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纳入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10项医改任务列入自治区党委改革台账管理、重点推进。对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由一名副主席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10个盟市由现任盟市长和一名领导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组建完善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参与医改决策作用。共出台医改重要文件47件,其中以政府名义出台文件8件,部门联合发文20件。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启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国家和自治区试点扩大到97家医院,全部试点医院完成医院章程制定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82.97%的医院制定完善党组织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59.76%的三级医院能够把优质医疗资源派到贫困旗县医院,69.57%的医院健全完善院内质量安全体系,64.86%的医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75家三级公立医院完成绩效考核工作,薪酬改革制度改革试点覆盖所有盟市。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动态调整。组织“讲医改、见行动、出成效”活动,旗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开展医改政策宣讲,各地各医院主要领导干部对医改政策知晓率90%以上。赤峰市被国务院授予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三、分级诊疗制度
自治区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城市医疗集团和旗县域医共体建设计划》,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和旗县域医共体,将12个盟市的城区医疗集团划分为46个网格、11个盟市的80个旗县医共体划分为127个网格。全区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77个,三级医院全部参加医联体建设。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开展日间手术,引导和促进患者有序合理就医,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8万余人次,其中上转患者6万人次,下转患者2万人次。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符合所在盟市区域卫生规划,30万人以上人口的旗县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覆盖。设置登记血液透析中心4家。社会办医新业态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遴选出11个旗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基本药物政策落实。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短缺药品会商联动机制,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协同建立监测机制,统筹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按季度形成监测报告并上报国家,全区登录医疗机构1135家,上报短缺药品信息条目1054条,涉及571种药品。以推动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为抓手,推动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提高药事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开展公立医院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监测、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使用监测评估工作。
五、综合监管制度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综合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自治区卫健委加强监管机构建设,组建综合监督局,成立综合监管领导小组、明确委内分工。制定《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手册》,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强化机构自治和政府监管。加强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方案》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手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
六、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
自治区卫健委将2019年确定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年”,安排部署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于自治区盟市两级平台部署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全员人口库和电子健康码发放与应用工作。与软件公司签署自治区本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综合监管系统建设,开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平台基础功能,部署在政务云中心运行;完成电子病历及监管系统的研发。9个盟市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自治区平台开始与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全员人口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完成经在自治区平台和部分盟市平台上部署对接。
2019年2月,启动居民电子健康码发放与应用工作,同时取消就诊卡,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问题,首先覆盖贫困旗县所有贫困人口,76家三级医院实现电子健康码“扫码看病”,二级医院开始发码用码工作,发码用码机构85%,全区发放电子健康码1000余万个。软件公司研发基于两级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完成预约挂号、云诊室、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研发工作,从盟市开始进行系统部署和业务对接,试点推进。
一、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纳入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10项医改任务列入自治区党委改革台账管理、重点推进。对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由一名副主席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10个盟市由现任盟市长和一名领导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组建完善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参与医改决策作用。共出台医改重要文件47件,其中以政府名义出台文件8件,部门联合发文20件。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启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国家和自治区试点扩大到97家医院,全部试点医院完成医院章程制定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82.97%的医院制定完善党组织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59.76%的三级医院能够把优质医疗资源派到贫困旗县医院,69.57%的医院健全完善院内质量安全体系,64.86%的医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75家三级公立医院完成绩效考核工作,薪酬改革制度改革试点覆盖所有盟市。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动态调整。组织“讲医改、见行动、出成效”活动,旗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开展医改政策宣讲,各地各医院主要领导干部对医改政策知晓率90%以上。赤峰市被国务院授予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三、分级诊疗制度
自治区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城市医疗集团和旗县域医共体建设计划》,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和旗县域医共体,将12个盟市的城区医疗集团划分为46个网格、11个盟市的80个旗县医共体划分为127个网格。全区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77个,三级医院全部参加医联体建设。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开展日间手术,引导和促进患者有序合理就医,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8万余人次,其中上转患者6万人次,下转患者2万人次。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符合所在盟市区域卫生规划,30万人以上人口的旗县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覆盖。设置登记血液透析中心4家。社会办医新业态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遴选出11个旗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基本药物政策落实。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短缺药品会商联动机制,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协同建立监测机制,统筹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按季度形成监测报告并上报国家,全区登录医疗机构1135家,上报短缺药品信息条目1054条,涉及571种药品。以推动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为抓手,推动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提高药事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开展公立医院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监测、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使用监测评估工作。
五、综合监管制度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综合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自治区卫健委加强监管机构建设,组建综合监督局,成立综合监管领导小组、明确委内分工。制定《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手册》,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强化机构自治和政府监管。加强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方案》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手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
六、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
自治区卫健委将2019年确定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年”,安排部署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于自治区盟市两级平台部署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全员人口库和电子健康码发放与应用工作。与软件公司签署自治区本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综合监管系统建设,开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平台基础功能,部署在政务云中心运行;完成电子病历及监管系统的研发。9个盟市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自治区平台开始与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全员人口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完成经在自治区平台和部分盟市平台上部署对接。
2019年2月,启动居民电子健康码发放与应用工作,同时取消就诊卡,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问题,首先覆盖贫困旗县所有贫困人口,76家三级医院实现电子健康码“扫码看病”,二级医院开始发码用码工作,发码用码机构85%,全区发放电子健康码1000余万个。软件公司研发基于两级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完成预约挂号、云诊室、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研发工作,从盟市开始进行系统部署和业务对接,试点推进。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