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足球协会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5月,足球场地已增加至3000余块,每万人拥有1.4块足球场地,超额完成《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既定的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0.5块以上足球场地的建设目标,5月,每万人拥有社会足球场地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一。
2014年9月以来,内蒙古作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全区足球事业从无规划体系、无联赛体系、无人才体系、无职业队伍、无经费保障和无足球文化的“0”起步阶段,发展为有“1”个组织领导体系、“1”个专门工作机构、“1”个专业人才梯队、“1”个专项经费保障机制、“1”个系列足球赛事,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全区各级政府及社会资本共计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在足球场地建设、人才培养、赛事组织、青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支持足球改革发展。
同时,自治区创新培新方式,加速人才培养,积极协调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采取选派人员到中国足协调训,承办中国足协等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方式,拓展本土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等级教练员由试点之初的145名增加至9991名,增长68倍;等级裁判员由176名增加至4020名,增长近22倍。全区从举办等级人才培训班的次数到培养等级教练员、裁判员的人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另据了解,自治区在积极发挥足球竞赛联赛的龙头作用,大力支持中甲、中乙职业足球联赛,重点打造“蒙超”准职业联赛,办好“公仆杯”“劳动杯”职工足球联赛、青少年足球联赛及沙滩足球、雪地足球比赛,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足球品牌赛事,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而在校园足球不断普及的基础上,完善自治区青训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5月,全区共建成4个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县,3个全国满天星训练营,165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593所特色幼儿园,积极培养幼儿园足球教师,为青少年训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在竞赛训练方面,建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职、普高、高职、大学校园、大学超级8个系列(学段)的分级杯赛体系,全区参赛学生累计超过44万人次,比赛超过5.5万场次。
内蒙古足球协会副秘书长北光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加强以教练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高质量教练员的培养。同时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足球发达国家青训专家,结合全区实际,着重培养一批训练体系统一、执教理念一致的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到基层执教,形成一个完整、健全、风格统一的技术发展路线。”
从内蒙古足球协会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5月,足球场地已增加至3000余块,每万人拥有1.4块足球场地,超额完成《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既定的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0.5块以上足球场地的建设目标,5月,每万人拥有社会足球场地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一。
2014年9月以来,内蒙古作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全区足球事业从无规划体系、无联赛体系、无人才体系、无职业队伍、无经费保障和无足球文化的“0”起步阶段,发展为有“1”个组织领导体系、“1”个专门工作机构、“1”个专业人才梯队、“1”个专项经费保障机制、“1”个系列足球赛事,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全区各级政府及社会资本共计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在足球场地建设、人才培养、赛事组织、青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支持足球改革发展。
同时,自治区创新培新方式,加速人才培养,积极协调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采取选派人员到中国足协调训,承办中国足协等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方式,拓展本土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等级教练员由试点之初的145名增加至9991名,增长68倍;等级裁判员由176名增加至4020名,增长近22倍。全区从举办等级人才培训班的次数到培养等级教练员、裁判员的人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另据了解,自治区在积极发挥足球竞赛联赛的龙头作用,大力支持中甲、中乙职业足球联赛,重点打造“蒙超”准职业联赛,办好“公仆杯”“劳动杯”职工足球联赛、青少年足球联赛及沙滩足球、雪地足球比赛,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足球品牌赛事,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而在校园足球不断普及的基础上,完善自治区青训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5月,全区共建成4个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县,3个全国满天星训练营,165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593所特色幼儿园,积极培养幼儿园足球教师,为青少年训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在竞赛训练方面,建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职、普高、高职、大学校园、大学超级8个系列(学段)的分级杯赛体系,全区参赛学生累计超过44万人次,比赛超过5.5万场次。
内蒙古足球协会副秘书长北光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加强以教练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高质量教练员的培养。同时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足球发达国家青训专家,结合全区实际,着重培养一批训练体系统一、执教理念一致的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到基层执教,形成一个完整、健全、风格统一的技术发展路线。”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