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 亦称呼伦池或达赉湖。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满洲里市之间,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湖泊。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将呼伦湖与贝尔湖沟通,形成了同一个水系,其轮廓近似长方形,最长处90多公里,最宽处40多公里,面积2210平方公里,最大时达2315平方公里。蓄水量131亿立方米,水深5~8米,西侧最深处约10米。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59米,pH值为8.5,水质纯净,矿化度小于1克/升。湖底地形平坦,多为细砂砾层,属额尔古纳河水系。除湖面降雨补给外,其余来自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木得那雅河及地下水,是个水位不断变化的湖泊。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藻类、芦苇和浮萍。底栖动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栖动物有海猫、鱼鹰、水鸭、大雁、天鹅等。湖中盛产鲤、鲫、白、鲶等30多种鱼类和秀丽白虾,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型鱼场。湖泊周围多沼泽地,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贝尔湖 中蒙国际淡水湖泊。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最西部,乌尔逊河的上游。湖面东北—西南呈长方形,湖长33公里左右,宽约19公里,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平均水深约8米,最深处约50米,蓄水量约55亿立方米。湖底以砂砾石为主,湖水矿化度为0.28克/升,pH值为8.2。盛产多种鱼类,湖周围为优良牧场,有雁鸟,是百鸟天下。
达里诺尔 达里诺尔为蒙古语,意为肩胛骨形的湖。元代称鱼儿泊、达尔泊。位于大兴安岭南端的西麓,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5米,最深处13米,蓄水量16亿立方米,湖面海拔高度1226米,pH值9.3~9.6,属苏打型半咸水湖,是国内少有的高原碱性内陆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公格尔河、石岭河、羊腾河、毫伦河。湖区产鲫鱼、鲤鱼等,年产鲜鱼50多万公斤。两岸是良好的牧场,在达里诺尔的东南和西北,还有达更诺尔、岗更诺尔、杜乐诺尔3个较小的湖泊,组成一个湖泊群。
黄旗海 因清代在正黄旗辖境内而得名,北魏时称南池、乞伏表池,金代称白水泊,明代称集宁海子,清代始称黄旗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6~9公里,湖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约10米,蓄水量5亿多立方米。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19条河沟。湖盆封闭,无泄水路,湖水消耗于蒸发,水呈碱性,水面四周盛产芦苇。
岱海 内蒙古地区较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凉城县境内岱海盆地中。形成于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古代曾称威宁海、诸闻泽、葫芦海等,清代称岱哈泊。湖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底地形为锅底形,中偏北部最深,东部与南部浅而平缓,西部和北部坡度较陡。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18米。湖水补给来源除湖面上的降水外,主要有弓坝河、五号河、目花河、天成河等8条常年流入湖的径流,以及季节性山洪水。湖水的排泄主要是蒸发,因此湖水碱性高,pH值为8.5。湖中盛产鲫鱼、鲤鱼、鲢鱼和虾、蟹等,年产量20万公斤,湖外芦苇总面积达2.5万亩。
哈素海 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特左旗西部,东距呼和浩特市区70公里。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中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水面面积4.5万亩,其中苇蒲1.5万亩,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是呼和浩特市郊区和土默特左旗重要渔业生产基地,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河蟹。岸边建成有水利工程哈素海扬水站,用于农田灌溉。哈素海自然风光秀丽,改革开放以来,广种林木,修建亭台水榭,备有各种游艇和小船供游人在湖中游览,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处游览胜地,有“塞外西湖”之称。
乌梁素海 乌梁素为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海,指大湖。乌梁素海是内蒙古地区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中部,东为包尔腾山、乌拉山山地,西接河套平原。湖面呈柳叶状,南北长35~40公里,东西宽5~10公里,面积近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18.79米,湖盆浅平,略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水深1.5米,最大深度4米左右。乌梁素海原为黄河故道,故泥沙堆积造成河床不断加高,迫使黄河改道南移。大约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河套平原灌区纷纷修成,并利用乌加河排水,加之承受雨水和山洪水,形成了乌梁素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水面达到120万亩。后来水位下降,湖面逐渐缩小。由于河套灌区总排干渠流经乌梁素海再泄入黄河,调节着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固定。乌梁素海是自治区重要淡水渔业基地,年产鱼150万公斤,盛产鲤、草、鲫、鲢等20多个鱼种,尤以黄河鲤鱼久负盛名。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余种珍禽在这里生息繁衍,其中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乌梁素海风光秀丽,盛产芦苇、蒲草。素有“塞外明珠”之称,为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的旅游胜地。
红碱淖尔 蒙古语意为驼岩白湖,因周围土地呈红色而得名。淡水湖原为特莫哈登查干淖尔。位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南部,南临陕西省神木县。湖面呈不规则三角形,现有水面9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深20米,产鲤、鲢、草、鲫等鱼类,年产鱼类12万公斤。
居延海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居延草原的最低处,汉称居延泽,魏晋时为西海,唐以后通称居延海,是个构造湖,属额济纳河的泄水区,原本为一湖,位于汉居东北,狭长弯曲,形为初月。后因湖面随额济纳河下游的改道而时有移动,清代以来分为二湖,西为嘎顺诺尔(蒙古语苦湖之意),东为索果诺尔(蒙古语母鹿湖之意),两湖相距35公里。主要供给水源是祁连山的冰川融水、雨水和泉水。两湖原湖面面积375平方公里左右,现两湖面积减少到200多平方公里,并已成为咸水湖。
呼伦湖 亦称呼伦池或达赉湖。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满洲里市之间,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湖泊。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将呼伦湖与贝尔湖沟通,形成了同一个水系,其轮廓近似长方形,最长处90多公里,最宽处40多公里,面积2210平方公里,最大时达2315平方公里。蓄水量131亿立方米,水深5~8米,西侧最深处约10米。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59米,pH值为8.5,水质纯净,矿化度小于1克/升。湖底地形平坦,多为细砂砾层,属额尔古纳河水系。除湖面降雨补给外,其余来自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木得那雅河及地下水,是个水位不断变化的湖泊。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藻类、芦苇和浮萍。底栖动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栖动物有海猫、鱼鹰、水鸭、大雁、天鹅等。湖中盛产鲤、鲫、白、鲶等30多种鱼类和秀丽白虾,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型鱼场。湖泊周围多沼泽地,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贝尔湖 中蒙国际淡水湖泊。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最西部,乌尔逊河的上游。湖面东北—西南呈长方形,湖长33公里左右,宽约19公里,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平均水深约8米,最深处约50米,蓄水量约55亿立方米。湖底以砂砾石为主,湖水矿化度为0.28克/升,pH值为8.2。盛产多种鱼类,湖周围为优良牧场,有雁鸟,是百鸟天下。
达里诺尔 达里诺尔为蒙古语,意为肩胛骨形的湖。元代称鱼儿泊、达尔泊。位于大兴安岭南端的西麓,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5米,最深处13米,蓄水量16亿立方米,湖面海拔高度1226米,pH值9.3~9.6,属苏打型半咸水湖,是国内少有的高原碱性内陆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公格尔河、石岭河、羊腾河、毫伦河。湖区产鲫鱼、鲤鱼等,年产鲜鱼50多万公斤。两岸是良好的牧场,在达里诺尔的东南和西北,还有达更诺尔、岗更诺尔、杜乐诺尔3个较小的湖泊,组成一个湖泊群。
黄旗海 因清代在正黄旗辖境内而得名,北魏时称南池、乞伏表池,金代称白水泊,明代称集宁海子,清代始称黄旗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6~9公里,湖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约10米,蓄水量5亿多立方米。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19条河沟。湖盆封闭,无泄水路,湖水消耗于蒸发,水呈碱性,水面四周盛产芦苇。
岱海 内蒙古地区较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凉城县境内岱海盆地中。形成于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古代曾称威宁海、诸闻泽、葫芦海等,清代称岱哈泊。湖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底地形为锅底形,中偏北部最深,东部与南部浅而平缓,西部和北部坡度较陡。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18米。湖水补给来源除湖面上的降水外,主要有弓坝河、五号河、目花河、天成河等8条常年流入湖的径流,以及季节性山洪水。湖水的排泄主要是蒸发,因此湖水碱性高,pH值为8.5。湖中盛产鲫鱼、鲤鱼、鲢鱼和虾、蟹等,年产量20万公斤,湖外芦苇总面积达2.5万亩。
哈素海 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特左旗西部,东距呼和浩特市区70公里。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中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水面面积4.5万亩,其中苇蒲1.5万亩,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是呼和浩特市郊区和土默特左旗重要渔业生产基地,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河蟹。岸边建成有水利工程哈素海扬水站,用于农田灌溉。哈素海自然风光秀丽,改革开放以来,广种林木,修建亭台水榭,备有各种游艇和小船供游人在湖中游览,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处游览胜地,有“塞外西湖”之称。
乌梁素海 乌梁素为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海,指大湖。乌梁素海是内蒙古地区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中部,东为包尔腾山、乌拉山山地,西接河套平原。湖面呈柳叶状,南北长35~40公里,东西宽5~10公里,面积近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18.79米,湖盆浅平,略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水深1.5米,最大深度4米左右。乌梁素海原为黄河故道,故泥沙堆积造成河床不断加高,迫使黄河改道南移。大约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河套平原灌区纷纷修成,并利用乌加河排水,加之承受雨水和山洪水,形成了乌梁素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水面达到120万亩。后来水位下降,湖面逐渐缩小。由于河套灌区总排干渠流经乌梁素海再泄入黄河,调节着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固定。乌梁素海是自治区重要淡水渔业基地,年产鱼150万公斤,盛产鲤、草、鲫、鲢等20多个鱼种,尤以黄河鲤鱼久负盛名。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余种珍禽在这里生息繁衍,其中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乌梁素海风光秀丽,盛产芦苇、蒲草。素有“塞外明珠”之称,为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的旅游胜地。
红碱淖尔 蒙古语意为驼岩白湖,因周围土地呈红色而得名。淡水湖原为特莫哈登查干淖尔。位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南部,南临陕西省神木县。湖面呈不规则三角形,现有水面9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深20米,产鲤、鲢、草、鲫等鱼类,年产鱼类12万公斤。
居延海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居延草原的最低处,汉称居延泽,魏晋时为西海,唐以后通称居延海,是个构造湖,属额济纳河的泄水区,原本为一湖,位于汉居东北,狭长弯曲,形为初月。后因湖面随额济纳河下游的改道而时有移动,清代以来分为二湖,西为嘎顺诺尔(蒙古语苦湖之意),东为索果诺尔(蒙古语母鹿湖之意),两湖相距35公里。主要供给水源是祁连山的冰川融水、雨水和泉水。两湖原湖面面积375平方公里左右,现两湖面积减少到200多平方公里,并已成为咸水湖。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