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寒冬已至,室外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在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赛罕塔拉嘎查牧民孟克吉日嘎拉家的蒙古包内,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牛粪让室内暖烘烘的。锡盟边防支队巴彦乌拉边防派出所民警拉西吉日嘎拉,正在用蒙古语为聚集在一起的嘎查牧民们讲解草原防火知识。
2015年,巴彦乌拉苏木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双语和谐乡村试点单位。该苏木积极探索推行蒙汉双语城乡网络化管理等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四所联调”机制,由边防派出所、草原监理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4家单位共同参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
多年来,锡盟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政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蒙古语文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加强领导,不断推进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使全盟蒙古语文使用日趋完善、成熟。如今,锡盟公检法司系统干警用蒙文蒙语进行办案、审判,用双语开展普法活动和法律援助活动,努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的权力;信访部门配备足够的蒙汉兼通工作人员,为来访的蒙古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积极开展全系统学蒙语活动,规范使用各类交通标志,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蒙古语文渗透到全盟各族人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办事需求。
2007年以来,锡盟已有15个集体、36名个人荣获自治区政府“学习使用蒙古语文”表彰奖励;2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
与此同时,全盟蒙古语文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蒙古语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蒙文网站得到较快发展,蒙文图书刊物、历史古籍出版数量逐年增多,已成功举办了首届内蒙古蒙文图书展览以及各种全国性、全区性、全盟性蒙古语诗朗诵、歌手比赛、研讨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锡盟各地积极建立政务、科技等蒙文网站,推广使用蒙文手机等移动终端,创建蒙古语文综合服务平台,开通蒙文教育城域网,建立“全盟党员教育蒙古语译制基地”,发放气象预警收音机、手机,研发使用牧区草场监控设备,为基层农牧民群众掌握各项政策法规,学习农牧业科技文化知识,了解市场信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帮助。
社会市面用文一直以来是蒙古语文字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锡盟切实加强市面用文管理工作,采取集中整治、源头治理、规范程序、加大宣传等有力措施,完成了90%以上旗县市(区)社会市面用文规范达标工作任务。目前,各地民族宗教事务局已逐步建立由民族部门翻译排列蒙汉文字、城建部门审核牌匾广告规格、工商部门最终审批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综合执法的管理模式,实行属地管理、集中审批,使牌匾广告日常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在锡盟,每一面牌匾、每一处标识都展现出草原文化内涵,贴切的翻译、准确的拼写,更代表着锡盟的蒙古语文化形象。
推进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工作,教育和培训是基础。走进苏尼特左旗第一民族幼儿园,蒙古族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在舞蹈器乐厅、美工创意厅、感统训练厅和民族教育活动厅中,蒙、汉等各民族学生共同快乐地接受学前教育。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锡盟实现蒙语授课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目前,全盟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84所,蒙语授课中小学专任教师3438人,占全盟的30.6%;蒙语授课在校生33065人,占全盟中小学生的25%。
每年5月份,锡盟各地都组织开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古语文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庆祝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宣传册,召开座谈会、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知识竞赛、学习培训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和法律法规。全盟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组织开展学蒙语活动,编印录制发放学蒙语统一教材,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开办“跟我学蒙语”栏目,部分汉语授课民族学校开设了蒙古语课程,掀起了学蒙语活动的新热潮。
据了解,锡盟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爱护民族文化的意识,积极开展“互联网+蒙古语文工作”,继续扩大蒙古语文的使用范围和社会功能。(孟丽鹏)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寒冬已至,室外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在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赛罕塔拉嘎查牧民孟克吉日嘎拉家的蒙古包内,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牛粪让室内暖烘烘的。锡盟边防支队巴彦乌拉边防派出所民警拉西吉日嘎拉,正在用蒙古语为聚集在一起的嘎查牧民们讲解草原防火知识。
2015年,巴彦乌拉苏木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双语和谐乡村试点单位。该苏木积极探索推行蒙汉双语城乡网络化管理等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四所联调”机制,由边防派出所、草原监理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4家单位共同参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
多年来,锡盟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政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蒙古语文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加强领导,不断推进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使全盟蒙古语文使用日趋完善、成熟。如今,锡盟公检法司系统干警用蒙文蒙语进行办案、审判,用双语开展普法活动和法律援助活动,努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的权力;信访部门配备足够的蒙汉兼通工作人员,为来访的蒙古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积极开展全系统学蒙语活动,规范使用各类交通标志,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蒙古语文渗透到全盟各族人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办事需求。
2007年以来,锡盟已有15个集体、36名个人荣获自治区政府“学习使用蒙古语文”表彰奖励;2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
与此同时,全盟蒙古语文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蒙古语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蒙文网站得到较快发展,蒙文图书刊物、历史古籍出版数量逐年增多,已成功举办了首届内蒙古蒙文图书展览以及各种全国性、全区性、全盟性蒙古语诗朗诵、歌手比赛、研讨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锡盟各地积极建立政务、科技等蒙文网站,推广使用蒙文手机等移动终端,创建蒙古语文综合服务平台,开通蒙文教育城域网,建立“全盟党员教育蒙古语译制基地”,发放气象预警收音机、手机,研发使用牧区草场监控设备,为基层农牧民群众掌握各项政策法规,学习农牧业科技文化知识,了解市场信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帮助。
社会市面用文一直以来是蒙古语文字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锡盟切实加强市面用文管理工作,采取集中整治、源头治理、规范程序、加大宣传等有力措施,完成了90%以上旗县市(区)社会市面用文规范达标工作任务。目前,各地民族宗教事务局已逐步建立由民族部门翻译排列蒙汉文字、城建部门审核牌匾广告规格、工商部门最终审批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综合执法的管理模式,实行属地管理、集中审批,使牌匾广告日常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在锡盟,每一面牌匾、每一处标识都展现出草原文化内涵,贴切的翻译、准确的拼写,更代表着锡盟的蒙古语文化形象。
推进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工作,教育和培训是基础。走进苏尼特左旗第一民族幼儿园,蒙古族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在舞蹈器乐厅、美工创意厅、感统训练厅和民族教育活动厅中,蒙、汉等各民族学生共同快乐地接受学前教育。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锡盟实现蒙语授课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目前,全盟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84所,蒙语授课中小学专任教师3438人,占全盟的30.6%;蒙语授课在校生33065人,占全盟中小学生的25%。
每年5月份,锡盟各地都组织开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古语文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庆祝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宣传册,召开座谈会、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知识竞赛、学习培训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和法律法规。全盟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组织开展学蒙语活动,编印录制发放学蒙语统一教材,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开办“跟我学蒙语”栏目,部分汉语授课民族学校开设了蒙古语课程,掀起了学蒙语活动的新热潮。
据了解,锡盟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爱护民族文化的意识,积极开展“互联网+蒙古语文工作”,继续扩大蒙古语文的使用范围和社会功能。(孟丽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