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册,16页,64开铅印本。此期为创刊号。封面右上为刊名,以蒙汉两种文字书写;左侧是文章题目,包括《蒙古农民的仇人是——》《为什么出这份报?》《直奉打仗内蒙农民的遭殃》《可怜的王公的奴才的谈话》《外蒙情形的开篇话》《蒙古曲》《悬赏争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上第一个传播马列主义的刊物,由内蒙古最早的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乌兰夫、多松年、奎璧创办。多松年负责编辑,乌兰夫和奎璧负责刻印和散发,撰稿三人共同承担。
1925年4月28日,经李大钊、邓中夏等具体指导,《蒙古农民》第一期在北京蒙藏学校出刊。随后被中共北方区委确定为蒙藏学校党组织的刊物,散发到内蒙古各地。向广大蒙古族民众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唤醒人们推翻军阀、王公、帝国主义的三重压迫。对推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该刊出了四期,因主办人相继离开学校而停刊。
现存党中央档案馆的两期《蒙古农民》,成为蒙古族共产党员早期革命活动的见证。内蒙古博物院存复制件。
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册,16页,64开铅印本。此期为创刊号。封面右上为刊名,以蒙汉两种文字书写;左侧是文章题目,包括《蒙古农民的仇人是——》《为什么出这份报?》《直奉打仗内蒙农民的遭殃》《可怜的王公的奴才的谈话》《外蒙情形的开篇话》《蒙古曲》《悬赏争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上第一个传播马列主义的刊物,由内蒙古最早的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乌兰夫、多松年、奎璧创办。多松年负责编辑,乌兰夫和奎璧负责刻印和散发,撰稿三人共同承担。
1925年4月28日,经李大钊、邓中夏等具体指导,《蒙古农民》第一期在北京蒙藏学校出刊。随后被中共北方区委确定为蒙藏学校党组织的刊物,散发到内蒙古各地。向广大蒙古族民众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唤醒人们推翻军阀、王公、帝国主义的三重压迫。对推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该刊出了四期,因主办人相继离开学校而停刊。
现存党中央档案馆的两期《蒙古农民》,成为蒙古族共产党员早期革命活动的见证。内蒙古博物院存复制件。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