拐子湖途中曾碰到过此湖。为弄清此湖的确切位置,中国地质工作者曾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勘探,在飞机上曾经发现此湖,并投下标旗,以便实地查找。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地面寻找,除找到其中的几个旗杆外,别无收获。至今仍然是个谜。
二、腾格里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东南部,贺兰山西麓冲积平原与雅布赖山之间。其东部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属甘肃省,南部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367万公顷,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内蒙古第二大沙漠。腾格里系蒙古语,意“天”,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降,海拔1200~1400米,沙丘、湖盆、山地、残丘及局部小平原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草滩占7%,山地、残丘及坦地占22%。沙丘大部分为流动沙丘,小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为垄岗地,除丘顶为流沙外,丘间均系粉沙土质地面,大部分为植物所覆盖。主要为麻黄、油蒿、黄蒿群,当地人称马岗。中部、北部及南部的一些凹地里,植物生长也比较好,主要为蒿属,当地人称沙蒿。然而,在大部流沙地区,在沙丘背风坡及丘间低地生长沙鞭、毛条等耐干旱性植物。南部以单个新月形沙丘为主,高5~10米。腹地以新月形链状沙丘为主,高10~50米。东北部以格状沙丘为主,高100~200米。沙漠中共有大小湖盆300多个。大部分为未积水或积水面积很小的湖。这里牧草丰茂,种类较多,是沙漠中的绿洲,也是良好的草牧场。以湖盆草场为基础,建设防风固沙林带,是治理沙漠、发展建设养畜的重要措施。阿拉善左旗从1981年开始在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地区进行飞播牧草试验,获得成功。至21世纪初,已崛起一条长40公里,宽15公里的绿色屏障。
三、库布齐沙漠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平原以南,呈东西条状。库布齐系蒙古语,意“弓弦”,因其横卧于黄河湾,黄河为弓背,库布齐沙漠则为弓弦。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县对岸,横越鄂尔多斯市杭锦、达拉特、准格尔旗,长400公里,宽15~50公里,总面积168万公顷。以新月型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80%,其中边缘零星沙丘前移速度较快,西部在阿门其日格、四十里梁一带,己和毛乌素沙漠连接一起,形成“握手沙漠”。沙地内植被稀疏,散生着沙生植物,杭锦旗境内生长1.73万公顷白柠条。
四、乌兰布和沙漠
东濒黄河,西临吉兰泰盐湖,南抵贺兰山北麓,北接阴山系狼山。乌兰布和系蒙古语,意“红色的公牛”,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总面积1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和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秦汉时期,这里曾是一个林丰草茂的富庶草原。汉武帝时,设置五原郡和朔方郡,屯兵守卫,移民垦荒,以求粮食就地自给。东汉以后,连年战争,人口大量内迁,过度的樵采、垦荒,特别是元、明以后几次乱砍滥伐,致使大面积的自然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之后,风沙掩盖大面积沃土,并不断向东侵噬村落、良田。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主教授在实地考察中证实乌兰布和沙漠北部三座古城的废墟,就是汉代的窳戍城(布隆淖附近土城)。
五、浑善达克沙地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大兴安岭西麓。东西走向,西起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苏木,经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等旗市南段,横贯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区之北境,进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注“也可迭烈孙”,(明)“注也可的里速”大沙窝,《大清帝国分省精图》(蒙古全图)注“伊哈雅鲁逊沙地”全长390公里,锡林郭勒盟境内长350公里、宽120公里,占全盟土地面积的20%,海拔1100~1500米。该沙漠除有部分明沙外,大部分属半固定和固定沙漠,沙坨间湖泊星罗棋布,平川、沼泽纵横其间。是天鹅、野鸭、百灵等80多种飞禽的栖身之地,历史上为元世祖忽必烈汗避暑地。
六、毛乌素沙地
又称“乌审沙漠”,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以沙漠南端一小村名得名。沙漠东起陕西省神木县,南越长城,西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北至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南。面积400万公顷,在鄂尔多斯市境内250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9%。以新月沙丘及沙链丘为主,并有少量的格状沙丘和梁窝状沙丘,由东北向西南排列。沙丘高一般5~10米,最高10~20米。流动沙丘占总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南部长城沿线,在鄂尔多斯市则以乌审召、珠和两个苏木为中心。沙漠年均降雨量从东南400~440毫米,向西北递减为250毫米。境内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大小湖泊170多个,水域面积2.4公顷,淡水湖可养鱼类,苦水湖多产碱、盐、石膏等。地下水一般深度在0.5~1米。天然植物有20种,总覆盖率40~50%,构成当地特有的植被组群。丘间低地有沙漠绿洲一柳湾林。沙丘上分布有沙地柏,面积0.47万公顷。
七、科尔沁沙地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埠内,蜿蜒伸展如同一条巨大的沙龙,素称“八百里瀚海”。据史书记载,一千多年前的科尔沁沙地也曾绿草繁茂,林木葱茏,有“平地松林”之称。可叹天灾人祸,这里成为一片沙的世界。但八百里瀚海并非生命的禁区,沙丘与沙丘之间,不时有一片片绿色的湖泊,沙柳、沙蒿等沙生植物与风沙顽强的抗争着,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骑着骆驼在沙海中漫游,别有一番情趣。
八、呼伦贝尔沙地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主要分布在沙漠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而且是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