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脱贫任务15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标注脱贫,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 2014—2020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
二 投入保障
2013—2020年,四级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575.2亿元,整合涉农涉牧资金354.8亿元。
2013—2020年,北京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53.1亿元。
2016年以来,党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直接投入资金6.8亿元,引入帮扶资金43.51亿元。“万企帮万村”行动累计投入37.9亿元。
三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9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28.7%。
2016年以来,完成2087所学校达标建设,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31个国贫旗县,57个贫困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2102.78万人次,233.41亿元。
2016年以来,全区建成标准化卫生院1271所、标准化卫生室13321所。
截至2020年底,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7万户,实现了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2016年以来,累计解决18.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得到全面保障。
四 精准脫贫方略落实到位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94.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5万个,推动形成15个优势扶贫产业带和11个扶贫产业群,覆盖全区80%以上贫困人口。
其中,2020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5.6亿元,其他帮扶资金1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39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6万人次。
发展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等短平快项目,直接带动13万贫困人口增收。
2016年以来,累计实现贫困人口就业52.5万人次。其中,2020年,安排8.74万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2020年全区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9.9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区规划搬迁贫困人口12.47万人,5.31万套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安置完成。
2020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资金9.41亿元。
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0.4万户(次),207.6亿元。
2016年以来,安排80%以上的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到贫困旗县,累计投入国家公益林补偿资金62亿元,带动8万贫困人口受益。
2016年以来,全区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万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内联外通、畅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牧区公路网已经建成。
2018年以来,支持贫困嘎查村发展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87个,带动贫困人口1.2万户。
2015年以来,全区建成5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04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网络零售额达127.2亿元,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52.9万人次。
2020年,在72个旗县认定了453家供应商,1773款扶贫产品,销售扶贫产品72.4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39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18座,覆盖53个贫困旗县,2322个贫困村,可为每个贫困嘎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25万元,持续收益20年。
2016年以来,全区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通了动力电,为58万贫困户通了生活用电,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质量得到提升。
2016年起,全区农村牧区低保平均标准和所有旗县(市、区)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均高于同期扶贫标准。
2020年,全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达到6307元/人年,较2019年增长6.6%。全区4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1.57万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五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区具备条件的建制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
全区所有贫困嘎查村全部通动力电,所有贫困户全部通生活用电,超过99%的贫困嘎查村通了宽带和光纤。
全区所有建制村都有卫生室、村医、文化室、文化广场和超市。
全区所有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均有收入且实现递增,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
六 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选派8.5万名各级干部,尽锐出战压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全区现有8689个驻村工作队、32180名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防疫抗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七 防止返贫致贫
加强动态监测管理
稳定扶贫政策措施
巩固提升扶贫产业
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完善综合保障措施
发挥扶贫资产作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组真实数据,一顶顶精准措施,内蒙古全区各族干部郡众以实干和担当,书写了这份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内家占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内蒙古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材振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资料来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扶贫开发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脱贫任务15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标注脱贫,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 2014—2020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
二 投入保障
2013—2020年,四级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575.2亿元,整合涉农涉牧资金354.8亿元。
2013—2020年,北京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53.1亿元。
2016年以来,党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直接投入资金6.8亿元,引入帮扶资金43.51亿元。“万企帮万村”行动累计投入37.9亿元。
三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9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28.7%。
2016年以来,完成2087所学校达标建设,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31个国贫旗县,57个贫困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2102.78万人次,233.41亿元。
2016年以来,全区建成标准化卫生院1271所、标准化卫生室13321所。
截至2020年底,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7万户,实现了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2016年以来,累计解决18.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得到全面保障。
四 精准脫贫方略落实到位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94.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5万个,推动形成15个优势扶贫产业带和11个扶贫产业群,覆盖全区80%以上贫困人口。
其中,2020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5.6亿元,其他帮扶资金1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39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6万人次。
发展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等短平快项目,直接带动13万贫困人口增收。
2016年以来,累计实现贫困人口就业52.5万人次。其中,2020年,安排8.74万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2020年全区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9.9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区规划搬迁贫困人口12.47万人,5.31万套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安置完成。
2020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资金9.41亿元。
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0.4万户(次),207.6亿元。
2016年以来,安排80%以上的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到贫困旗县,累计投入国家公益林补偿资金62亿元,带动8万贫困人口受益。
2016年以来,全区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万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内联外通、畅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牧区公路网已经建成。
2018年以来,支持贫困嘎查村发展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87个,带动贫困人口1.2万户。
2015年以来,全区建成5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04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网络零售额达127.2亿元,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52.9万人次。
2020年,在72个旗县认定了453家供应商,1773款扶贫产品,销售扶贫产品72.4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39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18座,覆盖53个贫困旗县,2322个贫困村,可为每个贫困嘎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25万元,持续收益20年。
2016年以来,全区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通了动力电,为58万贫困户通了生活用电,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质量得到提升。
2016年起,全区农村牧区低保平均标准和所有旗县(市、区)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均高于同期扶贫标准。
2020年,全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达到6307元/人年,较2019年增长6.6%。全区4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1.57万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五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区具备条件的建制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
全区所有贫困嘎查村全部通动力电,所有贫困户全部通生活用电,超过99%的贫困嘎查村通了宽带和光纤。
全区所有建制村都有卫生室、村医、文化室、文化广场和超市。
全区所有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均有收入且实现递增,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
六 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选派8.5万名各级干部,尽锐出战压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全区现有8689个驻村工作队、32180名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防疫抗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七 防止返贫致贫
加强动态监测管理
稳定扶贫政策措施
巩固提升扶贫产业
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完善综合保障措施
发挥扶贫资产作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组真实数据,一顶顶精准措施,内蒙古全区各族干部郡众以实干和担当,书写了这份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内家占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内蒙古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材振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资料来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扶贫开发办公室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