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自治区聚焦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用功发力,不断缩小脱贫人口和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差距。2023年7月底,全区20.32万脱贫人口已实现就业。
自治区不断加大以工代赈、劳务协作、产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在6065个嘎查村招募6146名就业协管员,充分发挥其信息收集和沟通服务作用,帮助对接用工需求和就业意愿,协助组织就业培训,促进农牧民就业。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6900元,位于全国22个有脱贫人口的中西部省区第3位,收入同比增长13.04%。
同时明确凡是使用财政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凡是流转农牧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帮扶项目,均建立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机制。超50万脱贫群众进入产业帮扶项目和乡村建设项目利益联结链条实现增收。预计到2023年底,通过订单生产、托管代养、代耕代种、产品代销、技术服务、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带动461万人次增收。
2023年以来,自治区聚焦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用功发力,不断缩小脱贫人口和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差距。2023年7月底,全区20.32万脱贫人口已实现就业。
自治区不断加大以工代赈、劳务协作、产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在6065个嘎查村招募6146名就业协管员,充分发挥其信息收集和沟通服务作用,帮助对接用工需求和就业意愿,协助组织就业培训,促进农牧民就业。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6900元,位于全国22个有脱贫人口的中西部省区第3位,收入同比增长13.04%。
同时明确凡是使用财政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凡是流转农牧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帮扶项目,均建立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机制。超50万脱贫群众进入产业帮扶项目和乡村建设项目利益联结链条实现增收。预计到2023年底,通过订单生产、托管代养、代耕代种、产品代销、技术服务、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带动461万人次增收。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