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旧时也称“玩艺儿”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始称二人台。形成并流布于内蒙古西部(原绥远省)土默特平原与准格尔旗一带的黄河沿岸、河套地区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晋北、陕北和冀北一带。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角色只有一丑一旦,服装甚为粗陋,道具只有手绢、折扇和霸王鞭。折扇为丑、旦共用,手绢为旦角专用。乐器伴奏只有笛子(枚)、四胡、扬琴、四块瓦梆子。所唱的多属五更、四季、十二月一类的小曲,如《红云》《庆寿》《什样锦》《十对花》《惊五更》《西厢》等。舞蹈身段和秧歌大同小异。多以第三人称进行演唱,情节简单,少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化妆表演虽很粗糙,但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富于乡土气息,深受当地蒙汉农民的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流散的二人台艺人组织起来,组成剧团,进入剧场演出。在内蒙古西部广大农村,乡有剧团,村有演出。专业和业余剧团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演出民间艺人学习会集体编创的一些小型剧目。人民政府从业余剧团中选拔一些素质较好的青年,充实到二人台专业剧团中,编制一般在40人左右。女演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民间艺人有了固定的剧团和演出场所和生活保障,面貌焕然一新。有的老艺人主动带徒,使二人台后继有人。
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公布,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1年5月2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申报的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二人台,旧时也称“玩艺儿”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始称二人台。形成并流布于内蒙古西部(原绥远省)土默特平原与准格尔旗一带的黄河沿岸、河套地区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晋北、陕北和冀北一带。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角色只有一丑一旦,服装甚为粗陋,道具只有手绢、折扇和霸王鞭。折扇为丑、旦共用,手绢为旦角专用。乐器伴奏只有笛子(枚)、四胡、扬琴、四块瓦梆子。所唱的多属五更、四季、十二月一类的小曲,如《红云》《庆寿》《什样锦》《十对花》《惊五更》《西厢》等。舞蹈身段和秧歌大同小异。多以第三人称进行演唱,情节简单,少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化妆表演虽很粗糙,但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富于乡土气息,深受当地蒙汉农民的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流散的二人台艺人组织起来,组成剧团,进入剧场演出。在内蒙古西部广大农村,乡有剧团,村有演出。专业和业余剧团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演出民间艺人学习会集体编创的一些小型剧目。人民政府从业余剧团中选拔一些素质较好的青年,充实到二人台专业剧团中,编制一般在40人左右。女演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民间艺人有了固定的剧团和演出场所和生活保障,面貌焕然一新。有的老艺人主动带徒,使二人台后继有人。
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公布,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1年5月2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申报的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