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内蒙古2022年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公布了2022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发现。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红山文化时期彩陶坡遗址,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遗址——后城咀石城遗址,中国阴山以北、戈壁以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北魏王朝大型祭祀建筑遗址——坝顶遗址,辽上京遗址皇城内南向大型建筑基址,出土遗物较多的通辽市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等。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表示,内蒙古地区文物古迹众多、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考古工作在紧密围绕基本建设开展抢救性考古、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开展、守护文明家园的同时,积极开展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主动性考古研究工作。2022年,全区考古工作者克服疫情迎难而上,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全年共完成各类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项目近400项。源源不断的考古发现勾勒出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考古实证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的行业作用。
2023年3月24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内蒙古2022年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公布了2022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发现。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红山文化时期彩陶坡遗址,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遗址——后城咀石城遗址,中国阴山以北、戈壁以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北魏王朝大型祭祀建筑遗址——坝顶遗址,辽上京遗址皇城内南向大型建筑基址,出土遗物较多的通辽市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等。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表示,内蒙古地区文物古迹众多、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考古工作在紧密围绕基本建设开展抢救性考古、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开展、守护文明家园的同时,积极开展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主动性考古研究工作。2022年,全区考古工作者克服疫情迎难而上,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全年共完成各类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项目近400项。源源不断的考古发现勾勒出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考古实证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的行业作用。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