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2018年,通过各项有效措施,全区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治区教育支出574.1亿元,增长2.2%。下达资金34.7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惠及全区196万名中小学生。下达资金21.5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旱厕、淋浴、供暖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达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6亿元,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下达资金6.8亿元,支持中职示范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达高校补助40.9亿元,提高自治区直属高校生均定额标准,支持7所高校16个学科“双一流”建设。下达资金24.7亿元,继续完善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下达资金1.3亿元,继续支持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区各类就业支出26.2亿元,增长6.9%,帮助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19.4万人实现就业,支持1.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4.7万人。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减轻企业负担2.7亿元,惠及职工34.2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社会保障支出704.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3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10元提高到128元。全区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上调1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56元和58元。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军人退役安置制度。落实边民补助提标扩围政策,为11.1万人发放补贴2.1亿元。下达资金4.6亿元,支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15.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50元提高到55元。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政策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左右和75%左右。建成177个医联体,覆盖全区所有盟市及全区三级医院。实施蒙医药振兴行动计划。
加强基本住房保障。全区住房保障支出177亿元,增长7.7%。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14.2万套,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02万户,开工率均达到100%,发放租赁补贴5.6万户。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7.6亿元。重点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1482所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下达资金2.8亿元,支持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惠民演出力度,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培训。推动61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责任编辑:李倩)
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2018年,通过各项有效措施,全区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治区教育支出574.1亿元,增长2.2%。下达资金34.7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惠及全区196万名中小学生。下达资金21.5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旱厕、淋浴、供暖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达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6亿元,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下达资金6.8亿元,支持中职示范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达高校补助40.9亿元,提高自治区直属高校生均定额标准,支持7所高校16个学科“双一流”建设。下达资金24.7亿元,继续完善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下达资金1.3亿元,继续支持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区各类就业支出26.2亿元,增长6.9%,帮助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19.4万人实现就业,支持1.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4.7万人。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减轻企业负担2.7亿元,惠及职工34.2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社会保障支出704.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3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10元提高到128元。全区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上调1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56元和58元。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军人退役安置制度。落实边民补助提标扩围政策,为11.1万人发放补贴2.1亿元。下达资金4.6亿元,支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15.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50元提高到55元。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政策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左右和75%左右。建成177个医联体,覆盖全区所有盟市及全区三级医院。实施蒙医药振兴行动计划。
加强基本住房保障。全区住房保障支出177亿元,增长7.7%。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14.2万套,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02万户,开工率均达到100%,发放租赁补贴5.6万户。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7.6亿元。重点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1482所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下达资金2.8亿元,支持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惠民演出力度,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培训。推动61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责任编辑:李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