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1年是全面落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体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体育战线以全力备战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各项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开创了体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工作实现新跨越,体育产业有了新提升。
群众体育
以“欢乐草原、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全区健身大会形成品牌。全区首届“男儿三艺”大赛在锡林浩特市举行,大赛创造性地将搏克、蒙古族传统射箭和3
竞技体育
近几年,自治区竞技体育坚持以奥运会为目标,高起点定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采取突出后备人才培养,狠抓科学管理和训练,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加强合作交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局面,为自治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内,自治区各训练单位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比赛共获得256个录取名次,其中获得金牌35枚(国际2枚),银牌40枚(国际7枚),铜牌38枚(国际5枚)。在第七届城运会上我区青年运动员共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创造了参加城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在第十二届冬运会上,我区代表团有8个盟市、209名运动员组团参加,取得了1金2银3铜,并有十三名运动员在八个项目中取得四至八名的好成绩,这是我区时隔24年首次组团参赛全国冬运会,并实现了在全国冬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在自治区竞技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坚持鼓励盟市与自治区重点项目共建、联办优秀运动队。继与鄂尔多斯市联办女子曲棍球队、与乌海市联办女子拳击队后,今年又与伊金霍洛旗联办马术队,与准格尔旗联办高尔夫球队,扩大自治区重点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空间;组织开展创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旗县级)活动,以创促建,14个旗县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申报工作,以国家标准为引导,指导全区青少年俱乐部完善手续,建章立制,评估活动,优胜劣汰,有力促进了青少年俱乐部的建设水平。组织开展自治区级传统项目学校的评定工作,在严格执行《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的基础上,鼓励引导传统项目学校通过共建、联办等多种形式吸纳地方优质体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2011年,全区有30所体育传统学校进入自治区级行列;另外,自治区还成功承办亚洲最高水平的亚洲曲棍球第一届男子冠军杯赛和第二届女子冠军杯赛,承办全国马术冠军赛、锦标赛,全国柔道冠军赛,全国自由跤锦标赛等洲际、国内大赛,自治区竞赛氛围更加浓厚,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体育产业
2011年,紧紧抓住体育彩票销售这个龙头,强化体育彩票销售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地位,增创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玩法结构,规范销售管理,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体育彩票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迈过了14.6亿元大关,至2011年12月底,上缴所得税3 148.35万元,筹集公益金3.98亿元,为全区体育事业和各类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全区有3 000多人从事体育彩票工作。
体育宣传
体育宣传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参加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三届中蒙俄三国青少年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热情讴歌、倾力宣传,有声有色;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好新闻评选等活动,引导新闻单位拓宽报道领域,丰富报道内容,为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2011年,开展了“优秀体育社区”评选活动,全区30家优秀社区入围,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体育新闻栏目、北方新报连续进行了展播和展评,推动了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外交流
2011年,自治区体育局与睦邻友好国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互访交流,双方在摔跤、柔道、拳击、田径、武术散打、冰雪、马术、球类项目、举重以及体育科研、运动医学、互派专家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第三届中蒙俄国际青少年运动会2011年9月6~9日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市举行。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自治区代表团取得了15枚金牌、14枚银牌和11枚铜牌的好成绩。中蒙俄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在自治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加强三国体育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间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更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世代睦邻友好和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继2009年中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体育局于今年7月组织盟市在满洲里市参加了2011年中俄蒙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两次体育夏令营的成功举办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强了青少年体育领域地对外交流,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技术水平,为三国青少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沟通桥梁,逐渐形成三国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
——源自《内蒙古年鉴》2012卷
概 况
2011年是全面落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体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体育战线以全力备战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各项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开创了体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工作实现新跨越,体育产业有了新提升。
群众体育
以“欢乐草原、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全区健身大会形成品牌。全区首届“男儿三艺”大赛在锡林浩特市举行,大赛创造性地将搏克、蒙古族传统射箭和3
竞技体育
近几年,自治区竞技体育坚持以奥运会为目标,高起点定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采取突出后备人才培养,狠抓科学管理和训练,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加强合作交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局面,为自治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内,自治区各训练单位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比赛共获得256个录取名次,其中获得金牌35枚(国际2枚),银牌40枚(国际7枚),铜牌38枚(国际5枚)。在第七届城运会上我区青年运动员共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创造了参加城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在第十二届冬运会上,我区代表团有8个盟市、209名运动员组团参加,取得了1金2银3铜,并有十三名运动员在八个项目中取得四至八名的好成绩,这是我区时隔24年首次组团参赛全国冬运会,并实现了在全国冬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在自治区竞技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坚持鼓励盟市与自治区重点项目共建、联办优秀运动队。继与鄂尔多斯市联办女子曲棍球队、与乌海市联办女子拳击队后,今年又与伊金霍洛旗联办马术队,与准格尔旗联办高尔夫球队,扩大自治区重点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空间;组织开展创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旗县级)活动,以创促建,14个旗县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申报工作,以国家标准为引导,指导全区青少年俱乐部完善手续,建章立制,评估活动,优胜劣汰,有力促进了青少年俱乐部的建设水平。组织开展自治区级传统项目学校的评定工作,在严格执行《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的基础上,鼓励引导传统项目学校通过共建、联办等多种形式吸纳地方优质体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2011年,全区有30所体育传统学校进入自治区级行列;另外,自治区还成功承办亚洲最高水平的亚洲曲棍球第一届男子冠军杯赛和第二届女子冠军杯赛,承办全国马术冠军赛、锦标赛,全国柔道冠军赛,全国自由跤锦标赛等洲际、国内大赛,自治区竞赛氛围更加浓厚,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体育产业
2011年,紧紧抓住体育彩票销售这个龙头,强化体育彩票销售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地位,增创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玩法结构,规范销售管理,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体育彩票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迈过了14.6亿元大关,至2011年12月底,上缴所得税3 148.35万元,筹集公益金3.98亿元,为全区体育事业和各类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全区有3 000多人从事体育彩票工作。
体育宣传
体育宣传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参加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三届中蒙俄三国青少年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热情讴歌、倾力宣传,有声有色;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好新闻评选等活动,引导新闻单位拓宽报道领域,丰富报道内容,为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2011年,开展了“优秀体育社区”评选活动,全区30家优秀社区入围,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体育新闻栏目、北方新报连续进行了展播和展评,推动了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外交流
2011年,自治区体育局与睦邻友好国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互访交流,双方在摔跤、柔道、拳击、田径、武术散打、冰雪、马术、球类项目、举重以及体育科研、运动医学、互派专家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第三届中蒙俄国际青少年运动会2011年9月6~9日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市举行。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自治区代表团取得了15枚金牌、14枚银牌和11枚铜牌的好成绩。中蒙俄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在自治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加强三国体育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间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更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世代睦邻友好和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继2009年中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体育局于今年7月组织盟市在满洲里市参加了2011年中俄蒙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两次体育夏令营的成功举办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强了青少年体育领域地对外交流,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技术水平,为三国青少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沟通桥梁,逐渐形成三国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
——源自《内蒙古年鉴》2012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