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今大约50万年起,中华民族的先辈,就生息、劳动、繁衍于内蒙古草原上。1973年后,阴山南麓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窑石器制造场的发现与“大窑文化”的确立,便拉开内蒙古最古老、灿烂文化历史的幕帷!
大窑石器制造场,坐落在层峦迭嶂、气势雄伟的大青山脚下,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30余公里处,主要分布于保合少公社的大窑村和乃莫板村一带。这里海拔1400米左右,岗阜起伏,沟壑纵横。由于大窑村附近的山顶、坡地,广泛出露着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礈石的古老基岩,而这种礈石,质地坚韧,是制造石器的天然原料。从遥远的古代起,原始人类便来到这里,开采石料,打击石器、制造生产工具。随着时间的流逝,远古时期、世代相传的“能工巧匠”所打制的大量石器、石片和石屑,被遗留在这古老作坊的地表,或被埋藏于沟谷、坡地深处,真是遍地皆是,信手可得;其分布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成为中国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
地层是古老文化的“储藏所”。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窑地区堆积物的底部,即厚达10米左右的更新世中期红色土层中,发现有相当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时代(距今50万年前)古人类打制的石器28件、具有人工打击的石片、石块2000余件,这便成为大窑石器制造场中最早的文化遗存。此外,在红色土层上部、厚约6米左右的更新世晚期黄土与黑垆土层中,发掘到距今几万年前的石器400余件,石片1200余件。在最上部全新世的表土层中,埋藏、散布有大量的距今1万年前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石屑等。这表明大窑石器制造场是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经中期、晚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50万年之久的漫长历史。因此,它是中国目前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石器制造场。
考古工作者认为,在大窑地区文化层中所发现的石器,大多属于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制作粗糙,使用痕迹极少;特别是人工打制的石片、碎屑,堆积巨厚,数量众多,它是原始人类制造石器时所遗留下的“下脚料”,这正显示出石器制造场的浓郁特色。另外,在器形中,主要有盘状或棱柱状的石核;单边或多边的砍伐器、尖状器;各种类型的刮削器、手斧、石球等。在这些石器中,以刮削器为最多,砍伐器占第二位。其中龟背形刮削器又是这里的典型器物。它不仅数量多,而且从早期到晚期,器形由大变小,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在制作工艺上又具有强烈的地区风格。由上述文化遗物证实,当时石器制造场的“主人”,过着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原始生活。所以,科学上把这一石器制造场所代表的文化,命名为“大窑文化”。它是中国早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从距今大约50万年起,中华民族的先辈,就生息、劳动、繁衍于内蒙古草原上。1973年后,阴山南麓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窑石器制造场的发现与“大窑文化”的确立,便拉开内蒙古最古老、灿烂文化历史的幕帷!
大窑石器制造场,坐落在层峦迭嶂、气势雄伟的大青山脚下,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30余公里处,主要分布于保合少公社的大窑村和乃莫板村一带。这里海拔1400米左右,岗阜起伏,沟壑纵横。由于大窑村附近的山顶、坡地,广泛出露着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礈石的古老基岩,而这种礈石,质地坚韧,是制造石器的天然原料。从遥远的古代起,原始人类便来到这里,开采石料,打击石器、制造生产工具。随着时间的流逝,远古时期、世代相传的“能工巧匠”所打制的大量石器、石片和石屑,被遗留在这古老作坊的地表,或被埋藏于沟谷、坡地深处,真是遍地皆是,信手可得;其分布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成为中国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
地层是古老文化的“储藏所”。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窑地区堆积物的底部,即厚达10米左右的更新世中期红色土层中,发现有相当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时代(距今50万年前)古人类打制的石器28件、具有人工打击的石片、石块2000余件,这便成为大窑石器制造场中最早的文化遗存。此外,在红色土层上部、厚约6米左右的更新世晚期黄土与黑垆土层中,发掘到距今几万年前的石器400余件,石片1200余件。在最上部全新世的表土层中,埋藏、散布有大量的距今1万年前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石屑等。这表明大窑石器制造场是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经中期、晚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50万年之久的漫长历史。因此,它是中国目前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石器制造场。
考古工作者认为,在大窑地区文化层中所发现的石器,大多属于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制作粗糙,使用痕迹极少;特别是人工打制的石片、碎屑,堆积巨厚,数量众多,它是原始人类制造石器时所遗留下的“下脚料”,这正显示出石器制造场的浓郁特色。另外,在器形中,主要有盘状或棱柱状的石核;单边或多边的砍伐器、尖状器;各种类型的刮削器、手斧、石球等。在这些石器中,以刮削器为最多,砍伐器占第二位。其中龟背形刮削器又是这里的典型器物。它不仅数量多,而且从早期到晚期,器形由大变小,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在制作工艺上又具有强烈的地区风格。由上述文化遗物证实,当时石器制造场的“主人”,过着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原始生活。所以,科学上把这一石器制造场所代表的文化,命名为“大窑文化”。它是中国早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