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于森林、林木、林地生长繁衍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历史遗产,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巨大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管理是一片空白,时有外国学者考察研究。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随着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对自治区境内的野生动、植物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研究和管理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野生动、植物专家。
一、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栖息着众多珍禽异兽。早在清代方式济在《异域录》中记载“林蔽深密,河水甘美,山内有虎、豹、熊、狼、野猪、鹿、狍、驼鹿等”。民国16年(1927年),日本学者如森为三编有《满洲及内蒙古东部脊椎动物名录》。历史上大兴安岭南部次生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民国18年(1929年)的《经棚县志》中载:“昔时平地松林,阴翳蓊郁,其中有虎,俗称老头子”。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兴安屯垦区公署在《兴安屯垦区第一期调查报告》中记述:“从阿尔山以南,大兴安岭脊起向东百里,向西百里,南北各延长四百里内,多为兴安落叶松及落叶松白桦、山杨混淆林,大木参天、芒无边涯,斧斤一向未入区,鹿、熊、狐、貉、狼等甚多”。俄国学者芦卡什金于1937年在美国兽类杂志第18卷中发表北满兽类报告,1939年在日本发表《北满野生哺乳类志》中,列举了众多的野生动物种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近60年来,区内外野生动物专家曾进行过多次考察和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寿振先生等20多位生物学者于1953~1957年对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兽类调查研究。1958年,出版了《东北兽类调查报告》。调查期间采集和制作兽类标本1万多号,包括兽类77种,6个目、20个科、54个属。“报告”分为兽类研究简史、自然环境、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种类概论等五个部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兽类动物区系调查的著作。1955年,郑作新发表《中国鸟类分布目录》,目录中凡注有“东北”字样的均包括自治区东北部。1978~1987年,郑作新、邢宝贵等陆续发表《中国动物志·鸟纲》,包括雁形目、鸡形目及雀形目各科鸟类,其产地和迁徙地亦包括自治区各地及东北林区。197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对牙克石市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做了实地调查。80年代初,呼伦贝尔盟林业局对全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利用作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盟档案局徐占江编写了《呼伦贝尔盟野生经济动物》一书。1983年,国土资源考察队,对呼盟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考察核实,编写了《呼盟野生动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1986年,戴宁编写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动物资源及其开发》。
1985~1989年和1995~2000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内蒙古林业设计院对全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两次普查,查清了鸟兽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利用情况,编写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编绘了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图;1990~1992年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进行了专项调查,首次发现了其国内的最大繁殖群体;1993~1994年,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黄羊等有蹄类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查清了其种类、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内蒙古第二林业勘察设计院于1980年和1990年,承担了对汗玛、诺敏、红花尔基、根河潮查、达赉滨湖、阿尔山天池等多个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专门调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调查规划院于1994年对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普查,并制作了大量标本,建立了标本陈列室。
迄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共记录到包括水生到陆生动物过渡类型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
陆生脊椎动物统计表
二、地理区划及珍稀濒危动物
(一)地理区划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在全国陆栖脊椎动物区划中属古北界,界下分属3个亚界:欧洲-西伯利亚亚界、东亚亚界、中亚亚界;亚界下分4个区:大兴安岭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区下又分为大兴安岭泰加林亚区、大兴安岭东麓亚区、松辽平原亚区、黄土高原亚区、东部草原亚区、西部荒漠亚区6个二级区及大兴安岭北部省、燕山北部省、内蒙古高原中温型典型草原省、西阿拉善戈壁荒漠省等12个三级区。
(二)珍稀濒危动物
分布于内蒙古的613种陆生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鸟类有白鹳、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黑嘴松鸡、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波斑鸨、遗鸥,兽类有紫貂、貂熊、豹、雪豹、野驴、双峰驼、梅花鹿、普氏原羚、北山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9种,鸟类有角鷉、赤颈鷉、斑嘴鹈鹕、黄嘴白鹭、黑头白鹮、白琵鹭、白额雁、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黑)鸢、苍鹰、雀鹰、松雀鹰、综尾鵟、大鵟、普通鵟、毛脚鵟、草原雕、乌雕、鹰雕、白腹海雕、凤头峰鹰、灰脸鵟鹰、高山兀鹫、秃鹫、白尾鹞、鵲鹞、白腹鹞、铜色鹞、短趾雕、鹗、猎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柳雷鸟、黑琴鸡、花尾榛鸡、蓝马鸡、勺鸡、白枕鹤、蓑羽鹤、花田鸡、小鸥、黑浮鸥、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毛腿渔鸮、褐渔鸮、雪鸮、猛鸮、花头鸺鹠、纵纹腹小鸮、长尾林鸮、乌林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兽类有豺、黑熊、棕熊、石貂、黄喉貂、水獭、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原麝、马麝、马鹿、驼鹿、黄羊、鹅喉羚、斑羚(青羊)、岩羊、盘羊、雪兔。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的5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99种,被国际鸟盟(Brid Life)定为国际受胁种鸟类2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18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18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51种。
三、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幅员辽阔,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每种生态环境类型都有其典型的代表野生动物,在中国脊椎动物区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有的野生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如大兴安岭北部是泰加林的一部分,其植被是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以东的落叶针叶林连为一体,国内的驯鹿、貂熊、黑嘴松鸡等主要分布与此。内蒙古高原的中东部地区是广阔的草原,它是欧洲典型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草原的一些代表动物集中分布在这里,如蒙古百灵、大鸨、草原旱獭、黄羊、草原黄鼠等。
(一)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
分布于内蒙古的613种陆生脊椎动物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生的有190种,它们中有多种啮齿动物和看似经济价值不显著的两栖类及爬行类,但是,它们的存在却养活了很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猛禽和食肉类,而两栖、爬行类动物又可消灭大量害虫。内蒙古分布有猛禽、食肉类及其它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生的动物近400种,如果啮齿类和昆虫与以它们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那么不但保护了物种或基因的多样性,而且又不超过经济阀值,有害动物就不至于对人类造成危害。
(二)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
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613种陆栖脊椎动物中约有129种可被直接食用,以食用为主要目的狩猎对象首推有蹄类、野兔、雁鸭类和鸡类。迄今为止,中国的有蹄类共计35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拥有18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鹿科动物7种,其中驯鹿主要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马鹿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较广,除大兴安岭外,贺兰山亦有分布。经济价值重大的牛科动物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8种,都为中亚型和高地型种类,分布于内蒙古的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其中尤以黄羊的蕴藏量最大。鸟类中的雁鸭类、鸡类和鸽型目鸟类是主要的肉用野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地均有毛皮兽分布,山地、草原、荒漠,甚至沙漠腹地都有它们的足迹。黄鼠等小型皮张除外,传统利用的毛皮兽共计58种,约占全国70种毛皮兽的8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特别是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俗称中国的“寒极”,是中国的冷湿中心。此地区动物适应严寒气候,冬季毛长绒厚,张幅大,皮板坚韧,皮毛质量上乘,等级高。利用的皮张为松鼠、黄鼬、香鼬、猞猁、水獭、艾鼬、紫貂、熊、狼、狍、雪兔、麝鼠、貉、马鹿及驼鹿的毛皮,其中以松鼠、黄鼬、香鼬利用的数量最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以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游牧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医疗经验,如蒙、藏医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收藏有84种动物药,野猪粪、狼舌等都在其中。至18世纪的《蒙药正典》中,动物药增加到137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陆生脊椎动物中的野生动物药用动物有66种,尤以鹿茸、熊胆、麝香等最为名贵。
四、陆生脊椎动物
依据《全国陆生野生动资源调查规程》,1995~2000年,调查全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种类有104种,其中,两栖爬行类3种,鸟类75种,兽类24种。
(一)两栖爬行类
1.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分布、数量、生境,蟾蜍在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以东的各盟市都曾有过分布。近些年分布地急剧减小,数量急剧减少。20世纪70年代,在呼市大黑河、乌梁素海等地蟾蜍常可见到,现在已难见踪迹。此次调查在东部的科尔沁湿地,辉河湿地遇见10余只。可以认为,分布区主要限于上述地区。因未作专项调查、数量不确切,但已属稀少。大蟾蜍白天隐蔽在石下,土洞或草丛中。傍晚则爬行于水边、河沿、田头捕食。冬季在泥土里越冬,有时也在淤泥或烂草堆中蛰眠。产卵于水中,幼体(蝌蚪)在水中生活。
2.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分布、数量、生境,黑斑蛙在全区各盟市都曾有过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呼和浩特市大、小黑河、乌梁素海及巴彦淖尔市各大灌渠都常能见到。近些年分布区急据减少,上述地区难见踪迹。此次调查仅在东部科尔沁湿地、辉河湿地偶见几只。因未做专项调查、数量不详。黑斑蛙栖息在河、湖、沟、泉、池等湿润环境,经常出没于山坡,田间、林中、草丛等生境。产卵于水中,幼体(蝌蚪)在水中生活。
3.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分布、数量、生境,赤峰锦蛇在我区仅分布于赤峰市南部的七老图山。全区调查未见踪迹。访问当地群众,雨后晴天偶能见到,但数量很少。因未做专项调查、数量不详。栖息于山地林下草丛、石缝、深居简出。雨后晴天、傍晚和夜间活动频繁。
(二)鸟类资源状况
1.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分布:斑嘴鹈鹕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1990年),赤峰市达里诺尔(1988年)。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5只,仅见于迁徙季节(1995~2000年)。生境:湖泊沼泽地带。
2.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分布:鸬鹚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大部分湿地水域。并在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兴安盟图牧吉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鄂尔多斯市红碱诺尔、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狼山前山湿地等地繁殖。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0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全区各有鱼的湿地水域均为其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及沼泽地带。
3.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分布:黄嘴白鹭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赤峰市达里诺尔。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0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湖泊边、沼泽地带。
4.东方白鹳(Gcornia boyciana)分布:东方白鹳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于兴安盟新佳木湿地、通辽市荷叶花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湿地、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较大湖泊及湿地。
5.黑鹳(Ciconia nigra)分布:黑鹳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伊敏流域及辉河流域南部的大部分湿地,通辽市科尔沁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湿地,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等较大湿地,乌兰察布市各较大湿地水域,呼和浩特市哈素海,包头市黄河流域,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狼山前山湿地水域,鄂尔多斯市湿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水库等。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59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期间喜欢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通常避开人群。
6.白琶鹭(platalea leucorodia)分布:白琶鹭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呼伦湖、辉河湿地,兴安盟南部各大湿地,通辽市科尔沁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湿地及周边水域,呼和浩特市哈素海,鄂尔多斯市湿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及狼山前山湿地,阿拉善盟额济纳水库及周边湿地。数量:全区调查数量72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700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辽阔草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其浅水池,也栖息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等湿地生境。
7.鸿雁(Anser cygnoides)分布:鸿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除阿拉善盟以外的大部地区的湿地,繁殖区主要在东部区。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1 11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 000只(1995~2000年)生境:鸿雁主要栖息于辽阔平原和草原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特别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盛的地方,有时亦出现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区。
8.豆雁(Anser fabalis)分布:豆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除阿拉善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湿地。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3 000只(1995~2000年)生境: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附近农田地区。
9.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分布:白额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2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河湾及其附近开阔的平原、草地、沼泽和农田。尽管栖息环境与水域相联系,但它们更喜欢陆地。该鸟多数时间都是在陆地上活动,或是觅食或是休息。
10.灰雁(Anser anser)分布:灰雁在内蒙古从东到西各盟市均有分布,但目前繁殖地仅限于呼伦贝尔市呼伦湖、通辽市科尔沁湿地。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401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3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灰雁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在迁徙期也常见于碱度较轻的水域中。繁殖期出入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地、沼泽地和草地。
11.斑头雁(Anser indicus)分布:斑头雁在内蒙古分布于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14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其是咸水湖较喜欢,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上。
12. 黑雁(Branta bernicla)分布:在内蒙古仅分布兴安盟南部水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期间未见实体,但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每年迁徙季节数量为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黑雁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海岸苔原低洼地上,通常离海水湖汐带不远,特别是被很多湖汐溪流分别的苔原平原上最常见。繁殖后期小鸟出来后,则迁至各种湖泊和水塘中。冬季则多在直物生长茂密的海岸地带。
13. 疣鼻天鹅(Cyguns olor)分布:疣鼻天鹅在内蒙古分布于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其中: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天鹅湖)为其繁殖地,其它分布地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8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疣鼻天鹅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流、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
14. 大天鹅(Cyguns Cyguns)分布:大天鹅在内蒙古分部于全区大部分地区,繁殖地区有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结果73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大天鹅在繁殖期喜欢栖息开阔、食物丰富的浅水水域中,如有丰富的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缓慢的河流,特别是在针叶林带,桦林带和无林的高原湖泊与水塘最喜欢栖息。冬季则喜欢栖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河流和开垦的农田地带。
15.小天鹅(Cyguns columbianus)分布:小天鹅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74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小天鹅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辽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河流和邻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泽地上。冬季主要栖息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地方,也出现在湿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泽、海滩及河口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农田原野。迁徙时歇脚地栖息生境与越冬地相同。
16.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分布:赤麻鸭广泛分布于全区各盟市。并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计算结果6 693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赤麻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库、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地、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特别草原上的湖泊地带最喜欢栖息。该物种对于栖息水湿地的水质没严格要求,在内蒙古各种湿地类型均有分布。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也见有栖息。
17. 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分布:翘鼻麻鸭在内蒙古广泛分布于全区各盟市,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 45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翘鼻麻鸭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辽阔的盐碱平原草地,碱水和淡水湖泊及其附近沼泽地带,迁徙和越冬期间也栖息于浅水水域、滩地。
18. 棉凫(Nettapus cormandelianus)分布:棉凫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巴彦掉尔市乌梁素海,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未遇见,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迁徒时隅尔能见到(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特别是富有水植物的开阔水域最为喜欢。有时要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
19. 鸳鸯(Aix galericulata)分布:鸾鸯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的林区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20只(1995~2000年)生境:鸳鸯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地中。冬季栖息于大的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
20.赤颈鸭(Anas penelope Llinnaeus)分布:赤颈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全区各盟市,但只在局部地区为繁殖鸟,大多数地区为旅鸟。数量: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85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赤颈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沼泽等各类水域中。尤其喜欢在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
21.罗纹鸭(Anas falcata)分布:罗纹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全区大部地区,几乎各盟,市均有分布。仅在东部区为繁殖鸟,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23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河湾、河口及其沼泽地带。繁殖期尤其喜欢在偏僻而又富有水生植物的中小型湖泊中栖息和繁殖。
22.赤膀鸭(Anas strepera)分布:赤膀鸭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计算数量为6 07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沼泽等各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
23.花脸鸭(Anas formosa)分布:花脸鸭在内蒙古仅分部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8只(1995~2000年)生境:花脸鸭主要栖息于各种淡水、咸水水域,包括湖泊、江河、水库、沼泽、河湾以及农田原野等各类生境。
21.绿翅鸭(Anas crecca)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大多数地区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1 383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而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扰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种水塘中。非繁殖期则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沼泽地带。
25.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34 93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6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冬季和迁徙期间亦出现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江河、沙洲和沼泽草地。
26.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44 73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7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斑嘴鸭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河流及周边湿地、沼泽地带。
27.针尾鸭(Anas acuts)分布:针尾鸭在内蒙古除阿拉善盟尚未发现,其余各盟、市均有分布,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2只(1995~2000年)生境:针尾鸭越冬和迁徙期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河流、湖泊、沼泽、盐碱湿地、水塘。繁殖栖息于内陆大型湖泊、流速缓慢的河流、河湾及其附近的沼泽和湿草地上。
28.白眉鸭(Anas querquedula)分布:白眉鸭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盟市,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1 37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白眉鸭通常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现于山区水塘、河流中。
29.琵嘴鸭(Aythya clypeata)分布:琵嘴鸭在内蒙古境内广泛有分布。各盟、市均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为1 50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琵嘴鸭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塘、水库、沼泽地带等水域环境,也出现于山地、高原湖泊等地。甚至在村镇附近的污水塘和水田中也有出现。
30.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分布:白眼潜鸭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其中只繁殖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其余地区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1 238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水库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
31.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分布:红头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境内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 34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2.青头潜鸭(Aythya aeri)分布:青头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境内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47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生境:青头潜鸭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亦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湖泊和沼泽地带。
33.斑背潜鸭(Aythya marila)分布:斑背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比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3只(1995~2000年)生境:迁徙季节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和沼泽地带,繁殖期间栖息于北极苔原带。
34.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分布:凤头潜鸭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64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5.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分布:赤嘴潜鸭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中西部地区,即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繁殖主要在内蒙古西部。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69 01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万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6.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fusca)分布:斑脸海番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为旅鸟。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曾经见到过几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有稀疏林木生长的内陆淡水湖和大的水塘中,在以泰加林地区的湖水塘常见。迁徙期间也出现在内陆湖与河口。
37.鹊鸭(Bucephala clangula)分布:鹊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地,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量为1 081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主要栖息于平原森林地带中的溪流、水塘和渠中,尤其喜欢在湖泊与流速缓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与水塘中。非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江河、湖泊。
38.白秋沙鸭(Mergua albellus)分布:白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其余分布地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80只(1995~2000年)生境:白秋沙鸭繁殖生境主要为森林或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中。但更喜欢低地河岸地带。
39.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分布:中华秋沙鸭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为繁殖鸟。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数量10只左右。生境:中华秋沙鸭繁殖主要栖息于成熟阔叶林和混交林中的河谷与溪流中。尤其是未采伐过的原始混交林中的河流最为喜欢。那里河水清沏透明,河流迂回曲折,水流急缓相参,河底为卵石、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40.红胸秋沙鸭(Mergua serrator)分布:红胸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数量约20只(1995~2000年)生境:红胸秒沙鸭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及河口地区,也栖息于无林的苔原地带水域中。非繁殖期主要栖息在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海湾地区。迁徙时有少量个体偶尔进入内陆淡水湖泊。
41.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分布:普通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调查数量7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普通秋沙鸭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区,也栖息辽阔的高原地区水域。在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江河、水库等淡水湖中。
42.雀鹰(Accipiter nisus)分布:雀鹰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包括贺兰山、阴山、七老图山、罕山、大兴安岭等。数量全区雀鹰数量为24 136只,其中:贺兰山99只。草原地区161只、大兴安岭23 876只(1995~2000年)生境:雀鹰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采伐迹地和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地带活动。宫巢于林中树上,距地局一般4~14米。
43.松雀鹰(Accipiter uirgatus)分布:松雀鹰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与雀鹰分布相同,但数量较雀鹰为少,对松雀鹰的调查,其方法和雀鹰相同。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7 907只(1995~2000年)。生境松雀鹰栖息于茂密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其林缘疏林地带,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动和觅食。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位置较高。
44.鸢(Miluus korschun)分布:鸢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为广布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4 123只(1995~2000年)。生境:鸢栖息于开阔草原、荒漠、林地空旷地带。常高空飞翔,长时间盘旋翱翔。营巢于高大树上,距地高10米以上,也有营巢于悬崖峭壁上。
45.普通鵟(Buteo buteo)分布:普通鵟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以东部大兴安岭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82 708只。其中,大兴安岭77 598只,呼伦贝尔草原482只,大青山、乌拉山4 628只(1995~2000年)生境:普通鵟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常在空中盘旋滑翔。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以针叶树较喜欢,通常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杈上。
46.金雕(Aquila chrysaetos)分布:全区各地均有分布。近10年有记录的地域有:阿拉善盟的马鬃山、贺兰山、巴彦淖尔市的乌拉山、狼山、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赤峰市罕山、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大兴安岭等。数量:虽然金雕有着较广阔的分布区域,但数量十分稀少。全区调查估算得出金雕数量为1 414只,其中,大兴安岭1 194只,草原216只,贺兰山31只。生境:金雕在我区多栖于山地森林、山地草原中。喜居于悬崖裸山、地势较高的地域,活动范围较大。巢多筑在悬崖陡壁上,以多种鸟类和小型兽类为食。
47.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分布:以往记录我区各盟市除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处均有分布。近几年的调查,仅在乌梁素海、呼伦湖等地见到踪迹,但数量均为稀少。全区调查玉带海周鸟繁殖数量为7只、其中:乌梁素海4只,呼伦湖3只(1995~2000年)生境:玉带海雕栖于山地、草原的开阔地带。常到荒漠、草原、高山湖泊及河流附近寻捕猎物。食物为鱼类、雁鸭类、啮齿类、巢置于高大的乔木树杈间,芦苇丛和高山岩缝间。
48.白尾海雕(Halaeetus albicilla)分布:此次调查在巴彦淳尔市乌梁素海和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均见到白尾海雕实体。数量:全区调查在我区繁殖数量为7只,其中:乌梁素海4只,呼伦湖3只(1995~2000年)。生境:白尾海雕栖于湖泊、河流附近,常单独活动。营巢于悬崖的突出物,崖深处及高大的树上,有时也把巢筑在山脊岩石上或湖中平坦的小岛上,甚至沼泽地或芦苇丛中。
49.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分布:胡兀鹫在内蒙古地区分布于乌拉山、大青山、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边境地区。数量:本次调查估测胡兀鹫在我区的繁殖数量为15只,主要集中在中蒙边境线上(1995~2000年)生境:胡兀鹫栖息于草原和山地,常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以家畜和大型动物的尸体为主食,亦捕食草原上的病弱动物。
50.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分布:苍鹰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以大兴安岭为多。数量:全区调查数量6 185只,其中大兴安岭5 969只,草原地区216只(1995~2000年)生境:苍鹰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以啮齿类及小型鸟类为食,在高大乔木上营巢。
51.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分布:凤头蜂鹰在我区分布于赤峰市南部和阿拉善盟。本次调查仅在阿拉善盟贺兰山见到1只,推测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估计繁殖鸟不超过10只(1995~2000年)生境:凤头蜂鹰栖息于森林地带,多见单个在林缘中活动,嗜食蜂蜜,蜂蛹、小型鼠类和爬行类。
52.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分布:本次调查未见踪迹。仅据资料知,灰脸鵟鹰在我区分布于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区全区调查估计数量不足10只(1995~2000年)。生境:灰脸鴛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地带,见于山地林边或空旷田野。通常贴近地面飞行或栖于窥视猎物,分散活动觅食、迁徙时结小群。
53.猎隼(Falco cherrug)分布:猎隼在内蒙古地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十分分散。数量:全区调查估算猎隼繁殖数量在100只左右,迁徙数量达1 000余只(1995~2000年)生境:猎隼栖息于开阔地,荒漠和宽广的未耕种地区。营巢于树上,极少见于悬崖或高坝,偶尔夺占鹫或其它大型鸟类的巢。
54.游隼(Falco peregrinus)分布:游隼在全区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以东的广大地区。以锡林郭勒盟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为最多。数量:全区调查游隼数量6 290只,其中大兴安岭5 969只,草原321只(1995~2000)。生境:栖息环境多样,森林、草原、荒漠等。但较喜在开阔的地域中活动。常在空中飞翔捕猎,营巢于林间空地、河谷、悬岩。
55.燕隼(Falco subbuteo)分布:燕隼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栖息地也呈块斑状散布于贺兰山,阴山、罕山、大兴安岭及其边缘地带。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数量为6 185只。其中,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5 969只,其它地区216只(1995~2000年)生境:燕隼栖息和活动于有稀疏林木生长的平原、旷野、疏林地和林缘地带。营巢于疏林、林缘和田间高大乔木树上,通常自己很少营巢。常常侵占乌鸦和喜鹊巢。
56.红阜(Falco tinnunculus)分布:红準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的山地森林环境中,包括贺兰山、阴山、罕山、大兴安岭及其边缘地带。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红隼在我区的数量为15 956只,其中,大兴安岭11 938只,大青山3 856只,草原地区162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森林、草原、农田等各种生境中,尤以林缘、林间空地,稀树旷野更为喜欢。通常营巢于悬岩、山坡石缝、树洞以及喜鹊、乌鸦在树上的旧巢。
57.黑嘴松鸡(Tetrao paruirostris)分布:黑嘴松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过去大兴安岭各林业局均有分布,近些年分布区显著减少。在岭南仅在阿尔山林业局、柴河林业局、淖尔林业局尚有分布。在岭北,根河林业局以南数量极少,根河林业局以北,尤其是北部原始林区数量较为集中。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黑嘴松鸡在我区的数量5 315只(1995~2000年)生境:黑嘴松鸡是典型的针叶林鸟类,主要喜栖在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尤以在林下草本植物,幼树和灌木较发达的中低山针叶林中较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体生活。冬季晚上宿于雪穴中。
58.花尾榛鸡(Terastes bonasia)分布:花尾榛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北数量多于岭南,尤以根河林业局以北数量为多。岭北的榛鸡个体较岭南为大,两地为不同亚种。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数量为262 640只(1995~2000年)生境:花尾榛鸡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其栖息地为山地森林。尤其喜欢栖居于林中路边与河谷次生杨桦林,针阔混交林和林缘地带。食饱后和晚上系成对或成小群在树根旁,灌木丛间地上或雪窝里休息和过夜。
59.黑琴鸡(Lyrurus tetrix)分布:黑琴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部分地区,即红花尔基林业局、柴河林业局、淖尔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以南、以西,包括赤峰市、通辽市以北的罕山。黑琴鸡在分布上和松鸡不发生重叠。数量:对黑琴鸡的数量调查采用常规调查方法,经统计运算得出,全区调查黑琴鸡数量为2 609只(1995~2000年)。生境:黑琴鸡主要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和森林草原地区。春季常集小群活动在疏林、林缘或草旬和灌丛地区;夏季多在林地内活动,在地面草丛或树上过夜;秋季成群游荡寻觅浆果等食物;冬季分散成小群在桦树或桦-杨树中及其河谷与溪流两岸,黑琴鸡多在树上活动,晚间则栖于雪穴中。
60.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分布:暗腹雪鸡在全区仅分布于阿拉善盟阿右旗的龙首山,该山为祁连山余脉。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469只(1995~2000年)生境:暗腹雪鸡为典型的高山耐寒鸟类。主要栖息在海拔2 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和亚高山岩石草原草地和裸岩地区。在自治区龙首山的栖息地也呈高山草原景观,山势陡峭,植被稀疏,岩石裸露。雪鸡常在峭壁岩间,裸岩或碎石堆集的草地和山坡地活动。
61.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分布:蓝马鸡在全区仅分布于阿拉善盟贺兰山。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蓝马鸡数量6 669只(1995~2000年)生境:蓝马鸡在贺兰山栖息于云杉、杨树混交林中。夏季也到林线上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冬季到林缘草场和沟谷地活动。通常营巢于灌丛、树堆或倒木下,也有置巢于树根洞穴中。
62.雉鸡(Phasianus clchicus)分布:雉鸡在自治区各地均有分布,为广布种。尤以鄂尔多斯市南部毛乌素、大青山、罕山、大兴安岭为最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结果,雉鸡在全区的数量为81 154只。其中,大兴安岭39 434只,其它地区41 720只(1995~2000年)生境:雉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草地中,尤喜在灌丛中栖息。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也有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
63.灰鹤(Grus grus)分布:据资料统计,灰鹤在自治区呼和浩特以东的各盟市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仅在兴安盟的图牧吉苏木遇见9只。根据实地调查、访问,可以认为灰鹤在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的图牧吉湿地和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估测数量30只(1995~2000年)。生境:灰鹤栖息于开阔草原、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尤其喜在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通常营巢于沼泽草地中的干燥地面上,巢主要由枯枝、叶、芦苇堆集而成。
64.白头鹤(Grus monacha)分布:白头鹤在全区分布于兴安盟的新佳木苏木,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数量:全区调查白头鹤在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头鹤栖息于河流,沼泽及湿草地中。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构成。
65.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分布:丹顶鹤在全区分布于锡盟以东的草原湿地中。本次调查遇见的地点有: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东乌旗乌拉盖湿地,兴安盟图牧吉苏木、新佳木湿地,通辽的荷叶花湿地、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等。数量:全区调查得出有5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丹顶鹤栖息于湖泊、沼泽和河岸沼泽中,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耕地中。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或苇塘边。巢多置于有一定水深的芦苇丛中或较高的水草丛中。
66.白枕鹤(Grus vipio)分布:白枕鹤在全区栖息于锡林郭勒盟以东的草原湿地中。这次调查遇见实体地点有: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太仆寺旗,兴安盟图牧吉苏木,呼伦贝尔市辉河湿地等。数量:全区调查白枕鹤数量在2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枕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有时也出现在农田上。营巢于水深达10~30厘米的芦苇沼泽或水草沼泽中,巢主要由枯芦苇、苔草等构成。
67.白鹤(Grus leucogeranus)分布:白鹤在全区分布于赤峰市以东的草原湿地中,本次调查未见踪迹。但据访问了解,白鹤在兴安盟的新佳木苏木、图木吉苏木及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尚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2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河流、沼泽。常在富有植物的水边浅水处觅食。营巢于沼泽地势较高的土丘或水中小岛上。巢由干的芦華和草茎构成。
68.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分布:蓑羽鹤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为广布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 623只(1995~2000年)生境:蓑羽鹤具有较为广泛的栖息生境,草原、沼泽、湖泊及荒漠湖泊等。通常不营巢,直接产卵于羊草草甸中裸露而干燥的盐碱地上。
69.骨顶鸡(Fulica atra)分布:骨顶鸡为广布种。全区各地大小湖泊、河流中都有其栖息,尤以西部乌梁素海等水域数量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85 339只(1995~2000年)生境:骨顶鸡栖息于草原、荒漠等各地带的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苇塘等最为常见。营巢于开阔水面的芦苇和水草丛中。
70.大鸨(Otis tarda)分布:大鸨在自治区栖息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以东的草原中。繁殖地集中在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兴安盟的扎赉特旗。数量:全区调查统计99只(1995~2000年)生境:大鸨栖息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干湿草地,营巢于开阔草原地上的浅凹处。巢内无任何垫物或仅垫有少许草茎。
71.波斑鸨(Otis undulata)分布:波斑鸨在自治区分布于巴彦淳尔市北部中、后旗,阿拉善盟东北部,草原化荒漠和荒漠景观中。数量:全区调查得出不超过50只(1995~2000年)生境:波斑鸨为典型的荒漠种类,栖息于开阔的荒漠地带,筑巢于沙凹穴或石头凹处,一般有小灌木和杂草掩蔽。
72.红腰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分布:红腰杓鹬在自治区分布于赤峰市以东的湿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5 969只(1995~2000年)。生境:红腰杓鹬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芦苇沼泽及附近的湿草地。营巢于湿地中的土丘和盐碱地上。巢甚简陋,以地上的凹坑、垫以枯草而成。
73.遗鸥(Larus relictus)分布:遗鸥在全区的繁殖地有两处,即鄂尔多斯市的桃——阿海子和锡盟的白音库伦。此二处繁殖地也是中国仅有的2处繁殖地。除此已外,在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赤峰市达里诺尔等尚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96年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遗鸥繁殖数量4 096只,白音库仑遗鸥繁殖数量410只。共计4 506只,99年达12 000余只。2000年达6 000余只(1995~2000年)生境:遗鸥栖息于荒漠或草原地区的碱性湖泊中。营巢于湖中孤岛上,巢由枯草搭织而成,内垫有羽毛。
74.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分布:棕头鸥在我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以往文献曾记载在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地有分布。但本次调查仅见于鄂尔多斯市。数量:全区调查96年对棕头鸥直接记数得出繁殖数量为102只(1995~2000年)生境:棕头鸥栖息于海拔较高(2 000~5 000米)的高山、高原湖泊、河流和沼泽。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棕头鸥分布地为该中心东缘和较低海拔处。棕头鸥通常营巢于湖泊与河流岸边草地或沼泽地中干地上。鄂尔多斯市棕头鸥营巢于湖中孤岛上。
75.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分布:蒙古白灵是典型的草原种类。在我区由东向西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广阔的草原中。繁殖期间百灵鸟成对较均匀地散布在栖息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522.5万只。生境:百灵鸟栖息于草原和荒漠草原,植被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针茅和羊草为主,决不栖息和草原相接壤的草原化荒漠地带。巢由杂草构成,置于草丛中地面凹处。
76.云雀(Alauda arvensis)分布:云雀的分布和蒙古百灵基本相同,在自治区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草原景观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3 365只(1995~2000年)。生境:云雀的生境和蒙古百灵基本相同,也栖息于荒漠和草原中,但云雀能在草原化荒漠中栖息,其数量也以整个分布地区西部为多。
(三)兽类
1.豺(Cuon alpinus)据资料,豺仅分布于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栖息生境多种多样,以山地森林,丘陵草原为主要栖息地。全区调查未发现踪迹,据访问,在呼伦贝尔市可能有零星分布。
2.狼(Canis lupus)分布:狼在全区广泛分布,主要栖息在北部的草原、荒漠及东部森林中,以中蒙边境地区和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为多。数量:狼由于对羊、马等牲畜有一定危害,传统上牧民视其为害兽,有组织、鼓励性的捕杀活动时常发生。同时,由于狼活动中于中蒙边境地区,经常跨越两国边境,所以数量较少,并呈变动之中。全区调查得出狼的数量为600只,其中,中西部地区100只,呼伦贝尔市草原300只,大兴安岭地区200只(1995~2000年)生境: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的生境包括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类型。巢穴的选择通常在林中、山地、沟谷等隐蔽性较强的地域中。
3.赤狐(Vulpes vulpes) 分布:赤狐在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草原、荒漠和大兴安岭森林中,在贺兰山,大青山、七老图山也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赤狐在全区的数量为54 064只。
其中:大兴安岭19 385只,草原25 376只,荒漠4 164只,贺兰山285只,大青山4 854只(1995~2000年)生境:赤狐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丘陵、农田等多种环境中,居于土穴,树洞或其它动物的废洞中。在内蒙古主要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中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
4.沙狐(Vulpes cortos)分布:沙狐在自治区北部草原和荒漠地区均有分布,在南部农田与丘陵、沙地相同分布的地区呼和浩特和林县、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等地也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全区沙狐数量为149 560只,其中草原65 000只、荒漠79 531只、农田5 029只(1995~2000年)。生境:沙狐栖息于草原和荒漠地带,自掘洞穴或利用旱獭等弃洞作为洞穴。栖息地通常地形较为复杂,常有沙丘、土坡等障碍物。
5.棕熊(Ursus arctos)分布:棕熊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10年前曾广布于整个林区,目前分布区域急剧减少。在岭南,除阿尔山、柴河、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极难见到。在岭北主要分布在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莫尔道嘎、奇乾、呼玛、永安山等林业局,其它地区极难见到。数量:经调查估算数量合计295只,其中,莫尔道嘎林业局15只,满归林业局15只,金河林业局 20只,阿龙山林业局5只,汗玛保护区20只,根河林业局10只,阿尔山林业局 20只,柴河林业局20只,绰尔林业局20只,北三局150只(1995 ~2000年)生境:棕熊主要栖息在森林地带,山间谷地、火烧迹地,河溪附近以及浆果、松籽和倒木较多的地方。它们大多活动在老龄大树、林间空地,食物丰富和有水源的地方,很少到过密的高草灌丛中去。
6.紫貂(Martes zibellina),紫貂分布于根河以北的大兴安岭,以奇乾、乌玛、永安山和满归、阿龙山为多。数量:全区调查未见实体,但根据地方群众反映近些年,满归、阿龙山的紫貂呈增多趋势(1995~2000年)生境:紫貂是泰加林的典型种类之一,适应于气候寒冷食物丰富的林区生活。紫貂善攀树、行动敏捷,活动于密林深处,筑巢于石缝,树洞及树根下。随食物和气候变化而常游荡迁移。在适宜生境中呈块斑状分布。
7.猞猁(Felis Lynx)分布:猞猁在内蒙古各地均有分布,在大兴安岭几十年前曾广泛分布。在岭南除阿尔山、柴河、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难见踪迹。在岭北,各林业局均有分布,以北部为多。除大兴安岭外,其它尚有分布的地区有,通辽、赤峰市北部罕山、锡林郭勒盟北部山地,丘陵地,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北部,中蒙边境,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雅布赖山、马鬃山等。数量:全区调查得出猞猁2 132只(1995~2000年)。生境:猞猁为喜寒动物,栖息生境多样。森林、草原、荒漠均有其足迹。栖息地地形复杂、山岗、山丘、土丘等隐蔽物均有其栖息,也喜静候在山地森林的陡峭裸岩处,伺机捕捉猎物。
8.貂熊(Gulo gulo)分布:貂熊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目前貂熊数是非常稀少,而且集中分布于北部原始林区。数量:全区调查得出貂熊数量为120只左右,其中,北部原始林区90只,其它地区30只(1995~2000 年)生境:貂熊主要栖息在落叶松林中,喜在山坡下位的沟塘溪谷和台地活动,多数貂熊在非繁殖季节无固定的巢穴,栖于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
9.豹猫(Felis bengalensis)分布:豹猫在内蒙古分布于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北部的大兴安岭南段林区,岭南数量多于岭北。数量:全区调查统计运算得出3 375只(1995~2000年)。生境:通常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巢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
10.豹(Panther parus)豹为大型猛兽,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的七老图山尚有踪迹,全区调查估测得出豹有10只左右(1995~2000年)。
11.雪豹(Panther unca)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常栖于海拔2 500~5 000米高原上。在内蒙古雪豹生活在较低海拔2 000米以下的中山山地中,内蒙古中西部的广大山地都曾有过雪豹的踪迹,全区调查估测为10只左右(1995~2000年)。
12.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bedfordi)分布:蒙古野驴在内蒙古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以西的中蒙边境地区,常常跨越两国边境呈动态性分布。在内蒙古西北角的马鬃山地区,野驴在边境线10公里范围内栖息,在其它地区, 野驴仅在边境3公里范围内栖息。数量:全区调查得出在内蒙古地区常年生活的种群为23头(1995~2000年)。
13.野猪(Sus scrofa)分布:野猪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北部的罕山。以岭南的柴河、阿尔山、阿荣旗、南木、巴林等林业局为多,岭北地区数量较少,呈零星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54 057只(1995~2000年)。生境:野猪是广栖性种类,几乎各种林型都有野猪的足迹,多喜欢在茂密的灌木丛中,低湿的草地和有丰富食物的阔叶林中居住,尤喜在柞树林中栖息。
14.野骆驼(Camelus ferus ferus)分布:野骆驼在内蒙古仅分布在阿盟额济纳旗西北部。数量:全区调查统计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马鬃山地区典型荒漠,活动于中蒙两国相邻地区。
15.马麝(Moschus ferus ferus )分布:马麝仅分布在贺兰山。数量:全区调查得出256只(1995~2000年)。生境:马麝多栖息在山地陡坡稀疏灌丛间,采食、排粪、标记及栖息都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受惊时,暂时逃离栖息地,马麝性情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以灌木和青草为主要食物。
16.原麝(Moschus sibiricus)分布:原麝仅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过去全林区均有分布,近些年岭南极难见到,岭北尚存分布,以北部原始林区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1 353只(1995~2000年)。生境:原麝喜栖于山地多岩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有固定的活动范围。性孤僻,多单独活动,仅在发情季节才有数头相聚的现象。以地衣,石蕊及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
17.狍(Capreolus copreolus)分布:狍子为典型的森林动物,在内蒙古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到西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大青山、乌拉山等地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02 573只,其中,大兴安岭地区195 572只,阴山地区7 001只(1995~2000年)。生境:狍子的典型栖息地为树木较稀疏的针阔混交林,多草灌丛,森林的边缘和河谷地带。狍子多在傍晚和清晨活动取食,饮水、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皮和各类青草。
18.马鹿(Cdrvus elaphus)分布:马鹿分布于大兴安岭、罕山、贺兰山。在大兴安岭主要分布在岭北,以北部原始林区为多。在岭南除柴河、阿尔山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极难见到。在罕山,一些植被保存尚好,人为干扰小的地区也有分布,以黄岗梁和白音敖包林场为多。在贺兰山,马鹿尚有一定存量,近些年数量较为稳定,贺兰山马鹿与大兴安岭马鹿为不同亚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大兴安岭马鹿4 312头,贺兰山马鹿1 107头:全区合计5 419头(1995~2000年)。生境:马鹿喜栖息于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高山森林草原。活动范围随季节不同而异,夏季多在高山阴坡或林中山坡沟谷附近活动。冬季由高处往下迁移到向阳的坡地或避风的山谷。春秋季节,喜在森林的边缘和林间空地。
19. 驼鹿(Alces alces)分布:驼鹿分布于大兴安岭,以岭北尤其是北部原始林区为多。在岭南、除柴河、阿尔山、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已难见踪迹。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 167头(1995~2000年)。生境:驼鹿是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栖息的动物,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多在林中平坦低洼处和林间沼泽带活动,绝不远离森林。随季节不同驼鹿常变换栖息地段。驼鹿喜食木本植物的叶和嫩枝条。
20.黄羊(Procapra gutturosa)分布:黄羊为典型的草原动物,分布于乌拉特中旗以东的中蒙边界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 766只(1995~2000 年)。生境:黄羊主要栖息在平原、丘陵地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在荒漠草原、黄羊和鹅喉羚有重叠分布现象,其重叠分布区在我区阿巴嘎旗到乌拉特中旗长达600余公里,在重叠区,黄羊也总是选择以禾本科针茅、多根葱为主的草原小生境。
21.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分布:鹅喉羚为典型的荒漠种类,分布于阿巴嘎旗以西的中蒙边境约10公里范围内。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29只,其中,中蒙边境地区166只,阿拉善荒漠地区463只(1995~2000年)。生境:在阿拉善盟向南分布到巴丹吉林沙漠中。鹅喉羚的栖息地为荒漠草原和荒漠,在与黄羊分布重叠区也常常占据以红沙,骆驼蓬荒漠植被的小生境。鹅喉羚的栖息地较为固定,未见明显迁移现象。
22.斑羚(Naemorhenus goral)分布:斑羚主要分布在大青山、乌拉山、赤峰市北部的罕山,以及大兴安岭南部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4 727只(1995~2000年)生境: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可见于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并在崖两旁,岩洞或灌丛间的小道上隐蔽,一般数只或10余只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多不超过林线上限。
23.北山羊(Capra ibex)分布:北山羊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力吉地区和阿拉善盟的马鬃山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72只(1995~2000年)。生境:北山羊栖息于高山岩石山地,岩石呈褐红色,与北山羊体色相似,不易被人发现。北山羊常常在陡峭的崖壁地域栖息,纵身飞跃,尤如“天马行空”。
24.岩羊(Pseudois nayaur)分布:岩羊分布于巴彦淖尔市狼山,阿拉善盟贺兰山、桃花乌拉山等几个不连续的山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16 204只,其中贺兰山岩羊数量15 301只,狼山岩羊数量738只,桃花乌拉山数量165只(1995~2000年)。生境:岩羊为典型的高山动物,栖息于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甸,决不进入林中,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结群生活,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
25.盘羊(Oris anmon)分布:盘羊分布于锡林郭勒盟的东苏旗、西苏旗、阿拉善盟的雅布赖山等几块不连续的山地中。数量:依上述方法求出盘羊的数量为东苏旗45只,西苏旗84只,雅布赖山15只。合计数量144只(1995~2000年)生境:目前盘羊主要分布在荒漠或半荒漠地的山地,其生境山体陡峭植被稀少。历史上,盘羊在自治区西部曾是广布种,阴山、贺兰山等地都曾有过分布。
依附于森林、林木、林地生长繁衍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历史遗产,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巨大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管理是一片空白,时有外国学者考察研究。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随着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对自治区境内的野生动、植物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研究和管理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野生动、植物专家。
一、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栖息着众多珍禽异兽。早在清代方式济在《异域录》中记载“林蔽深密,河水甘美,山内有虎、豹、熊、狼、野猪、鹿、狍、驼鹿等”。民国16年(1927年),日本学者如森为三编有《满洲及内蒙古东部脊椎动物名录》。历史上大兴安岭南部次生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民国18年(1929年)的《经棚县志》中载:“昔时平地松林,阴翳蓊郁,其中有虎,俗称老头子”。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兴安屯垦区公署在《兴安屯垦区第一期调查报告》中记述:“从阿尔山以南,大兴安岭脊起向东百里,向西百里,南北各延长四百里内,多为兴安落叶松及落叶松白桦、山杨混淆林,大木参天、芒无边涯,斧斤一向未入区,鹿、熊、狐、貉、狼等甚多”。俄国学者芦卡什金于1937年在美国兽类杂志第18卷中发表北满兽类报告,1939年在日本发表《北满野生哺乳类志》中,列举了众多的野生动物种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近60年来,区内外野生动物专家曾进行过多次考察和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寿振先生等20多位生物学者于1953~1957年对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兽类调查研究。1958年,出版了《东北兽类调查报告》。调查期间采集和制作兽类标本1万多号,包括兽类77种,6个目、20个科、54个属。“报告”分为兽类研究简史、自然环境、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种类概论等五个部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兽类动物区系调查的著作。1955年,郑作新发表《中国鸟类分布目录》,目录中凡注有“东北”字样的均包括自治区东北部。1978~1987年,郑作新、邢宝贵等陆续发表《中国动物志·鸟纲》,包括雁形目、鸡形目及雀形目各科鸟类,其产地和迁徙地亦包括自治区各地及东北林区。197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对牙克石市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做了实地调查。80年代初,呼伦贝尔盟林业局对全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利用作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盟档案局徐占江编写了《呼伦贝尔盟野生经济动物》一书。1983年,国土资源考察队,对呼盟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考察核实,编写了《呼盟野生动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1986年,戴宁编写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动物资源及其开发》。
1985~1989年和1995~2000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内蒙古林业设计院对全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两次普查,查清了鸟兽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利用情况,编写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编绘了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图;1990~1992年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进行了专项调查,首次发现了其国内的最大繁殖群体;1993~1994年,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黄羊等有蹄类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查清了其种类、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内蒙古第二林业勘察设计院于1980年和1990年,承担了对汗玛、诺敏、红花尔基、根河潮查、达赉滨湖、阿尔山天池等多个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专门调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调查规划院于1994年对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普查,并制作了大量标本,建立了标本陈列室。
迄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共记录到包括水生到陆生动物过渡类型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
陆生脊椎动物统计表
二、地理区划及珍稀濒危动物
(一)地理区划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在全国陆栖脊椎动物区划中属古北界,界下分属3个亚界:欧洲-西伯利亚亚界、东亚亚界、中亚亚界;亚界下分4个区:大兴安岭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区下又分为大兴安岭泰加林亚区、大兴安岭东麓亚区、松辽平原亚区、黄土高原亚区、东部草原亚区、西部荒漠亚区6个二级区及大兴安岭北部省、燕山北部省、内蒙古高原中温型典型草原省、西阿拉善戈壁荒漠省等12个三级区。
(二)珍稀濒危动物
分布于内蒙古的613种陆生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鸟类有白鹳、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黑嘴松鸡、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波斑鸨、遗鸥,兽类有紫貂、貂熊、豹、雪豹、野驴、双峰驼、梅花鹿、普氏原羚、北山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9种,鸟类有角鷉、赤颈鷉、斑嘴鹈鹕、黄嘴白鹭、黑头白鹮、白琵鹭、白额雁、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黑)鸢、苍鹰、雀鹰、松雀鹰、综尾鵟、大鵟、普通鵟、毛脚鵟、草原雕、乌雕、鹰雕、白腹海雕、凤头峰鹰、灰脸鵟鹰、高山兀鹫、秃鹫、白尾鹞、鵲鹞、白腹鹞、铜色鹞、短趾雕、鹗、猎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柳雷鸟、黑琴鸡、花尾榛鸡、蓝马鸡、勺鸡、白枕鹤、蓑羽鹤、花田鸡、小鸥、黑浮鸥、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毛腿渔鸮、褐渔鸮、雪鸮、猛鸮、花头鸺鹠、纵纹腹小鸮、长尾林鸮、乌林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兽类有豺、黑熊、棕熊、石貂、黄喉貂、水獭、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原麝、马麝、马鹿、驼鹿、黄羊、鹅喉羚、斑羚(青羊)、岩羊、盘羊、雪兔。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的5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99种,被国际鸟盟(Brid Life)定为国际受胁种鸟类2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18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18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51种。
三、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幅员辽阔,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每种生态环境类型都有其典型的代表野生动物,在中国脊椎动物区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有的野生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如大兴安岭北部是泰加林的一部分,其植被是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以东的落叶针叶林连为一体,国内的驯鹿、貂熊、黑嘴松鸡等主要分布与此。内蒙古高原的中东部地区是广阔的草原,它是欧洲典型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草原的一些代表动物集中分布在这里,如蒙古百灵、大鸨、草原旱獭、黄羊、草原黄鼠等。
(一)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
分布于内蒙古的613种陆生脊椎动物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生的有190种,它们中有多种啮齿动物和看似经济价值不显著的两栖类及爬行类,但是,它们的存在却养活了很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猛禽和食肉类,而两栖、爬行类动物又可消灭大量害虫。内蒙古分布有猛禽、食肉类及其它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生的动物近400种,如果啮齿类和昆虫与以它们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那么不但保护了物种或基因的多样性,而且又不超过经济阀值,有害动物就不至于对人类造成危害。
(二)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
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613种陆栖脊椎动物中约有129种可被直接食用,以食用为主要目的狩猎对象首推有蹄类、野兔、雁鸭类和鸡类。迄今为止,中国的有蹄类共计35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拥有18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鹿科动物7种,其中驯鹿主要分布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马鹿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较广,除大兴安岭外,贺兰山亦有分布。经济价值重大的牛科动物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8种,都为中亚型和高地型种类,分布于内蒙古的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其中尤以黄羊的蕴藏量最大。鸟类中的雁鸭类、鸡类和鸽型目鸟类是主要的肉用野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地均有毛皮兽分布,山地、草原、荒漠,甚至沙漠腹地都有它们的足迹。黄鼠等小型皮张除外,传统利用的毛皮兽共计58种,约占全国70种毛皮兽的8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特别是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俗称中国的“寒极”,是中国的冷湿中心。此地区动物适应严寒气候,冬季毛长绒厚,张幅大,皮板坚韧,皮毛质量上乘,等级高。利用的皮张为松鼠、黄鼬、香鼬、猞猁、水獭、艾鼬、紫貂、熊、狼、狍、雪兔、麝鼠、貉、马鹿及驼鹿的毛皮,其中以松鼠、黄鼬、香鼬利用的数量最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以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游牧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医疗经验,如蒙、藏医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收藏有84种动物药,野猪粪、狼舌等都在其中。至18世纪的《蒙药正典》中,动物药增加到137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陆生脊椎动物中的野生动物药用动物有66种,尤以鹿茸、熊胆、麝香等最为名贵。
四、陆生脊椎动物
依据《全国陆生野生动资源调查规程》,1995~2000年,调查全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种类有104种,其中,两栖爬行类3种,鸟类75种,兽类24种。
(一)两栖爬行类
1.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分布、数量、生境,蟾蜍在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以东的各盟市都曾有过分布。近些年分布地急剧减小,数量急剧减少。20世纪70年代,在呼市大黑河、乌梁素海等地蟾蜍常可见到,现在已难见踪迹。此次调查在东部的科尔沁湿地,辉河湿地遇见10余只。可以认为,分布区主要限于上述地区。因未作专项调查、数量不确切,但已属稀少。大蟾蜍白天隐蔽在石下,土洞或草丛中。傍晚则爬行于水边、河沿、田头捕食。冬季在泥土里越冬,有时也在淤泥或烂草堆中蛰眠。产卵于水中,幼体(蝌蚪)在水中生活。
2.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分布、数量、生境,黑斑蛙在全区各盟市都曾有过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呼和浩特市大、小黑河、乌梁素海及巴彦淖尔市各大灌渠都常能见到。近些年分布区急据减少,上述地区难见踪迹。此次调查仅在东部科尔沁湿地、辉河湿地偶见几只。因未做专项调查、数量不详。黑斑蛙栖息在河、湖、沟、泉、池等湿润环境,经常出没于山坡,田间、林中、草丛等生境。产卵于水中,幼体(蝌蚪)在水中生活。
3.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分布、数量、生境,赤峰锦蛇在我区仅分布于赤峰市南部的七老图山。全区调查未见踪迹。访问当地群众,雨后晴天偶能见到,但数量很少。因未做专项调查、数量不详。栖息于山地林下草丛、石缝、深居简出。雨后晴天、傍晚和夜间活动频繁。
(二)鸟类资源状况
1.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分布:斑嘴鹈鹕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1990年),赤峰市达里诺尔(1988年)。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5只,仅见于迁徙季节(1995~2000年)。生境:湖泊沼泽地带。
2.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分布:鸬鹚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大部分湿地水域。并在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兴安盟图牧吉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鄂尔多斯市红碱诺尔、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狼山前山湿地等地繁殖。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0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全区各有鱼的湿地水域均为其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及沼泽地带。
3.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分布:黄嘴白鹭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赤峰市达里诺尔。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0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湖泊边、沼泽地带。
4.东方白鹳(Gcornia boyciana)分布:东方白鹳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于兴安盟新佳木湿地、通辽市荷叶花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湿地、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较大湖泊及湿地。
5.黑鹳(Ciconia nigra)分布:黑鹳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伊敏流域及辉河流域南部的大部分湿地,通辽市科尔沁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湿地,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等较大湿地,乌兰察布市各较大湿地水域,呼和浩特市哈素海,包头市黄河流域,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狼山前山湿地水域,鄂尔多斯市湿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水库等。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59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期间喜欢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通常避开人群。
6.白琶鹭(platalea leucorodia)分布:白琶鹭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呼伦湖、辉河湿地,兴安盟南部各大湿地,通辽市科尔沁湿地,赤峰市达里诺尔、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湿地及周边水域,呼和浩特市哈素海,鄂尔多斯市湿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及狼山前山湿地,阿拉善盟额济纳水库及周边湿地。数量:全区调查数量72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700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辽阔草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其浅水池,也栖息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等湿地生境。
7.鸿雁(Anser cygnoides)分布:鸿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除阿拉善盟以外的大部地区的湿地,繁殖区主要在东部区。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1 11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 000只(1995~2000年)生境:鸿雁主要栖息于辽阔平原和草原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特别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盛的地方,有时亦出现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区。
8.豆雁(Anser fabalis)分布:豆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除阿拉善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湿地。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3 000只(1995~2000年)生境: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附近农田地区。
9.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分布:白额雁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2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河湾及其附近开阔的平原、草地、沼泽和农田。尽管栖息环境与水域相联系,但它们更喜欢陆地。该鸟多数时间都是在陆地上活动,或是觅食或是休息。
10.灰雁(Anser anser)分布:灰雁在内蒙古从东到西各盟市均有分布,但目前繁殖地仅限于呼伦贝尔市呼伦湖、通辽市科尔沁湿地。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401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3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灰雁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在迁徙期也常见于碱度较轻的水域中。繁殖期出入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地、沼泽地和草地。
11.斑头雁(Anser indicus)分布:斑头雁在内蒙古分布于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14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其是咸水湖较喜欢,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上。
12. 黑雁(Branta bernicla)分布:在内蒙古仅分布兴安盟南部水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期间未见实体,但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每年迁徙季节数量为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黑雁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海岸苔原低洼地上,通常离海水湖汐带不远,特别是被很多湖汐溪流分别的苔原平原上最常见。繁殖后期小鸟出来后,则迁至各种湖泊和水塘中。冬季则多在直物生长茂密的海岸地带。
13. 疣鼻天鹅(Cyguns olor)分布:疣鼻天鹅在内蒙古分布于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其中: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天鹅湖)为其繁殖地,其它分布地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8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0只(1995~2000年)。生境:疣鼻天鹅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流、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
14. 大天鹅(Cyguns Cyguns)分布:大天鹅在内蒙古分部于全区大部分地区,繁殖地区有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结果73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大天鹅在繁殖期喜欢栖息开阔、食物丰富的浅水水域中,如有丰富的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缓慢的河流,特别是在针叶林带,桦林带和无林的高原湖泊与水塘最喜欢栖息。冬季则喜欢栖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河流和开垦的农田地带。
15.小天鹅(Cyguns columbianus)分布:小天鹅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74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小天鹅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辽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河流和邻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泽地上。冬季主要栖息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地方,也出现在湿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泽、海滩及河口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农田原野。迁徙时歇脚地栖息生境与越冬地相同。
16.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分布:赤麻鸭广泛分布于全区各盟市。并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计算结果6 693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赤麻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库、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地、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特别草原上的湖泊地带最喜欢栖息。该物种对于栖息水湿地的水质没严格要求,在内蒙古各种湿地类型均有分布。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也见有栖息。
17. 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分布:翘鼻麻鸭在内蒙古广泛分布于全区各盟市,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 45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翘鼻麻鸭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辽阔的盐碱平原草地,碱水和淡水湖泊及其附近沼泽地带,迁徙和越冬期间也栖息于浅水水域、滩地。
18. 棉凫(Nettapus cormandelianus)分布:棉凫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巴彦掉尔市乌梁素海,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未遇见,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迁徒时隅尔能见到(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特别是富有水植物的开阔水域最为喜欢。有时要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
19. 鸳鸯(Aix galericulata)分布:鸾鸯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的林区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20只(1995~2000年)生境:鸳鸯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地中。冬季栖息于大的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
20.赤颈鸭(Anas penelope Llinnaeus)分布:赤颈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全区各盟市,但只在局部地区为繁殖鸟,大多数地区为旅鸟。数量: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85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赤颈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沼泽等各类水域中。尤其喜欢在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
21.罗纹鸭(Anas falcata)分布:罗纹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全区大部地区,几乎各盟,市均有分布。仅在东部区为繁殖鸟,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23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河湾、河口及其沼泽地带。繁殖期尤其喜欢在偏僻而又富有水生植物的中小型湖泊中栖息和繁殖。
22.赤膀鸭(Anas strepera)分布:赤膀鸭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计算数量为6 07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沼泽等各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
23.花脸鸭(Anas formosa)分布:花脸鸭在内蒙古仅分部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8只(1995~2000年)生境:花脸鸭主要栖息于各种淡水、咸水水域,包括湖泊、江河、水库、沼泽、河湾以及农田原野等各类生境。
21.绿翅鸭(Anas crecca)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大多数地区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1 383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而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扰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种水塘中。非繁殖期则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沼泽地带。
25.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34 93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6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冬季和迁徙期间亦出现于开阔的湖泊、水库、江河、沙洲和沼泽草地。
26.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分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地区的湿地、水域,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44 73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7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斑嘴鸭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河流及周边湿地、沼泽地带。
27.针尾鸭(Anas acuts)分布:针尾鸭在内蒙古除阿拉善盟尚未发现,其余各盟、市均有分布,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42只(1995~2000年)生境:针尾鸭越冬和迁徙期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河流、湖泊、沼泽、盐碱湿地、水塘。繁殖栖息于内陆大型湖泊、流速缓慢的河流、河湾及其附近的沼泽和湿草地上。
28.白眉鸭(Anas querquedula)分布:白眉鸭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各盟市,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1 370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白眉鸭通常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现于山区水塘、河流中。
29.琵嘴鸭(Aythya clypeata)分布:琵嘴鸭在内蒙古境内广泛有分布。各盟、市均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为1 50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琵嘴鸭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塘、水库、沼泽地带等水域环境,也出现于山地、高原湖泊等地。甚至在村镇附近的污水塘和水田中也有出现。
30.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分布:白眼潜鸭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其中只繁殖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其余地区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1 238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水库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
31.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分布:红头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境内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7 34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2.青头潜鸭(Aythya aeri)分布:青头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境内均有分布,为繁殖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为477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20 000只。生境:青头潜鸭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亦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湖泊和沼泽地带。
33.斑背潜鸭(Aythya marila)分布:斑背潜鸭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比较广,从东到西各盟市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数量53只(1995~2000年)生境:迁徙季节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和沼泽地带,繁殖期间栖息于北极苔原带。
34.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分布:凤头潜鸭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64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5.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分布:赤嘴潜鸭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中西部地区,即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繁殖主要在内蒙古西部。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数量69 015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万只(1995~2000年)生境:该鸟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河湾等各类水域中。
36.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fusca)分布:斑脸海番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为旅鸟。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曾经见到过几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有稀疏林木生长的内陆淡水湖和大的水塘中,在以泰加林地区的湖水塘常见。迁徙期间也出现在内陆湖与河口。
37.鹊鸭(Bucephala clangula)分布:鹊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地,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结果计算量为1 081只,在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10 000只(1995~2000年)生境:繁殖主要栖息于平原森林地带中的溪流、水塘和渠中,尤其喜欢在湖泊与流速缓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与水塘中。非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江河、湖泊。
38.白秋沙鸭(Mergua albellus)分布:白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其余分布地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数量80只(1995~2000年)生境:白秋沙鸭繁殖生境主要为森林或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中。但更喜欢低地河岸地带。
39.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分布:中华秋沙鸭在内蒙古仅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为繁殖鸟。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数量10只左右。生境:中华秋沙鸭繁殖主要栖息于成熟阔叶林和混交林中的河谷与溪流中。尤其是未采伐过的原始混交林中的河流最为喜欢。那里河水清沏透明,河流迂回曲折,水流急缓相参,河底为卵石、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40.红胸秋沙鸭(Mergua serrator)分布:红胸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数量:本次调查未遇见,但当地有关人员介绍数量约20只(1995~2000年)生境:红胸秒沙鸭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及河口地区,也栖息于无林的苔原地带水域中。非繁殖期主要栖息在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海湾地区。迁徙时有少量个体偶尔进入内陆淡水湖泊。
41.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分布:普通秋沙鸭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繁殖于呼伦贝尔市。其余地区均为旅鸟。数量:调查数量70只,迁徙季节数量不小于500只(1995~2000年)生境:普通秋沙鸭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区,也栖息辽阔的高原地区水域。在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江河、水库等淡水湖中。
42.雀鹰(Accipiter nisus)分布:雀鹰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包括贺兰山、阴山、七老图山、罕山、大兴安岭等。数量全区雀鹰数量为24 136只,其中:贺兰山99只。草原地区161只、大兴安岭23 876只(1995~2000年)生境:雀鹰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采伐迹地和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地带活动。宫巢于林中树上,距地局一般4~14米。
43.松雀鹰(Accipiter uirgatus)分布:松雀鹰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与雀鹰分布相同,但数量较雀鹰为少,对松雀鹰的调查,其方法和雀鹰相同。数量:全区调查数量17 907只(1995~2000年)。生境松雀鹰栖息于茂密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其林缘疏林地带,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动和觅食。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位置较高。
44.鸢(Miluus korschun)分布:鸢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为广布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4 123只(1995~2000年)。生境:鸢栖息于开阔草原、荒漠、林地空旷地带。常高空飞翔,长时间盘旋翱翔。营巢于高大树上,距地高10米以上,也有营巢于悬崖峭壁上。
45.普通鵟(Buteo buteo)分布:普通鵟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以东部大兴安岭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82 708只。其中,大兴安岭77 598只,呼伦贝尔草原482只,大青山、乌拉山4 628只(1995~2000年)生境:普通鵟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常在空中盘旋滑翔。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以针叶树较喜欢,通常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杈上。
46.金雕(Aquila chrysaetos)分布:全区各地均有分布。近10年有记录的地域有:阿拉善盟的马鬃山、贺兰山、巴彦淖尔市的乌拉山、狼山、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赤峰市罕山、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大兴安岭等。数量:虽然金雕有着较广阔的分布区域,但数量十分稀少。全区调查估算得出金雕数量为1 414只,其中,大兴安岭1 194只,草原216只,贺兰山31只。生境:金雕在我区多栖于山地森林、山地草原中。喜居于悬崖裸山、地势较高的地域,活动范围较大。巢多筑在悬崖陡壁上,以多种鸟类和小型兽类为食。
47.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分布:以往记录我区各盟市除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处均有分布。近几年的调查,仅在乌梁素海、呼伦湖等地见到踪迹,但数量均为稀少。全区调查玉带海周鸟繁殖数量为7只、其中:乌梁素海4只,呼伦湖3只(1995~2000年)生境:玉带海雕栖于山地、草原的开阔地带。常到荒漠、草原、高山湖泊及河流附近寻捕猎物。食物为鱼类、雁鸭类、啮齿类、巢置于高大的乔木树杈间,芦苇丛和高山岩缝间。
48.白尾海雕(Halaeetus albicilla)分布:此次调查在巴彦淳尔市乌梁素海和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均见到白尾海雕实体。数量:全区调查在我区繁殖数量为7只,其中:乌梁素海4只,呼伦湖3只(1995~2000年)。生境:白尾海雕栖于湖泊、河流附近,常单独活动。营巢于悬崖的突出物,崖深处及高大的树上,有时也把巢筑在山脊岩石上或湖中平坦的小岛上,甚至沼泽地或芦苇丛中。
49.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分布:胡兀鹫在内蒙古地区分布于乌拉山、大青山、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边境地区。数量:本次调查估测胡兀鹫在我区的繁殖数量为15只,主要集中在中蒙边境线上(1995~2000年)生境:胡兀鹫栖息于草原和山地,常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以家畜和大型动物的尸体为主食,亦捕食草原上的病弱动物。
50.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分布:苍鹰在我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以大兴安岭为多。数量:全区调查数量6 185只,其中大兴安岭5 969只,草原地区216只(1995~2000年)生境:苍鹰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以啮齿类及小型鸟类为食,在高大乔木上营巢。
51.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分布:凤头蜂鹰在我区分布于赤峰市南部和阿拉善盟。本次调查仅在阿拉善盟贺兰山见到1只,推测为旅鸟。数量:全区调查估计繁殖鸟不超过10只(1995~2000年)生境:凤头蜂鹰栖息于森林地带,多见单个在林缘中活动,嗜食蜂蜜,蜂蛹、小型鼠类和爬行类。
52.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分布:本次调查未见踪迹。仅据资料知,灰脸鵟鹰在我区分布于兴安盟,为旅鸟。数量:区全区调查估计数量不足10只(1995~2000年)。生境:灰脸鴛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地带,见于山地林边或空旷田野。通常贴近地面飞行或栖于窥视猎物,分散活动觅食、迁徙时结小群。
53.猎隼(Falco cherrug)分布:猎隼在内蒙古地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十分分散。数量:全区调查估算猎隼繁殖数量在100只左右,迁徙数量达1 000余只(1995~2000年)生境:猎隼栖息于开阔地,荒漠和宽广的未耕种地区。营巢于树上,极少见于悬崖或高坝,偶尔夺占鹫或其它大型鸟类的巢。
54.游隼(Falco peregrinus)分布:游隼在全区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以东的广大地区。以锡林郭勒盟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为最多。数量:全区调查游隼数量6 290只,其中大兴安岭5 969只,草原321只(1995~2000)。生境:栖息环境多样,森林、草原、荒漠等。但较喜在开阔的地域中活动。常在空中飞翔捕猎,营巢于林间空地、河谷、悬岩。
55.燕隼(Falco subbuteo)分布:燕隼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栖息地也呈块斑状散布于贺兰山,阴山、罕山、大兴安岭及其边缘地带。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数量为6 185只。其中,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5 969只,其它地区216只(1995~2000年)生境:燕隼栖息和活动于有稀疏林木生长的平原、旷野、疏林地和林缘地带。营巢于疏林、林缘和田间高大乔木树上,通常自己很少营巢。常常侵占乌鸦和喜鹊巢。
56.红阜(Falco tinnunculus)分布:红準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的山地森林环境中,包括贺兰山、阴山、罕山、大兴安岭及其边缘地带。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红隼在我区的数量为15 956只,其中,大兴安岭11 938只,大青山3 856只,草原地区162只(1995~2000年)生境:栖息于森林、草原、农田等各种生境中,尤以林缘、林间空地,稀树旷野更为喜欢。通常营巢于悬岩、山坡石缝、树洞以及喜鹊、乌鸦在树上的旧巢。
57.黑嘴松鸡(Tetrao paruirostris)分布:黑嘴松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过去大兴安岭各林业局均有分布,近些年分布区显著减少。在岭南仅在阿尔山林业局、柴河林业局、淖尔林业局尚有分布。在岭北,根河林业局以南数量极少,根河林业局以北,尤其是北部原始林区数量较为集中。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黑嘴松鸡在我区的数量5 315只(1995~2000年)生境:黑嘴松鸡是典型的针叶林鸟类,主要喜栖在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尤以在林下草本植物,幼树和灌木较发达的中低山针叶林中较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体生活。冬季晚上宿于雪穴中。
58.花尾榛鸡(Terastes bonasia)分布:花尾榛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北数量多于岭南,尤以根河林业局以北数量为多。岭北的榛鸡个体较岭南为大,两地为不同亚种。数量:全区调查结果得出数量为262 640只(1995~2000年)生境:花尾榛鸡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其栖息地为山地森林。尤其喜欢栖居于林中路边与河谷次生杨桦林,针阔混交林和林缘地带。食饱后和晚上系成对或成小群在树根旁,灌木丛间地上或雪窝里休息和过夜。
59.黑琴鸡(Lyrurus tetrix)分布:黑琴鸡在全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部分地区,即红花尔基林业局、柴河林业局、淖尔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以南、以西,包括赤峰市、通辽市以北的罕山。黑琴鸡在分布上和松鸡不发生重叠。数量:对黑琴鸡的数量调查采用常规调查方法,经统计运算得出,全区调查黑琴鸡数量为2 609只(1995~2000年)。生境:黑琴鸡主要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和森林草原地区。春季常集小群活动在疏林、林缘或草旬和灌丛地区;夏季多在林地内活动,在地面草丛或树上过夜;秋季成群游荡寻觅浆果等食物;冬季分散成小群在桦树或桦-杨树中及其河谷与溪流两岸,黑琴鸡多在树上活动,晚间则栖于雪穴中。
60.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分布:暗腹雪鸡在全区仅分布于阿拉善盟阿右旗的龙首山,该山为祁连山余脉。数量:全区调查数量为469只(1995~2000年)生境:暗腹雪鸡为典型的高山耐寒鸟类。主要栖息在海拔2 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和亚高山岩石草原草地和裸岩地区。在自治区龙首山的栖息地也呈高山草原景观,山势陡峭,植被稀疏,岩石裸露。雪鸡常在峭壁岩间,裸岩或碎石堆集的草地和山坡地活动。
61.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分布:蓝马鸡在全区仅分布于阿拉善盟贺兰山。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蓝马鸡数量6 669只(1995~2000年)生境:蓝马鸡在贺兰山栖息于云杉、杨树混交林中。夏季也到林线上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冬季到林缘草场和沟谷地活动。通常营巢于灌丛、树堆或倒木下,也有置巢于树根洞穴中。
62.雉鸡(Phasianus clchicus)分布:雉鸡在自治区各地均有分布,为广布种。尤以鄂尔多斯市南部毛乌素、大青山、罕山、大兴安岭为最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结果,雉鸡在全区的数量为81 154只。其中,大兴安岭39 434只,其它地区41 720只(1995~2000年)生境:雉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草地中,尤喜在灌丛中栖息。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也有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
63.灰鹤(Grus grus)分布:据资料统计,灰鹤在自治区呼和浩特以东的各盟市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仅在兴安盟的图牧吉苏木遇见9只。根据实地调查、访问,可以认为灰鹤在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的图牧吉湿地和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估测数量30只(1995~2000年)。生境:灰鹤栖息于开阔草原、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尤其喜在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通常营巢于沼泽草地中的干燥地面上,巢主要由枯枝、叶、芦苇堆集而成。
64.白头鹤(Grus monacha)分布:白头鹤在全区分布于兴安盟的新佳木苏木,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数量:全区调查白头鹤在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头鹤栖息于河流,沼泽及湿草地中。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构成。
65.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分布:丹顶鹤在全区分布于锡盟以东的草原湿地中。本次调查遇见的地点有: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东乌旗乌拉盖湿地,兴安盟图牧吉苏木、新佳木湿地,通辽的荷叶花湿地、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等。数量:全区调查得出有5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丹顶鹤栖息于湖泊、沼泽和河岸沼泽中,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耕地中。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或苇塘边。巢多置于有一定水深的芦苇丛中或较高的水草丛中。
66.白枕鹤(Grus vipio)分布:白枕鹤在全区栖息于锡林郭勒盟以东的草原湿地中。这次调查遇见实体地点有: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太仆寺旗,兴安盟图牧吉苏木,呼伦贝尔市辉河湿地等。数量:全区调查白枕鹤数量在2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枕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有时也出现在农田上。营巢于水深达10~30厘米的芦苇沼泽或水草沼泽中,巢主要由枯芦苇、苔草等构成。
67.白鹤(Grus leucogeranus)分布:白鹤在全区分布于赤峰市以东的草原湿地中,本次调查未见踪迹。但据访问了解,白鹤在兴安盟的新佳木苏木、图木吉苏木及呼伦贝尔市的辉河湿地尚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2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白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河流、沼泽。常在富有植物的水边浅水处觅食。营巢于沼泽地势较高的土丘或水中小岛上。巢由干的芦華和草茎构成。
68.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分布:蓑羽鹤在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为广布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 623只(1995~2000年)生境:蓑羽鹤具有较为广泛的栖息生境,草原、沼泽、湖泊及荒漠湖泊等。通常不营巢,直接产卵于羊草草甸中裸露而干燥的盐碱地上。
69.骨顶鸡(Fulica atra)分布:骨顶鸡为广布种。全区各地大小湖泊、河流中都有其栖息,尤以西部乌梁素海等水域数量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85 339只(1995~2000年)生境:骨顶鸡栖息于草原、荒漠等各地带的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苇塘等最为常见。营巢于开阔水面的芦苇和水草丛中。
70.大鸨(Otis tarda)分布:大鸨在自治区栖息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以东的草原中。繁殖地集中在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兴安盟的扎赉特旗。数量:全区调查统计99只(1995~2000年)生境:大鸨栖息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干湿草地,营巢于开阔草原地上的浅凹处。巢内无任何垫物或仅垫有少许草茎。
71.波斑鸨(Otis undulata)分布:波斑鸨在自治区分布于巴彦淳尔市北部中、后旗,阿拉善盟东北部,草原化荒漠和荒漠景观中。数量:全区调查得出不超过50只(1995~2000年)生境:波斑鸨为典型的荒漠种类,栖息于开阔的荒漠地带,筑巢于沙凹穴或石头凹处,一般有小灌木和杂草掩蔽。
72.红腰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分布:红腰杓鹬在自治区分布于赤峰市以东的湿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5 969只(1995~2000年)。生境:红腰杓鹬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芦苇沼泽及附近的湿草地。营巢于湿地中的土丘和盐碱地上。巢甚简陋,以地上的凹坑、垫以枯草而成。
73.遗鸥(Larus relictus)分布:遗鸥在全区的繁殖地有两处,即鄂尔多斯市的桃——阿海子和锡盟的白音库伦。此二处繁殖地也是中国仅有的2处繁殖地。除此已外,在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赤峰市达里诺尔等尚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96年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遗鸥繁殖数量4 096只,白音库仑遗鸥繁殖数量410只。共计4 506只,99年达12 000余只。2000年达6 000余只(1995~2000年)生境:遗鸥栖息于荒漠或草原地区的碱性湖泊中。营巢于湖中孤岛上,巢由枯草搭织而成,内垫有羽毛。
74.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分布:棕头鸥在我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桃-阿海子。以往文献曾记载在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地有分布。但本次调查仅见于鄂尔多斯市。数量:全区调查96年对棕头鸥直接记数得出繁殖数量为102只(1995~2000年)生境:棕头鸥栖息于海拔较高(2 000~5 000米)的高山、高原湖泊、河流和沼泽。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棕头鸥分布地为该中心东缘和较低海拔处。棕头鸥通常营巢于湖泊与河流岸边草地或沼泽地中干地上。鄂尔多斯市棕头鸥营巢于湖中孤岛上。
75.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分布:蒙古白灵是典型的草原种类。在我区由东向西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广阔的草原中。繁殖期间百灵鸟成对较均匀地散布在栖息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522.5万只。生境:百灵鸟栖息于草原和荒漠草原,植被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针茅和羊草为主,决不栖息和草原相接壤的草原化荒漠地带。巢由杂草构成,置于草丛中地面凹处。
76.云雀(Alauda arvensis)分布:云雀的分布和蒙古百灵基本相同,在自治区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草原景观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3 365只(1995~2000年)。生境:云雀的生境和蒙古百灵基本相同,也栖息于荒漠和草原中,但云雀能在草原化荒漠中栖息,其数量也以整个分布地区西部为多。
(三)兽类
1.豺(Cuon alpinus)据资料,豺仅分布于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栖息生境多种多样,以山地森林,丘陵草原为主要栖息地。全区调查未发现踪迹,据访问,在呼伦贝尔市可能有零星分布。
2.狼(Canis lupus)分布:狼在全区广泛分布,主要栖息在北部的草原、荒漠及东部森林中,以中蒙边境地区和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为多。数量:狼由于对羊、马等牲畜有一定危害,传统上牧民视其为害兽,有组织、鼓励性的捕杀活动时常发生。同时,由于狼活动中于中蒙边境地区,经常跨越两国边境,所以数量较少,并呈变动之中。全区调查得出狼的数量为600只,其中,中西部地区100只,呼伦贝尔市草原300只,大兴安岭地区200只(1995~2000年)生境: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的生境包括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类型。巢穴的选择通常在林中、山地、沟谷等隐蔽性较强的地域中。
3.赤狐(Vulpes vulpes) 分布:赤狐在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草原、荒漠和大兴安岭森林中,在贺兰山,大青山、七老图山也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赤狐在全区的数量为54 064只。
其中:大兴安岭19 385只,草原25 376只,荒漠4 164只,贺兰山285只,大青山4 854只(1995~2000年)生境:赤狐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丘陵、农田等多种环境中,居于土穴,树洞或其它动物的废洞中。在内蒙古主要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中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
4.沙狐(Vulpes cortos)分布:沙狐在自治区北部草原和荒漠地区均有分布,在南部农田与丘陵、沙地相同分布的地区呼和浩特和林县、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等地也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全区沙狐数量为149 560只,其中草原65 000只、荒漠79 531只、农田5 029只(1995~2000年)。生境:沙狐栖息于草原和荒漠地带,自掘洞穴或利用旱獭等弃洞作为洞穴。栖息地通常地形较为复杂,常有沙丘、土坡等障碍物。
5.棕熊(Ursus arctos)分布:棕熊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10年前曾广布于整个林区,目前分布区域急剧减少。在岭南,除阿尔山、柴河、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极难见到。在岭北主要分布在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莫尔道嘎、奇乾、呼玛、永安山等林业局,其它地区极难见到。数量:经调查估算数量合计295只,其中,莫尔道嘎林业局15只,满归林业局15只,金河林业局 20只,阿龙山林业局5只,汗玛保护区20只,根河林业局10只,阿尔山林业局 20只,柴河林业局20只,绰尔林业局20只,北三局150只(1995 ~2000年)生境:棕熊主要栖息在森林地带,山间谷地、火烧迹地,河溪附近以及浆果、松籽和倒木较多的地方。它们大多活动在老龄大树、林间空地,食物丰富和有水源的地方,很少到过密的高草灌丛中去。
6.紫貂(Martes zibellina),紫貂分布于根河以北的大兴安岭,以奇乾、乌玛、永安山和满归、阿龙山为多。数量:全区调查未见实体,但根据地方群众反映近些年,满归、阿龙山的紫貂呈增多趋势(1995~2000年)生境:紫貂是泰加林的典型种类之一,适应于气候寒冷食物丰富的林区生活。紫貂善攀树、行动敏捷,活动于密林深处,筑巢于石缝,树洞及树根下。随食物和气候变化而常游荡迁移。在适宜生境中呈块斑状分布。
7.猞猁(Felis Lynx)分布:猞猁在内蒙古各地均有分布,在大兴安岭几十年前曾广泛分布。在岭南除阿尔山、柴河、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难见踪迹。在岭北,各林业局均有分布,以北部为多。除大兴安岭外,其它尚有分布的地区有,通辽、赤峰市北部罕山、锡林郭勒盟北部山地,丘陵地,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北部,中蒙边境,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雅布赖山、马鬃山等。数量:全区调查得出猞猁2 132只(1995~2000年)。生境:猞猁为喜寒动物,栖息生境多样。森林、草原、荒漠均有其足迹。栖息地地形复杂、山岗、山丘、土丘等隐蔽物均有其栖息,也喜静候在山地森林的陡峭裸岩处,伺机捕捉猎物。
8.貂熊(Gulo gulo)分布:貂熊在内蒙古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目前貂熊数是非常稀少,而且集中分布于北部原始林区。数量:全区调查得出貂熊数量为120只左右,其中,北部原始林区90只,其它地区30只(1995~2000 年)生境:貂熊主要栖息在落叶松林中,喜在山坡下位的沟塘溪谷和台地活动,多数貂熊在非繁殖季节无固定的巢穴,栖于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
9.豹猫(Felis bengalensis)分布:豹猫在内蒙古分布于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北部的大兴安岭南段林区,岭南数量多于岭北。数量:全区调查统计运算得出3 375只(1995~2000年)。生境:通常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巢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
10.豹(Panther parus)豹为大型猛兽,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的七老图山尚有踪迹,全区调查估测得出豹有10只左右(1995~2000年)。
11.雪豹(Panther unca)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常栖于海拔2 500~5 000米高原上。在内蒙古雪豹生活在较低海拔2 000米以下的中山山地中,内蒙古中西部的广大山地都曾有过雪豹的踪迹,全区调查估测为10只左右(1995~2000年)。
12.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bedfordi)分布:蒙古野驴在内蒙古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以西的中蒙边境地区,常常跨越两国边境呈动态性分布。在内蒙古西北角的马鬃山地区,野驴在边境线10公里范围内栖息,在其它地区, 野驴仅在边境3公里范围内栖息。数量:全区调查得出在内蒙古地区常年生活的种群为23头(1995~2000年)。
13.野猪(Sus scrofa)分布:野猪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北部的罕山。以岭南的柴河、阿尔山、阿荣旗、南木、巴林等林业局为多,岭北地区数量较少,呈零星分布。数量:全区调查得出54 057只(1995~2000年)。生境:野猪是广栖性种类,几乎各种林型都有野猪的足迹,多喜欢在茂密的灌木丛中,低湿的草地和有丰富食物的阔叶林中居住,尤喜在柞树林中栖息。
14.野骆驼(Camelus ferus ferus)分布:野骆驼在内蒙古仅分布在阿盟额济纳旗西北部。数量:全区调查统计10只左右(1995~2000年)。生境:马鬃山地区典型荒漠,活动于中蒙两国相邻地区。
15.马麝(Moschus ferus ferus )分布:马麝仅分布在贺兰山。数量:全区调查得出256只(1995~2000年)。生境:马麝多栖息在山地陡坡稀疏灌丛间,采食、排粪、标记及栖息都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受惊时,暂时逃离栖息地,马麝性情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以灌木和青草为主要食物。
16.原麝(Moschus sibiricus)分布:原麝仅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过去全林区均有分布,近些年岭南极难见到,岭北尚存分布,以北部原始林区为多。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1 353只(1995~2000年)。生境:原麝喜栖于山地多岩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有固定的活动范围。性孤僻,多单独活动,仅在发情季节才有数头相聚的现象。以地衣,石蕊及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
17.狍(Capreolus copreolus)分布:狍子为典型的森林动物,在内蒙古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到西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大青山、乌拉山等地均有分布。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02 573只,其中,大兴安岭地区195 572只,阴山地区7 001只(1995~2000年)。生境:狍子的典型栖息地为树木较稀疏的针阔混交林,多草灌丛,森林的边缘和河谷地带。狍子多在傍晚和清晨活动取食,饮水、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皮和各类青草。
18.马鹿(Cdrvus elaphus)分布:马鹿分布于大兴安岭、罕山、贺兰山。在大兴安岭主要分布在岭北,以北部原始林区为多。在岭南除柴河、阿尔山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极难见到。在罕山,一些植被保存尚好,人为干扰小的地区也有分布,以黄岗梁和白音敖包林场为多。在贺兰山,马鹿尚有一定存量,近些年数量较为稳定,贺兰山马鹿与大兴安岭马鹿为不同亚种。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大兴安岭马鹿4 312头,贺兰山马鹿1 107头:全区合计5 419头(1995~2000年)。生境:马鹿喜栖息于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高山森林草原。活动范围随季节不同而异,夏季多在高山阴坡或林中山坡沟谷附近活动。冬季由高处往下迁移到向阳的坡地或避风的山谷。春秋季节,喜在森林的边缘和林间空地。
19. 驼鹿(Alces alces)分布:驼鹿分布于大兴安岭,以岭北尤其是北部原始林区为多。在岭南、除柴河、阿尔山、绰尔林业局外,其它地区已难见踪迹。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 167头(1995~2000年)。生境:驼鹿是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栖息的动物,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多在林中平坦低洼处和林间沼泽带活动,绝不远离森林。随季节不同驼鹿常变换栖息地段。驼鹿喜食木本植物的叶和嫩枝条。
20.黄羊(Procapra gutturosa)分布:黄羊为典型的草原动物,分布于乌拉特中旗以东的中蒙边界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2 766只(1995~2000 年)。生境:黄羊主要栖息在平原、丘陵地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在荒漠草原、黄羊和鹅喉羚有重叠分布现象,其重叠分布区在我区阿巴嘎旗到乌拉特中旗长达600余公里,在重叠区,黄羊也总是选择以禾本科针茅、多根葱为主的草原小生境。
21.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分布:鹅喉羚为典型的荒漠种类,分布于阿巴嘎旗以西的中蒙边境约10公里范围内。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629只,其中,中蒙边境地区166只,阿拉善荒漠地区463只(1995~2000年)。生境:在阿拉善盟向南分布到巴丹吉林沙漠中。鹅喉羚的栖息地为荒漠草原和荒漠,在与黄羊分布重叠区也常常占据以红沙,骆驼蓬荒漠植被的小生境。鹅喉羚的栖息地较为固定,未见明显迁移现象。
22.斑羚(Naemorhenus goral)分布:斑羚主要分布在大青山、乌拉山、赤峰市北部的罕山,以及大兴安岭南部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4 727只(1995~2000年)生境: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可见于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并在崖两旁,岩洞或灌丛间的小道上隐蔽,一般数只或10余只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多不超过林线上限。
23.北山羊(Capra ibex)分布:北山羊分布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力吉地区和阿拉善盟的马鬃山地区。数量:全区调查统计72只(1995~2000年)。生境:北山羊栖息于高山岩石山地,岩石呈褐红色,与北山羊体色相似,不易被人发现。北山羊常常在陡峭的崖壁地域栖息,纵身飞跃,尤如“天马行空”。
24.岩羊(Pseudois nayaur)分布:岩羊分布于巴彦淖尔市狼山,阿拉善盟贺兰山、桃花乌拉山等几个不连续的山地中。数量:全区调查统计得出16 204只,其中贺兰山岩羊数量15 301只,狼山岩羊数量738只,桃花乌拉山数量165只(1995~2000年)。生境:岩羊为典型的高山动物,栖息于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甸,决不进入林中,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结群生活,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
25.盘羊(Oris anmon)分布:盘羊分布于锡林郭勒盟的东苏旗、西苏旗、阿拉善盟的雅布赖山等几块不连续的山地中。数量:依上述方法求出盘羊的数量为东苏旗45只,西苏旗84只,雅布赖山15只。合计数量144只(1995~2000年)生境:目前盘羊主要分布在荒漠或半荒漠地的山地,其生境山体陡峭植被稀少。历史上,盘羊在自治区西部曾是广布种,阴山、贺兰山等地都曾有过分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