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资源调查
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历来就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国内外一些学者曾多次进行考察和调查,采集了许多牧草标本,发表了许多专著和学术报告,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但这些考察和调查一般都是单项的和局部的,资料也不很完整。
194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后,对内蒙古草原的调查研究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精度也越来越高。
1952年6~8月,国家农业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部组织牧区调查团,对锡林郭勒盟草原进行考察。调查团设草场组,由王栋教授率领,许令妊、梁祖铎等人参加,写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场概况及其主要牧草的介绍》,1956年由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出版。
195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牧厅派出土地勘测队对呼伦贝尔盟谢尔塔拉种牛场、巴克西敖包牧场、大雁马场进行勘测,采集土壤和植物标本,测定草场产草量,并以场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
1955年7月,国家农业部主持,由草地学家、北京农业大学贾慎修教授率领的调查队,对伊克昭盟草原进行了调查,撰写了《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调查报告》。
1956年6月,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带领北京大学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专业师生,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牧厅工程师朝克巴图陪同下到呼伦贝尔盟进行草原生态学考察。
1956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提出“草原勘察规划对草原的利用和定居工作关系很大,争取在1959年完成全区草原的初步勘察和规划”。同年11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成立草原勘测总队。这是内蒙古第一支草原勘测的专业队伍。
从1957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总队组织若干分队,内分测量、土壤、植物、规划4个专业分赴各盟,全面开展草原资源的勘测调查和利用规划。在勘测调查中首次使用航空测量图片,广泛应用了各种测绘仪器设备。经过3年多的野外作业和内业整理,完成19个牧业旗、5 600万公顷草原的勘测调查工作,初步查清了全区的草原面积、草地类型、草地资源的潜力及退化草原情况,绘制了1/10万和1/20万的植被图和土壤图,对调查中搜集的大量土壤样品和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化验分析和鉴定整理,以旗为单位完成了19个牧业旗的草原资源调查报告,并对当时的109个牧业公社进行了草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这次调查查清:全区草原总面积8 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6 800万公顷。以经济区划分,农区、半农半牧区2 266.67万公顷,牧区6 600万公顷。牧区6 600万公顷草原中可利用草原4 600万公顷,其中草甸草原1 000万公顷,典型草原933.33万公顷,荒漠草原1 666.67万公顷,荒漠1 000万公顷。由于草原勘测规划成绩卓著,195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总队派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编印了《内蒙古主要野生植物简介》。这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草原资源勘测调查。
1958年9月,苏联植物地理学家拉甫连科通讯院士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陪同下,到呼伦贝尔草原进行植物生态考察。
1959年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的30位植物学工作者进行植物资源普查,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与样品。1960年完成内业整理,写出了一批调查报告,对进一步摸清内蒙古地区植物资源,进行植物区系研究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
1961~1964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分15个专业,对内蒙古地区及东西毗邻地区的草原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考察。1971~1974年,又进行补充考察。考察后提出《综合考察专辑》8册。其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及其东西毗邻地区天然草场》一书于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经过这次考察查清,全区草原总面积8 033.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 273.33万公顷,全区草原分为10类、50组、199型。这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草原资源勘测调查。
1964年,自治区组织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数十名专家教授对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的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和草牧场进行综合考察,提出多专题的调查报告,为在该盟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中心和草原生态定位站提供科学依据。
1975~1976年9月,内蒙古农牧学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工作站等单位组成草原调查队,分别对镶黄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退化草原进行专题调查。
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室,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建立了田间保种2 537份的资源圃,为国家长期库提供1 500份牧草种子。
1980年5月,国家北方草地资源考察研究办公室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举办北方各省区草地科学培训班,聘请草地学家、草地生态学家贾慎修、祝廷成等教授讲课,为内蒙古地区开展第三次全区草原综合调查培训技术人员。
1980年5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组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1980~1987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农业委员会下达的《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和建立饲料基地自然条件的研究》任务,该院组织各盟市、旗县草原部门开展第三次草原资源的勘测调查。这次调查同以往两次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家草地资源考察研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区统一进行,实行全国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并按统一标准组织验收;二是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内容多,内蒙古地区从自治区到各盟市旗县参加人数达1 600多人,前后进行了8年,范围遍及全区各草原区;三是一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措施,如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四是把草地资源调查同以后的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结合起来,同资源的利用研究结合起来;五是精度较高,成果较多,编写出《内蒙古草地资源》等7项综合性成果和一批分区、分片的单项成果。
经过3次草原资源勘测调查,特别是第三次草原资源勘测调查结果确认,全区草原总面积为7 880.53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6%,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 359.09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80.7%;平均每公顷可利用草原年产干草643.2公斤,每百公顷草原适宜载畜量为70.2羊单位。查清全区草原分为5个草场带、8大类、21亚类、134组、476型。查清全区草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 238种,分属于81科、614属;其中主要饲用植物236种,分属36科、111属;其中优等牧草19种,良等牧草52种,中等牧草66种,低等牧草19种,劣等牧草27种。查清全区草原珍稀濒危植物88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植物66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查清有毒植物61种,有害植物14种。查清全区草原按其用途质量和生产力可以分为5等、8级,其中1等813.79万公顷,2等1 965.8万公顷,3等2 104.63万公顷,4等1 326.91万公顷,5等147.96万公顷。查清内蒙古草原共有退化草场2 503.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9.37%,其中轻度退化1 183.62万公顷,中度退化884.26万公顷,重度退化435.77万公顷。
全区草原资源等级组合结构统计表
表4-1 单位:万公顷
等别 |
级别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级合计 | ||
1 |
面积 % |
|
|
17.55 0.20 |
186.80 0.30 |
325.36 5.10 |
374.03 5.80 |
78.171.20 |
|
981.91 15.04 |
2 |
面积 % |
|
0.25 0.10 |
13.23 0.20 |
189.93 3.00 |
180.02 2.80 |
887.99 13.90 |
474.87 7.50 |
219.51 3.40 |
1 965.80 30.11 |
3 |
面积 % |
|
38.22 0.60 |
178.25 2.80 |
271.64 4.20 |
453.32 7.10 |
570.36 9.00 |
396.95 6.20 |
195.89 3.10 |
2 104.63 32.24 |
4 |
面积 % |
0.61 0.10 |
55.66 0.80 |
127.62 2.00 |
68.05 1.00 |
164.49 2.60 |
318.24 5.00 |
69.33 1.10 |
522.90 8.20 |
1 326.90 20.33 |
5 |
面积 % |
|
|
0.17 0.10 |
0.75 0.30 |
21.84 0.30 |
51.63 0.80 |
14.45 0.20 |
59.13 0.90 |
147.97 2.25 |
等合计 |
面积 % |
0.61 0.01 |
94.13 1.44 |
336.82 5.16 |
717.17 10.99 |
1 145.03 17.54 |
2 202.25 33.74 |
1 033.77 15.84 |
997.43 15.28 |
6 527.21 100.00 |
全区草原等级组合型组统计表
表4-2 单位:%
地区 |
优质 高产 |
优质 中产 |
优质 低产 |
中质 高产 |
中质 中产 |
中质 低产 |
低质 高产 |
低质 中产 |
低质 低产 |
合计 |
0.5 |
11.2 |
32.0 |
3.4 |
11.4 |
18.2 |
2.9 |
4.2 |
16.2 |
呼伦贝尔盟 |
0.3 |
19.7 |
25.6 |
15.0 |
16.9 |
1.9 |
13.3 |
5.1 |
2.2 |
兴安盟 |
4.9 |
19.9 |
8.8 |
1.9 |
33.0 |
2.4 |
4.4 |
24.7 |
0 |
哲里木盟 |
2.8 |
38.7 |
3.2 |
8.4 |
26.3 |
3.6 |
2.0 |
12.3 |
2.7 |
赤峰市 |
0 |
9.4 |
31.4 |
1.2 |
30.6 |
8.9 |
1.0 |
9.1 |
8.4 |
锡林郭勒盟 |
0.3 |
14.7 |
58.2 |
0.8 |
8.4 |
10.6 |
1.5 |
2.3 |
3.2 |
乌兰察布盟 |
0 |
0.1 |
69.6 |
0 |
3.2 |
23.4 |
0 |
0.2 |
3.5 |
巴彦淖尔盟 |
0 |
0 |
30.0 |
0.6 |
3.8 |
41.0 |
0.4 |
0.6 |
23.5 |
伊克昭盟 |
0 |
0.9 |
11.3 |
0.9 |
2.2 |
56.2 |
0.7 |
2.4 |
25.4 |
4-2续表
地区 |
优质 高产 |
优质 中产 |
优质 低产 |
中质 高产 |
中质 中产 |
中质 低产 |
低质 高产 |
低质 中产 |
低质 低产 |
阿拉善盟 |
0 |
0 |
1.3 |
0 |
0 |
34.2 |
0 |
2.0 |
62.5 |
呼和浩特市 |
0 |
9.3 |
9.3 |
0 |
25.4 |
21.0 |
0 |
0 |
35.0 |
包头市 |
0 |
29.5 |
25.3 |
8.4 |
8.0 |
12.9 |
0 |
8.0 |
7.9 |
乌海市 |
0 |
0 |
0 |
0 |
0.8 |
66.2 |
0 |
0.1 |
32.9 |
全区天然草原退化状况表
表4-3 单位:万公顷
地区 |
可利用草地面积 |
退化草地面积 |
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 |
轻度退化 |
中度退化 |
重度退化 |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
呼和浩特市 |
14.93 |
9.12 |
61.1 |
2.74 |
30.0 |
1.99 |
32.7 |
3.93 |
37.2 |
乌海市 |
12.51 |
8.00 |
63.9 |
4.80 |
60.0 |
3.20 |
40.0 |
- |
- |
呼伦贝尔盟 |
998.05 |
209.71 |
21.0 |
118.65 |
56.6 |
7.85 |
34.3 |
19.20 |
9.2 |
兴安盟 |
261.22 |
75.87 |
29.1 |
30.56 |
40.3 |
19.47 |
25.7 |
25.8 |
34.0 |
哲里木盟 |
371.36 |
241.43 |
65.0 |
80.75 |
33.4 |
67.31 |
27.8 |
93.35 |
38.6 |
赤峰市 |
461.13 |
293.19 |
63.1 |
98.03 |
33.4 |
110.39 |
37.6 |
84.77 |
28.9 |
锡林郭勒盟 |
1 766.09 |
728.58 |
41.2 |
347.25 |
47.6 |
299.43 |
41.1 |
81.91 |
11.2 |
乌兰察布盟 |
508.44 |
261.51 |
51.4 |
151.57 |
57.9 |
62.59 |
23.9 |
47.34 |
18.1 |
伊克昭盟 |
478.92 |
308.18 |
64.3 |
114.83 |
37.2 |
81 |
42.4 |
62.54 |
20.2 |
巴彦淖尔盟 |
462.44 |
186.71 |
40.3 |
138.05 |
73.9 |
42.03 |
22.5 |
6.63 |
3.5 |
阿拉善盟 |
978.57 |
156.12 |
16.0 |
82.78 |
53.0 |
70.33 |
45.0 |
3.00 |
1.9 |
包头市 |
42.44 |
25.25 |
59.5 |
13.62 |
53.9 |
3.87 |
15.3 |
7.73 |
30.7 |
全区 |
6 359.01 |
2 503.67 |
39.3 |
1 183.62 |
47.2 |
884.27 |
35.3 |
436.20 |
17.4 |
1988~199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部门对第三次全区草原资源调查资料进行系统的内业整理,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和专著,分别于1988年以后陆续出版或印发。主要有:
198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锡林郭勒草地资源》;
1989年,天则出版社出版《科尔沁草地资源》;
199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内蒙古草地资源》、《内蒙古饲用植物名录》、《伊克昭盟草地》,农业出版社出版《赤峰草地》;
1992年,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呼伦贝尔草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草地资源数据》;
1993年,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
1994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
二、草原动态监测
1959~196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管理局先后在新巴尔虎左旗莫达阿木吉、苏尼特右旗查干敖包、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伊克乌苏、鄂托克旗乌兰柴登、阿拉善旗锡林高勒建立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这是全区建立最早专事研究草原动态变化和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科学试验研究机构。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的科技人员同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草原专业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并于1962年在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出版的《科学研究报告集》发表《内蒙古荒漠地区四个放牧场类型饲料贮藏量及其动态的研究》、《内蒙古草地带主要植物的饲用评价》、《呼伦贝尔盟草原草场类型及其生产力的初步研究》等论文。1966年后,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陆续被撤销。
1979年3月,中国科学院在锡林浩特召开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工作会议,制定《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计划,并确定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设立草原生态定位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以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人员,长期在此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产力提高途径》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此项研究已被列为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1979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到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考察,并作生态学学术报告。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到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考察。
1979~1987年,内蒙古大学杨持等人系统研究羊草草原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型,创造性地提出测定格局类型与规律的二维函数插值法以及格局纹理的定量测定法,使植物种群格局的研究方法得到改善,研究内容得以拓宽,开拓了种群格局研究应用的新途径,填补我国植物种群格局研究的空白。该成果已被国内外生物学文献所引用,并已纳入我国植物种群生态学教材之中。
1981年,呼伦贝尔盟草原研究所在新巴尔虎左旗莫达阿木吉草原改良试验站观测旧址开展“草地产量动态研究”。同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科学院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工作站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彦塔拉牧场6.67万公顷可利用荒漠草场进行“提高荒漠草原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的综合研究”,并在原伊克乌苏草原改良试验站的观测旧址开展“草地产量和营养动态研究”。
1982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根据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七五”计划期间攻关项目“内蒙古主要草地产量和营养动态研究”,在不同的草地类型建立86处观测样地,开展对草地资源的定位监测研究,并制定《定位测定的技术规程》,规定各定位点每月进行一次产草量测定。从1984年起,全区先后有40多个旗县每年都进行一次冷季①载畜量的预报,为安排当年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资料。此项研究1990年通过验收。
经过多年多点定位观测研究,大体摸清了各类草地生产力年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全区各类型草原载畜量年度变化表
表4-4 单位:公顷/羊单位
草原类型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草甸草原 |
0.85 |
0.70 |
0.78 |
0.82 |
0.74 |
0.86 |
0.69 |
典型草原 |
1.42 |
2.22 |
1.42 |
1.65 |
1.76 |
1.82 |
1.22 |
荒漠草原 |
5.54 |
5.98 |
3.99 |
3.18 |
6.76 |
1.19 |
1.76 |
草原化荒漠 |
3.72 |
5.31 |
4.01 |
3.28 |
8.99 |
4.81 |
1.01 |
荒漠 |
6.37 |
5.31 |
4.59 |
6.37 |
10.17 |
5.79 |
6.13 |
全区各类型草原载畜量季节变化表
表4-5
草原类型 |
载畜量(公顷/羊单位) |
冷季载畜量为暖季的% |
载畜总最占全区 % | |
暖季 |
冷季
| |||
温性草甸草原类 |
0.27 |
0.56 |
47.8 |
20.6 |
温性典型草原类 |
0.56 |
1.10 |
50.8 |
33.1 |
4-5续表
草原类型 |
载畜量(公顷/羊单位) |
冷季载畜量为 暖季的% |
载畜总量占全区 % | |
暖季 |
冷季 | |||
温性荒漠草原类 |
1.02 |
2.15 |
47.5 |
5.6 |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
1.22 |
2.03 |
61.8 |
3.3 |
温性荒漠类 |
2.73 |
3.64 |
75.1 |
3.3 |
山地草甸类 |
0.16 |
0.36 |
46.6 |
5.7 |
低平地草甸类 |
0.24 |
0.43 |
56.1 |
25.8 |
沼泽类 |
0.29 |
0.44 |
65.6 |
2.6 |
各类平均 |
0.52 |
0.91 |
55.9 |
100 |
1983~1985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实施。内容包括草场、植被、土壤、地貌、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等专业考察研究及制图工作。工作方法是以卫星照片目视解释为主,辅以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地学分析,对内蒙古草原资源及其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编出了全区1/100万和各盟市1/50万的草场资源系列地图,提出草场资源的新的数据。1984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呼和浩特举行“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成果汇报会,对课题实施一周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84年9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全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会议。内蒙古、新疆、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参加会议。会议研究了草原、荒漠和南方草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大纲。198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内蒙古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科研项目。
1985年7月,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自然保护区建立。这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农牧渔业部建议,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草原自然保护区设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境内,总面积10 786平方公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赫为草原自然保护区题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赛音巴雅尔为草原自然保护区剪彩。1986年8月,在法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锡林郭勒盟草原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1986年7月,全国草原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荷兰、日本,以及中国环境保护局和有关地区环保、农牧、气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会议收到有关草原、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47篇。
1987年8月,内蒙古大学、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定位研究站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国际草原植被会议。有50多位国内外学者参加会议。内蒙古大学李博、雍世鹏在会上作《遥感技术在中国草地资源应用研究中的发展现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和应用》的学术报告。同年8月,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场资源遥感考察队编著的《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应用研究》1、2、3集,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7~1988年,《气象卫星预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研究》在锡林郭勒盟进行,运用卫星照片的绿度值结合当地面观测测算天然草地产草量。此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气象卫星对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控。
1989年8月,全国草地生态问题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召开。来自全国草原畜牧业、农业、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草地资源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一致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草地资源应予重视,加大投资,积极建设。会议代表考察呼伦贝尔草原,三河马、三河牛生产基地,谢尔塔拉种牛场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家庭牧场。
1993年8月,国际草地资源学术讨论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哈萨克斯坦、南斯拉夫、南非、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名草地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52篇。会议主要对草地资源利用、保护和动态监测,牧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牧草育种,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应用三个议题进行充分的学术讨论。会后部分专家、学者分赴呼伦贝尔盟、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①冷季是牧草停止生长季节,也叫枯草期,一般是指10月至翌年4月。由于内蒙古各地气候不同,冷季起止和长短不一,如呼伦贝尔盟冷季从10月6日至22日开始,翌年5月14日至6月7日结束,长达205~230天。阿拉善地区只有165~185天。
一、草原资源调查
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历来就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国内外一些学者曾多次进行考察和调查,采集了许多牧草标本,发表了许多专著和学术报告,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但这些考察和调查一般都是单项的和局部的,资料也不很完整。
194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后,对内蒙古草原的调查研究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精度也越来越高。
1952年6~8月,国家农业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部组织牧区调查团,对锡林郭勒盟草原进行考察。调查团设草场组,由王栋教授率领,许令妊、梁祖铎等人参加,写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场概况及其主要牧草的介绍》,1956年由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出版。
195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牧厅派出土地勘测队对呼伦贝尔盟谢尔塔拉种牛场、巴克西敖包牧场、大雁马场进行勘测,采集土壤和植物标本,测定草场产草量,并以场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
1955年7月,国家农业部主持,由草地学家、北京农业大学贾慎修教授率领的调查队,对伊克昭盟草原进行了调查,撰写了《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调查报告》。
1956年6月,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带领北京大学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专业师生,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牧厅工程师朝克巴图陪同下到呼伦贝尔盟进行草原生态学考察。
1956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提出“草原勘察规划对草原的利用和定居工作关系很大,争取在1959年完成全区草原的初步勘察和规划”。同年11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成立草原勘测总队。这是内蒙古第一支草原勘测的专业队伍。
从1957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总队组织若干分队,内分测量、土壤、植物、规划4个专业分赴各盟,全面开展草原资源的勘测调查和利用规划。在勘测调查中首次使用航空测量图片,广泛应用了各种测绘仪器设备。经过3年多的野外作业和内业整理,完成19个牧业旗、5 600万公顷草原的勘测调查工作,初步查清了全区的草原面积、草地类型、草地资源的潜力及退化草原情况,绘制了1/10万和1/20万的植被图和土壤图,对调查中搜集的大量土壤样品和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化验分析和鉴定整理,以旗为单位完成了19个牧业旗的草原资源调查报告,并对当时的109个牧业公社进行了草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这次调查查清:全区草原总面积8 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6 800万公顷。以经济区划分,农区、半农半牧区2 266.67万公顷,牧区6 600万公顷。牧区6 600万公顷草原中可利用草原4 600万公顷,其中草甸草原1 000万公顷,典型草原933.33万公顷,荒漠草原1 666.67万公顷,荒漠1 000万公顷。由于草原勘测规划成绩卓著,195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总队派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编印了《内蒙古主要野生植物简介》。这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草原资源勘测调查。
1958年9月,苏联植物地理学家拉甫连科通讯院士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陪同下,到呼伦贝尔草原进行植物生态考察。
1959年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的30位植物学工作者进行植物资源普查,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与样品。1960年完成内业整理,写出了一批调查报告,对进一步摸清内蒙古地区植物资源,进行植物区系研究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
1961~1964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分15个专业,对内蒙古地区及东西毗邻地区的草原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考察。1971~1974年,又进行补充考察。考察后提出《综合考察专辑》8册。其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及其东西毗邻地区天然草场》一书于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经过这次考察查清,全区草原总面积8 033.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 273.33万公顷,全区草原分为10类、50组、199型。这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草原资源勘测调查。
1964年,自治区组织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数十名专家教授对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的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和草牧场进行综合考察,提出多专题的调查报告,为在该盟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中心和草原生态定位站提供科学依据。
1975~1976年9月,内蒙古农牧学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工作站等单位组成草原调查队,分别对镶黄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退化草原进行专题调查。
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室,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建立了田间保种2 537份的资源圃,为国家长期库提供1 500份牧草种子。
1980年5月,国家北方草地资源考察研究办公室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举办北方各省区草地科学培训班,聘请草地学家、草地生态学家贾慎修、祝廷成等教授讲课,为内蒙古地区开展第三次全区草原综合调查培训技术人员。
1980年5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组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1980~1987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农业委员会下达的《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和建立饲料基地自然条件的研究》任务,该院组织各盟市、旗县草原部门开展第三次草原资源的勘测调查。这次调查同以往两次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家草地资源考察研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区统一进行,实行全国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并按统一标准组织验收;二是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内容多,内蒙古地区从自治区到各盟市旗县参加人数达1 600多人,前后进行了8年,范围遍及全区各草原区;三是一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措施,如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四是把草地资源调查同以后的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结合起来,同资源的利用研究结合起来;五是精度较高,成果较多,编写出《内蒙古草地资源》等7项综合性成果和一批分区、分片的单项成果。
经过3次草原资源勘测调查,特别是第三次草原资源勘测调查结果确认,全区草原总面积为7 880.53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6%,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 359.09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80.7%;平均每公顷可利用草原年产干草643.2公斤,每百公顷草原适宜载畜量为70.2羊单位。查清全区草原分为5个草场带、8大类、21亚类、134组、476型。查清全区草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 238种,分属于81科、614属;其中主要饲用植物236种,分属36科、111属;其中优等牧草19种,良等牧草52种,中等牧草66种,低等牧草19种,劣等牧草27种。查清全区草原珍稀濒危植物88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植物66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查清有毒植物61种,有害植物14种。查清全区草原按其用途质量和生产力可以分为5等、8级,其中1等813.79万公顷,2等1 965.8万公顷,3等2 104.63万公顷,4等1 326.91万公顷,5等147.96万公顷。查清内蒙古草原共有退化草场2 503.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9.37%,其中轻度退化1 183.62万公顷,中度退化884.26万公顷,重度退化435.77万公顷。
全区草原资源等级组合结构统计表
表4-1 单位:万公顷
等别 |
级别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级合计 | ||
1 |
面积 % |
|
|
17.55 0.20 |
186.80 0.30 |
325.36 5.10 |
374.03 5.80 |
78.171.20 |
|
981.91 15.04 |
2 |
面积 % |
|
0.25 0.10 |
13.23 0.20 |
189.93 3.00 |
180.02 2.80 |
887.99 13.90 |
474.87 7.50 |
219.51 3.40 |
1 965.80 30.11 |
3 |
面积 % |
|
38.22 0.60 |
178.25 2.80 |
271.64 4.20 |
453.32 7.10 |
570.36 9.00 |
396.95 6.20 |
195.89 3.10 |
2 104.63 32.24 |
4 |
面积 % |
0.61 0.10 |
55.66 0.80 |
127.62 2.00 |
68.05 1.00 |
164.49 2.60 |
318.24 5.00 |
69.33 1.10 |
522.90 8.20 |
1 326.90 20.33 |
5 |
面积 % |
|
|
0.17 0.10 |
0.75 0.30 |
21.84 0.30 |
51.63 0.80 |
14.45 0.20 |
59.13 0.90 |
147.97 2.25 |
等合计 |
面积 % |
0.61 0.01 |
94.13 1.44 |
336.82 5.16 |
717.17 10.99 |
1 145.03 17.54 |
2 202.25 33.74 |
1 033.77 15.84 |
997.43 15.28 |
6 527.21 100.00 |
全区草原等级组合型组统计表
表4-2 单位:%
地区 |
优质 高产 |
优质 中产 |
优质 低产 |
中质 高产 |
中质 中产 |
中质 低产 |
低质 高产 |
低质 中产 |
低质 低产 |
合计 |
0.5 |
11.2 |
32.0 |
3.4 |
11.4 |
18.2 |
2.9 |
4.2 |
16.2 |
呼伦贝尔盟 |
0.3 |
19.7 |
25.6 |
15.0 |
16.9 |
1.9 |
13.3 |
5.1 |
2.2 |
兴安盟 |
4.9 |
19.9 |
8.8 |
1.9 |
33.0 |
2.4 |
4.4 |
24.7 |
0 |
哲里木盟 |
2.8 |
38.7 |
3.2 |
8.4 |
26.3 |
3.6 |
2.0 |
12.3 |
2.7 |
赤峰市 |
0 |
9.4 |
31.4 |
1.2 |
30.6 |
8.9 |
1.0 |
9.1 |
8.4 |
锡林郭勒盟 |
0.3 |
14.7 |
58.2 |
0.8 |
8.4 |
10.6 |
1.5 |
2.3 |
3.2 |
乌兰察布盟 |
0 |
0.1 |
69.6 |
0 |
3.2 |
23.4 |
0 |
0.2 |
3.5 |
巴彦淖尔盟 |
0 |
0 |
30.0 |
0.6 |
3.8 |
41.0 |
0.4 |
0.6 |
23.5 |
伊克昭盟 |
0 |
0.9 |
11.3 |
0.9 |
2.2 |
56.2 |
0.7 |
2.4 |
25.4 |
4-2续表
地区 |
优质 高产 |
优质 中产 |
优质 低产 |
中质 高产 |
中质 中产 |
中质 低产 |
低质 高产 |
低质 中产 |
低质 低产 |
阿拉善盟 |
0 |
0 |
1.3 |
0 |
0 |
34.2 |
0 |
2.0 |
62.5 |
呼和浩特市 |
0 |
9.3 |
9.3 |
0 |
25.4 |
21.0 |
0 |
0 |
35.0 |
包头市 |
0 |
29.5 |
25.3 |
8.4 |
8.0 |
12.9 |
0 |
8.0 |
7.9 |
乌海市 |
0 |
0 |
0 |
0 |
0.8 |
66.2 |
0 |
0.1 |
32.9 |
全区天然草原退化状况表
表4-3 单位:万公顷
地区 |
可利用草地面积 |
退化草地面积 |
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 |
轻度退化 |
中度退化 |
重度退化 |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面积 |
占退化 草地% | ||||
呼和浩特市 |
14.93 |
9.12 |
61.1 |
2.74 |
30.0 |
1.99 |
32.7 |
3.93 |
37.2 |
乌海市 |
12.51 |
8.00 |
63.9 |
4.80 |
60.0 |
3.20 |
40.0 |
- |
- |
呼伦贝尔盟 |
998.05 |
209.71 |
21.0 |
118.65 |
56.6 |
7.85 |
34.3 |
19.20 |
9.2 |
兴安盟 |
261.22 |
75.87 |
29.1 |
30.56 |
40.3 |
19.47 |
25.7 |
25.8 |
34.0 |
哲里木盟 |
371.36 |
241.43 |
65.0 |
80.75 |
33.4 |
67.31 |
27.8 |
93.35 |
38.6 |
赤峰市 |
461.13 |
293.19 |
63.1 |
98.03 |
33.4 |
110.39 |
37.6 |
84.77 |
28.9 |
锡林郭勒盟 |
1 766.09 |
728.58 |
41.2 |
347.25 |
47.6 |
299.43 |
41.1 |
81.91 |
11.2 |
乌兰察布盟 |
508.44 |
261.51 |
51.4 |
151.57 |
57.9 |
62.59 |
23.9 |
47.34 |
18.1 |
伊克昭盟 |
478.92 |
308.18 |
64.3 |
114.83 |
37.2 |
81 |
42.4 |
62.54 |
20.2 |
巴彦淖尔盟 |
462.44 |
186.71 |
40.3 |
138.05 |
73.9 |
42.03 |
22.5 |
6.63 |
3.5 |
阿拉善盟 |
978.57 |
156.12 |
16.0 |
82.78 |
53.0 |
70.33 |
45.0 |
3.00 |
1.9 |
包头市 |
42.44 |
25.25 |
59.5 |
13.62 |
53.9 |
3.87 |
15.3 |
7.73 |
30.7 |
全区 |
6 359.01 |
2 503.67 |
39.3 |
1 183.62 |
47.2 |
884.27 |
35.3 |
436.20 |
17.4 |
1988~199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部门对第三次全区草原资源调查资料进行系统的内业整理,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和专著,分别于1988年以后陆续出版或印发。主要有:
198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锡林郭勒草地资源》;
1989年,天则出版社出版《科尔沁草地资源》;
199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内蒙古草地资源》、《内蒙古饲用植物名录》、《伊克昭盟草地》,农业出版社出版《赤峰草地》;
1992年,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呼伦贝尔草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草地资源数据》;
1993年,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
1994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
二、草原动态监测
1959~196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管理局先后在新巴尔虎左旗莫达阿木吉、苏尼特右旗查干敖包、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伊克乌苏、鄂托克旗乌兰柴登、阿拉善旗锡林高勒建立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这是全区建立最早专事研究草原动态变化和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科学试验研究机构。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的科技人员同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草原专业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并于1962年在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出版的《科学研究报告集》发表《内蒙古荒漠地区四个放牧场类型饲料贮藏量及其动态的研究》、《内蒙古草地带主要植物的饲用评价》、《呼伦贝尔盟草原草场类型及其生产力的初步研究》等论文。1966年后,5个草原改良试验站陆续被撤销。
1979年3月,中国科学院在锡林浩特召开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工作会议,制定《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计划,并确定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设立草原生态定位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以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人员,长期在此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产力提高途径》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此项研究已被列为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1979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到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考察,并作生态学学术报告。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到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考察。
1979~1987年,内蒙古大学杨持等人系统研究羊草草原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型,创造性地提出测定格局类型与规律的二维函数插值法以及格局纹理的定量测定法,使植物种群格局的研究方法得到改善,研究内容得以拓宽,开拓了种群格局研究应用的新途径,填补我国植物种群格局研究的空白。该成果已被国内外生物学文献所引用,并已纳入我国植物种群生态学教材之中。
1981年,呼伦贝尔盟草原研究所在新巴尔虎左旗莫达阿木吉草原改良试验站观测旧址开展“草地产量动态研究”。同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科学院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工作站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彦塔拉牧场6.67万公顷可利用荒漠草场进行“提高荒漠草原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的综合研究”,并在原伊克乌苏草原改良试验站的观测旧址开展“草地产量和营养动态研究”。
1982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勘测设计院根据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七五”计划期间攻关项目“内蒙古主要草地产量和营养动态研究”,在不同的草地类型建立86处观测样地,开展对草地资源的定位监测研究,并制定《定位测定的技术规程》,规定各定位点每月进行一次产草量测定。从1984年起,全区先后有40多个旗县每年都进行一次冷季①载畜量的预报,为安排当年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资料。此项研究1990年通过验收。
经过多年多点定位观测研究,大体摸清了各类草地生产力年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全区各类型草原载畜量年度变化表
表4-4 单位:公顷/羊单位
草原类型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草甸草原 |
0.85 |
0.70 |
0.78 |
0.82 |
0.74 |
0.86 |
0.69 |
典型草原 |
1.42 |
2.22 |
1.42 |
1.65 |
1.76 |
1.82 |
1.22 |
荒漠草原 |
5.54 |
5.98 |
3.99 |
3.18 |
6.76 |
1.19 |
1.76 |
草原化荒漠 |
3.72 |
5.31 |
4.01 |
3.28 |
8.99 |
4.81 |
1.01 |
荒漠 |
6.37 |
5.31 |
4.59 |
6.37 |
10.17 |
5.79 |
6.13 |
全区各类型草原载畜量季节变化表
表4-5
草原类型 |
载畜量(公顷/羊单位) |
冷季载畜量为暖季的% |
载畜总最占全区 % | |
暖季 |
冷季
| |||
温性草甸草原类 |
0.27 |
0.56 |
47.8 |
20.6 |
温性典型草原类 |
0.56 |
1.10 |
50.8 |
33.1 |
4-5续表
草原类型 |
载畜量(公顷/羊单位) |
冷季载畜量为 暖季的% |
载畜总量占全区 % | |
暖季 |
冷季 | |||
温性荒漠草原类 |
1.02 |
2.15 |
47.5 |
5.6 |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
1.22 |
2.03 |
61.8 |
3.3 |
温性荒漠类 |
2.73 |
3.64 |
75.1 |
3.3 |
山地草甸类 |
0.16 |
0.36 |
46.6 |
5.7 |
低平地草甸类 |
0.24 |
0.43 |
56.1 |
25.8 |
沼泽类 |
0.29 |
0.44 |
65.6 |
2.6 |
各类平均 |
0.52 |
0.91 |
55.9 |
100 |
1983~1985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实施。内容包括草场、植被、土壤、地貌、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等专业考察研究及制图工作。工作方法是以卫星照片目视解释为主,辅以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地学分析,对内蒙古草原资源及其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编出了全区1/100万和各盟市1/50万的草场资源系列地图,提出草场资源的新的数据。1984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呼和浩特举行“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成果汇报会,对课题实施一周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84年9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全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会议。内蒙古、新疆、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参加会议。会议研究了草原、荒漠和南方草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大纲。198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内蒙古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科研项目。
1985年7月,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自然保护区建立。这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农牧渔业部建议,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草原自然保护区设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境内,总面积10 786平方公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赫为草原自然保护区题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赛音巴雅尔为草原自然保护区剪彩。1986年8月,在法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锡林郭勒盟草原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1986年7月,全国草原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荷兰、日本,以及中国环境保护局和有关地区环保、农牧、气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会议收到有关草原、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47篇。
1987年8月,内蒙古大学、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定位研究站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国际草原植被会议。有50多位国内外学者参加会议。内蒙古大学李博、雍世鹏在会上作《遥感技术在中国草地资源应用研究中的发展现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和应用》的学术报告。同年8月,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场资源遥感考察队编著的《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应用研究》1、2、3集,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7~1988年,《气象卫星预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研究》在锡林郭勒盟进行,运用卫星照片的绿度值结合当地面观测测算天然草地产草量。此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气象卫星对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控。
1989年8月,全国草地生态问题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召开。来自全国草原畜牧业、农业、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草地资源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一致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草地资源应予重视,加大投资,积极建设。会议代表考察呼伦贝尔草原,三河马、三河牛生产基地,谢尔塔拉种牛场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家庭牧场。
1993年8月,国际草地资源学术讨论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哈萨克斯坦、南斯拉夫、南非、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名草地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52篇。会议主要对草地资源利用、保护和动态监测,牧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牧草育种,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应用三个议题进行充分的学术讨论。会后部分专家、学者分赴呼伦贝尔盟、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①冷季是牧草停止生长季节,也叫枯草期,一般是指10月至翌年4月。由于内蒙古各地气候不同,冷季起止和长短不一,如呼伦贝尔盟冷季从10月6日至22日开始,翌年5月14日至6月7日结束,长达205~230天。阿拉善地区只有165~185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