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生“结对子”
师生“结对子”,就是名老蒙医和学术继承人通过双向选择,一对一结成师徒关系,徒弟在学习继承师傅学术思想及临床、教学、科研经验的同时,帮助师傅整理总结从医后积累的学术思想、实践经验。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鄂尔多斯蒙医研究所等单位,以及赤峰市、阿拉善盟等地区,开展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师生“结对子”较多。
1961年,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为每个名老蒙医配备了至少一名既有蒙医药基础知识,文化程度又在高中以上的助手,与名老蒙医结为师徒关系。在徒弟们的协助下,锡盟蒙医研究所总共整理和撰写了名老蒙医学术经验著作13部,总共167万多字。其中7部著作先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另外6部著作,编印成书后内部发行。
197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阿拉坦仓在组织的牵线下,与本院中青年蒙医骨干包龙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在包龙协助下阿拉坦仓完成了《蒙医临床经验》一书,该书获得了1971~1981年度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昭乌达盟(赤峰市)卫生局举行师徒结对子抢救名老中蒙医学术经验大型活动。昭乌达盟卫生局成立了专门的评委会,负责遴选确定全盟各地推荐的名老中蒙医,并对学术继承人进行审查和评议,然后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逐一结成对子。根据具体情况,结对子的年轻人可以当名老蒙医的徒弟,也可以当名老蒙医的助手。这次继承活动中,昭乌达盟被确定为该地区学术继承人的名老蒙医总共9名,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53岁;从医时间最长的40年,最短的29年;平均年龄67.3岁;平均从医时间35.3年。
1991年,扎布、罗布桑等3名著名蒙医,在全国开展的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活动中,总共接收5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学术继承人。1997年和2003年又举行过两次全国性学术继承活动,又有阿古拉、陈玉良等7名著名蒙医接收了14名蒙医中青年骨干。
1997年,在全国开展的第二批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又有9名中蒙医专家被国家遴选为学术继承人。这些专家的15名继承人被批准为师承教育对象。这15名继承人亦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严格考核,结业出师。
2003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又有8名中蒙医专家被批准为学术继承对象。
二、组织专科对口班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在呼和浩特连续举办了两期全区蒙医研究班。研究班重点总结、研究著名蒙医古纳、于庆祥、占布拉什努对《四部医典》翻译、整理所取得的成果,参加者除上述几位名老蒙医外,还聘请了在全区第一期蒙医师资进修班执教和学习的著名蒙医苏德宝、金巴、诺日布、达尼玛席力布,以及陈席力布、扎布等中青年蒙医。
197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组织专门班子总结继承名老蒙医学术经验,开始编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卷》。该书的编纂历时5年,于1985年完成。蒙文版于1986年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汉文版于1992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4年,包金山等人编著《蒙医祖传正骨》,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荣获1985年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党中央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蒙医药学统编教材,全套共25种。
1990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民族医中率先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1993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开始招收蒙医专业留学生。
2004年,内蒙古医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博士,罗布桑教授成为第一个蒙医博士生导师。
三、中西蒙医合作
194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直属的锡察医院组织48名蒙医(喇嘛医)学习西医,目的是在牧区遇到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时,能对传染病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958年,蒙医初次临证克山病,与西医会诊后,确定克山病与《四部医典》所述“额斯星格升”、“长哈”、“切不尔哈崩”等类似,决定通过调整消化功能、祛风寒、温中、解毒、散郁、燥湿、利水、益气和安神为主进行辨证施治。
1980~198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名为“那鲁注射液”的镇痛、消炎注射用药。该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经322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94.3%、95.2%和86%。该药的研制者首先对传统蒙药“那鲁—苏木珠尔”的传统方剂进行了药化分析和动物试验,然后在原方基础上,设计了有蒙药草乌和荜拨组成的新方;并分别提取了草乌总生物碱与荜拨挥发油,然后应用现代制剂技术制成了主要成分为草乌总生物碱和荜拨挥发油的无色透明的那鲁注射液。
一、师生“结对子”
师生“结对子”,就是名老蒙医和学术继承人通过双向选择,一对一结成师徒关系,徒弟在学习继承师傅学术思想及临床、教学、科研经验的同时,帮助师傅整理总结从医后积累的学术思想、实践经验。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鄂尔多斯蒙医研究所等单位,以及赤峰市、阿拉善盟等地区,开展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师生“结对子”较多。
1961年,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为每个名老蒙医配备了至少一名既有蒙医药基础知识,文化程度又在高中以上的助手,与名老蒙医结为师徒关系。在徒弟们的协助下,锡盟蒙医研究所总共整理和撰写了名老蒙医学术经验著作13部,总共167万多字。其中7部著作先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另外6部著作,编印成书后内部发行。
197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阿拉坦仓在组织的牵线下,与本院中青年蒙医骨干包龙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在包龙协助下阿拉坦仓完成了《蒙医临床经验》一书,该书获得了1971~1981年度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昭乌达盟(赤峰市)卫生局举行师徒结对子抢救名老中蒙医学术经验大型活动。昭乌达盟卫生局成立了专门的评委会,负责遴选确定全盟各地推荐的名老中蒙医,并对学术继承人进行审查和评议,然后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逐一结成对子。根据具体情况,结对子的年轻人可以当名老蒙医的徒弟,也可以当名老蒙医的助手。这次继承活动中,昭乌达盟被确定为该地区学术继承人的名老蒙医总共9名,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53岁;从医时间最长的40年,最短的29年;平均年龄67.3岁;平均从医时间35.3年。
1991年,扎布、罗布桑等3名著名蒙医,在全国开展的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活动中,总共接收5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学术继承人。1997年和2003年又举行过两次全国性学术继承活动,又有阿古拉、陈玉良等7名著名蒙医接收了14名蒙医中青年骨干。
1997年,在全国开展的第二批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又有9名中蒙医专家被国家遴选为学术继承人。这些专家的15名继承人被批准为师承教育对象。这15名继承人亦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严格考核,结业出师。
2003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又有8名中蒙医专家被批准为学术继承对象。
二、组织专科对口班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在呼和浩特连续举办了两期全区蒙医研究班。研究班重点总结、研究著名蒙医古纳、于庆祥、占布拉什努对《四部医典》翻译、整理所取得的成果,参加者除上述几位名老蒙医外,还聘请了在全区第一期蒙医师资进修班执教和学习的著名蒙医苏德宝、金巴、诺日布、达尼玛席力布,以及陈席力布、扎布等中青年蒙医。
197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组织专门班子总结继承名老蒙医学术经验,开始编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卷》。该书的编纂历时5年,于1985年完成。蒙文版于1986年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汉文版于1992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4年,包金山等人编著《蒙医祖传正骨》,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荣获1985年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党中央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蒙医药学统编教材,全套共25种。
1990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民族医中率先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1993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开始招收蒙医专业留学生。
2004年,内蒙古医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博士,罗布桑教授成为第一个蒙医博士生导师。
三、中西蒙医合作
194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直属的锡察医院组织48名蒙医(喇嘛医)学习西医,目的是在牧区遇到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时,能对传染病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958年,蒙医初次临证克山病,与西医会诊后,确定克山病与《四部医典》所述“额斯星格升”、“长哈”、“切不尔哈崩”等类似,决定通过调整消化功能、祛风寒、温中、解毒、散郁、燥湿、利水、益气和安神为主进行辨证施治。
1980~198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名为“那鲁注射液”的镇痛、消炎注射用药。该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经322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94.3%、95.2%和86%。该药的研制者首先对传统蒙药“那鲁—苏木珠尔”的传统方剂进行了药化分析和动物试验,然后在原方基础上,设计了有蒙药草乌和荜拨组成的新方;并分别提取了草乌总生物碱与荜拨挥发油,然后应用现代制剂技术制成了主要成分为草乌总生物碱和荜拨挥发油的无色透明的那鲁注射液。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